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呢?事情是这样的:进入5月份以来,哈尔滨市各中小学校正在筹办春季运动会,有的为学生定做校服,有的统一为学生购买运动服装。收款时,学校为防止收到假钞,就在50元和100元面额的钞票上让学生签上自己的姓名。一学校负责后勤工作的教师对这种做法似乎很无奈。他说:“我是让假币给坑怕了。去年收校服钱,我没经验,在收上来的大量现金中,有800多元假币因无法辨别是谁交的,没办法,我只好自掏腰包赔上。今年我多了个心眼儿,收款时,让学生在大额钞票上签上姓名作记号,等验出假钞时可按记号退回交款人。
人民币是受国家法律保护的。珍惜、爱护人民币是每个公民的责任和义务。《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币管理条例》第6条规定,任何单位和个人都应当爱护人民币;第27条规定,禁止损害人民币的行为;第43条规定,故意毁坏人民币的,由公安机关给予警告,并处以1万元以下的罚款。为防止收到假币,让人在人民币上写上姓名作记号,严重违反了人民币管理条例,属违法行为。此现象若任其发展下去,容易助长在人民币上乱写乱画歪风的滋长和漫延,必将损害人民币的信誉与形象,影响人民币的正常使用和流通。
据笔者了解,让学生在人民币上签名的现象,在一些学校相当普遍。这种做法有悖于道德和法律。如发现假币,应及时上交有关部门,作标记以假换真的做法是错误的。为预防和制止这一现象,建议应采取以下措施:一是请有经验的同志传授识别假币的常识和方法;二是可邀请银行人员前来帮助验钞收款;三是为解一时之急,也可把大额钞票右下角的号码记下来,以便追根求源;四是购买或借来验钞机识别假钞。
中国让世界看到了什么?
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
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北纬31°,东经103°4'。
一瞬间,大地痉挛,山崩地裂,中国进入“汶川时间”。
面对新中国成立以来破坏性最强、波及范围最广、救灾难度最大的地震灾害,整个国家迅速进入紧急状态。
这是13亿中国人必将共同铭记的一段日子。突如其来的巨大灾难,将中华民族紧紧凝聚在一起。规模空前的生死大营救,历经艰险的千里大驰援,处处涌动的爱心和奉献,共克时艰的社会主义大协作,汇聚成全民族风雨同舟、生死与共的强大合力。
一场猝不及防的灾难,是一次国家力量的检验,更是一次民族精神的重振!
这是一种什么样的精神?
6月30日,汶川大地震49天之后,胡锦涛总书记指出—“在同特大地震灾害的艰苦搏斗中,我们的民族和人民展示出了十分崇高的精神。这就是万众一心、众志成城,不畏艰险、百折不找,以人为本、尊重科学的伟大抗震救灾精神。”
这是对抗震救灾实践的精辟总结,也是对抗震救灾精神的深刻揭示。
历史将见证:13亿中国人挺起的铮铮脊梁,铸造成一座民族复兴的精神丰碑。
汶川地震让半个亚洲震动,让整个世界震惊。中国经历的磨难太多,但从没在磨难中倒下。面临灾难,中国展现出坚韧与顽强;珍视生命,中国赢得了全世界的敬意和赞扬。
在这个生死交织、人神共泣的时刻,我们愿共同分担这份痛楚,愿共同祈祷生命的希望。
中国不需要同情,中国需要理解;中国不需要安慰,中国需要支持。世界许多国家愿以杯水之力,尽寸尺之能,和中国人民站在一起。他们知道,一个总理在两小时内就飞赴灾区的国家,一个能够出动十万救援人员的国家,一个企业和私人捐款达到数十亿的国家,一个因争相献血、自愿抢救伤员而造成交通堵塞的国家,永远不会被打垮。
希望必将与中国同在。
一个民族的精神力量,可以在长期的历史过程中不断显露,但在紧急关头、重大事件中,更容易瞬间爆发。一个民族的精神世界,可以在平时的生产、生活中逐步成长,但更能在生与死、血与火的熔炉中显现本色。一个民族的精神取向,可以从英雄人物、典型代表那里找到答案,但更应在广大人民的普遍行为和社会实践中得到张扬。
大地震震出了亿万国人的爱国情怀和民族认同。山摇地动,废墟上挺起不屈的脊梁;生死较量,危难中铸造出坚强的意志。
外国媒体评价:世界在关切中国,中国在感动世界。感动世界的不是地震本身,而是中国人在灾难面前显现的民族精神,是赈灾过程中写下的一个个大写的“人”字。正是这个“人”字,体现出中华民族的价值取向。
岁月峥嵘,多少年后,回望2008年初夏,人们会更加深切地体会到,抗震救灾的伟大精神,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的巨大升华。
走向崇高
人人走向崇高,社会必定和谐;人人拥有崇高,国家必定兴盛!
什么是崇高?大致有三种解释:一曰雄伟、高大,二曰高贵、高尚,三曰壮美,这是美学概念。自然界的崇高,表现在其大其奇上,能引起人们的惊讶和称赞。社会生活中的崇高,表现在先进社会力量及人的高尚精神和行为上。就审美对象而言,崇高具有强大的威力,表现在人格与道德行为中。
走向崇高,就是崇尚崇高、学习崇高、弘扬崇高,用崇高规范自己、指导行动,这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任务,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有效途径。
中华民族是崇尚崇高、践行崇高的民族。如陆游的“壮心未与年俱老,死去犹能作鬼雄”,是指崇高之志向;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是指崇高之理想;元景皓的“宁可玉碎,不能瓦全”,是指崇高之情操;孟子的“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是指崇高之道德;司马迁的“常思奋不顾身,以国家之急”、是指崇高之精神和行为。
这种伟大的民族精神,被中国共产党人升华到了一个新的质的的高峰。中国共产党以实现共产主义为最高纲领,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崇高宗旨,带领中国人民冲锋陷阵,舍生忘死,涌现出无数革命先烈和英雄模范,例如高唱“敌人只能砍下我的头颅/决不能动摇我的信仰”的***,笑吟“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的夏明翰,还有“宁肯少活二十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的王进喜,“宁肯一人臭,换来万户香”的时传祥,人民的好书记焦裕禄,平凡而伟大的共产主义战士**,“两弹一星”功勋科学家邓稼先……纵观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就是一部实践崇高、走向崇高的历史。
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进程中,我们更需要崇高。和谐社会,是指社会状态;走向崇高,是指人的精神状态。社会是由人组成的。人的精神状态直接影响到社会状态。抗日战争时期的延安革命根据地,外有日本侵略者的疯狂进攻和国民党反动派的封锁,内部条件也异常艰难困苦,但那里是一派团结友爱、民主平等、奋发进取的和谐景象。这种和谐,靠的正是崇高的理想:打败侵略者,建设新中国;靠的正是崇高的精神:无私奉献、不怕牺牲,自力更生、艰苦奋斗。试想,如果我们的共产党员、八路军战士,人人都信奉拜主义、享乐主义、利己主义,这支队伍岂不成了一盘散沙,这个根据地岂不成了一触即溃的危坝,哪里还谈得上和谐呢?
由此,我不禁想到了一句名言:“一个国家重要前途,不取决于国库的殷实,不取决于城堡的坚固,也不取决于公共设施的华丽,而取决于这个国家国民品格的高下。”走向崇高,就是走向真、善、美,摒弃假、恶、丑;走向崇高,就是走向正气、锐气、朝气、和气,摒弃官气、霸气、俗气、市侩气。
试想,在祖国大地上形成了这样崇高的风气,呈现出这样崇高的局面,我们的社会还能不和谐、不美好吗?
尊老敬老是美德
老有所养,安享晚年,既是儿女给老人的良好祝愿,也是一个国家文明进步程度的重要体现。
旭日无限好,夕阳也美丽,老年人是社会生活的重要群体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力量,是国家和社会的宝贵财富。新中国成立60年,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广大老年人发挥特有的积极作用,为国家富强、经济发展、社会进步付出了发展付出了艰辛,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受到全社会的敬重和爱戴。党和政府历来重视老龄化工作,我们的老龄化事业也取得了长足发展。
近年来,我国围绕“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学,老有所为,老有所乐”的目标,开展了许多卓有成效的工作。
老年福利、教育、文化、体育等事业发展迅速,老年人物质和精神文化生活丰富充实,老年人的合法权益得到维护和保证,适合我国国情的养老保障体系、医疗保障体系和为老服务体系也逐步建立和完善。全社会尊老敬老助老的氛围日益浓厚。
这上众多为养老发愁的老年人因无后顾之而舒了口气,更让全体中国人民心里踏实。
然而,我们也应看到,我国老龄人口增势猛,老龄社会到来早,高龄老人比例高,城市和区域发展不平衡以及老龄保障和服务发展还存在诸多薄弱环节。
据报载,截至2009年10月,全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已达1.6亿,并以每年600万到800万的速度增长。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老龄化真有老龄化进程加快、老龄人口规模大、未富先老等特点,发展老龄事业的机制不够健全,解决“银发一族”的养老保障问题仍然面临巨大的压力。面对人口老龄化的挑战,我们的任务还很艰巨。
“百善孝为先”,“老吾老以及人之老”,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体现着一个国家文明进步程度。
尊老敬老需要国家和每一位儿女都行动。近年来,家庭美德、社会美德得到广泛弘扬。在不久前评选的第二届全国道德模范中,几位获奖者孝敬老人的事迹都让人感动不已。小家和谐了,大家才能和谐。
坐宝马与喝污水
坐宝马与喝污水,这似乎是风牛马不相及的事,但其内涵与科学发展、谐调发展、可持续发展密切相关。
改革开放30年,国家社会经济快速发展取得的巨大成就,令世人有目共睹。但谁也不能否认我们在快速发展中付出了较大的环境资源代价。阳宗海砷污染事件,就是违背科学发展,以牺牲环境换取一时一己之利造成的恶果。一个开工三年来,工业总产值6亿多元,上缴税金1000多万元的企业,已造成的污染损失高达几十亿元,治理污染还要大投入,要花数年时间。眼下周边2.6万群众的生产生活受到极大影响,尽管市县各级政府处理及时,最大限度地减少了损失,但教训发人深省、极其深刻。
阳宗海被化工企业污染了,大家感到非常痛心,那么长江、黄河沿岸,还有几个大型湖泊周边那些相当数量的化工及冶炼企业,就更叫人担心了。污染之外还有过度开发的问题。一些北方河流水资源开发利用率超过生态警戒线30%~40%,黄河、淮河、辽河开发利用率超过60%,海河超过90%,流域生态功能严重失调。
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以人为本最基本的要求是关爱生命。如果经济发展了,衣食住行都上了档次,老百姓却深受环境污染和生态退化之害,发展还有什么意义?老百姓说得好,宁愿骑自行车,喝干净水,也不愿坐宝马车,喝污水。此话说得多么深刻!如果真是坐宝马车、喝污水,那就是对现代化的极大讽刺!我们决不要这样的发展。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立足我们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学习践行科学发展观绝不能成为一句空话,科学发展不是盲目发展,更不是为了眼前的蝇头小利,而做出愧对后代子孙的蠢事来。只有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才能在经济社会发展中走得又好又快。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们决不能以减缓发展甚至停止发展的方式保护环境,但也决不能宽容污染、纵容污染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