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思路花雨
982600000004

第4章 ·评事说理 (4)

风度便是不争。不是一切不争,而是不为小事而争,不为一时而争,不为不该争的事去争。

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14日结束的女子射箭,中国选手张娟娟以稳定的发挥,出人意料地战胜该项目卫冕冠军、韩国选手朴成贤获得冠军,打破了韩国选手二十多年来垄断射箭金牌的历史,也为中国射箭项目获得第一枚奥运金牌。

射箭在韩国犹如乒乓球之于中国,有点类似于银牌就是失利的味道。我们完全可以体会到韩国运动员的失望甚至痛苦心情,以及她们承受的巨大压力。

然而,颁奖仪式后,我们从中国运动员创造历史的狂欢中感受到了另外一种感动,那就是韩国运动员的风度。走下领奖台后,张娟娟和两位韩国运动员来到媒体区。冠军永远是媒体的焦点,我们听到了记者对张娟娟提出的各种要求:把奖牌举起来;把金牌放在嘴里……眼前是耀眼的闪光灯,看台上是中国观众震耳欲聋的欢呼声。

毋庸讳言,这样的时刻,银牌、铜牌是配角。作为配角,两位韩国运动员衬托着金牌得主站在媒体面前。于是,我们看到了这样动人的一幕:幸福的笑容挂在张娟娟脸上,平静的笑容挂在韩国运动员的脸上,她们没有一丝不耐烦,没有一个显得尴尬的举动,非常从容非常耐心地与张娟娟一起,配合媒体到结束,然后才平静地离开了场地。

这是一种风度,一种胜不骄败不馁的体育风度,也是做人风度,一种平静面对挫折的做人风度;这是一种礼节,一种不以自己的胜负情绪面对公众的体育礼节,也是一种做人礼节,不以自己的悲喜面对对手的礼节;这是奥运会展示的另一种风采——对胜利者的祝贺,以及失利者的自重。

奥运会是个大舞台,除了比赛体育成绩外,还比赛体育精神、比赛员动员的风度和运动员所在国家的风度。我想,这块“奖牌”同样具有很高的含金量。

唯有精神无价

但凡创造奇迹成大器者,无不是以崇高的追求做人生之动力。《炼狱天使》的主人公司晶,就是一位令人赞叹不已、被人们称为“精神偶像”和“精神巨人”的人。

每个人的一生都很丰富,都有许许多多动听的故事。而司晶的故事里仅剩下了无休止的苦难和挣扎。没有人清楚她付出了多少心血和汗水。没有人会知道她经历了多少精神上的摧残和折磨。没有人会想到她忍受过多少撕心裂肺的痛苦和无奈。没有人会晓得她流过多少泪水,煎熬过多少个不眠的漫漫长夜。没有人会清楚她的内心深处积累着多么强烈的渴望。没有人会明白她为什么会选择一条既艰辛又贫寒的人生之路。这苦苦的求索到底是为什么?亲爱的读者朋友,当您读过这篇文章,知晓我对《炼狱天使》读后感的时候,也许你会与我有着同样的感知、感受与感慨!在她不屈不挠地与命运抗争中,最终您会和我共同感悟出同一个真理——苦难是孕育智慧的摇篮,苦难能净化灵魂,创造奇迹,超越生命!

司晶出生在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的一个普通工人家庭。在司晶出生9个月时,因患小儿麻痹症,造成终生瘫痪,仅左手健全。经30余次手术,坐姿靠体内三根钢棍支撑,艰难地维持着生命。按医生的断言,几个司晶都早已死掉了:她不用麻醉药,承受着大手术的病痛;她各种疾病缠身,对任何药物都过敏;一次重感冒都可以置她于死地……她却以坚强的毅力活下来。“为自己活着,仅有脚下方寸地;为别人活着,拥有头上整个天!”基于这个雄壮而豪迈的信念,她在与疾病、死神的殊死搏斗的同时,又倾其所有能量燃烧自己,发出光和热去照亮和温暖他人。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甚至不分节假日,每天都有电话、书信,更有慕名而来的求助者向她咨询和探讨人生中遇到的各种困惑与难题。她以惊人的毅力,全身心地奉献于他人和社会。她生活上非常俭朴,而每个月的咨询电话费竟达700多元。她为了帮助他人,有时伏案回信,竟要通宵达旦。为了接待一个来访者,她要调动所有的力气以保持自己侃侃而谈的高速思维,这大大消耗着身体的能量,常常累得她瘫在床上只剩下一丝呼吸……

“局限”有时并非是坏事,它往往能逼迫你创出人间的奇迹。司晶没进过一次校门,硬是从糊墙的报纸上一字字地学起,并通过勤奋自学,获得了两所高校文凭;她不是心理医生,但全国有30个省市的听众通过电话咨询解除人生中的忧愁与困苦,进而获得欢乐;她不是高产作家,可在常人都难以做到的时间内,完成了60万字的自传体小说和30集电视连续剧的创作,现已着手准备出版和拍摄;她高位截瘫,上下轮椅都非常艰难,可每天她都用超出常人千万倍的付出,把几十平方米的屋子打扫擦拭一遍,室内干干净净,就连厨房也木见本色、铁发光;她不是科班出身,可通过奋发努力创作的油画,竟赢得美术家们的高度赞赏,成为市场上的抢手货……

跑出晦涩人生的“雨季”,前面就会有一条亮丽的“天堂”等你。从1992年开始,司晶拖着病残的身躯,忍着极大的病痛,到全国三十几个城市为大中专院校、监狱、劳教所、少年管教所、SOS儿童村、党政机关、军队、工厂等进行以“信念与人生”为主题的巡回演讲,引起了巨大的轰动。她先后三次登上北京大学讲坛,其演讲被北大师生赞为“精神原子弹”。仅仅几年内,她已经演讲了四百多场。

她将多年咨询积淀下来的对生命的思考结集成书《拉自己一把》,已经出版,几天之内就销售一空。一套全新的生命教育课程《生命对话录》共10本,她已经完成了中学篇和绝症篇,等待出版。二十年来,她不顾身体严重残疾,以超人的毅力,把拯救人的灵魂,呼唤爱心和责任作为人生奋斗的目标,全身心地奉献于他人和社会,被誉为“精神巨人”、“心灵的天使”、“真善美的化身”。她被全国民办高校教育委员会、黑龙江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上海建平中学等数十家机构聘为教育顾问、客座教授、心理咨询师等。

二十年来,她以不同的方式挽救了成千上万因爱情、婚姻、事业、学业等方面受挫的人,使数十万消极堕落和绝望轻生的人振作了精神,重新找回了生命。她帮助成千上万的孩子走出厌学、叛逆、早恋、沉迷网络游戏等心理困惑,并通过著书立说、培训、演讲、咨询等方式,帮助青少年告别雨季,走进阳光。在北京的新闻发布会上,司晶指出:精神污染远比环境污染带给人类的危害性更强,毁灭性更大。所以“精神环保”远比自然环保更重要,更应该引起全民、全社会的高度重视。为此她提出“‘拯救青春’阳光行动”倡议,呼吁社会各界人士积极行动起来,提高青少年的生命质量,关注精神环保,为青少年健康成长营造良好氛围;推广正确的社会价值观念,把人生的真知、成长的智慧带给更多的老师、家长和孩子。

人生的价值不是看你拥有多少,而是看你今天付出了多少,为明天留下了多少。现任黑龙江省政协委员、省自强模范,齐齐哈尔市福源心理咨询所所长、北京司晶工作室主任的司晶,由于毅力惊人,贡献突出,她曾先后获全国自强模范、市三八红旗手、黑龙江省十杰、省十大女杰、十大巾帼文明标兵等荣誉称号。

面对司晶的人生奇迹,我惊异、我赞叹、我思索,从中感悟出的最重要启迪,就是“精神”力量和用精神力量所创造的奇迹。

我顿悟,一个人究竟有多大发展,能为人民为社会作出多大贡献,这同他的“精神”关系极大。谁也离不开“精神”的支撑与驱动。有价值的人生,就是有精神的人生,有辉煌的奇迹的人生,就是伟大的人生。

“精神”是无形的,正因为如此,才显得格外难以建立。“为自己活仅有脚下方寸地,为别人活拥有头上整个天”,这正是司晶人生境界的真实写照。在与命运抗争中,她把人生的坐标确立在为他人、为社会服务上。通过自己的人生感悟来净化和提高人们的心灵和人格品位,呼唤一种道德和责任感,增进社会肌体中的“良性细胞”。“精神”之建立,犹如蜡烛——燃烧自己、照亮别人,还像宝剑的铸造,需要反反复复地捶打、脱去杂质。

任何商品都有标价,唯有“精神”是无价之宝。它无法购买,不好出售,但却能伴你终生,令你攻无不克,战无不胜,活得充实,活得极富光彩和价值。

新闻工作偶得

1

作为一名合格的新闻报道员,必须具备宏观意识,这是从繁杂翔实的采访素材中提炼新闻主题的要旨和基础。从某种意义上讲,报道员的宏观意识就像一个将军对战争的韬略,只有胸装大局,才能指挥若定,打赢一个又一个的漂亮仗。

宏观意识是指对采访所涉及领域的现状、发展方向、基本方针、政策、措施、目标等一系列内容的综合了解和把握,也就是从大的方面或全局看问题,记者只有具备了宏观意识,才具备了驾驭新闻事实的能力,才能小中见大,写出具有轰动效应的巨著宏篇来。

2

我曾请教过一个新华社的名记者(李文茹,是一位女记者,非常有水平,曾指导我写过文章并发在报刊上发表。去年,外派到香港在更重要的岗位上工作):“怎样才能当一个名记者呢?”她用凝练的语言、深刻的内涵回答:“别人做到的,你做不到,你就不能当记者;别人做到了,你也做到了,你可以当记者;别人没做到,而你却做到了、做好了,你就可以成为一个优秀的记者。”她说:“抢前抓早,勤奋刻苦,敢为人先,是对新闻工作者最起码的要求。因为,在新闻园地里,争妍斗艳的是带着清晨朝露的鲜花,濒于凋零的“黄花”是无人观赏的。”

那么,怎样才能做到这一点呢?必须刻意创新,独具卓识,不断地跟进新情况,解剖新问题,提出新见解,提供新信息,发现新动向,总结新经验。例如:反腐倡廉的警示教育各单位各部门,特别是金融部门做得很普遍,效果也非常好。但三年前就已经在新闻媒体报过了。前年,我行组织机关科以上干部到哈尔滨监狱参观,并请劳改犯现身说法,那声泪俱下的忏悔和发自内心的感悟与警示,无不令在场的人深思,当时我也是其中一员,其教育效果非常好。但这样的事已不是新闻,写出来很难见报。不写吧,又觉得可惜。怎么办?信息时代,没有独家新闻,只有独家视角。于是,我反复推敲后,写了《课堂设在监狱里——中行黑龙江省分行反腐倡廉教育别具一格》,很快就被《金融时报》刊用。

3

同样生活工作在一个环境、一个单位,为什么有的能写出新闻,有的就写不出?为什么有的写出的新闻能在社会上引起反响?这不仅仅是个文字功夫的问题,而是揣磨理解政策的能力,深入观察调研的能力,总揽全局的能力,总结归纳、提炼加工能力的综合反映。例如:近年来,报纸杂志连篇累牍地报道各家银行所发生的大案、要案,例如:某某银行主管的诈骗案件,一人犯案纠出一大片,被称为是“塌方式的作案”,在社会上造成许多负面影响。负面问题作正面报道,也是宣传报道工作的一个重要手段和功能。

于是,为了说明银行从源头防案件、保安全抓得很紧这个问题,我写了一篇消息《不安全、不廉政、不中行黑龙江省分行新年伊始逐级签订责任状》,很快在《金融时报》、《中行职工》报上刊发。而这则消息,是我紧扣内控建设、防范案件这个大主题,从我行年初行长会上,张平行长与二级行一把手签署安全责任状这一日常的工作中提炼、归纳采写而成的。这一日常工作,变成报上新闻,其指导性、普遍性、可学性,强烈地吸引了编辑,使人看了很有鲜活之感。记得当时报社编辑特意给我来电话,说这篇稿子是从寻常事中,找出了不寻常的角度,显示出捕捉新闻的功底,并且在《金融时报》举办的通讯员学习班上,作为怎样找好角度、写好新闻的例子,作了宣讲、给予了表扬。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