倾听,彰显的是行领导的人品修养。人品修养虽无影,却有形。这个看得见的“形”,很重要的一个方面就表现在能否做到爱人不恶于人、敬人不慢于人的倾听之举上。多倾听者,持之以诚、待之以恕;和以处众,宽以待下;一人劳而万人逸、一人痛而万人愈;有容天下之物的大心、爱天下之善的虚心、观天下之理的潜心、应天下之变的定心。
很多时候,人需要的或许不是帮助,而是一双温暖的手,或者懂得慈悲倾听的双耳。而这样的同情与关注,其实,就是一种尊重与理解的选择,就是一种真诚与善良的倾听。
履行“行长接待日”,倾听群众意见,需要行长花费一些时间和精力,确有一些“麻烦”,但可以减少领导失去“凝聚力”、“向心力”以及因决策失误而导致的“大麻烦”。倾听员工意见,给员工以说话的机会而不要员工把话憋在肚子里,对待反映情况和提意见的员工不是反感而是感激,把能听到不同意见当做莫大的好事,这不仅是一种素质,更是一种坦荡、一种胸怀。
员工为行领导们的这种“倾听”拍手叫好!
让幸福插上翅膀
幸福是对生活乃至人生的一种感受,而理想则是人生意义和价值的承载者。没有理想,人就失去了生存的意义和价值,成为无方向无归宿的旅行者。有人说,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还谈什么理想,完全是高阔之论,不合时宜。这种说法当然是错误的。
作为体育界曾经的王者,邓亚萍在拥有了耀眼的18个世界冠军头衔之后,完全有条件充分享受这些胜利果实。但是她不但继续在运动领域尽职尽责,并开始向完全陌生的领域攀登。邓亚萍在1997年结束运动员生涯后,开始了11年的求学之路,分别在清华大学、英国诺丁汉大学获得硕士学位。从2003年之后,邓亚萍又用了5年时间的不懈努力,“戴”上了剑桥大学的博士帽。而这些国外大学,不会管你是不是奥运冠军,是不是世界著名的运动员,邓亚萍的博士帽货真价实,令人羡慕。
邓亚萍以自己的经历告诉人们,什么才是真正的成功;邓亚萍也用自己的努力实现了自己真正的人生价值。
从哲学上说,理想问题是一个价值观、幸福观的问题。尽管人们都追求幸福,但人们对什么是幸福的理解却大相径庭。一个没有电视机的人,有了电视机会有幸福感,当电视机成为家家皆有的消费品时,这种幸福感就会消失。冰箱、汽车,甚至别墅,都是幸福感的最初动力,可又都不是使人长久感到幸福的源泉。某种物质的占有的幸福感会因为它的占有普遍化而消失。
人并非是纯粹的经济动物。因此,人除了物质需要外,还有其他需要,特别是精神需要。离开了精神境界的单纯物质满足,并不能给人带来真正的幸福。因此对于一个人而言,有信仰、有理想,而且不断为实现自己的理想而奋斗的人,肯定比单纯拥有财富和声名的人更具幸福感。
人生的价值大小,是由你这一生对百姓、对社会、对人类作出的贡献大小决定的。从这个意义上讲,人生的最终价值在于拼搏与奋斗,在于做出一件或几件轰轰烈烈有意义有价值的事。
世界上有两种人:一种人是虚度年华;另一种人,过着有意义的人生。在第一种人眼里,生活就像是一场,在他看来,丰衣足食,能睡在既温暖又柔和的床辅上,那就心满意足了。而在第二种人眼里,可以说,生活就是建立功绩,价值就在于拼搏之中,人就是在完成和实现这种功绩和价值中,享受自己的幸福,体现自己的人生的。
理想并非高不可攀。一个医生,以仁者之心治病求人,力求医术精益求精、医德高尚,就是一个有理想的医生。教员,以教书育人为目的,一心为国家培养人才,就是有理想的教师;一个企业家,为社会创造财富,以财富回报社会,就不是一个单纯的牟利者,而是有社会理想的企业家。尽管行业不同,职务不同,能力不同,只要我们不是把自己的职业单纯作为谋生的手段、牟利的工具,而是自觉认识到自己工作的职责和职业的社会价值 ,努力把本职工作,作为实现我们共同的社会理想的一部分,就是有理想的人、高尚的人。
冬天已经到来,春天还会远吗?这句话不仅是有深广的哲理性,更体现着在艰难困苦时的乐观心态与对未来的希望。希望是于存在的,有存在,便有希望,有希望,便有光明。人间没有永恒的夜晚;世界没有永恒的冬天,过去属于死神,未来属于自己,不如意,不顺心的事暂时容忍,快乐的日子很快就会到来。
一个人有了理想,就是给幸福插上的翅膀。
如此“良性循环”当止
某单位职工食堂的猪食缸里,盛满了白花花的米饭、香喷喷的馒头……一位领导见状后,对此进行了严肃批评。没想到,在场的一名干部笑嘻嘻地解释道:“人吃啥猪吃啥,是为了让猪长得快、长得肥,好杀猪吃肉,这也是良性循环嘛。”据了解,此种浪费粮食还振振有词的现象,在一些单位和部门并非鲜见。
让猪吃人饭,人再吃猪肉,这到底是不是良性循环?
我认为:这只不过是为挥霍浪费寻找借口罢了。众所周知,我国目前的粮食状况还达不到人吃啥猪吃啥的境地。现在我国每年进口粮食多达几百万吨。这样一个人口大国,连人饭都还要进口一部分,何以浪费给猪食也?
面对中国改革开放与经济建设新形势下的新任务,中央领导一再强调:“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如今,我们的生活水平提高了,生活条件改善了,但“家大业大浪费点没啥”的思想仍然要不得,艰苦奋斗、勤俭建国的方针还不能丢。
“良性循环”还给我们一个启示:在改革开放搞活、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今天,谬误诡辩绝非是观念更新!
如此换位思考
老张的妻子在镜子前发现自己满脸皱纹,老了许多,情不自禁地抽噎起来。
丈夫在一旁不解地问:“你伤心什么啊?”
太太激动得哭了,说:“我看到镜子中的自己,已经快变成丑老太婆了,所以……”
丈夫说:“所以要哭是吗?你现在知道你是丑老太婆了,你偶尔看一下自己,就伤心得哭成这样,那我每天吃饭也看你,睡觉也看你,你可知道别人的感受吗?”
生命比市容更重要
生命与市容比那个重要?倘若把这两项没有可比性的东西非放在一起比较的话,生命重要那是不言而喻的。因为,人命大于天呐!可这一简单的问题,常常令人费解。最近发生的一件事,发人深省,令人遗憾!
据报载,刚满18岁的外地青年曹强在北京发小广告被城管追赶,被逼跳入筒子河不幸身亡。“他的人生还没开始,就这样过早地结束了,好可怜的孩子啊。”曹强的父亲悲伤致极,令人唏嘘。
一条鲜活的生命在城管的执法中死去。《人民日报》对此刊登锚地的文章说,城管执法中发生的这类非剧,在全国已不是一次了。管理市容,竟管理到死人的程度,真是市容管理者实在不能承受的“重任”。城管者,是通过管理城市,为广大市民服务的,对那些违反规定的人和事儿,去“管”去“理”是必要的,但管理要有个“底线”——最重要的是应该以人为本,尊重生命,敬畏生命。曹强之死,再次追问我们:市容问题在整个城市生活中处于什么位置,现代城市应当怎样管理市容?
城管是通过必要形式来管理城市秩序,维护城市市容的一种行政管理,其最终目的是要安民,护民,保民,为一城市民谋福祉,这样的城管,人民需要,市民赞成。事实上城市管理要从实际出发,把所有看不惯的东西都斩尽杀绝,只会把事情激化到不可收拾的程度。我们为什么不能开阔思路,重视治本和疏导呢?
释放压力应及时
某名牌大学毕业生孙某,在深圳富士康观澜科技园上班时,因被怀疑与该公司手机样机丢失有关,故被列为公司重点调查对象。在接受两次质询后,为了证明自己的清白,孙丹勇从12楼跳下自杀身亡。
良好的沟通能让你事事变得顺畅,反之,将会有重重阻碍。孙丹勇的自杀让人震惊和痛心的同时,更让人感觉到从业者就业心理的脆弱。
专家分析指出,误会是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产生的,产生误会应积极沟通,化解误会。如果当时不能立刻化解误会,随着事件的进一步调查,最后的真相一定会水落石出。孙丹勇采取这种极端的方法证明自己的清白,代价未免有些太大了。
近年来,受过高等教育的大学生、研究生因工作压力大或是其他原因自杀的新闻屡见报端。从中能反映出从业者心理健康问题的广泛性和严重性,同时能看出心理健康问题与学历的高低没有必然的联系。
据调查数据显示,20%的从业者都有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碍,60%应届毕业生在求职过程中存在巨大的心理压力。心理专家表示,从业者、求职者的心理压力,如果长时间得不到释放或是减压将是很危险的事情。2004年在云南大学学生宿舍连杀四人的“马加爵事件”,就是心理问题引起的典型案例,如果当时能够及时进行有效的沟通、治疗,就不会出现轰动全国的那起惨案。
职场日趋激烈的竞争,工作压力大是一个普遍性问题。遇有压力大或是被人误解时,应通过及时的沟通、协调来解决,同时应释放心理压力,调整心态。对有压力的人,身边的同事、朋友应给予理解与帮助。心理压力过大产生极端想法的,应立刻去医院找心理医生给予心理治疗。
从业者要想仕途顺利,提高承受挫折、适应环境能力,提高心理承受能力、缓解和消除精神上的压力,是必备的条件和素质。
守规矩是前提
一次,我回农村老家路过一个村子,突然一条大狗从远处向我猛扑过来,情况十分危机,跑,肯定是来不及了,于是,我就下意识想哈腰捡起什么打过去。没成想,我这一哈腰,吓得那条大狗,调过头去往死逃命。
乡下有句俗话,叫狗怕蹲下。当你蹲下时,狗以为你要捡地上的石头打它,就会落荒而逃。
我当时就是这么做的。实际效果,也正验证了那句话。我正要继续赶路,旁边突然跑过来一位大爷,从地上捡起一块石头扔过去,正好打在狗腿上,狗叫了一声,跑得更远了。
我向大爷道谢,可大爷却不领情,还有点生气地说:“你蹲下就要打它一下,老不打,狗就不信你了。”我觉得大爷说得很有道理,狗之所以怕人蹲下,就是因为有人用石头打过它,这是长期以来形成的一个条件反射,也算是人与狗之间的一个协议。你要是打破了这个协议,蹲下了却没打它,一次两次没事,次数多了它就不再相信你了,不管你蹲下是不是真打它,它都会扑过来咬你,吃亏的最终还是你。
看来,那位大爷表面上是在帮你打狗,其实在更深的层次上也是为了全村人长久的安全,是在维护一种秩序。
很多时候,不守规矩比暴力更可怕。暴力只是破坏表面的东西,而不守规矩却是破坏了一种秩序,把根基都动摇了。所以,自觉守规矩,不但利人、利己,还有利地维护了一种公共秩序。
望天与做事
回望人生,我的所感、所悟、所学所得的东西可谓不少,其中一条就是:事业有成就得既要抬头望天,又要低头做事。前者是“知”的大境界,后者是“行”的高标准。做到了这两条,就能够知难而行、行有所获了。
望天,就是眼光要敏锐、远大、准确。独到而远大的眼光,有赖于指示、经验和聪智。有眼光的人,可以用比别人少的投入,获得比别人大的收益;用比别人短的时间,成就比别人大的事业;用比别人小的力量,赢得比别人大的成功。而做事呢,就是一步一个脚印地向前迈进,为实现自己计划要达到的目的而努力实施的全过程。
抬头望天,放眼茫茫宇宙,知其浩瀚深邃、奥妙无穷;畅想人类,知其绵绵不绝、滚滚向前。在仰望中领悟个人在国家发展和历史进程中应当担负的责任和使命,在仰望中拓展视野、开阔胸襟,把个人的命运与国家、民族和人民的命运紧紧连在一起。唯有如此,才能明白人生的价值和意义,进而为低头做事找准方向、定准调子。
“低头”做事,则是做成事的必然要求。低头做事是专心做事——不是东张西望、左顾右盼,而是认准目标、心无旁骛,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低头做事是踏实做事——有耐心而不急功近利、心浮气躁,有韧劲而不半途而废、虎头蛇尾;低头做事是低调做事——深入实际、深入群众,孜孜以求、敏行讷言,不事张扬、埋头苦干。唯有如此,才能不断开创各项工作新局面,赢得大众的拥护和支持。
为风度喝彩
生活中,你我都常常遇到这种情况:有些不快之事本可避免,可后来却落得个两败俱伤的结局,令人追悔莫及。究其原因,往往是因为双方或一方缺少风度所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