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资讯新闻一场大雨带来的契丹女尸,身下有血腹中藏毒,她到底经历了什么?
866529

一场大雨带来的契丹女尸,身下有血腹中藏毒,她到底经历了什么?

读书号2023-05-23 09:21:140

影视剧中的契丹女子

契丹,一个在历史上曾有着辉煌灿烂文明的民族,在蒙古族铁骑称霸漠北草原之前,契丹人的辽国才是这片草原的统治者。在过去,人们对于契丹族的了解还局限在汉文文献里,契丹人的描述少之又少。然而就在40年前,一次偶然的发现,让我们对契丹的了解有了突破性的进展,这一切得从一场大雨说起。

一、大雨冲出来的古墓

1981年的一个早晨,内蒙古自治区乌兰察布盟豪欠营村的一位老羊倌像往常一样赶着羊去附近的弯子山上放羊。因为前几天下了大雨,路还很湿滑,羊群前行的速度比以往慢了许多。突然前面的羊群停下了脚步,羊倌怎么赶都不愿意前行,是前面有什么东西吗?羊倌径直走到羊群前面,原来是一个黑漆漆的洞穴挡住了羊群,旁边还散落着一堆灰色砖瓦。老羊倌从未见这个洞穴,他的直觉告诉他,这个洞穴八成是人工搭建的,而且很有可能是个古墓。羊倌没来得及顾上自己的羊,迅速下山跑回村里上报。有人或许会对这个羊倌的举动感到困惑:一个古墓而已,为什么如此大惊小怪?原来当地曾经有许多人靠盗墓为生,直到有人在盗墓时在古墓里死了,当地人都以为是鬼神作怪,不敢再盗墓了,发现了古墓也会立刻上报,不敢有一丝怠慢,以免惹怒神灵,降下罪罚。

乌兰察布盟文物工作站工作人员在弯子山勘察

村干部在受理了这件事后,认为不简单,第一时间联系了当时的乌兰察布盟文物工作站,文物工作站很快就组织好了考古队员赶到弯子山展开初步勘察。考古队员忙活了好一阵子,最终的结果令全队都兴奋了起来。原来队员们还在附近断断续续发现了十几座古墓,这里是一片规模极为庞大的家族墓葬群。是谁的古墓呢?专家用碳十四鉴定法鉴定出,这片古墓群是10世纪左右的,而它们的主人,则是漠北大族——契丹。

契丹一族在历史上曾十分辉煌,然而不知因为何种原因,自明代以后就再难寻到契丹的痕迹。这片契丹古墓群,很有可能是揭开契丹历史的大发现!一想到这,专家组们都欢欣雀跃了起来,卯足了劲准备开始发掘。由于当时已经很冷了,可以发掘的时间不算多,考古队决定先发掘三座墓。但前两座墓的发掘却让专家们的热情凉了一半,因为这两座墓早已被盗墓贼光临过了。契丹人沿袭了唐代厚葬的传统,墓中财宝丰富,所以很容易吸引到盗墓贼。这个专家们其实也想到了。只是一连两座都被盗,无疑是当头一棒。

女尸墓中出土的鎏金铜面具

就在第三座墓葬开启后,墓内一片狼藉,许多陪葬品的位置都是错乱的,大家很失望地认为这个墓也被盗了。这时,一个鎏金铜面具的发现让考古队兴奋起来。

二、千年不腐的“睡美人”

令考古队兴奋的其实不只是这个面具,还有这个面具背后的东西。那是一具女性尸体,她的头朝向北方,枕在一个丝绸包裹着的木枕上,双眼微开,丰润的脸颊上颧骨微微陇起,瘦长的鼻梁,小嘴抿合,显得和蔼而庄重,生前俨然是一个美女。女尸仰身向左微侧,左手平放,右手靠腰,侧睡在尸床。尸床前面的祭桌上摆设着碗碟与漆盘,地面上散布着四个黄鼠尸骨。

契丹女尸出土现场照片

女尸身穿一件圆领束腰长袍,长袍是多褶圆领,直接由领口外翻,衣纹简单。翠绿色的铜丝网络贴在衣服上,颈部佩戴有围脖,交压在领口里面。脚上穿着一双软鞋,脸上佩戴的正是那张鎏金铜面具。

根据口腔牙齿数量分析,女尸的死亡年龄在25岁左右。刚出土时皮肤还有弹性,面色滋润,好像刚刚离去一样,如此千年不腐女尸,在此之前只有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的辛追夫人。专家评估,女尸不会是平常百姓,应该是出身于当地的一个富贵人家。

契丹女尸复原图

然而专家们一直都有一个疑问:25岁虽然在古代不算是很年轻,但也是大好年华,这个女子怎么就去世了呢?

三、扑朔迷离的死亡原因

女尸的皮肤虽然还没有完全腐烂,然而她的内脏却已腐烂得所剩无几了,仅有个别器官组织还能在显微镜的帮助下观察到,这使得研究者难以从病变的角度分析女尸的死亡原因。然而就在女尸身体中学者们发现了大量砒霜,这实在是一个惊人的发现。要知道女尸的死亡年龄不过才25岁,体内却含有大量砒霜,这个女尸应该是非正常死亡。

影视剧中的契丹女子

砒霜在古代是很轻松就可以买到的毒物,那么她会不会是被他人下毒而死或是被逼自尽呢?要知道在辽国,就算是强如辽太祖耶律阿保机也曾遭到弟弟们的叛乱。之后的圣神宣献皇后萧绰、钦哀皇后萧耨斤在位期间,辽国的争权夺势更是频繁,尤以皇族与后族的相互残杀最为激烈。可以说辽国的家族势力越是庞大复杂,族内权势之争越严重。这具女尸出身富贵人家,难免卷入权力斗争的漩涡之中。当然这也不一定,因为砒霜在中医药学里是一剂良药,可用于治疗风痰哮喘、疟疾、溃疡等病,女尸也有可能是因为用砒霜作药,日积月累导致死亡。

耶律阿保机塑像

对于砒霜致死这个观点有专家提出了反对意见,因为砒霜仅是在尸体胃部发现,下腹部组织没有检测出。在辽国,有一种特殊的风俗,就是以一种特殊药物来防止尸体腐化,根据宋代文惟简撰写的《虏庭事实》记载:“惟契丹一种,特有异焉。其富贵之家,人有亡者,以刃破腹取其肠胃涤之,实以香药、盐矾,五彩缝之;又以尖苇筒刺于皮肤,沥其膏血,且尽,用金银为面具,铜丝络其手足。耶律德光之死,盖用此法。时人目为'帝羓’。”这其中很多都在女尸身上验证了。而文中提到的盐矾,能对尸体起防腐作用的有红矾和白矾两种。红矾即为砒霜,而白矾没有在尸体中检测到(但并不代表没有使用)。因此女尸不一定就是砒霜毒害而死。

直到女尸的下体又发现了大量血迹,专家们才停止了争吵。他们认为,女尸是大出血而死的。那是什么原因导致的大出血?专家们认为是分娩,为何下此结论?还是因为砒霜。在五代及两宋时期,砒霜常被经验丰富的老中医用于帮助难产的妇人落胎。奈何给这位妇人使用砒霜的医生经验不够,没能把控好剂量,导致妇人的死亡。因此,女尸死于分娩时大出血是最符合实际情况的。

影视剧中的契丹女子

文史君说

关于女尸的许多发现其实是与古籍记载有所出入,如女尸的髡发为剃发,而沈括在《熙宁使虏图抄》所描绘的契丹民族髡发为剪发等等。因此察哈尔右翼前旗契丹女尸的发现,可以说有力地弥补了契丹民族史料的不足,让现代人得以更为具体地了解契丹这个民族。

参考文献

李逸友:《契丹的髡发习俗——从豪欠营辽墓契丹女尸的发式谈起》,《文物》1983年第9期;

吉成章:《豪欠营第六号辽墓若干问题的研究》,《文物》1983年第9期;

杜承武、陆思贤:《契丹女尸在民族史研究上的意义》,《内蒙古社会科学》1983年第5期;

张彦霞、赵兴明、张军:《察哈尔右翼前旗契丹女尸死因探析》,《集宁师范学院学报》 2017年第39期。

(作者:浩然文史·套元)

0000
评论列表
共(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