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维的囚徒:掌握7条原则,你也能走出思维牢笼,活出生命的意义
积极地寻找生命的意义,努力地解决当下的问题,不再做自己思维的囚徒,让生活变得更有意义。
远处忽然传来一声吼叫,危机感瞬间传遍全身,不容迟疑,立刻起身就跑,甚至来不及思考,因为如果多思考一分钟,下一秒也许自己就会成为野兽口中的美餐。
活着,比一切都重要。这是人们在早期原始社会形成的趋利避害的能力。
斗转星移,人类社会发展到如今高度文明,很多不假思索的直观反映,慢慢成为束缚人们思维的一种习惯。
比如一言不合就翻脸,带着偏见的定论,不做观察的评判……深陷其中,也让我们变成了思维的囚徒。
01 活着的意义在哪里?
活着的意义在哪里?这是一个严肃高深的哲学问题。有个研究生毕业的朋友,考上公务员,领着一份不多不少的死工资,做着和专业离题万里的行政工作,日子也过得不咸不淡,却深陷困扰,不知自己的目标在哪里,工作的意义在哪里。
美国亚力克斯·佩塔克斯博士是维克多·弗兰克尔的学生,多年来致力于意义疗法的深入研究。他与从事“意义学”的专家们共同将“意义”定义为“与我们的真实本性或核心本质所产生的共鸣。”
例如,我们感觉某事重要,或者我们知道它对我们很重要,这是因为它与我们的真实自我/核心本质产生了共鸣。核心本质使我们独一无二,是我们做人的基础——所以,与意义同行最好的方法是找到符合个人兴趣与潜能(核心本质)的工作,并认真从事它。
在佩塔克斯博士的理论中,从工作中找到意义是人类应对心理危机最主要的方法。为此,他提炼出7条原则,用一套系统的方法告诉我们,过去的思维就像一个囚徒,限制着我们的头脑,只有努力拆掉束缚的囚笼才能够让我们的大脑获得真正的自由,让我们的生命拥抱真正的意义。
02 七条原则,帮助人们走出思维囚徒
本书作者提出了7条原则,帮助人们走出思维囚徒,找到自己生命的意义:
第1条原则叫自由选择你的态度
这里面有一个关键词叫做“积极心态”,运用积极心态的前提是你可以有自由的选择,清楚选择之后所对应的后果是什么,只有这样才能更清晰地做出正确选择,得到自己想要的结果。
书里提到一个例子。美国影视演员克里斯托弗·里夫,原本是一个对生活充满热忱的人,喜欢帆船、骑马、滑雪等体育竞技项目,后来不慎从马上摔下来,变成了一个四肢瘫痪、不能动弹的残疾人,但是,他并没有因此失去对生活的信念,反而生活的很好,也更加乐观。
在接受美国节目采访时,他说:不幸降临时,你很容易为自己感到伤心难过,而忽略周围的人。摆脱痛苦和困扰的方法是多关心你周围人的需要,当你关心了别人的需求时,也会得到他人的回馈,获得足够的关心和照顾。他有意识地选择这种积极的心态来对待生活,也成功地摆脱了残疾带给内心的困扰。
这一点,在我们育儿教育方面,也特别有实际意义。当孩子遇到挫折,不要笼统地说你很棒,你应该积极面对这样没有任何意义的话,而是告诉他你可以做出自由的选择,并且可以写下自己选择的方向,然后分析选择之后有可能出现的结果,这样才能够真正为他指明要走的路。
第2条原则叫实现有意义的目标
这条其实在很多成功学的书里都出现并强调过,一个人要实现生命的价值和意义,必须有一个非常伟大的目标,指引着他不断前进,直到最后完成目标,达成愿景。
萧伯纳曾经说过,人生最大的快乐,是致力于一个自认为伟大的目标。当一个人有了一个伟大的目标后,他就像海中航行的船只有了照亮前进的灯塔,知道要去哪里,也才不会在茫茫大海中迷失自己。
有一个专用名词叫心理迷宫,就是说你不知道自己人生的意义在哪里,四处求索?但是,周国平先生说过,人生很有可能没有意义,但是寻找人生的意义本身这件事情,就是有意义的。
所以,即使我们暂时没有走出迷宫,也不要过于沮丧和焦虑,因为在走的过程中,在寻找出路的过程中,本身就是一件有意义的事。
第3条原则叫发现生命瞬间的意义
什么是瞬间的意义呢?就是把一个大的目标分解成每一个活着的当下,每一个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和感知,达到的微小目标。专注于当下的事,能够让我们去除焦虑和烦躁感,也能够帮助我们在困境中找到支撑生活的信念。
其中一个非常好用的方法,就是对照《论语·学而》篇里所说的“吾日三省吾身”,经常甚至每天反省自己,反思一天做得好的地方和做不好的地方,然后总结以后的行为指南。
剽悍一只猫、秋叶大叔等带领团队每天都会做一次类似的复盘。在自我成长的过程中,复盘和反省是被很多大咖认定,特别有用的一种助力思维成长的方式。
第4条原则叫不要做违心的事
要做正确的事,走正确的路。人吃五谷杂粮,我们在这个社会生存可能会遇到各种与真实内心相违背的事,但是又不得不去做,这个时候,我们的内心就会特别焦灼,特别矛盾,甚至会产生自我斗争,自我怀疑,自己是做还是不做,这样做的意义何在?
现实生活里,也经常发现有的父母在教育孩子的时候,总以“我都是为你好”等各种名目控制孩子,明知道这样做也违背自己育儿的初衷,但是依然没办法走出错误思维的牢笼,把亲子关系搞得一塌糊涂。所以也给我们提了一个醒,不论是育儿还是工作或者完成其他任务,都不要只想着眼前的结果,而要有更大的格局。
第5条原则叫从远处审视自己
宋代大家苏轼写过一首《题西林壁》:“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指出因为自己站得太中心,反而看不清全景了。所谓当局者迷旁观者清,就需要我们站在更远的地方,才能看清整体和大局。
如何站在远处审视自己?这里给出了三种方法:
第一种是自我分离法。从远处客观地看待自己,在面对巨大的压力时,把自己从痛苦和压力中分离出来,不要陷入其中而迷失自我。
第二种是学会幽默。弗兰克尔认为幽默是自我分裂的一种形式,尤其是自嘲,需要将自我和本我分离,用一种旁观者的眼光,来讲述发生在自己身上的不美好的经历或者缺点。
第三种是承认错误。没有人喜欢犯错误,但如果我们能够勇敢地承认错误,会让周围的人如释重负。同时也让我们自己的内心不再被错误的思维束缚,从而可以更好的解决问题。
第6条原则叫改变关注焦点
李笑来说过,注意力大于时间大于金钱,人的一生注意力非常有限,我们要珍惜自己有限的注意力。当一个人抱怨的时候,他的注意力是放在抱怨的情绪上,而不是解决问题的态度上,所以,应改变这种关注焦点,用更积极乐观的态度来解决各种人生路途中遇到的问题。
闺蜜芳芳姐是全职宝妈,在家照顾孩子两年,因为找不到自身的价值而变得特别焦虑和彷徨。后来,她试着改变自己的焦点,开辟了职业宝妈之外的副业,带领着孩子一块阅读,一起写作,重新找到了自己的乐趣和活着的意义。
第7条原则叫敢于超越自己
《道德经》第33章讲到老子的修养之道,提出战胜别人只得小道,战胜自己才得大道。这种观点与第7条原则有着异曲同工之妙。生活中,很多人不看自身成长,总是把关注点放在别人身上,结果越活越焦虑。
弗兰克尔认为,超越自我是人类一种独特的品质。
这对于我们教育孩子,也有一定的指导意义,不要只把关注的目光放在他人身上,不要老是想着别人家的孩子好,多看看自家孩子身上的优点,多观察、发现他身上与众不同的气质,会激励他不断地寻找和发现自我的价值,探索自己生命的极限,获得生命真正的意义。
这七大原则都有很强的操作性,可以指导我们在遇到困难的时候,积极地寻找生命的意义,努力地解决当下的问题,不再做自己思维的囚徒,让生活变得更有意义。
[网图侵删]
作者简介
枼枼素心, 文字织梦者,左手文字,右手抱娃,爱好广泛,创作风格细腻多变。
豆瓣读书签约作者
头条认证优质育儿领域创作者
简书优秀创作者
简书读书伯乐
#挑战30天在头条写日记#
#阅读的温度##书籍#
- 0000
- 0003
- 0000
- 0000
- 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