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资讯新闻当年元朝为何没打下日本?除了两场“神风”,还有更复杂原因
866695

当年元朝为何没打下日本?除了两场“神风”,还有更复杂原因

读书号2023-05-23 13:22:010

旧文精选

浩然文史创办到现在有三年多了,考虑到大部分粉丝其实是最近半年多才关注我们,之前沉淀的很多优质内容可能大家并没有看到。所以我们推出了旧文精选栏目,挑选比较满意的旧作,推送给新关注的朋友。

元师征日

2018年7月连载的日本动漫《元寇合战记》,该故事主要叙述了蒙古大军征伐日本,在对马岛和日本武士战斗的故事。动漫是日本所出,自然要美化日本武士,丑化蒙古军,该故事要体现的就是日本武士舍生忘死保家卫国。抛开其虚构剧情,在历史上蒙古大军进攻日本也的确不顺利,因元师征日失败产生的严重后果就是加速日本神国思想的形成,给后世尤其是近代东亚各国带来严重灾难。二战中后期美军开始反攻,日本国内仍叫嚣着,就像北条时宗能击溃西来的蒙古人,东条英机也能击溃东来的美国人。盟军战舰都抵达日本本土海域了,在这穷途末路下还创立所谓“神风敢死队”,幻想神风再一次的“奇迹”,可见日本人对十三世纪那场战争的怀念。

以卵击石的送人头队

一、征伐日本的原因

12世纪末蒙古族兴起,1206年铁木真建立了蒙古汗国,此后铁木真及其继承者们通过半个世纪的征伐,不仅控制了华北、进军东欧,1259年还征服高丽。1260年忽必烈成为蒙古大汗,1271年取《易经》“大哉乾元”中二字,改国号为“大元”。

日本人所绘元军溃败

忽必烈不满日本是有原因的。首先中国尚未安定,南宋王朝创造了世界军事史奇迹,凭一己之力,抵挡蒙元铁骑五十余年,至忽必烈即位,南宋吞并战仍未结束,忽必烈认为南宋顽强抵抗的原因之一就是海外诸番国的支持。纵观蒙古对西夏、金的战事,不是骗取南宋中立,就是忽悠南宋,与南宋联合夹击,所以对夏、金之战出奇的顺利。而此时对宋之战,正面进攻效果不大,只能采取老一套,要求高丽、日本当侧援小弟,孤立南宋。另外南宋目前仍能从海外贸易获利,维持战争资源,高丽已经服从于蒙古,现在日本成了南宋大宗贸易对象,所以要剪除南宋羽翼,击溃日本,断绝南宋外援之路,迫使南宋投降。

高丽

二、元师征日前的蒙日交涉

忽必烈虽已对日动了心思,但因西北蒙古诸王叛乱,南方还有南宋分散忽必烈的注意,所以忽必烈不敢轻易对日用兵。至元三年(1266)忽必烈派兵部侍郎黑的为正使、礼部侍郎殷弘为副使,取道高丽入日,其国书开头曰:“大蒙古国皇帝封书日本国王”,中间最重要的一句“而无一乘之使以通和好”结尾“以至用兵,夫孰所好。王其图之”(《元史·日本传》),但二使和国书都没到日本。观其国书,大意就一个,让日本入朝,并威胁不入朝就开战。虽然口气强硬但还是以劝说为主。古代入朝不是随意的,这不仅代表了正统天命,也是外国臣服的表现。日本自唐末脱离中国,官方上从未与中国有交流,更因南宋朱熹的朱子学大义名分论传入日本,日本更自视甚高,所以有宋一代,日本官方从未正式朝贡中华。只因中华文化先进,此时日本还不敢轻视中华,仍以中国为自己的学习对象。

忻都

1268年忽必烈又命高丽派使入日传信,高丽使节成功入日告知京都朝廷蒙古方面的意思,京都朝廷惊恐万分,不知所措,连夜研究,并派使者到各寺庙神社虔诚祈祷。1269年忽必烈又派使者,京都朝廷决定回书,但被刚继位的年轻气盛的幕府执权(镰仓幕府的宰相,日本的实际统治者)北条时宗阻拦。1271年、1279年忽必烈又派使者,都因北条拒绝不得要领而归。1279年秘书兼赵良弼入日时带的国书是仍以武力相威胁“以至用兵,夫谁乐为之,王其审图之”(《元史·日本传》)。在遣使期间,蒙古朝廷内部日本通事曹介升上书“高丽迂路引导国使,外有捷路,偿得便风,半日可达。若使臣去则不敢同往,若大军进征则原为乡导”(《元史纪事本末·卷四》)已经动了对日战争的心思。日本的反应果然没辜负朝臣的期望,北条时宗又一次拒绝了大元,北条认为蒙古“不怀好心,窥伺本朝”。至此,忽必烈耐心耗尽,决心对日一战,以彻底解决日本问题。

为了保护家园的乌合之众

三、开战!元师征日

1274年(南宋咸淳十年、蒙元至元十一年、日本文永十三年),忽必烈命令风州经略使忻都为征东元帅,高丽人洪茶丘和汉人刘复亨为副。因涉及渡海作战,又命习惯水性的高丽人助战。高丽士兵和水手由金方庆指挥,说起金方庆,他是一名高丽杰出将领,曾因平定高丽三别抄之乱而受忽必烈嘉奖。高丽同时负责准备征日船只。1274年10月3日由蒙古、汉人、高丽人构成的三万大军从高丽合浦出发,5日占领对马岛,14日登上壹岐岛,全歼日本守军。之后乘胜追击,入松浦半岛沿海,势如破竹,一路上斩杀几百名日本武士。19日进军博多湾。20日元军登陆,路上交战,元军威风大显。

九州地区的海防

首先元军是步兵集团战术,这使习惯单骑作战的日本武士很不适应;元军弓箭短且远,日箭射程不及元军;元军作战击鼓鸣锣,这让日军战马受惊,且蒙古马高大,其机动性也远非日马所比;元军还是用了震天雷等火器,日军更是没有见过,其爆炸声让日军“目眩耳塞,茫然不辨东西”,(《八幡愚童抄·上卷》)日军被迫退到大宰府组织新的防线。路上虽然取得战斗胜利,但元军伤亡并不小且无补充。因此,在接下来的战略实施上,元军指挥层就出现了分歧。金方庆主张背水一战,全力出击,在陆安营扎寨,主帅忻都不听,执意回船。当晚博多湾风浪大作,战舰被风浪所吞,死亡士兵达一万三千余,元军大败而归。忻都怕责罚竟然欺君。《元史·日本传》记为“冬十月,入其国,败之。而官军不整,又矢尽,惟虏四境而还”,这就让忽必烈产生了元军大胜的错觉,加之元朝开始大规模对宋作战,所以又对日搞起了威胁外交。

金庆方

四、战端再开

至元十七年(1280),元朝入日使杜世忠被日本所杀,征日之议再起。可此时南宋已灭,为何忽必烈还要征日?首先日本冒犯天威,元朝自认为得神器为正统,藩国日本诛杀天使,自然不能容。但是更重要的是连年战争,国库空虚,宋日贸易的巨利,入日商人又谣言日本遍地黄金。至元十八年,忽必烈命忻都、洪茶丘率领东路军蒙、汉、高丽四万人,汇合高丽金方庆一万人,由高丽出发;另一路由范文虎率领十万人直接从江南出发。计划上两军汇合于壹岐,但忻都自恃兵力雄厚,不等江南军,6月6日东路军先达博多,此时日本已做了万全准备,沿岸设置了石墙,以弓箭驱逐元舰,元军不得登陆。元军转攻其余小岛亦不能破。日本幕府方面又制定了 “异国警固番役”制度,一线日军就有四万人,背后还有援军六万待命。日军也吸取了第一次的教训,以集团战应对,并派小船夜袭元军,元军狼狈不堪,只得玩起了三国赤壁之战里面曹操的铁索连环战术,将船只连接。而7月江南军才到平户岛汇合。元军以疲敝之师,船上缺乏蔬菜,疫病流行,加之日军骚扰,士气大减。

日军在海边警戒

7月27日,元军转攻鹰岛,拟攻太宰府。闰7月1日,夜狂风大作,浊浪排空,元军战舰大多沉没,“文虎诸将各自择坚好船乘之,弃士卒十余万于山下。”大敌当前主帅跑路,其后果是致命的,“七日,日本人来战,尽死”。《元史·日本传》, 可怜十余万无辜将士客死他乡。侥幸不死的,也不好过,“谓新附军为唐人,不杀而奴之”,日本人把他们当做奴隶。

日军趁夜偷袭

之后,忽必烈想过第三次征日,但淮西宣慰使昂吉儿上书“民劳,乞寝兵”。至元二十三年交趾犯边,忽必烈指示“宜安置日本,专事交趾”(《元史·日本传》),此后再未征伐日本。

文史君说:

客观的说,元师征日的确是我们主动侵略日本,但纵观历史,只此一次。反之日本对中国的侵略可是不灭中国不罢休啊!丰臣秀吉“长驱直入大明国”,江户幕府的“海外雄飞论”,近代以来日本的罪行更是罄竹难书。

元师征日失败的后果是严重的,首先战斗力、武器装备上日军丝毫比不上元军,如果陆战,日本必败,但因为两次暴风雨的原因使日本免遭亡国,所以这无疑坚定了日本人的神国思想。其次,给日本造成了一种错觉,既然蒙古人能入主中原,那我们日本人是不是也可以入主中原?这刺激了日本人的侵华思想,以至有了丰臣秀吉侵朝侵华。元师征日的失败是多方面的,其实更重要的,与其说是八幡大菩萨、天照什么的保佑“皇国”,日本人不如去感谢给元军造军舰的朝鲜贫苦劳工,当时高丽正处于元朝武装保护之下,元朝命令高丽准备战舰,且工期不长,越期则严惩,高压之下,工匠们只得偷工减料。加之忽必烈相信自家骨肉,以陆战将领忻都统辖海军渡海作战,有海战经验的金方庆等人给元帅忻都的建议,忻都自负不肯接受,才酿成舟毁师灭的惨剧。

参考文献

1.《元史·日本传》中华书局1976

2.《元史纪事本末》中华书局1979

3. 毛瑞明,《忽必烈伐日及其败因》赣南师范学院学报1996

4. 谷惠萍,《“神战”与“神国”》,外国文学论坛2018

(作者:浩然文史·紫橘)

0000
评论列表
共(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