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资讯新闻历史唯物主义视野下的泰国文学史编写
867113

历史唯物主义视野下的泰国文学史编写

读书号2023-05-26 15:49:263

文丨孙虎的书房

编辑丨孙虎的书房

文学史是“编写文学发展历史的著作,以研究各个时代的文学作品的进展为目的。

所以可以说这种作品是一种历史文集,不是重视记录经济、政治变迁的事件,则关注记载文学变迁的历史”。

18世纪西方思想家因认为收集、传播科技知识对人们有用而编写百科全书,所以幵始编写自己的文学史。

那时编写文学史的方法比较简单,只是概况讲解文学作品或者根据手头所掌握的多种资料加以论述。

后来编写文学史的潮流流传到全世界,文学史撰写逐渐发展起来。

要如何建构众人均认可的文学史,也是文学界值得探讨的问题。

泰国的第一部泰国文学史《泰国文学概况》于1947年问世,由乃潭拉纳某泰编写。

这部文学史按泰国王朝(自素可泰时代至曼谷王朝第四世王)编写文学的发展,先介绍作家的生平,再探讨各时代文学作品的产生、历史背景、文体、艺术成就等,并概括文学作品的进程与历史背景的关联。

该部文学史著作认为,使各时代文学作品变迁的主要因素是战争。

在编写这部泰国文学史时,泰国学术在热烈探讨、研究泰民族起源的地点,查证泰民族的文化特征。

在这种研究的潮流中,撰写泰国文学史的作者在其作品前序上表示他撰写这部文学史是以展现泰民族的文艺特点为目标的。

此部文学史著作认为兰甘亨石碑是泰国的第一部文学作品,至今人们都对这一论点仍无异议。

之后,在1957年乃潭拉纳某泰又编写一部以《泰国现代文学史概况》为名的泰国文学史著,填补了前部著作没有记载的文学历史。

该文史著主要研究曼谷王朝第五世王在位期间所发生的历史变故与文学作品的发展,二者之间的演变关系,譬如泰国教育的改造、设立文学社、报刊业务等大事件。

由于作者认为经典文学作品要经过时间的考验,现代作家并不是真正的诗人或艺人,而是以文学作品为载体把娱乐献给读者而已。

因此《泰国现代文学史概况》着重于论述古代文学作者的代表作品与艺术成就,而对泰国现代文学的进展历程却极少给予关注。

由于高中学校泰国文学课程的教学的需要吉·萨塔伟提于1952年为此撰写了一部文学史著作《文学史》。

该著作与乃谭拉纳某泰编写的《泰国文学概况》相似,即关注泰国各个朝代的古代文学作品,论述作家与作品艺术的特点,对泰国曼谷王朝第六世王时代的现代文学的诞生与发展没有进行深入细致的研宄。

以教材形式出现的这部著作对泰国现代文学的产生做了简单的概括;认为曼谷王朝第六世时代是泰国古典文学向现代文学转变的过渡时期,因受西方文学思潮的影响,使泰国原诗体文学作品进而被小说、散文等形式来代替。

总之,乃谭拉纳某泰和吉萨塔伟提编写文学史著的共同点是:注重作家或文学作品,不太关注泰国文学的发展过程与历史背景之间的演变,忽略文学与历史、社会、种族等因素的关联,也许因为作者认为文学超越空间与时代。

阿纱昵颇拉军以笔名“因特尤”翻译过毛泽东的《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受到《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的理论影响,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理论研宄泰国文学的产生与发展。

他的文章《忽视泰国文学史》没有根据泰国王朝划分泰国文学发展过程的时代,而以泰国各时代的阶级斗争的历史研宄文学的变迁。

在《忽视泰国文学史》中,着重于解释泰国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与半封建社会的文学发展。

此文章根据泰国文学的内容将泰国文学分成两种类型,即上层阶级文学和劳动阶级文学。

阿纱昵把研宄的重点对象从文学本身的发展转向文学与社会阶层的关系,甚至政治动力。

他认为文学是社会阶级斗争的武器,并为各个社会阶层服务

阿纱昵得出了结论是:许多泰国文学作品是属于封建社会的文学。

1946年以后才出现无产阶级文学或革命文学。

总之,阿纱昵没有重视文学本身的发展变化,而是尽力解释文学与社会功能的密切关联。

另一位知识分子吉特·普密萨(,阅读过大量的中国现代文学作品特别是鲁迅的著作,崇尚并尊称鲁迅为他的大师,也采用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唯物论和辩证法认真考察泰国文学的进展过程。

他的代表著作《文艺为人生:其真正的意思如何》,以人文研究结果的依据进一步研宄自原始社会至现代社会的文艺与人生的关系。

这部著作的总论是各种文艺都是为人生服务的,不仅是让人给欣赏的。

吉特认为文艺和社会各阶级与创造者有密切关系,大多都是为当时统治者服务的,例如奴隶社会出现的文艺,都以奴隶阶级尊敬、听从主人为目标而创作的。

《文艺为人生:其真正的意思如何》中,还解释当时泰国封建阶级与中产阶级的冲突引起了泰国1932年民主革命的事件。

这个冲突最后导致泰国中产阶级与百姓之间的矛盾。

吉特通过历史唯物主义角度把泰国文学时代划分出来,并注重讨论文学对泰国各个时代的政治产生了影响,强调文学的政治色彩。

他把文学事业看成百姓斗争的部分,认为文艺必须为政治服务,所以文学成为改变社会的主要条件。

吉特根据这种框架研宄泰国文学的进展过程,使“为人生”文学潮流与从事其文学流派的作者成为他的主要研宄对象。

他强调从事为人生文学创作者要站在百姓的立场上,与百姓的敌人如“封建社会”、“霸权主义”作斗争。

吉特依靠马克思主义思想划分历史时代的观念来研宄泰国文学的变迁,简单地说就是他把文学现象放到具体的历史环境中去分析,因而文学就是社会阶级斗争的产物。

阿纱昵破拉军与吉特普密斯的著作对泰国文学史的研究影响深远,从而改变了以前根据泰国王朝时代考察文学的产生与发展的研究方法。

他们为这门学科的研宄突破了陈旧的框架,奠定了薪新的基础,形成了后来研宄工作者沿用的模式及探讨的范围,进而使泰国文学研究进一步深入发展。

迪信布克哲在完成她的硕士毕业论文《小说与泰国社会》中,对此观念进一步加以发挥。

她根据泰国社会、政治、历史的变化研究泰国小说的发展过程,认为历史背景会直接影响到小说的创作;与此同时,泰国小说也对泰国社会产生一定影响。

迪信是按泰国各大政变时期的变迁来考察泰国小说的进展过程和历史特点的

沙田·尊迪玛坛的《泰国为人生文学之源》也是采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念来探讨泰国“为人生”文学思潮的发展,其著作认为中国和苏联的进步文学潮流对泰国为人生文学产生了深远影响。

我们将乃潭拉·纳某泰、吉·萨塔伟提、吉特·普密萨和阿纱昵·破拉军编写泰国文学史的写法进行对比,发现前两位学者是运用编写文学史的主流方法,即编写泰国文学的发展过程是按泰国各王朝的时段划分的,注重探索作者的生平与作品能取得艺术成就所采用的写作技巧;

后两位学者则采用历史唯物主义理念研究泰国文学变迁的历史,关注文学对各时期所起的的政治作用,主要考察各时期产生文学作品的因素,以及研究文学为谁服务的问题。

基于吉特普密萨和阿纱昵颇拉军研宄文学史的范畴所得的结论,使文学成为促进改变泰国社会的因素之一。

故此,他对“文艺为人生”流派与其作者进行了深入细致的研宄,并为从事“为人生”文学的作者对改变泰国社会所发挥的作用,以及他们向人民共同的敌人封建制度和“霸权主义”潮流进行不解地斗争等,做出了清楚、详尽的检释。

例如《坤通(人名),你将在早晨回来》,写一个农民母亲期待参与泰国革命的孩子回家的故事;获得东南亚条约组织文学奖的泰国著名诗人《只有行动》的诗,叙述泰国青年对政治改革与对未来美好憧憶的期盼。

1973、1976年10月泰国爆发了反对政府的革命,其中一个因素来自于学者、大学生们受进步文学思潮的影响。

在这两次大流血事件之后,泰国当时的统治者被迫下台,流亡到国外,从而结束了长期军人统治的时代,开始了中产阶级统治国家的新时期。

泰国这两次民主运动成功地推翻反动政权,由此成为泰国政党政治演进中的重要转折点,标志着泰国政党的发展从依附军人发展到自由民主的起步阶段。

1973年,泰国爆发的“十月十四日运动”,对文学产生了促进作用,在“十月十四日运动”前后出现的一批青年作家极为活跃,他们不满现状,渴望变革,同情劳动人民。

这时描写人民的反抗和斗争的作品增多,反映现实比较深刻。

90年代后,在军人独裁政府挎台后,泰国的政党才得以开始了较为稳定的发展。

当军队干政、军人霸权从泰国社会逐渐消失时,“文艺为人生,文艺为人民”文学运动逐渐衰退,中国现代文学作品伴随着泰国“文艺为人生”文学的产生与发展的过程中是与适应政治、社会的需求相辅相成的。

不难看出这种文学潮流在泰国政治霸权主义扩张时生成,又在全球化的消费社会时期逐渐灭亡。

泰国文学批评家认为其文学的立场是为泰国平民争取自由民主,以及国家政权应来自民选,代表着广大民声,具有阶级斗争的色彩。

军人霸权的灭亡是泰国人民争取自由民主胜利的象征,但以政治理想宣传为目标的‘‘文艺为人生”文学又随社会、政治的变化而没落。

泰国20世纪末期文学写作在全球化语境中,借助了市场经济以及新传媒技术的快速发展,形成了当代文学多元化格局。

当代作者实现对个体人的价值的肯定,从而出现各种文学思潮和流派。

0003
评论列表
共(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