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读者文摘精粹版2:放下就会快乐
1009900000006

第6章 放弃是一种选择 (5)

“从咖啡馆里出来,我们又叫了一辆出租车去电影院。”弗利克斯的眉头皱紧了。“下车时,又是莉比坚持付了钱——1美元20分,本来就没有几步远嘛。她付完钱还大谈什么轮流付账真的是很好,这就是她的为人原则之类的漂亮话。当然喽,买电影票的时候就轮到我了。10美元。入场前,她又付钱买了一桶爆米花,花了半个美元。”

“那天的电影倒是不坏。可我的心思已经不在电影院里了。我盘算着,如果待会儿轮到我付车钱,那可就该她出这顿饭钱了。”

想到这儿,弗利克斯叫来服务员,要了一杯水,一气喝干。

“电影放到中间,有一会休息。莉比建议出去活动活动腿脚。我们便一起来到走廊,她就朝小卖部的柜台走去,要了一杯橘子水。‘该你付账,弗利克斯。’她边喝边说。”

“这时候,入场铃声又响起来。可现在是轮到莉比付车钱而让我管饭了!真要命!我不动声色地等别人差不多都入场了,突然向她转过身来:‘我也要一杯。’尽管我当时并不渴,可是……‘现在该你付钱,亲爱的。’我对她说。她二话没说,马上摸出钱包付了钱。”

“正常电影散场以后,又该轮到我付车钱了。你猜怎么着?电影放了一会儿竟然断片了。灯亮了以后,莉比转过头来说,她不想干等着,想再吃点儿什么。我在座位上磨蹭着不肯出去。谁知,一个卖冰淇淋的浑小子不知从哪儿冒了出来,在座位中间乱窜。没办法,我只好给她买了一个冰淇淋蛋卷。整个下半场,我就不知道电影都演了些啥,满脑子尽想该怎么办了。”

“电影散场,我们从影院里出来,钻进一辆出租车。坐在车里,我心里直发颤。突然,幸运女神在那天晚上降临到我头上:汽车走到半路,车胎爆了。莉比不情愿地跟我下了车,付了车钱。”

“当我在路边又拦住一辆出租车继续向饭店开去的时候,我简直都觉得飘飘然了。在餐桌旁坐定之后,我就放开了点菜。要了法式洋葱汤,又要芦笋配牛排,龙虾沙拉,馅饼,还要了去皮苹果——就因为菜单上写着它是水果里面最贵的。莉比坐在那里,目瞪口呆地望着我狼吞虎咽,她自己盘子里的菜几乎就没有碰。吃完饭,我觉得还不够味,又要了一根雪茄。”

“尽管我不抽烟——然后才叫服务员拿账单来。”

“我要这根雪茄可是个致命的错误。你看,我不抽烟,身上不装火柴,服务员又去柜台算账去了。就这么一眨眼的工夫,一个卖杂货的家伙偏偏就蹭了进来。”

弗利克斯停了一会儿,又要了一杯水灌下肚。

“这家伙钻进饭店,开始兜售他篮子里那些零七八碎的玩意儿,当然,里面也有火柴。‘快拿账单来!’我朝远处的服务员拼命地喊。那混蛋明明听见了,可还是慢慢腾腾地往这边走。我恨不能一把把他的脖子给扭下来,朝他做了一大堆见他妈鬼的手势。然而,一切都无济于事了……”

弗利克斯长叹了一声。

“莉比抢先买了一包火柴交给我,花了她5分钱。可我呢,为这顿饭付了160美元,还外加给那个混蛋的小费。随后,我们坐车回家,又轮到她付钱。这可真算公平。”弗利克斯苦笑着说。“这还不算完。下车以后,我准备向她吻别,她竟把我给推开了,还斩钉截铁地说:‘弗利克斯,不!我没有让你一个人付账,原因就是这个。’你听听,”弗利克斯心酸了,“她居然没有让我一个人付账!”

艾德勒的决心

人可以在磨难中变得更加坚强,就如几经寒冬的树,在春天更加能爆发出勃勃的生机。

——海伦·凯勒

阿弗烈德·艾德勒小的时候,有一天早上醒来,突然发现他弟弟死在床上,就在他身旁。这一事件使他下了终生守之不渝的决心:做个医生,和死搏斗。

艾德勒行医之初,又偶然发现一连串现象,从而使他对人类的心灵有了重大发现。他解剖尸体时,注意到以前并没特别受人注意的种种情况。他发现一具死尸的心脏大得异乎寻常,同时发现一个心瓣堵住,血液不能充足地流到肺里去。那心脏是为了应付这种缺陷而变大的吗?

一具死尸里有病的一个肾已经割掉,他发现剩下的那个肾也比寻常人的肾大得多。他又发现一叶肺因为有病而萎缩,另一叶肺就可能变得更有力量。这些健全器官岂不正是想弥补不健全器官所失去的功能吗?骨头断了,会长出厚骨痂,为的是使骨头比以前更结实吗?这些现象一再出现,仿佛人体自有其规律:为了自保,本能地以强补弱。

艾德勒进一步研究下去,开始到各美术学校测验学生的视力。结果发现7/10以上的学生视力都很差,只不过程度不同罢了。视力既然不好,这些学生为什么还偏要从事必须用眼的生涯呢?他发现这些学生从小就感觉到视力欠佳,因此特别努力,要使自己比别人看得更清楚,更敏锐。他们训练自己的观察能力,培养用眼睛看的乐趣,结果对视觉世界的兴趣比普通人大。

艾德勒又去研究大画家的生平,发现其中许多眼睛都有缺陷。眼睛不好而偏要做画家的人何以这样多呢?难道也是受他在解剖尸体时发现的那条补偿缺陷规律驱使的吗?

他又去研究盲人,证实盲人的听觉、触觉和嗅觉都特别灵敏。布鲁克纳、法朗次、史麦塔纳和贝多芬等音乐大师所以特别热心致力于声音之美,似乎至少有一部分是因为他们听觉有缺陷。

贝多芬就是一个令人惊奇的例子,他的听觉从小就有机能性的缺陷,28岁时已经聋得很厉害了。4年之后,如果不用耳筒,连整个乐队的声音都听不清楚。就在那年,他写出美妙的第二交响曲。耳朵全聋之后又写出更优美的英雄交响曲、月光奏鸣曲和第五交响曲。全聋了25年,最后居然还写出不朽的第九交响曲。

艾德勒的研究,不知不觉地从生物学转入神经病学,又从神经病学转入心理学,就是从机能性缺陷的生理补偿研究到心理补偿。不过到那时候为止,他所注意到的各种补偿都只是无意识的,人的意志并没发挥作用。

他于是开始研究较为不明显的实例。巴斯德就是个好例子。因为中风,脑子里控制言语的那部分坏掉了,凭着超人的毅力,异常艰苦的奋斗,终于在大脑中发展了新的言语神经中心。艾德勒发现了好几百个相同的实例:小时候孱弱,长大成了有名的大力士;从前不良于行,后来成了芭蕾舞星:患过肺痨,却成了大歌唱家等等。这些人拼命奋斗,要克服他们的弱点,结果培养出超群的能力。这并不是造化在盲然补偿,而是人的意志在发挥作用。

他渐渐发现,这就像是一个定律,人往往因为早期的弱点而获得他们奋力以求的成就。就像人必须有个栏才会跳过去;栏越高,跳得也越高。

乐在奋斗中

向后看才懂得生活,但只有向前看才能生活。

——凯尔克加德

威廉·吉尔兰德的父亲退休时已经有60多岁了。在那以前,他做了大约30年的乡间邮差,一个星期有6天他都要跋涉在佐治亚洲东北部的山区里,为人们传递着信件。

在他80岁生日的时候,威廉送给他一封信,信中特别说了几句表示孝心的话。威廉说他们全家人都非常希望他能够身体健康,心情愉快,并且能够在欢乐中安度晚年。总之,威廉希望他永远快乐。在信的最后,威廉建议他和他母亲不要再干活了,应该完全放松自己,好好休息。威廉认为,父亲操劳了一辈子,现在他们终于有了舒适的家和丰厚的退休金,几乎有了他们想要的一切,也应该学学如何享受生活了。

后来,父亲回信了。他首先感谢了威廉的好意,然后话锋一转:“虽然我很感谢你的赞美,但是你让我完全放松自己却吓了我一跳。”父亲承认没有人喜欢走坑洼不平的路,就像他走了30年的崎岖山路那样,“但是如果我们事事都顺心如意,从来都碰不到困难的话,那或许是世界上最糟糕的事了。”

父亲在信中写道:“人生的意义不在于马到成功,而在于不断求索,奋力求成。每一件有意义的事情都需要我们以坚强的信念去完成,这样,我们的生活才会更加充实,意志也会更加坚强。”

从他流畅的行文中,威廉似乎看到了父亲写信时的高兴表情:“我们一生中最美好、最愉快的日子,不是还清了所有欠款的时候,也不是我们真正得到这套靠血汗换来的住所的时候,这些都不是。我记得在很多年前,我们全家挤在一套很小的住宅里,为了糊口,我们拼命工作,根本分不清白天还是黑夜。你还记得吗?我每天最多只睡4个小时。直到现在,我都不明白当时为什么不知道什么叫累,又怎么会觉得生活是那么美好。我想大概是因为我们那时是在为生存而奋斗,为保护和养活我们所爱的人而拼搏吧。”

“在奋斗中求成功,我认为最有意义的,不是那些获得成就的伟大时刻,而是那些小小的胜利,或是那些遇到挫折、僵局甚至失败的时刻。试想,假如人人都轻而易举地成功了,那么我们就不是人生的参与者,而是生活的旁观者了。要记住,重要的是追求,而不是到达。”

他在信的末尾给威廉提出了这样一个要求:“孩子,下次我过生日的时候,你只须告诉我,在醒来时就要努力开始一天的追求,因为我能够做事情的时间又少了一年——而等待着我去做的事情还有千千万万。”

读完信,威廉想起美国小说家斯考特·菲茨杰拉德有一次给上大学的女儿写的信中,祝贺她解决了学习中的重大难题,接着又告诫她不要满足现状,说我们每天都要证明自己生存得有价值。记得他引述了英国女诗人罗塞蒂的一句话:“这条路是否都是蜿蜓曲折的上坡的路呢?对,一直到尽头都是。”

而今,父亲仍在自己选择的路上迈进,尽管它凹凸不平,尽管它永无止境……

从父亲的言行中,威廉感悟到了生活的真正意义。

一生要做的事

让我们享受人生的滋味吧,如果我们感受得越多,我们就会生活得越快乐。

——法朗士

几周前,温迪·威廉姆斯跟着一位朋友走进一家艺术用品商店。温迪发现他要了水彩颜料。这令温迪很纳闷,因为他不是画家。

“我报名参加了一个水彩画学习班,下周就开课了。”

他腼腆地说,“我真是没有时间,但它是我所列的死前要做的50件事之一,所以我得去做。”

“这听起来很有趣,其他还有什么?”温迪问。

“什么都有。”他说,“每过几个月我都要看看那张单子,来决定下一步该集中精力干什么。列单子之前,我总是为生活中损失的一切而伤感。现在我开始埋头实干了。”

“什么时候能让我看看你的单子?”温迪问。

“恐怕很难,”他说,“那会泄露关于我的很多东西。列出你自己的单子,你就会明白的。”

于是当晚温迪就列出了一张单子,囊括了所有对温迪至关重要的内容,也流露出了自己对这些美梦的绝望。

仅仅列出这张单子就帮温迪理清了所有思路。温迪很快填出了前20件事,但随后就开始细心斟酌了。最后温迪加上了向往多年的项目,年轻时就背负的梦想,以及最初就在温迪心中产生共鸣的事情。

首先,温迪想到更多更远的地方去旅行。尤其是现在,孩子们都已长大,温迪想与孩子们完成10次旅行。温迪吃惊地发现单子上有些事情需要马上去做。例如,如果温迪想学开压路机,就得在50岁之前开始。当然,有些项目可以推迟到上了年纪时去干。温迪醉心于花草园艺,但现在抚养孩子、业务缠身的温迪很难有闲暇的时间来侍弄玫瑰。

某一天,温迪想到一家医院婴儿室做志愿者。温迪很愿意与青年们共事,指导年轻人,或去本地的高中服务,看来温迪也许需要考虑为一年一度的学校义卖会而学会做烧烤。有些项目令人生畏,因为它们意味着废寝忘食地投入。温迪想在世时出版一部小说,想攻读哲学博士,还想学绘画,并想用钢琴弹出四重奏。如果温迪打算实现这些目标,那么他就得勤于笔耕并且努力的练琴。但是单子上的愿望并不可能一一实现。有些事情非温迪能力所及,例如新西兰之行,以及最终也不会在温迪余生中成真的事情,比如拥有一匹良驹。然而,温迪发现他已经为许多这样的妄想构筑了框架,而且如果温迪今天把它们定为目标,那么明天设法使部分“成真”也并非毫无可能。

像温迪的朋友那样,现在他有了发泄不满的替代物。当他对生活感到厌倦时,就拿出那张单子。他也许会去索取旅游小册子,或者在后院拿出画笔涂抹上一个小时,尽管把树林画得面目皆非。

温迪不知道孩子们和他怎样才能去非洲。但如果它确实重要,温迪肯定会找出一个方案。他们中的一个也许长大后当了一名动物学家,而温迪也许成为一名生态作家,因公被派往那儿;或者他们也许只需每星期攒上几美元,直到够用为止。

温迪的一位表姐曾把一大串趣事变为现实。她曾对温迪说,“关键在于准备,这样生活就会神奇般地运转。如果你想让你的轮船开进来,就必须建一个码头。”她说,“多亏那张单子,温迪正在动工修建码头呢!”

意外的报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