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小说庄周今读
1044400000002

第2章

吴起没有像一般求职者那样极尽献媚之能事,把对方捧上天;也不炫耀自己,以博听者赏识;更没有一丝倒霉相,博悼王同情。他不卑不亢,从从容容,再次施礼,回答说:"吴起师从孔门,素有一番治国平天下宏愿。即便吴某自己没法达到,也希望能辅佐明君,成就大业,不枉此生。在鲁在魏,都竭尽全力,确实也建过一些功绩。也许是因为官场难缠,也许是吴起自身多有不是,被人嫉恨,才先后离开鲁国、魏国......"

吴起说得入情入理,悼王又问:"楚地处江汉,乃富庶之地;南方诸国,皆已平定,地广人众,非鲁、魏可比。本王求的是大用之材,而非獐头鼠辈,愿听将军有何宏韬大略,富国强兵良策?"

吴起听听悼王也是个直爽君王,有了几分投合,说话更加直来直去,说:"不瞒大王说,吴起初出,莽莽撞撞做下不少错事,而今不能不三思而后行。来之前,吴起对楚略知一二,以为楚国就像一头病骆驼,空大无用,再不革除弊端,用不了几年,即有亡国之忧。"

悼王听着不顺耳,但又想:"自己不是觉得有了弊端,又想不出好办法解决才急于求贤吗,再逆耳的话也要听下去。"他说:"将军见过骆驼吗?"

吴起说:"小人没见过,但听说过。健壮的骆驼不吃不喝,也能驮人走过沙漠,病骆驼则大而无用。"

悼王说:"楚国如何像病骆驼,请将军明说。"

楚有什么弊端,如何处置,吴起早有谋划。见悼王真心相问,便把想法和盘托出。他说:"楚国而今背负过重,快被压垮了。"

悼王问:"背负为何?"

吴起说:"楚国开国至今,历二十六位君主,王亲国戚不计其数,历朝历代都有封赐,有俸禄,占的都是良田沃土,吃的是美味佳肴,百姓虽众,却穷极潦倒,一旦国家有难,不愿效劳;即便愿意效劳,也力不从心。"

他这话不但触及王族根基,还戳了悼王的心。吴起知道,这话一旦出口,不是招来杀身之祸,就必被重用。他投奔楚国,是来做大事的,有话直说,死了也值。悼王果然愠怒地站起来,叫一声:"来人!"

随着应声,冲进来几个甲士,正要下手,悼王忽然朝甲士吼叫:"出去!"

甲士被斥责,退了出去。悼王怒气未息,说:"吴起,你好大胆,想来动摇王朝根基,不怕本王杀了你!"

悼王刚才的作为,吴起看在眼里,平静地说:"大王,吴起想的不是个人的事,没什么可怕的,倒是替大王担忧。"

悼王说:"本王贵为一国之尊,有什么可担忧的?

吴起不慌不忙,说:"吴起为鲁立下战功,穆公听信谗言,疏远有功之臣;吴起在魏国同样受到嫉妒,甚至要杀害吴某,穆公与魏侯因而背了嫉贤妒能恶名。大王若因吴起说了实话杀吴起,贤臣良将谁敢投奔大王?"

悼王怒意渐渐消失,但他没有坐下,而是居高临下地看着吴起,问:"本王如果按你的主意办了,夺回旧王族、王亲国戚赐地、俸禄,裁冗员,罢庸吏,以后又将如何?"

吴起缓缓回答说:"国家要强大,必须大量起用贤能。而贤能往往隐于山野市井,要广招竞用,能者上,庸者下,是其一;其二,领兵将军与士兵同吃同住,同甘苦,不另取薪俸。贪污腐化者斩,不用命者斩,不惜兵士者斩。"

悼王毫无表情,在大厅里不停地踱步。吴起接着说:"楚国有大江大河,可大造战船,训练水军。这样,无论北方东方来犯之敌,都叫他们葬身鱼腹,有来无回......"

悼王忽然停住步,在吴起跟面停住,说:"够啦,别说啦!"

吴起却不愿意打住,说:"大王,小人还做了一种比弓箭厉害十倍的兵器,只要望得见,就能射到,百发百中。可以多做一些,用于战事。"

悼王满脑子是吴起的话,乱糟糟连头绪都没了,很不耐烦地朝吴起挥挥手,说:"下去下去,本王累了。"跟着朝坐在一旁一语未发的上大夫康正说:"康大人,替本王送客。"

康正送走吴起,回到悼王身边,悼王长长地舒口气,说:"康爱卿,你以为吴起的看法如何?"

康正说:"此人野心勃勃,难说不是成心来搞垮楚国的。"

康正这句话,给悼王兜头浇了一瓢冷水,悼王直觉浑身发冷,朝康正示意说:"康爱卿,你也下去吧,让寡人好好想想。"

吴起说的那些话让悼王胆战心惊,却也十分诱人,他想:"如果真的能按吴起的主意做下去,虽然不敢说楚国能独霸天下,至少不至于像眼前这样,大而空,大而弱。"吴起把楚国说成病骆驼,话很尖刻,却是事实。他要再跟这个狂徒好好谈谈,认真考察考察,一旦决定起用,就得放心放手,不能边用边猜疑。第二天早上,悼王告诉康正说:"传吴起入宫。"

康正趁机说:"吴起乃狂妄之徒,在鲁在魏,都因专横跋扈而难以久留,大王不可听信他的胡言乱语。"

悼王坚持说:"就算是胡言乱语,再听听也无妨。"

康正问:"是传他来宫里,还是别的地方?"

悼王说:"上船。"

康正见劝阻不住,到江边找王宫专用船。康正在江边转了一圈,想不出如何在船中使手脚弄死吴起,闷闷不乐。见悼王换下红袍,改成便装,有些惊讶,说:"大王穿便服见吴起,有失王威。"

悼王说:"吴起在鲁在魏,身为将帅,同兵士同寝同食同俸禄,不但没有失将帅威风,反而威信大增,兵士人人效命,如何说?"

康正说:"此人妄言,大王不可轻信。"

悼王说:"不可轻信,却不可全不信。吴起辅佐穆公,击退齐军;辅佐魏侯,与秦交战多次,次次取胜,扩地甚广。吴起本事如何,寡人并非一无所闻。"

康正见悼王上火,不再劝阻。悼王出宫,没带护卫,康正怕出意外,担待不起,说:"大王连护卫也不带,万一有什么事,微臣死有余辜。"

悼王说:"爱卿也和寡人一样穿着,看有谁认得爱卿是上大夫,寡人是君王?"

康正不敢违命,也换上便服。悼王和康正互相看看,都笑了。到了江边,悼王说:"不坐寡人的船,张张扬扬的,惹眼。"

康正在江边看到吴起,吴起见悼王和康正这般穿着,没有护卫,心下轻松不少。吴起自己不但着便服,还戴顶破斗笠,康正说:"难道吴将军就这样见大王?"

吴起说:"小人知道大王不计较这些,才这般穿戴。"

康正租了一只好些的木船,让悼王、吴起坐定,自己后上,坐在船家身边,悄悄说:"船家,你要能结果一个人的命,你子孙就有享不尽的福。"

船家是个有一双锐利眼睛的中年男子,没回答康正的话,却走向戴旧斗笠的吴起,说:"客官,要去哪里?"

吴起回头向悼王示意,说:"问这位客官吧。"

悼王说:"你就顺着江走吧,楚国大得很,不会划出国界的。"

船家看一眼吴起和悼王,说:"三位客官,话说在头里,小人水性不好,船是小船,难保三位客官一定没事,还是另外找船吧。"

吴起说:"船家只顾划船就是,有什么事,我一个人兜着。"

悼王觉着船家有些怪,但他不相信谁胆敢使坏害他,不多想。

船在江上缓缓行驶,悼王并不怕船家听了去,问吴起说:"你说的战船是什么样的船?"

吴起从袖笼里拿出一张画在白绢上的图形,递给悼王。悼王长在江边,却与水无缘;熟悉兵书,却不识水战。看看这战船,就想起吴起说的那句话:"无论北方东方来犯之敌,都叫他葬身鱼腹,有来无回!"悼王顺着思路想下去,暗暗高兴,心想:"只要有得力将帅,有皇粮,有战船,江边民众习水者无数,怕找不到水兵不成?有了独一无二的水军,看谁敢觊觎楚地!"

康正却心怀鬼胎,想的是另一件事:"这吴起要是得势,王族无宁日了。"

眼看悼王对吴起越来越有兴趣,吴起掌握大权是迟早的事,康正却毫无办法。说起来也怨自己。当时,悼王提起要寻访贤能的时候,为什么口无遮拦,脱口就说了吴起?话是自己说的,后来,悼王派人暗访,直至召见,康正当然无法阻拦。这就叫做祸从口出!

木船在江面上游弋,平平稳稳,康正却心潮汹涌。他既没法阻止悼王启用吴起,更没法很快除掉这个危及楚国世代王族和王亲国戚利益的家伙,只能以后伺机行动。悼王说:"先生,你说还有一种什么兵器比弓箭厉害十倍,亮出来看看吧。"

吴起这回出示的不是图形,而是带在身边的一件奇物。悼王拿在手里,左看右看,不相信这就是比弓箭厉害十倍的兵器,说:"先生不是拿这破玩意糊弄在下吧?"

吴起说:"是不是糊弄,看小人一试便知。"

悼王不笨,却对这些小机关一窍不通。吴起在他面前一忽儿弄这,一忽儿弄那,弄得差不多了,才说:"先生,看着,小人要放箭了。"

悼王眼睛一眨不眨地看吴起动作。这时,吴起食指伸到那玩意下面,轻轻一勾,"箭"就"嗖"的一声射了出去。确实神妙。悼王问:"能射多远?"

吴起说:"再强的弓,力再大的弓手,三百步不能伤人;此种弩,六百步能穿胸过膛。"

悼王惊叹说:"果然不得了。"

吴起说:"这就是小人做的弩,今天拿来的只是模样,不是真的,先生要亲自看看真家伙才知道。"

悼王说:"你就拿来试试吧,摆什么架子!"

第二天,吴起把弩搬进王宫,悼王自己看了又看,扳弄一阵,似懂非懂。当即,让护卫带弓箭和靶,将弩搬到城郊,让吴起一试。悼王见吴起放上箭,一板一瞄,指头一勾,箭便"嗖"一声飞出去,正中靶子;悼王命精壮护卫搭满弓,射了数箭,都不能到达立靶处。悼王命康正传令大小廷臣前来观看,吴起在惊叹声中又试了一次,悼王说:"千军易得,一将难求,天赐吴将军与寡人。寡人即请吴将军入宫,统率三军,不从者斩!"

吴起入宫不到一年,把楚王族、王亲国戚、廷臣底细摸得差不多了,一天,入宫禀报悼王说:"可以召集廷臣,传达王命了!"跟着,呈上奏疏。

奏疏由吴起亲自拟定,详言王族、王亲国戚、廷臣论功行赏、赐地、俸禄,朝政、军政等方方面面的改革。悼王仔细看了,虽然欣赏吴起的才能,也知道照奏疏所说的认真实施,楚国必定大为改观;但是,到底会惹下多大麻烦,就难以预料了。

悼王问吴起说:"想想看,是否还有考虑得不够周全之处?"

吴起果然补充说:"还有一点,小人想了多日,不知能说不能说。"

悼王说:"说吧。"

吴起说:"最好是让大小官吏都齐心奋发,不吃老本。"

悼王说:"如何才能达到?"

吴起说:"不管多大官爵,赐予多大俸禄,都只管五年。五年以后,建新功,按新功论赏;若无新功,不再受禄。"

悼王心想:"好你个吴起,把本王推到风口上了,就不想想这样做是从别人口中夺食吗?"

吴起看出悼王作难,说:"大王勿忧。如果大王有心富国强兵,就从小人做起!"

悼王横下心说:"好,寡人拜你为令尹,有令尹做榜样,寡人放心了!"跟着,命上大夫康正起草命令,全国推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