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便能很好地与反映人体的健康状况。日本曾有一本《大便书》,国内引进出版后,很受欢迎。大便的次数、大便的质地、大便的气味……都携带了身体健康与疾病的信息。孩子的大便更是与孩子的身体健康息息相关。因此,为了孩子健康、避免孩子生病,必须下工夫关注孩子的“臭臭”。
新生儿正常大便
母乳喂养的婴儿的大便呈金黄色,偶尔会微带绿色,质地比较稀软;或呈软膏样,均匀一致,略带酸味,不含泡沫。
大便的次数
新生儿大便次数较多,一般为每天2~5次,有的新生儿可以达到7~8次。随着孩子月龄的增长,大便次数会逐渐减少,2~3个月后大便次数会减少到每天1~2次。因此,吃母乳的新生儿如果出现大便较稀、次数较多等情况,只要孩子精神好,吃奶情况良好,身高、体重增长正常,家长就不用担心。
不要和别的孩子进行比较,因为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生长轨迹,每日大便次数也因人而异。要注意的是:正常情况下,如果孩子原本每天1~2次大便,突然增至5~6次,则应考虑是否患病。
对母乳喂养的孩子,细心的父母可以通过观察新生儿的大便,了解母乳的质量,也可以知道孩子消化情况是否正常,从而判断孩子是否有食积。
泡沫样大便
新生儿的大便呈黄色,且粪与水分开,大便多泡沫,大便次数增多,说明新生儿消化不良,提示母乳中含糖分太多。因为糖分过度发酵则使新生儿出现肠胀气、酸味重。这种情况说明孩子吃奶过多,应该适当减少喂奶的次数,让孩子的胃肠道休息一下,或者减少妈妈的糖摄入量。但是妈妈的摄入量控制起来不是那么容易,还是根据孩子的大便情况,调节孩子的母乳摄入量较好。
大便中有奶瓣
新生儿会出现大便次数增多,粪便中有不消化的奶瓣。这可能是母乳中的脂肪含量太丰富,以至于孩子消化吸收不了,就会形成 “食积腹泻”,这时可缩短每次喂奶的时间,让孩子吃前一半的乳汁。因为母乳的前半部分蛋白质含量较多,富于营养,容易消化,而后半部分脂肪含量较多,不易消化。必要时母亲可在喂奶前半个小时至一个小时,先饮一大杯淡盐开水,稀释乳汁,然后再给孩子哺乳,或者直接减少孩子的母乳摄入量。
当母乳中蛋白质过多,新生儿的大便有硬结块,有臭鸡蛋味,此时妈妈应该注意限制鸡蛋、瘦肉、豆制品、奶类等蛋白质含量高的食品的摄入。究竟摄入多少合适?这很难有一个具体的数值。
因此,妈妈饮食的蛋白质摄入量是不容易控制的。最容易做到的就是根据孩子大便的情况调整其母乳摄入量。
绿色大便
当母乳喂养不足时,大便色绿,量少且次数多,呈绿色黏液状,新生儿常因饥饿而哭闹。这种情况只要给予足量喂养后,大便就可以转为正常。
现在的物质生活极为富足,人们通过日常饮食摄入的蛋白质、脂肪、糖类等营养物质特别丰富。产妇饮食特别丰富,所以产妇的营养特别地充足,大部分情况下,到了营养过剩的地步。因此,婴幼儿摄入母乳中的各种营养含量都处在高水平状态,远远超出婴幼儿身体的需要。加之母亲对孩子的过度关爱,总是怕孩子饿着,只要孩子一哭闹,就赶快喂奶。母乳的营养含量丰富,母乳的摄入量过多,这两方面的因素导致孩子经常处于食积状态。食积导致大便的次数增多,出现腹泻;或者大便中含有不消化的食物,最常见的就是奶瓣;或者出现大便的气味异常:酸臭或腐败的臭鸡蛋味等;有的还出现腹胀、腹痛;严重的还可以出现发热、咳嗽、湿疹、丹毒等疾病。
婴幼儿便秘
当然,婴幼儿也会出现便秘。正常情况下,2~3个月后,孩子的大便次数会逐渐接近成人,每天1~2次。如果经常2~3天大便1次,或者数天大便1次,就是便秘。便秘提示患儿的内火较重,因为便秘所导致的消化道不通畅,常引起孩子的胃纳食能力下降,出现不愿意吃奶,严重时出现呕吐。中医认为是由于腑气不通导致的胃气不降。除了上述症状之外,患儿还可能出现舌苔厚、口臭、口中异味。当然这种腑气不通畅还会引起腹痛,孩子哭闹不止。
这个年龄阶段的婴幼儿,虽然内火较大,但是靠着母乳中含有的有益物质还能抵御各种感冒病毒的侵袭,一般很少发生感冒。有的婴幼儿内火较重,也可出现感冒发热、咳嗽,甚而出现肺炎。1岁后或者断奶(停止母乳喂养)后,婴幼儿再出现便秘,甚至两三天不解一次大便,就非常容易感冒!
1岁以上的儿童,更应该每日大便1次。做家长的,不仅应该观察大便的次数,还应观察大便的质地、气味,孩子大便时是否吃力等。
有的家长说自己的孩子2~3天大便1次,而且干硬,大便时需要用力挣。有的孩子用力大便时会憋得满脸通红,有的孩子还会挣得两眼流泪,还有的孩子出现肛门疼痛,甚至出现肛裂,大便带有血丝。
严重情况下,孩子数日不大便,大便干结呈“粪球”,有的“粪球”较大,有的“粪球”较小,像山羊的粪便,中医有一术语“大便干结如羊屎”。如果出现这种情况,就表示便秘严重、内火严重。
孩子为什么容易出现便秘?
饮食结构不合理
孩子的饮食结构不合理是一个最主要的原因,这也是一个社会问题。现在的孩子大多十分娇贵,许多家庭是“四二一”模式: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爸爸、妈妈,孩子。孩子大部分是独生子女,父母本身就对孩子疼爱有加,父母之上的那四位就更不用说了,隔辈疼,真正做到了“再穷不能穷孩子”。况且,现在都富裕了,物质生活极为丰富,真是想吃什么就吃什么,许多孩子吃肉太多,吃鱼虾太多,吃蔬菜、粗粮太少,所以常常食积化火,以至于肠道津液匮乏,大便干结难下。
有一名4岁患儿,经常性感冒,外公、外婆带着孩子来看门诊。一番交流后得知:老两口退休了,闲着没事,正好含饴弄孙,享天伦之乐。老两口对孙女真是无微不至。小孩吃饱了,不愿意吃了,奶奶还端着碗,追着孙女喂饭,就怕吃不饱,以致孩子经常大便干结,口舌生疮,发热、咳嗽。我告诉他们,孩子吃饱了,不愿意吃了,就不要再喂饭了。孩子经常感冒可能因为他们经常给孩子喂饭太多,食积化火所致。我建议这对老夫妻,不要怕孩子吃不饱,孩子不愿意吃就不要再喂了,现在这个年代无论如何是饿不着孩子的。这对老夫妻按我说的去做,孩子果然很少感冒了。
许多孩子偏食,没有肉就不吃饭。有的家长还认为是好事情,喜欢吃肉,好啊,长得高,长得壮。外国人为啥长得高大、健壮?就是因为人家经常吃肉。这种说法虽有一定的道理,但也要根据孩子的具体情况而定。外国人长得高大不仅仅与吃肉多有关,与人种、遗传等都有关。吃肉多,内火一旺,就要生病了。发热、咳嗽、厌食,几天恢复不过来,那就更耽误孩子生长,得不偿失了。蔬菜、粗粮中含有大量的纤维素,这些食物有促进孩子大便的作用。水果中含有较多的水分,也可起到软化大便的作用。如果孩子大便干结难下,可以适当地多吃蔬菜、水果、粗粮,减少肉类的摄入量。
虽然孩子处在成长期,需要较多的蛋白质,但也不能过多地吃肉。人体所需要的蛋白质的量依赖正常的饮食就足够了,过多地摄取蛋白质不仅对人体无益,反而有害。
生活环境的改变,容易导致孩子便秘
孩子适应环境的能力较差,有时生活环境改变,孩子不能适应,也会出现大便干结。
我有一个亲戚在北京工作,有一年他回乡探亲,带着两个孙子,小孙子才7岁。从城里来到农村,看到什么都新鲜,玩得很开心,就一点把孩子难住了,那就是蹲厕所。农村的厕所不如城里的干净,孩子就是不大便。3天不大便,内火蕴结,导致孩子感冒发热。老先生本想带着孙子在老家多待些日子,结果孙子受不了,只好匆匆回京了。
去年夏天,我带儿子去海边的渔村住了几天。凉爽的天气,蓝天、白云、大海,很是惬意。唯一的遗憾,就是村子里的厕所很成问题。大人的适应性较强,儿子就不行了,就是不去厕所大便,我只好每天给儿子服用两包黄连上清丸,促使他有便意,迫使他每天大便。村后的玉米地边,空气清新,没有臭味,也很僻静,可是有苍蝇,儿子又提出条件:让我帮他赶苍蝇。我不仅要帮他找好地点,还必须帮他赶苍蝇,给儿子当爹真不容易!但是必须这样做,不然,儿子两天不大便,很快就会积起内火,随之就会感冒。
好多孩子都非常爱干净,不愿意在学校、幼儿园的厕所解大便。有的孩子虽然有了便意,因为在学校或者在幼儿园就忍着,等回家再蹲厕所。可等回到家中,却没有便意了,这样常常导致孩子大便干结。
便秘的危害
人每天要吃饭、喝水,吃进去的饭、喝进去的水进入胃,胃就是一个 “大饭袋”,中医上称为“水谷之海”。通过胃的蠕动,再加上胃液的混合,形成食糜,进入小肠、大肠,把人体需要的物质细化吸收,化生人体的气血,分布到人体的各部分,营养人体。那些不被吸收的物质即叫“食物残渣”,在肠道内成形,变成大便,排出体外。从口开始,一直到排便的肛门,这是一个非常通畅的管道系统,即 “消化道”。大便不通畅,中医上讲就是“腑气不通”。就好像汽车过隧道,隧道的出口堵塞,入口的车辆还能进去吗?肯定进不去了。反映到人体上,几天不排大便,人就没有胃口,不想吃饭。很多车辆停滞在隧道中,产生大量的热量,又排不出去,肯定温度升高,反映在人体上,大便数日不通可导致体内的热邪没有出路,蕴积化火,以致火热内盛;火热内盛,熏蒸于上部,就会出现口舌生疮、口中异味、面部痤疮等。
内火生成后,人就很容易感冒。听了我的课后,很多家长才反思:对啊,以前不了解大便与人体健康这么息息相关,现在才明白为什么孩子大便干燥几天就要感冒。以前也注意到了这个现象,却不知道其中的道理,所以也不会预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