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大便干结的常用药物
大便干结难下时,可以服用以下药物:王氏保赤丸、小儿七珍丹、黄连上清丸、防风通圣丸、三黄片等。
王氏保赤丸
王氏保赤丸的创始人姓王,叫王胪卿,江苏南通人。南通人杰地灵,历史上名医辈出。王胪卿老先生是清道光年间南通名医,王氏保赤丸是其配制的儿科秘方。王氏医术代代相传。新中国成立后,王氏医术的传人、其嫡孙王绵之教授将秘方公之于世,造福于患儿。病家使用后,对该药倍加赞誉。王绵之教授任教于北京中医药大学,为著名中医学家、方剂学家,曾经运用中医药为“神六”、“神七”宇航员的健康作出了卓越贡献,被评为首届“国医大师”。
【药物成分】大黄、黄连、巴豆霜、川贝母、制南星等。
【性状】本品为朱红色极小丸;气微;味微苦。
【药性】偏于寒凉。
【功能与主治】通大便。以达到祛滞、健脾、祛痰。用于小儿乳滞疳积、痰厥惊风、喘咳痰鸣、乳食减少、吐泻发热、大便干结、四时感冒,成人肠胃不清,痰食阻滞者亦有疗效。
【用法与用量】乳儿可在哺乳时将药丸附着于乳头上,与乳汁一同呷下。若哺乳期已过,可将丸药嵌在大米饭或馒头中一齐服下;6个月以内婴儿每次服5粒;6个月至2周岁每超过一个月加1粒;2~7岁每超过半岁加5粒,温水冲服即可;7~14岁每次服0.15克;成人每次服0.3克;轻症一日1次,重症一日2次或遵医嘱。
7~14岁少年或者成人,可以改服黄连上清丸或者防风通圣丸。
小儿七珍丹
相传在清乾隆年间,有一名宫廷太监,姓韩,河北省武强县人,祖上世代为医,在皇宫当差,甚为勤快。韩太监置身宫廷,虽不是御医,但因通晓医理,精于医术,加之聪慧过人,深得皇室家族赏识。在皇宫大院经常有皇室婴儿患高热不退、夜啼不安,甚至惊风、抽搐等急性热病,宫中御医时以白虎汤、犀角地黄汤等清热息风之剂,有时难以奏效。此时有人推荐通晓医理的韩太监诊治。韩太监给患儿服用祖传的药丸。患儿服后,少则1天,多则3天,热退神清,啼止便通,平安入睡,且饮食增加,恢复较快。慢慢地韩太监的医术在宫内颇有名气。此后但凡小儿发热不退,惊风抽搐,只要服韩太监的药丸,往往药到病除。
韩太监因而受到皇室家族的宠信,由此也受到太医及宦官的嫉妒讥笑、讽刺挖苦,并屡遭暗算。韩太监自知无法脱离红墙之内,同时无法摆脱奸宦之害,为使祖传秘方不至失传,将秘方传于郝姓同乡,以绢赠之,并书写上“欲儿安,七珍丹”,又书写上“天(天麻)、犀(犀角)、羚(羚羊角)、牛(牛黄)、麝(麝香)、蟾(蟾酥)、沉(沉香)”。郝氏为免遭官祸,借故辞去宫中差职,远迁于山西降州安家落户。为纪念朋友赠方之恩,郝氏在山西降州开了一个药店,永作纪念。郝氏的后代将此药方代代相传于今。故七小儿珍丹遂成为山西降州一大名药,家喻户晓,常用不衰,广流民间,被誉为儿科良药,并有“若要小儿安,月月离不开七珍丹”之说。
【处方】雄黄960克 天麻240克 天竺黄480克
全蝎480克 僵蚕(炒) 480克 清半夏240克
钩藤240克 桔梗240克 黄芩240克
巴豆霜720克 胆南星480克 蝉蜕240克
蟾酥(制) 2.8克 沉香80克 羚羊角4.5克 人工牛黄13.3克 麝香13.3克 朱砂1000克
水牛角浓缩粉160克
【性状】本品为朱红色的包衣水丸,除去包衣后显黄色;气芳香,味凉、微麻。性寒凉。
【规格】每100粒重0.628克。
【功能与主治】消积导滞,通便泻火,镇惊退热,化痰息风。用于小儿感冒发热,夹食夹惊,乳食停滞,大便不通,惊风抽搐,痰涎壅盛。
【用法与用量】每日只服1次,积食严重者,最多连服3日;用白开水或糖水送服。(可暗投入食物中或同乳共服)清晨空腹服用效果最佳。
1~2个月小儿:1次服3~4粒。
3~4个月小儿:1次服5~6粒。
5~6个月小儿:1次服6~7粒。
7~8个月小儿:1次服8~9粒。
9~10个月小儿:1次服11~12粒。
11个月和满周岁小儿:1次服15粒。
两岁小儿:1次服20粒。
3~4岁小儿:1次服25粒。
5~6 岁小儿:1次服30粒。
7~8岁小儿:1次服35粒。
9~10岁小儿:1次服40粒。
10岁以上者:1次服40粒,或遵医嘱。
【保健用量】正常儿童可按治疗用量,每半月服1次,可防止因积食引起的诸多疾病。
【注意事项】无大便干结者忌服,腹泻者忌服。个别小儿服后有腹泻或腹中隐隐作痛现象,这是小儿七珍丹药理作用的结果,服药后3~5小时开始腹泻,2~3次后自行停止。
王氏保赤丸与小儿七珍丹的安全性
有一段时间,网络上有一篇文章说王氏保赤丸、小儿七珍丹有毒。之所以说其有毒,主要是因为其中含有朱砂,朱砂的主要成分是硫化汞。重金属汞能对人的神经产生毒性作用。事实真的是这样吗?《本草逢源》记载:丹砂入火,则烈毒能杀人,急以生羊血、童便、金汁等解之。现在化学知识也揭示出朱砂在高温状态下才可分解为重金属汞,这种重金属对人体会产生毒性。朱砂有一定的毒性,古人已经认识到,所以在本草书中大多都记载朱砂特殊的炮制方法,即水飞法。什么是水飞法呢?将不溶于水的药材与水共研细,加入大量的水,搅拌,较粗粉粒即下沉,细粉混悬于水中,将混悬液倒入另一容器,沉淀,将沉淀物分出,再干燥,即成极细的粉末。这种炮制方法避免了朱砂遇热分解成汞,保证了朱砂的安全性。
另外,当人体内汞的浓度达到一定程度才能对人体产生毒性。毒性试验表明,本品最大耐受量相当于临床用量的1000倍,这足以证明这个药物的安全性。况且这两种药物都不是长期服用,只是在大便干结的情况下才能服用,泻下大便后即可停用。因此,只要掌握了适应证,短期服用,一般对人体不会产生毒副作用。
增液汤
如果大便干结难下,两天或者数天1次除以上方药外,还有一个方剂,方名为增液汤。这是著名的清代医家、温病学派的代表人物吴塘(字鞠通)创制的方子,体现了“增水行舟”的治法。这位老先生认为大便之所以干结难下,是因为肠道中津液亏虚,就像河道中没有水,船就无法行走了。因此,欲使大便通畅顺利,必须滋阴养液。增液汤:
玄参10~40克 生地10~40克 麦冬10~40克 罗汉果1个
加水600毫升,煮取450毫升,每日可分数次服尽。直到大便稀溏、每日1~2次,即可以停用。
方中重用玄参,咸而凉,滋阴润燥,生地甘而寒,清热养阴,壮水生津,以增强玄参滋阴润燥之力;肺与大肠相表里,故用甘寒之麦冬,滋养肺胃阴津以润肠燥。三药合用,养阴增液,使肠燥得润、大便得下。原方没有罗汉果,因为罗汉果能够养阴清肺,性寒味甘,可使整个方子味道甘甜,适合儿童服用。
两个民间验方
咸菜条
这是我朋友的一个验方,也是祖辈留下的育儿智慧,只不过渐渐地被人遗忘了。因为这个方法取材方便、行之有效,我把它介绍给大家。朋友小的时候,父母被下放到边疆,他到乡下跟姥姥生活。在乡下时,为了补充营养,总是喝羊奶。羊奶是热性的,喝得他内火太盛,大便总是干结不下。他的姥姥有一妙招,屡用屡效。那个年代,农村副食蔬菜很少,家家都腌制一缸老咸菜。捞一块老咸菜,切一根小手指粗细的咸菜条,有五六厘米长,塞进肛门。30分钟~60分钟,大便就会排出。
其实,这是利用了渗透的原理,使肠液渗入到肠管中。这样使大便湿润、软化,顺利排出。
肥皂条
方法同上。将肥皂切成小手指粗细的细条,五六厘米长,塞入肛门中,大便即可泻下。
当然,开塞露也可以使用。上述办法只不过属于应急之法,要想解除便秘问题,还必须改善饮食结构,养成定时排便的好习惯。
巧吃水果能通便
人们都知道,多吃一些水果蔬菜,以增加大便的纤维素含量、水分的含量,这样就能预防大便干结难下。水果水果,顾名思义,就是指含水量丰富的果子,像梨、西瓜、草莓、苹果等,不仅含水量丰富,而且含有丰富的纤维素,有较好的通便作用。水果有通便作用,那干果是否有导致便秘的作用呢?像花生、腰果、杏仁、葵花子、核桃、榛子、板栗等,含水量很少,所以被称为“干果”。这些干果不仅含有丰富的蛋白质、维生素,而且含有大量的油脂,这些油脂也有一定的润肠通便作用。但是儿童便秘大多是由于内火炽盛、肠道津液亏损所致,还是多吃水果更为有益,从中医的角度讲,水果还有清热生津的功用。
苹果
婴幼儿可以喂一些苹果泥,用勺子在果肉上轻轻地刮几下,就会形成果泥,一边刮一边喂,量由家长掌握。年龄大些的儿童可以自己吃苹果,效果更好。最好不要喝苹果汁,这样会损失许多粗纤维,降低了通便的作用。
香蕉
香蕉是公认的具有润肠通便作用的水果,性寒味甘,清热解毒、润肠通便、润肺止咳等,属于优质水果,而且价廉。不过,香蕉性质偏寒,胃痛腹凉、脾胃虚寒的人应少吃。香蕉几乎含有所有的维生素和矿物质。香蕉含有相当多的钾(一根中等大小的香蕉含有451毫克的钾)和镁。钾能防止血压上升及肌肉痉挛,有一定的降血压作用,而镁则具有消除疲劳的效果。
梨
梨,味甘甜,性寒凉,可以清热泻火,增液生津,有很好的润肺止咳、润肠通便的作用。有的人对梨还特别敏感 :曾经有一位老者,身体健康,大便正常,但就是不能吃梨,只要一吃梨,就一定腹泻。梨的通便作用还真是明显。大便干结、便秘的患儿,每天吃一两个梨,会起到较好的通便作用。
草莓
草莓早就享有“水果皇后”的美称。草莓味甘、性凉,有润肺生津、健脾和胃、润肠通便等功效,饭后食几颗草莓,有助于消化。草莓中含有抗癌成分,可抑制肿瘤细胞的生长。草莓含有丰富的维生素和矿物质,还含有葡萄糖、果糖、柠檬酸、苹果酸、胡萝卜素、核黄素等,可以防治牙龈出血,促进伤口愈合,并会使皮肤细腻而有弹性。吃草莓要注意:草莓一定要洗净,不吃畸形草莓。
西瓜
西瓜以前属于时令水果,是夏季的主打水果。现在随着交通运输的发达,一年四季都可以吃到西瓜。西瓜又称为寒瓜,还有一称号“天然白虎汤”,是指其寒凉之性,所以西瓜能清热生津、消暑止渴,还能够润肠通便。但脾胃虚寒的人要少吃。曾有一名脾胃虚寒多涎症患儿,只要一吃西瓜,口水就增多,大便就不成形,解便次数也增加。后服用附子理中丸治愈。
按摩亦可助通便
摩腹
摩腹就是用右手掌贴在患儿腹壁上,按顺时针方向,沿升结肠、横结肠、降结肠的顺序,按摩100~300圈,至腹部柔软为止。注意不要用力太大,力度的大小以患儿感到舒适为宜。
推腹
这种推腹方法比较简单,不用润滑剂。用掌根从上向下连推3~5次,沿着由剑突至耻骨联合的方向。
推七节骨(尾骨)
用手着力于腰骶部下七节骨,自上而下直推2~3分钟,至局部皮肤发红,注意不要用力过猛,损伤皮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