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父母锦囊:教你养个壮小孩
1044900000022

第22章 手足口病就是 一种特殊的感冒(2)

手足口病的治疗

中医治疗病毒性疾病很有效

现代传染病学已经认识到手足口病是由肠病毒引起,肠病毒又包含了多种,最常见的是柯萨奇A、柯萨奇B、EV71病毒。其他的致病病毒是否还有?我想肯定有,只是我们没有认识到罢了。大千世界,千奇百怪,病毒有多少种?应该是不计其数,只能说我们认识了、发现了多少种。人类为了健康,为了生存,就必须不断地与病魔作斗争。搞病毒研究的人都知道,病毒本身都在时刻发生变异,实在无法找出杀灭病毒的抗生素,也不容易制成疫苗来帮助人们免疫,所以对付病毒性疾病,现代医学找不出特效药物,只能采取对症治疗、支持疗法。2003年的SARS(非典型性肺炎)流行期间,就是因为找不到致病病毒,无法制定治疗方法,导致许多患者的死亡。后来,在广州,在全国著名老中医邓铁涛教授的指导下,医院采用中医的方法治疗非典,大大降低了死亡率,取得了令世界卫生织也为之惊叹的疗效。

中医治疗瘟疫病积累了非常丰富的经验。1956年,石家庄市曾流行乙型脑炎,死亡率较高。中央组织了以名老中医蒲辅周为主导的中医治疗小组,帮助石家庄对抗疫情。蒲辅周仔细观察患者的临床表现,发现多数重病患者以热毒内盛为主,因此建议采用清热解毒、清热凉血法治疗,治愈率达90%以上。到了1957年,北京又流行乙型脑炎时,用上述方法效果不明显。蒲辅周通过大量的病例观察发现,北京那一段时间阴雨连绵,湿热交蒸的特点明显,许多患者舌苔厚腻,发热缠绵难愈,因此,属暑湿偏盛,遂用杏仁滑石汤、三仁汤等化裁,收到了良好效果。蒲辅周在总结经验时说:“这一次实践中我体会到,由于气候的影响,今年的患者在诱因上多有暑湿并重的现象,个别的还有一些变症,我们在治疗脑炎过程中,随时都要注意到这些情况。”

从上述的情况就可以看出,虽然同是诊为“乙型脑炎”,但是临床表现不一样,症状有差异,中医的辨证施治也就有区别。

清热解毒治疗手足口病

热毒内盛是手足口病主要发病因素之一,因此清热解毒就是手足口病的主要治法。

现在热毒内盛体质的患儿越来越多,究其原因,与我们的饮食结构有很大关系。以前的孩子患肥胖症的很少,现在大街上、学校里经常见到肥胖少年。小小年龄,大腹便便,走起路来左摆右晃,跑上几步,气喘吁吁,肥胖儿身体不健康是显而易见的。同样,内火较重的孩子大部分喜欢肉食,有的甚至无肉不吃饭,家长对孩子过于疼爱与娇惯,不加节制,结果孩子越吃越胖,越吃内火越大,经常生病。所以孩子的偏食肉食的习惯一定要改善,饮食结构要合理,蔬菜、肉、蛋、奶、米面、水果等都要适量摄取,这样才能保证身体健康。

在世界饮食史上,中国最早提出平衡饮食的观点。《黄帝内经?素问》已有“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气味合而服之,以补精益气”及“谷肉果菜,食养尽之,无使过之,伤其正也”的记载。

“五谷为养”是指黍、秫、菽、麦、稻等是养育人体之主食。黍(小米)、秫(高粱)、麦(大麦、小麦)、稻(水稻)富含碳水化合物和蛋白质,菽(豆类)则富含蛋白质和脂肪等。谷物和豆类同食,可以大大提高营养价值。五谷是最养人的食品,因为五谷不仅营养丰富,而且易被人体消化吸收。很多女性为了减肥,不食五谷,结果就出现了贫血、月经不调等症状,影响了身体健康。

“五果为助”系指枣、李、杏、栗、桃等水果、坚果有助养身和健身。水果富含维生素、纤维素、糖类和有机酸等物质,有些水果若饭后食用,还能帮助消化,润肠通便。五果是日常生活中平衡饮食不可缺少的辅助食品。

“五畜为益”指牛、犬、羊、猪、鸡等禽畜肉食对人体有补益作用,能增补五谷主食营养之不足,是平衡饮食食谱的主要辅食。动物性食物多为高蛋白、高脂肪、高热量,而且含有人体必需的氨基酸,是人体正常生理代谢及增强人体免疫力的重要营养物质。但这些高热量的物质如果吃得过多,就会导致儿童内火旺盛,容易感冒,成人就会出现高血脂、高血糖、高血压、冠心病等。所以《内经》说“无使过之,伤其正也”,意思就是肉虽然香,但不能吃得太多,吃多了也会伤身体!

“五菜为充”则指葵、韭、薤、藿、葱等蔬菜。各种蔬菜均含有多种微量元素、维生素、纤维素等营养物质,有增食欲、充饥腹、助消化、补营养、防便秘、降血脂、降血糖、防肠癌等作用。

据统计,重症手足口病例及死亡病例中,偏远农村山区的幼儿居多。一个重要的原因,农村的生活水平日益提高,儿童的饮食结构发生了变化,火腿肠、方便面、肉、蛋、牛奶的摄入量都较以前大幅提高,也使蛋白质的摄入量增加。这些高热量的摄入超过了孩子生长发育、日常生活的需要,就会蕴积在体内形成热毒,在适当的条件下,就会发生手足口病。偏远农村医疗条件差、医疗水平低,发生手足口病后,当地的乡村医生懂中医、运用中医知识看病的少,不知道清热解毒、消食导滞、宣肺清热等方法。很多乡村医生只知道让患儿输抗生素、激素,这种抗生素对很多种食积内热的患者是没有效的。患儿发热数天不退,逐渐就转化为重症,再送大医院治疗,为时已晚。

因此,推广科学育儿、均衡营养是很重要的,千万不要认为孩子吃得越多越好。孩子食欲很好时,家长要控制他的饮食摄入量;孩子不愿意吃水果、蔬菜,家长一定要讲清道理,设法让其吃进去;孩子若嗜食肉食,一定要适度、要控制摄入量。

饮食均衡、适量是消除内火的重要方法,也是预防发热性传染病的实用而有效的方法。

因此,手足口病患儿饮食要清淡、适量,千万不可大补,不能摄入高热量、高营养的食物。清淡的饮食有助于消除食积、清热解毒。

另外,服用小儿消食片、小儿七珍丹、王氏保赤丸、清热解毒口服液等中成药也可以消食化积、清热解毒,是治疗手足口病的有效药物。

如果热毒依然不退,大便干结难下,还可以使用清消散退热合剂(见本书第一章)。

如果口腔溃疡症状较重,可以用西瓜霜喷剂或思密达喷涂溃疡处,用0.02%盐酸洗必泰液含漱,或者用金银花10克、板蓝根10克、连翘10克、黄连3克。煎汤漱口。

手足疱疹一般会随着体温的下降逐渐萎缩,不需用特殊处理。如有溃破,可以用冰硼散涂抹,或者用金霉素鱼肝油外敷。

手足口病的预防

中医治未病包含两个方面:一个是未病先防,一个是已病防变。具体到手足口病来讲,未病先防首先要做到3个方面。

一、切断传染路径

1.饭前便后、外出后要用肥皂或洗手液给孩子洗手。

2.孩子不要喝生水,不吃生冷的食物; 不吃没洗干净的瓜果。

3.看护人接触孩子前、替孩子更换尿布或处理粪便后均要洗手,并妥善处理污物。

4.居室要经常通风,勤晒衣被。

5.在疾病流行期间,家长要少带孩子去人多的公共场所,减少被感染机会。

6.做好家庭消毒。孩子使用的奶具、餐具要煮沸15分钟消毒;对玩具、厕具等应勤清洗,并用0.5%的84消毒液搽洗消毒;孩子经常触摸的地板、桌椅凳面、床头、门把、扶手等也可用84消毒液抹拭;衣、被等布类和书本置阳光下直接曝晒4小时以上。

7.尿布最好使用一次性纸尿裤。

8.哺乳的母亲要勤洗澡、勤换衣服,喂奶前要清洗乳头。

9.若发现孩子有发热、皮疹,要立即去医院就诊。

10.轻症患儿不需住院,可居家治疗。同时要注意休息,避免交叉感染。不要让居家治疗的患儿接触其他儿童。父母要及时对患儿的衣物进行晾晒或消毒。对患儿的粪便及时消毒处理。

通过以上措施,可以切断传播途径,避免感染病毒,预防发病。

二、染毒不发病

病毒非常细小,又可以随飞沫、灰尘传播,弥漫于空气中。另外,想彻底把病毒消灭干净,也不现实,除非生活在无菌真空中,否则,随时都可能与病毒接触,这是客观现实。处在同一个幼儿园的同一个班中,为什么有的儿童发病,有的儿童不发病?这就像流感,在甲型H1N1流感最流行的时候,为什么有的人发病,有的人那么健康?那么,怎样能做到“出污泥而不染”、“染病毒而不发病”呢?

其实,就是在2003年流行SARS时,我们周边的人,即便是与患者接触的人,也不是人人发病,还是发病的人少,不发病的人多。同处在一个大环境中,为什么有人发病,大多数人不发病呢?我认为,发病不发病除了与大环境(病毒感染)有关系外,还与人体的内环境有关系,即与人体的体质、状态有关系。而且内因是基础,外因是条件。

上面我们讲了通过大量的病例观察发现:火毒内盛是手足口病的发病基础,外感寒邪是发病的诱因,只要及时清除体内的热毒,就是染上病毒,患儿也不会高热,更不会高热持续不退。

怎样判断儿童是否存在热毒内盛?如果出现了以下7条,就说明热毒蕴结于体内了 。

1. 眼眵(眼屎)。早晨起床时,睫毛被眼分泌物粘着,孩子不容易睁开眼。

2. 鼻涕。流黄色黏稠鼻涕,说明有肺热存在。

3. 咽痛。咽部干痛,扁桃体红肿。

4. 口唇发红。像涂了口红一样,红艳艳的。

5. 舌尖红。舌尖颜色明显比舌体要红,甚至有许多鲜艳的红点。有的儿童还可有舌尖或舌体的溃疡,或“地图舌”,即舌苔出现一块块的剥脱,像地图一样的不规则(热极伤阴所致)。

6. 口气重。就是口臭,靠近孩子的面部,就能明显闻到。

7. 大便干硬,大便臭。大便干硬难下,有的儿童大便时,挣得小脸通红、眼中带泪;有的儿童两天1次大便或数日1次;有的大便干结如羊屎,呈圆球状。这些儿童的大便都特别臭。

上述7种情况,只要出现两种或两种以上,就提示儿童体内的火热已经形成。如不及时清热泻火,手足口病发病的概率则非常高。

清除体内热毒(火毒)的方法大致有5点。

1. 注意饮食,多饮水。水可以制火,多饮水,多小便,促进火热之邪的排出。饮食要清淡、适量,易消化。不然容易造成食积,食积易化火,加重体内的热邪。严禁食用助火的食物或者药物,如羊肉、狗肉、海胆、榴莲、膨化食品、烧烤、辛辣、人参、海参等,食用这些食物,如同火上浇油,使内火越燃越旺。

2. 选用一些中成药:清热解毒口服液、小儿清肺化痰口服液、小儿清热止咳口服液、王氏保赤丸、小儿七珍丹,还可以选用防风通圣丸或黄连上清丸。

3. 可服用一些凉茶。因为凉茶中多含有金银花、苦丁茶等清热解毒的中药。

4. 可服用具有清热解毒、通便作用的增液汤小验方:麦冬、生地、玄参各10~40克,罗汉果1个,加冰糖2小块,煎水500毫升,代茶饮,每天1服。该药既能清热,又能通便,口感又好,味甜不苦,十分适合儿童预防手足口病服用。凡是热毒内蕴、大便干结难下的儿童都可饮用,用到大便通畅、微微腹泻即可。

5. 可服用一些消食、导滞的药物,去除食积。

三、发病防恶变

患儿发病后,要及时清热解毒,有发热症状者,要迅速退热。中医治疗手足口病发热,最重要的是要及时贯彻表里双解的原则,既要清热解毒,又要宣肺发表,常用麻杏石甘汤、银翘散、清温败毒饮加减治疗。大便不通者,适时应用大黄,要通腑泄热;食积腹胀者,要消食导滞;同时要重用生石膏。只要做到以上几点,发热很快就能解除。只要能够迅速把热退下来,就不会损害患儿神经、呼吸、心脏的功能,大大降低患儿死亡率,甚至做到零死亡。

目前,防治手足口病,中医参与较少,这对于患者生命健康是不利的。部分西医也会用中药,但有许多缺陷,只清热解毒,不宣肺发表,或者病重药轻,大大降低了治疗效果。在防治过程中,有的西医给出了几个验方,但是什么人适合吃、什么人不适合吃却没有说清楚。如果不该吃的人吃了,不仅没有增强免疫力,反而降低了免疫力;若全民服用,则浪费了许多药物资源及钱财。建议儿童可以找当地的中医,做一下中医查体,根据儿童的体质特点,选择合适的预防方药,做到合理用药,这样才能提高预防手足口病的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