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看出军校似知这地上一双男女无可压榨,非但要价减价,连手中鞭也有气无力地搭向地上,面上却还带着焦急之容。日前就听传说近年征役太多,连老弱也常被强抓了去,官差军校多有卖放,果然实有其事。忙掏出两许散碎银子,乘机接口道:“这一家四口实在可怜!像他那样年纪也没有再去从征的精力了。请你放他回去吧!我身边这点散碎银子都送给你如何?”
军校见银子是逼不出,女的又抱紧男的,任凭鞭打威逼死不放手,本已打算舍之而去,忽听有人答话,并还代出银子,不知杜甫昨早先往城中访友,田间装束已全换过,误认为是个有来历的人,傥来之财,原出意外,哪里还敢争多论少,连忙接过,匆匆赔了两句话便慌不迭往桥下急赶。旁立幼童便张着小手,朝倒地的爹娘扑抱过去。
地上老少三人把手松开,拉着幼童,同向杜甫跪拜不已,急切间竟说不出一句话来。杜甫再三劝慰,才同起立。这一耽搁,沿途被推和打倒的一些老弱妇孺已相继挣起,晕倒的也被人唤醒转来,有的满脸尘污泪痕,垂头丧气,不住呜咽着往回路走。有的望见亲人业已走远,无可挽回,悲愤过度,神志失常,便咬牙切齿指着那一队人马的去路,跳脚咒骂,状类疯狂。一会工夫也都被人劝回。一时悲声四起,盈于道路。刚站起来的老少四人,倒有两个受伤较重,又是饥疲交加,步履艰难。杜甫还要帮助扶持,才得挣扎前行,这一来便落在了后面。
杜甫本想探询他们身受经过,因见这夫妻二人都是气弱力乏,走路都喘。两小姊弟也早哭哑,一句话都答不出。不忍问话,只得扶着那个女孩,拉着那个男孩同往回走。正想过桥找个人家借地歇息,买些汤水食物,让这老少四人进点饮食,再打送他回转的主意;快要把桥过完,忽然又听哭喊咒骂之声,同时瞥见一个周身水泥淋漓、通体皆黄的贫妇由桥旁河滩怒吼着抢爬上岸。刚想起方才被军校推倒坠河的贫妇,人已对面赶到,遥望北岸尘头已远,开口便问:“你老汉倒被抢回,我那苦命的丈夫今生是再也见不到的了!”说时泪已夺眶而出,悲哭不止。两老夫妻嘶声手比,再三苦劝,贫妇才住了哭骂,哽咽着帮助扶了受伤的人一同上路。
贫妇刘四娘的丈夫刘壮年纪已过四十,早被征兵的官差抓走。杜甫所救的人名叫曹桑,年近五十,须发皆白,去年刚由安西免役归田,又被官差抓去戍边。曹妻周氏带着两个小儿女实在无法度命,隔夜里守在桥上,等丈夫过时一把抱紧,任凭押送军校鞭打,死也不放,虽然受伤颇重,丈夫却被夺回。这次新抓来的兵多半老弱,除却能够变卖田业衣物、贿赂押送军校暗中卖放的,余者一任后面追来送别的父母妻儿如何哭喊,理都无一人理。这两家人都住在南山脚下土窑之内。当地原是一座山村,近年人们相继逃亡,业已十室九空。本来有田的,因为无人耕种,田里已长满了荆杞。剩下一些无田可耕的老弱妇孺,因官差追逼租赋,极尽贪残,甚于豺虎,虽有这许多荒废的田,却不敢种。耕牛农具又都缺乏,只得去往山中采掘草根野蕨,苟延残喘。当地里正常时还要生事逼索。曹桑再想回到那阴暗污秽的窑洞,自难免于后患。刘四娘还有一个十三岁的儿子,日前逃往山里,将来也恐要被官差抓去。衣食又都那么艰难,对于未来岁月甚是愁急。
杜甫由刘四娘口中问了一个大概,心中好生酸苦。知道刘四娘坠到河中浅水里面,还灌了两口混汤。下余老少四人均在烈日风沙之下挣扎呼号,声哑口渴,难于问答。一面止住他们,不令开口,将身边几两散碎银子全数取出,各按人数多少分赠。因这两家六口还要另外觅地居住,不便陪送,便告以今后无法度日,可往杜陵相访等语,又送出三里来路。眼看这老少五人互相提携扶持,穿越荒野,赶往南山,业已走远,心方慨叹,准备回去,抬头一看,日光忽隐。就这伫立凝望之间,天上业已布满了阴云。一阵紧一阵的狂风走石飞沙,吹得满空昏黄,暗影沉没,人也立足不定。风势刚过,豆一般大的雨点乱箭一般又从当空斜而下,打得地上灰尘四起,土气熏人。先前奔走田野中的五个苦难百姓已不见影子。慌乱中瞥见道旁有一土崖,崖下还有凹处,地也较高,便赶往崖下避雨。风狂雨大,转眼之间尘土全息,泥浆飞溅中又激起大片水烟。四野溟濛,极目茫茫,横亘渭水上的长桥均为风雨所掩。雨水泥汤好似无数黄蛇,时分时合,满地乱窜。崖侧一块洼地早被雨水积满,雨点打在水面上,涌起无数大小沤泡,此裂彼起,沸水也似。
时刻刚刚过午,天却低得快要压到头上,一眼望出去,面前已成了一片雾海。水气逼人,手脚冰凉,共只半日之间,竟似换了一个季节。幸而立在避风一面,否则更是难当。暗忖:“这样大雨,休说离家好几十里不能回去,连想进城都办不到。”离镇也还有里许,左近并无人家店铺,肚子饿了起来。一时情急,暗忖:“方才几个穷苦百姓身还带伤,路更难行,那是怎么走的?昨今两年下田遇雨不是没有经过,只是戴笠披蓑,离家又近罢了。我连风雨都怕,以后怎能再受别的艰难辛苦?”当时勇气一壮,立把身上长衣、头巾连鞋袜一齐脱去,打算赤脚赶往前面镇上,寻一店铺买点吃的,就便避雨,想法借到雨具,暂且进城投宿,再作回家打算,看看有这场雨地里是否能种一点东西。刚把裤腿卷起,往崖前浅坡下冲去,猛觉那雨和大股瀑布一样,当头泼下,冷气逼人。前半黄泥浅坡吃雨水一冲,地面沙砾扎脚生疼。心慌急退,脚底一滑,顺坡溜下,恰落在崖前水塘里面。人虽不曾跌伤,腿脚已经插向水泥之内。扑通一声,泥浆激射中,溅得满身满脸都是。
风雨猛恶,更是侵肌透骨,气透不转,慌不迭顶着倾盆大雨挣起身来,赶回原处,已是通体淋漓,狼狈不堪。先前防备打湿卷成小包的衣冠,外面两层业已湿透,染上污泥。腿上还划破了两处。又想起身边碎银业已散光,就到镇上也买不来吃的,除等雨住忍饥进城,别无良策。正在又好气又好笑,眼前倏地一亮,前面阴云中突现电光,金蛇一般才闪得两闪,便有一个震天价的大霹雳自天直下,大团雷火打在远方田野里,流空爆散,看去甚是惊人,那天河倒倾一般的暴雨竟似被这一震之威击破。由此起电光闪闪,雷声隆隆,响个不停。渐渐越响越远,雨也渐渐停了下来。官道两旁沟渠水已涨满,滚滚浊流夺路而驰,稍微低洼之处都成了泽国。雨还稀疏疏地下着,天空中的湿云却疾如奔马,载沉载浮,往西南方涌去。先是一片金黄色的阳光由云隙中斜射而下,不多一会阴云尽散,细雨全收,日色已早偏西。雨后日华照得九峻一带群山曳紫拖蓝,岚光如沐。有的山间还附着三两处似起不起的云堆,团团银絮掩映于苍崖赤壁之间,分外鲜明,蔚为无边丽景,好看已极。因是腹饥难耐,天时又晚,再不赶进城去更是进退两难。
为防路上沙砾刺脚,索性穿上衣履,带着满身泥污,绕过水塘,走上官道,往城里赶。自来暴雨原少润土,来势越猛,退得越快。加以天旱日久,两旁易盈的沟渠水虽还未流尽,官道上的灰尘已被大雨冲掉。只管刷出一条接一条的大小浅沟,高低不平,干处却多。沙明路净,反比来时尘沙扑面,一踩一脚土好走了些。回望长桥卧波,渭河水涨,河心一弯浊流也快漫过河滩。落山的斜阳倒影其中,水是黄的,却有一片接一片的白云三三两两在河里飘过。咸阳桥上也渐有了行人车马。
心想:“城南一带的园林宫苑和通往骊山的御路何等华美整齐!这条通往边关的大道却任其荒凉残破,不加修治,使从征将士离边关尚远,先感行役之苦,岂不更易消沉士气?这场雨虽然是好,看路面这样干法,两岸河滩并未漫完,分明雨还不透。今年这样天旱,就是寻常也难免于春荒。此时民间疾苦越深,又当小麦等雨下种之际,麦子一种不成,这些老百姓明年更无活路了。”正在越想越烦,忽听蹄声得得,由后传来。回顾身后来了两骑,马均紫色,甚是轻快。马后还跟着两辆官车。见这一段路沟洼甚多,并有积水,便闪向路旁暂避,想等车马过后再走。那两骑马已一前一后相继走近,觉着前面马上一个老者十分眼熟,定睛一看,惊喜交集,脱口高呼:“达夫!”
来人正是高适,先任封邱尉,因朝廷征役频繁,租税日重,做县尉的奉有朝廷之命,不得不骚扰民间,实在问心不安,只得辞官不做,往游河右(黄河以西之地,今甘肃省张掖、酒泉一带)。河西节度使哥舒翰一见投契,专本保奏他为左骁卫兵曹,兼掌书记。朝命已下,新由武威赶往长安吏部禀谒,不料老友重逢,好生喜慰,连忙下马,拉着杜甫的手,笑道:“子美兄别来无恙,怎会通身水泥?方才遇雨了么?”
杜甫告以前事。高适不等说完,便命从人回马,将行李车上的衣冠鞋袜取出一套,急速送来。
从人领命,忙朝后面来车迎去。
杜甫略叙别况,便问高适由何处来,近年光景如何,可曾见过李白?
高适把别后踪迹和辞官从军经过说了一个大概。
杜甫抚掌笑道:“三十五兄高明之士,一向沉沦,今日居然脱身簿尉,不再捶打那些无辜百姓了,看你跨鞍驰马,还是你我当年和太白同游时那样轻健,真乃快事。立志不在年高,前途大可有为。现当国家多事之秋,正要你这样人劳于王事。此行何止小弟一人为兄致贺呢?”
高、杜二人正说笑间,从人已将衣冠鞋袜取出,车也赶到。杜甫因下半衣裤已全湿透,途中不便更换,想到城内再说。
高适笑道:“你看,来去路上的行人相隔均远,车中脱换有何妨碍?”
杜甫见老友情长,只得依了。
高适等杜甫把周身衣服换下,交与从人拿去,又对杜甫道:“这两骑马正是当年太宗皇帝平定东都所乘的那一种‘飒露紫’,新由西域得来,倒也神骏。本想请你同骑,再续当年纵辔之乐,一则此时杜兄腹饥,我又急于和你一叙别况。车中带有干粮鹿脯,还有上好白酒,难得相见,不久我便回转河西,聚日无多,你我同坐车中,小饮畅谈,岂不比当年把酒谈诗,又是一种滋味么?”
杜甫换了干衣服,身虽不冷,经时一久,腹饥更甚,含笑应诺。高适也坐进车中,命人将干粮鹿脯连酒取出,与杜甫边吃边谈。因要和杜甫畅叙,命从人押送行李,进城安顿,只带二人一骑,坐车亲送杜甫回家,并在杜家下榻,便由长安城西北角的便门绕过,往杜陵赶去。车马虽快,到时天已黑透。
杨氏见丈夫和好友同来,忙和项明安顿车马从人,一面杀鸡煮酒,款待来客。高、杜二人谈到半夜方始安寝。
次日,天还未明,高适便独骑紫马赶往城里禀谒,并请杜甫乘车后去,先往旗亭相待,再同一起欢聚些日。
杜甫自来朋友情热,送走高适不多一会,便乘来车进城赴约。由此和高适在城内盘桓了十多天。分手时,并还送过渭水,方始互道珍重,依依而别。高适还将所骑爱马“飒露紫”送了一匹与杜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