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做人左右逢源 办事游刃有余
1047200000009

第9章 低调做人,是立世的最佳姿态 (1)

法国哲学家罗西法古说:“如果你要得到仇人,就表现得比你的朋友优越;如果你要得到朋友,就要让你的朋友表现得比你优越。”低调做人,不仅容易唤起别人的注意和好感,还能赢得更多的朋友,让自己更好地融入人群。这正是人在社会上加固立世根基的绝好姿态。

1.谦逊是做人的王道

做谦逊的人,实际上就是戒骄戒躁,做一个被人认同和喜爱的人。谦逊做人是一种品格,一种姿态,一种风度,一种修养,是做人的最佳姿态。

骄躁的人大多自以为能力很强,很了不起,做事比别人强,看不起别人。他们由于骄傲,就往往听不进别人的意见;由于自大,就做事专横,轻视别的有才之士,看不到他人的长处。但“人外有人,天外有天”,骄躁的人以为舍我其谁,难免会遇上班门弄斧的时候,在行家面前闹出笑话。

北宋文学家苏轼天资聪颖,一目十行,出口成章,被誉为绝代才子,“有李太白之风流,胜曹子建之敏捷”。他官拜翰林学士,在宰相王安石门下做事。王安石很器重他的才能,然而苏轼自恃聪明,常常有讥诮老宰相的言行。

一次王安石与他作解字游戏,论及坡字,坡字从“土”从“皮”,于是王安石认为“坡乃土之皮”。苏轼坡笑道:“如相公所言,滑字就是水之骨了。”王安石听后心中极为不悦。

又有一次,王安石与苏轼谈及鲵字,鲵字从“鱼”从“儿”,合起来便是鱼的儿子的意思。苏东坡又调侃说:“鸠可作九鸟解,毛诗上说:‘鸣鸠在桑,其子七兮。’就是说鸠有七个孩子,加上父母两个,正好九只。”王安石听了没说什么,但心中对苏轼的轻薄态度非常反感,不久就找了个机会把他贬为湖州刺史,让他受点挫折,挫一挫他的傲气。

苏轼在湖州做了三年官,任满回京。想当年因得罪王安石,落得被贬的结局,这次回来应投门拜见才是。于是便来宰相府拜望。不巧王安石正在午睡,书童便将苏轼请入东书房等候。苏轼闲坐无聊,见砚下有一方素笺,一看是王安石两句未完成的诗稿,题目是咏菊。苏东坡不由得笑道:“想当年我在京为官时,他下笔千言,不假思索。三年后却续不了两句诗,真是江郎才尽。”

苏轼把这两句诗念了一遍,不由得叫道:“呀,原来连这两句诗都是不通的。”诗是这样写的:“西风昨夜过园林,吹落黄花满地金。”在苏轼看来,西风盛行于秋,而菊花在深秋盛开,再怎么焦干枯烂也不会落瓣。看完这诗,苏轼按捺不住,便依韵添了两句:“秋花不比春花落,说与诗人仔细吟。”待写下后,又有些后悔:如此抢白宰相,只怕又会惹来麻烦!如果把诗稿撕了又不成体统,左思右想都不妥当,只好将诗稿放回原处,立即告辞。

果然,没多久朝廷就降下诏来,又将苏轼贬为黄州团练副使。大才子没有办法,只好收拾行李赴任。

不知不觉中他在黄州任职快一年了,正值深秋时令,忽然有一天起了大风,风停后园中的菊花棚里落了一地的花瓣,枝上一朵不剩。苏东坡一时目瞪口呆,这才知道黄州菊花果然是落瓣的,不由得对友人概叹:“我还以为宰相是公报私仇,谁知是我错了,真是经一事长一智呀!从今以后要吸取教训,不能再恃才傲物了!”

苏轼心中惭愧,便想找个机会向王安石赔罪。临出京师时,王安石曾托他取三峡中峡之水用来冲阳羡茶,由于心中一直不服气,早把这事抛在脑后。这时他便想趁冬至节送贺表到京的机会,亲自取水上门赔罪。

此时已近冬至,苏轼告了假,经四川出发,顺江而下去往三峡。不想因连日鞍马劳顿,他竟然睡着了,一觉醒来已是下峡。苏轼想再回去取中峡水,又怕误了上京时辰。艄公是本地人,就劝他道:“三峡相连,并无阻隔。一般样水,难分好歹。”于是,苏轼便装了一坛下峡水,带着上京去了。

到京之后,苏轼先来相府拜见宰相。王安石命门官带苏轼到东书房。苏轼想到去年在此改诗,心中惭愧,进门又见柱上贴着那幅诗稿,更是羞惭,便跪下谢罪。

王安石哈哈一笑,大度地扶起了他。苏轼乘机拿出瓷坛,王安石十分惊喜,便命用人取水去煮阳羡茶。茶煮好了,王安石一看就问水是从哪里取的,苏东坡回答是巫峡。王安石笑道:“又来欺瞒我了,这明明是下峡之水,怎么冒充中峡的呢?”苏轼大惊,急忙说这是当地人所言,三峡相连,一般样水,不知宰相如何辨别的?

王安石笑道:“读书人不可道听途说,定要细心察理,我若不是到过黄州,亲见菊花落瓣,怎敢在诗中乱道?三峡水性之说,出于《水经补注》,上峡水太急,下峡水太缓,唯中峡缓急相伴,如果用来冲阳羡茶,则上峡味浓,下峡味淡,中峡浓淡之间,今见茶色半天才现,所以知道是下峡的水。”

苏轼听了,心服口服,从此方知道“人外有人”,再不敢恃才傲物轻易讥诮他人了。

谦逊能够克服骄矜之态,能够营造良好的人际关系,因为人们所尊敬的是那些谦逊的人,而绝对不会是那些爱慕虚荣和自夸的人。欲成事者必须谦恭做人,进而为人们所悦纳、赞赏、钦佩。

2.得理也须让三分

世界上没有两片相同的树叶,也没有两个完全一样的人。人是按个性来划分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个性。朋友相处常常产生大大小小的矛盾,当我们面对这些摩擦时,千万不可信奉“狭路相逢勇者胜”之道,因为胜的同时,一份友情也就消失了。《菜根谭》上说:“路径窄处,留一步与人行;滋味浓时,减三分让人尝。此涉世一极安乐法。”

个人生活中,除了原则问题必须坚持,对于小事,对于个人利益,谦让一定会带来身心的愉快以及和谐的人际关系。留一步,让三分,是一种谦恭的处世方式,适度的谦让不会招致麻烦,还能求得和谐。安宁这种“退”有时就是“进”,而“予”就是“得”。

为人处世,遇事都要有退让一步的态度才算高明。给朋友方便,实际上是日后给自己留方便。在与人和谐相处的同时,也可以让人暗蓄力量、悄然潜行,在不显山不露水中成就事业。

作个形象的比喻,交朋友就好像在跳交谊舞,你进我退,你退我进,有时,退一步路更宽。很多人可能有这样的经历,去登一座向往已久的名山,贪恋峰上有日出,有佛光,有云海,十分迷人,往往会直奔主峰,而忽略了沿途美丽的景色。假如换一种游玩心态,不要将目标定在顶峰,而是走到哪儿算哪儿,不慌不忙,从容赏景,会觉得到处都美不胜收,也许还会有意外的发现与惊喜。

交朋友也是同样的道理。

孙兴进与李丰是同窗好友,他俩学成后,同分在一个单位工作,有一个经营推销的位子空下来,两人只能去一个。谁都知道,这是个肥缺,但孙兴进还是主动让与了李丰,自己在文教科做职员。闲下来,他写了几篇爬格子的文章,抱着试试看的态度投到报社,居然发表。以后,他坚持写,以至小有名气,成为单位里不可缺少的“一支笔”。

不刻意追求反而有所得,追求得太迫切、太执拗反而只能徒增烦恼。以退为进,这种曲线迂行的生存方式,有时比直线的生存方式更有成效。孙兴进的自我筹划,就让他找到更广阔的天空。

朋友间处事,要退让一步,让三分。退一步,你就会发现,活动空间是宽阔的,我们会有多种的选择。

当你的事业一帆风顺时,一定要有谦让三分的胸襟,要大气地拿出一些自己的利益与大家分享。如果你一毛不拔,就会引起朋友的疏远和看不起。人情冷暖,世态炎凉,用心琢磨一下便会明白,锋芒不可太露,出头的椽子往往先烂。

退让三分,还需要在“忍”字上下功夫,学会忍耐朋友的小缺点、小错误,甚至忍耐朋友的不公和无礼。

为人处世,做事要留余地,要与人为善。因此,为人处事之道是:走不过的地方就主动退一步,让对方先过;想不通的地方,就换个角度为对方多想想;道路宽阔时,给别人多分些便利又何妨?

3.锋芒太露,伤人折己

古人称:“鹤立鸡群,可谓超然无侣矣,然进而观于大海之鹏,则渺然自小,又进而求之九霄之凤,则巍乎莫及。”山外有山,人外有人,在做学问做官时,只有以“谦”字铺路,才会在人际关系上做到游刃有余,将来才会对自己、对社会尽到责任,才会有所作为,获得成功。

中国有句古语:“美好者,不祥之器。”意思是事物过于完美,必定会带来毁灭的结果。古人曾反复告诫今人,要防别人嫉妒之心,无论求名求利都不能太完美,这才是立身之本。在这一方面,唐朝的名臣李义琰就是榜样。

李义琰曾为唐朝宰相,他的住所没有像样的房舍,他的弟弟为他买了建房的木料。李义琰知道这件事后,对弟弟说:“让我担任国家的宰相,我已经感到非常惭愧,怎么可以再建造好的房舍,从而加速罪过和祸害的到来呢?”

他的弟弟说:“凡是担任地方丞、尉官职的,尚且扩建住宅房舍,你位居宰相,地位这么高,怎么可以住在这样狭小低下的宅舍中呢?”

李义琰回答:“两件事物不可能同时光盛。已经处在显贵的官位,又要扩展自己的居室宅舍,如果不是有美好的品行,必然遭到祸害。”他最终没有答应建房。后来,木料腐朽了,只好扔掉。房子虽然没盖成,但谦逊的美德已经养成了,李义琰的地位也稳固了,这样的策略当然更高明。

大凡君主和统治者很少有谁希望自己的下属比自己高明。锋芒毕露之人就不免要为自己的下场负责了。三国时的杨修就是如此。

杨修才华横溢,思维敏捷,有一次,曹操曾建造一园,造成后,曹操去看时,没有发表任何意见,只挥笔在门上写了一个大大的“活”字,众人不解,只有杨修说:“门里添个‘活’字,就是‘阔’了,丞相嫌这园门太阔了。”众人这才恍然大悟,工匠赶紧翻修。曹操心里非常高兴,但是当他得知是杨修把他的意思“翻译”出来时,嘴上不说,心里却已经开始妒忌杨修了。

又有一次,塞北送给曹操一盒酥饼,曹操在盒上写了“一合酥”三字便放在一边。杨修看见后,竟招呼众人把这一盒酥分吃了,曹操知道后便问为何这样,杨修回答说:“你明明写着‘一人一口酥’,我们怎敢违抗您的命令呢。”曹操心中更加妒忌杨修了。

后来,刘备攻打汉中,曹操亲率40万大军迎战,于汉水对峙日久,曹军进退两难。一日,厨师端来鸡汤,曹操正若有所思,见碗底鸡肋,心有所感。这时夏侯入帐请教夜间号令,曹操顺口说:“鸡肋!”于是,“鸡肋!鸡肋!”的军令便在军中传开了。杨修听到这个号令后,便命军士收拾行装、准备撤退。夏侯闻讯一惊,忙把杨修请到自己帐中询问,杨修说:“鸡肋者,食之无肉,弃之不舍。今进不能胜,退恐人笑,在此无益,来日魏王必班师矣。”夏侯仔细一想,觉得很有道理,也命令军士打点行装。曹操闻讯,不由暗叹杨修的心计,杀杨修之心更甚,于是以扰乱军心的罪名将杨修斩了。

“枪打出头鸟”成了中国人世俗的一个法则。“出头鸟”本来是一个推动时代前进的角色,却可悲地成为了“爱出风头”的牺牲品的代名词。做人不可太狂妄,妄言轻人 、锋芒毕露往往会扎着自己,即使才华横溢也让人敬而远之,难以成就大业。岂不悲哉!

4.做人不可太精明

在现实生活中,存在着这样一种自视清高的人:他们锐气旺盛、锋芒毕露,处事不留余地,待人咄咄逼人,有十分的才能与聪慧,就十二分地表露出来。他们往往有着充沛的精力,很高的热情,也有一定的才能,看不起眼前的任何人,大有一种“一览众山小”的架势,这种人常常自以为是、高高在上,到处张扬。殊不知,这种人在人生旅途中往往会遭受挫折,甚至酿成悲剧。其原因主要是他们看不到或不明白人的“知”与“不知”的相对性。其实,世界之大,天外有天,你又怎能穷尽呢?过于卖弄聪明,锋芒毕露,觉得自己全知全能,肯定要碰钉子。

俗话说“人算不如天算”,做人太有心机,反误了卿卿性命,正如红楼梦中的王熙凤,做了一辈子精明人,也只不过是大观园里面的二把手,最终因自己心狠、贪恋权势导致暴尸荒野的下场。

在太虚幻境的“金陵十二钗正册”中,有这么一段是关于王熙凤的(后面是一片冰山,上有一只雌凤)判词,其判云:凡鸟偏从末世来,都知爱慕此生才。一从二令三人木,哭向金陵事更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