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舍得大全集
1047400000039

第39章 在舍得中造就命运,坚持事业方向 (1)

“舍得”的道理其实非常简单,在人生这只空杯里,无论你装进什么,如果一切不舍,结果会怎样呢?里面的东西会陈旧、腐朽、发出恶臭。只有把旧的不断舍掉,不断补充新的,你的思想才能常变常新、与时俱进。

1.得意要看淡

一招不慎,满盘皆输,喜爱下棋的人都曾有过这种经历。如果一个人在优势面前不能保持清醒的头脑,而是沾沾自喜,盲目乐观,那么棋盘上的优势就会变成劣势。“小心行得百年船”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做人的道理也是如此,一个人一旦发了财,有了地位,有了名声,很容易就得意忘形起来。现实社会中的确有人一朝得势,便忘乎所以,他们常常流露出一种优越感,瞧不起他人。这种态度不但刺激人,而且也易得罪人。

公司的一个小职员,因为炒股发了点儿财,架子就大了起来,说话的口气也大了。有一次到朋友家做客,他往沙发上一靠,竟然把脚放在了前面的茶几上。朋友递给他香烟,他看了一眼,说:“这破烟能抽?”朋友一听就火了:“你少在我这儿摆臭架子,你要是瞧不起我,就请你离开这儿。”就这样,多年的朋友有了矛盾。

当然这还是比较好的,历史上还有更过分的。

南宋高宗建炎年间有位官员,叫王继先。此人医术高明,善于治疑难杂症,所以就被征在宫中任御医。

有一次,高宗皇帝偶染风寒,龙体欠安,召王继先诊治。王继先开了一剂药,高宗皇帝吃了不久就康复如初。从此他非常宠信王继先,几次给他升官。王继先升了官,又有高宗可以仰仗,便不再像从前那样谦卑和气,一下露出了贪婪残暴的本性。他为了扩造府第,强占周围数百家民居,导致几千人流离失所。不久,他建成一座富丽堂皇的府第,人称“快乐仙宫”。

后来,太后又病重,几个御医诊视一番,仍不见起色。于是下诏令王继先诊视。王继先又很快察出病因,然后对症下药,太后果然日渐转好。皇上见王继先诊视有功,又让他主管翰林医宫局。当时,王继先因为平日里横行霸道,朝野都议论纷纷,百姓恨之入骨。王继先自己心里也一清二楚,为了掩人耳目,他故意力辞不受,并请求辞官还乡。皇帝当然舍不得,不仅升了他的官,还特封他妻子郭氏,并下诏说这次是特批,以后别的人不可以援用此例。

从此,王继先更是权势熏天,连秦桧也不敢怠慢他。秦桧还派自己的妻子王氏多次过府探望王继先,因两个人都姓王,后来就认了姐弟,王继先从此又与秦桧狼狈为奸。他不仅要自己一人得道,还极力安插亲戚党羽。王家子弟皆任朝廷军政要职,数十年间,竟无一人可以动摇他的势力。朝臣们要想升迁进职,都要贿赂逢迎他,有什么官司落在他手上,更是有理无理拿钱来。

他不仅贪财,而且十分好色。姬妾成群,还不够他日夜淫乐,还要四处搜寻美女,但凡看到姿容秀丽的女子,不管是清白的未婚女子,还是有夫之妇,他都要千方百计弄到家中,逼她们做自己的侍妾。

王继先还根本不把国家法度放在眼里。绍兴二十六年(公元1156年),被金兵俘虏北去的宋钦宗在北方的五国城驾崩,南宋举国志哀,规定不得行宴乐。王继先却举家宴饮,并令歌妓在席间献舞。他家中还私养恶少,并四处搜刮强抢,几乎名山大刹所有的贵重之物,都到了他的手里。

这一年,金主完颜亮将举兵南侵。大将刘锜请求加强战备,王继先却说:“新近提拔的统兵官员,喜欢惹事生非,很不安分,如果杀掉一两个,跟金人的和约就可以重新巩固。”本来大兵即将压境,社稷岌岌可危,高宗心里烦得很,王继先这么一说,高宗很不高兴,就反问道:“你是让我杀了刘锜吗?”王继先不敢再乱说话。

于是,他干脆不管高宗怎么办,自己先跑回家把所有贵重的金银、珠宝、古玩、稀珍运到吴兴。打算在大兵压境时,自己一走了之,反正有钱有物,便可以逍遥快乐。可惜他的好梦没有做完,侍御史杜莘老就上书皇帝,列举了他的十大罪状,小罪不计其数。高宗这些年也深感王继先行为可恶,就下诏把他贬居福州,子孙一律免官,并释放他家中的百余名奴婢,没收他家里所有的钱财。一时间天下人都拍手称快。

很多时候,我们不是跌倒在自己的缺陷上,而是跌倒在自以为有优势的地方。因为缺陷常给我们以提醒,而优势则让人冲昏头脑,忘乎所以。所以世上很多的失败,都源于成功时不能抑制的骄傲自满的情绪。人不可能永远都得势,像王继先一样的忘乎所以,便是断了自己的后路。

2.身处逆境,不要慌乱

人生有三“得”,即沉得住气、弯得下腰、抬得起头,这是一个人为人处世的准则和必备的素质。身处逆境则更要沉得住气、弯得下腰,这时急于求进,就可能招致更大灾难和祸患。在逆境中坦然自若,才有可能在时机成熟时,抬得起头。

鲜卑族人慕容垂,是五胡十六国时期后燕的建立者,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慕容垂是前燕王慕容皝的第五子。史书上称他身长七尺七寸,双手过膝。他从儿时起就聪明过人,父亲慕容皝对他特别宠爱,这也引起了哥哥慕容俊的忌妒。公元339年,慕容皝攻打高句丽。慕容垂被授予骑都尉,当时他只有十三岁,却勇冠三军。公元348年,燕王慕容皝去世,他的次子慕容俊继位为燕王。公元354年的4月,慕容俊称帝,史称前燕。慕容垂因为军功极大,被封为吴王,奉命镇守信都(今河北冀县)。后来,因为慕容俊忌妒慕容垂,于是下诏将他召了回来,并一直赋闲在家。慕容垂只好眼看着哥哥慕容恪等人建功立业,而他这一闲就是十多年。等到慕容恪和慕容俊都死掉了,国家遭到东晋大将桓温的进攻,无人可挡的时候也没人想起他来。还是他自告奋勇,在别人的白眼中上了战场,并且再一次立下了大功。但太傅慕容评和皇太后不能容人,他们不仅不欣赏慕容垂的军功,反而要诛杀他。慕容垂不得不与儿子慕容全逃离前燕,投奔了前秦王苻坚。

苻坚早有并吞前燕之心,只是顾忌慕容垂为将,未敢轻举妄动,现在见他们父子来投,不禁大喜过望。他亲自到市郊恭迎慕容垂,给以隆重的礼遇。苻坚的谋臣王猛认为慕容垂雄才大略,将来一定不会久居人下,不杀他就会后患无穷。但是苻坚听不进去,反而任命慕容垂为将军,并封为宾都侯。公元370年,苻坚灭掉了前燕。当苻坚率军进入前燕的京师邺城时,慕容垂也随军前往。见到几个未随他出逃的儿子,想到故国沦亡,慕容垂不免悲从中来。他原来的属下见他成为敌国的战将,都在脸上露出不悦之色。前郎中令高弼私下谒见慕容垂,劝他道:“大王才能超群拔萃,却遭无妄之灾,辗转流离,备尝艰难。有幸上苍让我重见大王,如今国祚暂移之际,正是大王重开伟业之机。唯愿大王收揽旧臣子弟,以建丰功伟绩,不要因为一怒而捐弃燕国。”慕容垂对高弼的进言自然心领神会,但身在敌军之中,不敢表露出来,他表面上仍旧忠心耿耿地为苻坚征战。

公元375年的7月,王猛病逝。王猛的死,对苻坚是个很大的打击,当时前秦虽然处于鼎盛时期,但鼎盛的后面,却潜伏着危机。公元383年,苻坚大举进攻东晋,与东晋大将谢石、谢玄在淝水展开激战,结果遭致惨败。前秦诸路兵马中,只有慕容垂的军队完整地保全下来,苻坚带领千余人的残兵败将逃到了他这里。慕容垂的儿子慕容全觉得这是天赐良机,便劝父亲不要拘泥于恩义的小节,趁机拿下苻坚。但慕容垂以为现在的时机尚未成熟,他要等苻坚北归,内部分裂更大之后再动手。随即把自己那支完整的军队交由苻坚指挥,更增加了苻坚对他的信任。公元383年的12月,鲜卑人乞伏国仁以陇西为根据地,举起反叛苻坚的大旗。慕容垂见时机正好,便于次年的正月,自立为燕王,正式开始了争夺天下的军事行动,一年后,苻坚死于秦王姚苌之手。于是,慕容垂就自立为帝,史称后燕。慕容垂也成了五胡十六国中最长寿的帝王。

做大事就是要有慕容垂那样的坚韧,要在逆境中学会忍耐,等待时机,这样才能成为笑到最后的人。当然,在五胡十六国那样的乱世之中,很少有人能够真正笑到最后。一生多谋常胜的慕容垂,是当时一流的军事家和政治家,遗憾的是他后继无人,几个儿子都没有大本事。后燕在他死后,也很快就灭亡了。总之,慕容垂的一生还是很成功的。在杀人如麻的乱世之中,生存下来都不容易,何况还能有那么大的成就。他的成功固然让人感叹,而他在逆境中能沉得住气,能弯得下腰,就更让人充满敬意了。

3.会容忍才能有发展

容忍是宽容与忍让。孔子说:“小不忍则乱大谋。”所谓“得忍则忍,得戒则戒;不忍不戒,小事成大”。彼此忍让,就能减少矛盾;彼此宽容,就能一团和气。一个能容忍的社会,才是太平的;一个能容忍的人,才是聪明的。

古时候,在长州有个大户,叫做尤翁,他开了一家非常大的当铺,生活也非常富有。这一年,将近年关,各家各户都忙着准备过年,尤翁家的当铺也高高悬起了红灯笼。有一天,尤翁正在屋内休息,突然听到当铺外面传来争吵的声音,他就走出去,看到底发生了什么事。原来是一位邻居在和伙计吵闹,尤翁就问伙计是怎么回事,伙计说:“这人先是将衣服当了钱,现在却空手来取衣服,小人与他讲道理,他反而骂人,天下哪有这样的道理呢?”

尤翁看到邻居气势汹汹的样子,就把他拉到一旁,和声细语地对他说:“老兄,我明白你的意思,不就是为了过年吗?这点小事,何必搞得这么紧张呢?”说完,就让伙计去屋里找出那人曾经当过的四五件衣服,指着其中一件棉衣对他说:“这是冬天御寒不可缺少的,你拿回去穿吧。”接着又指着一件道袍说:“这过年的时候,走亲戚朋友时穿的,你也拿回去吧。至于其他几件不是急用的,可不可以先放在我这里呢?”

那邻居也不推辞,更不言谢,拿了两件衣服,就默默地走了。那天夜里,他竟然死在了另一户人家,而他的亲属跟这户人家打了一年多的官司,这事才得以了结。后来人们才知道,这人因为欠了很多债,无力偿还,于是就事先服了毒,如果人家不给他钱,他就赖在那里,直到毒发身亡,让对方吃官司。他首先想到的就是尤翁,由于尤翁的忍让,他的目的没有达到。于是,他才到了别人家。

有人问尤翁:“您是怎么预先知道的呢?”尤翁回答说:“我怎么会事先知道呢?不过,就我的经验来看,凡是无理取闹的人,他一定有所倚仗,如果我们不容忍一下,就要遭到祸害了。”大家听后,都很佩服尤翁的见识。

在生活中,适当地容忍别人,是给自己留下更宽阔的余地。如果事事都斤斤计较,小事也能变成大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