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舍得大全集
1047400000059

第59章 有得也有失,有失才会有得 (2)

齐桓公又问:“那么开方如何呢?”管仲说:“开方本来是卫国的公子,他舍弃了在千乘之国做太子的机会,侍候您15年,父亲去世都不回去奔丧,如此无情的人,如何能真心地忠于您?况且能有千乘的封地,是人们梦寐以求的,他却放弃了转而侍候您,那么他想得到的,必定超过了千乘之封。您应疏远这种人,更不能用他为相了。”

齐桓公又问:“那么竖刁这人怎样呢?他宁愿阉割自己来侍奉寡人,这样的人难道还会对我不忠吗?”管仲摇摇头,说:“不爱惜自己的身体,也是违反人情的,这样的人又怎么能真心忠于您呢?我死后,请您务必疏远这三个人,否则国家必乱。”

管仲说罢,便向齐桓公推荐了隰朋,并说:“隰朋为人忠厚,他能不耻下问、居家而不忘公事,可以帮您管理国政,只是他的命也不长了。”不久之后,管仲病逝,而一个月后隰朋也死了。

齐桓公不听管仲病榻前的忠言,重用了易牙、开方、竖刁三人。没过多久,齐桓公病重。易牙、竖刁见齐桓公将不久于人世,就堵塞宫门,假传君命,不许任何人进去。有一个宫女乘人不备,越墙入宫去探望齐桓公。齐桓公正饿得头晕眼花,便向她要吃的东西。宫女把易牙、开方、竖刁等人堵塞宫门,无法供应饮食的情况告诉了齐桓公。齐桓公仰天长叹,懊悔地说:“一个人如果死后还能知道的话,我有什么面目去见仲父管仲?”说完,用衣袖遮住自己的脸,就这样活活地饿死了。

齐桓公死后,他的几个儿子为了争夺王位,各自勾结易牙、开方、竖刁为党羽,互相残杀。齐桓公的尸体腐烂生蛆,停放在床上六七十天都无人收殓。而经过这场内乱,齐国的国力就开始衰落,霸权逐渐移到了晋国手里。

古人说:“听其言,观其行;观其行,思其因。”只听他怎么说,就相信他是不行的,还要看他是怎么做的;然而光看他是怎么做的,也还是不够的,还要想想他为什么要这样做。齐桓公多次会盟诸侯,是春秋五霸之首,曾经是多么的威风。然而他的下场又是多么的悲惨,这个教训是多么的深刻!要不是历史有明确的记载,打死也不会有人相信。

人性的本质都是共通的。如果一个人的言行,已经违背了正常的人情世故,那么他将要达到的目的,就很值得怀疑了。

5.好话说尽的人,会把坏事做绝

孔子在《论语》中说:“巧言令色,鲜矣仁。”意思是花言巧语,满脸装着要讨别人喜欢的样子,这样的人是很少有仁德之心的。然而无论是在历史上,还是在现实中,这种人还是很多的。他们虽然没有仁德之心,但是却总有用武之地,他们中有些人能使他人家破人亡,甚至还能弄得天下大乱,其中最有名的大概就是“口蜜腹剑”的李林甫了。

李林甫是李唐宗室的后裔,他在唐玄宗时期作恶多端,是惹来祸乱的首席奸臣。他于开元初年以李唐宗室身份入朝当官,二十余年后,竟然当上了大唐的宰相,而且一做就是十九年。李林甫是个不学无术的人,品德素质十分低劣,他能官运亨通,青云直上,主要靠他的政治权术和善于玩弄阴谋诡计的手腕。他看起来非常和善,话也说得很甜,骨子里却十分的心狠手辣。所以,当时一些正直的人,都说他是“口有蜜,腹有剑”。

当时与他一起担任宰相的还有两位有名的贤相,中书令张九龄与侍中裴耀卿。他们都是学问高深、为人正直、敢于直谏的人。李林甫也有自知之明,所以心虚得很。尤其是张九龄对李林甫的言行深有洞察,所以当唐玄宗要让李林甫当宰相时,张九龄就直言谏阻。然而唐玄宗却没有听他的,李林甫知道后,心里就更恨张九龄了。李林甫才能不及人,他不是设法提高自己的能力,而是对比自己厉害的人进行人身攻击。他登上相位后,见到张九龄为唐玄宗所倚重,虽然恨他,却一时也不敢乱来。后来,因为唐玄宗在位已久,人就渐渐地变懒散了,朝政矛盾就日益暴露出来了。每到议事的时候,张九龄和裴耀卿常常与唐玄宗据理力争,而在张、裴二相据理力争的时候,李林甫却唯唯诺诺,巧妙地顺从唐玄宗的意思。为了掌握皇帝的动静与想法,他还设法买通了皇帝左右的人,这样他每次进言上奏,都能暗合唐玄宗的意思,讨得了唐玄宗的欢心。

李林甫一面逢迎唐玄宗,一面找二相麻烦。他上台后,唐玄宗的武惠妃,为了让自己的儿子做太子,密谋陷害现在的太子。唐玄宗轻信武惠妃,大怒之下就要废黜太子,张九龄坚决反对,唐玄宗很不高兴。李林甫当面不发表意见,背后却在玄宗亲信的宦官面前散布舆论说:“立太子,是皇帝家里的私事,外人瞎掺和什么?”其用意在迎合玄宗和武惠妃,主张废黜太子,并影射张九龄无理地干预皇上“家事”。

公元736年,唐玄宗听说边关大将牛仙客有一定的政绩,就想加封他。张九龄不赞成,他对李林甫说:“应该封赏的,是立了大功的人,稍微优秀一些的,难道都要考虑加封吗?我要与您一起去跟皇帝争一争。”李林甫当面表示同意,而当张九龄与唐玄宗争起来时,他却在一边不出声,私下里又将张九龄的话偷偷地告诉牛仙客。牛仙客受他的煽动,面见皇上,哭着要辞官,唐玄宗为了安抚他,就想把他升为宰相。张九龄认为牛仙客的文化水平不高,不适合当宰相,于是又反对。李林甫却跟唐玄宗说:“只要有本事,有没有文化都不要紧,再说您是皇帝,想用谁就可以用谁。”并说牛仙客本来就有宰相的才能,是张九龄太古板,才不能任用真正的能人。唐玄宗于是开始赞赏李林甫,并日益疏远张九龄。

随后发生的一件事,使李林甫刁难二相的阴谋得逞。户部侍郎萧灵,原来是由李林甫引荐的。萧灵是个不学无术的人,中书侍郎严挺之把这事告诉了张九龄,张九龄就贬了萧灵的官。李林甫知道后,暗自怨恨严挺之,而严挺之也一贯鄙薄李林甫。李林甫就找了个机会诬奏严挺之,张九龄出面为他辩解。因为唐玄宗早就疏远了张九龄,因而怀疑他要拉帮结伙,于是罢了他与裴耀卿二人的左右丞相之职。从此,他只听信李林甫的话。不久,牛仙客也升任相位。监察御史周子谅说:“牛仙客不适合当宰相。”唐玄宗一怒之下,竟然把周子谅处死了。李林甫又落井下石,向玄宗进言说:“周子谅是张九龄推荐的人。”于是,唐玄宗就把张九龄贬为荆州刺史,永世不得返回京城。

晚年的唐玄宗,被曾经的辉煌冲昏了头脑,他又对李林甫“任之不疑”,正因如此,李林甫才敢或明或暗地骗他。所谓“奸臣误国”,而真正误国的却是一个是非不分的君王。在生活当中,也不乏像李林甫这样的奸佞小人,但我们不能做晚年的唐玄宗,而是要牢记圣人的提醒,时时警惕那些整天花言巧语、满脸笑容的伪君子。

如果一个人为了前进,为了讨好他人,能整天花言巧语,无所不用其极的话,那么他打击别人的时候,也是会无所不用其极的。所以说好话说尽的人,也会把坏事做绝。孔子说:“有德者必有言,有言者不必有德。”意思是讲道德的人可以善于言词,但善于言词的人却不一定都讲道德。

6.懂得感恩

有一个女人,嫁给了一个没爹没娘的穷小子。结婚以后两人十分恩爱,男人给人开车挣钱,女人在家操持家务。不到一年就生了一个大胖儿子,一家三口其乐融融。可是,常言说得好:“贫贱夫妻百事哀。”很快他们就吵了起来,日子就这样风一天雨一天地过着。不久,使人始料不及的事情发生了,男人出车送货时,把人撞死了。他吓得一溜烟地跑回了家,女人说:“这还了得,已经成肇事逃逸了,快去投案自首。”

自首后,男人就被拘留了,女人擦干了泪水,找了一份打扫卫生的工作,整天带着孩子,风雨无阻地在大街上扫地。有空就到处去借钱,赔偿给死者的家属。整整折腾了大半年,案子终于有了结果,男人被释放了。他回到家后,看着宝贝儿子又白又胖,看着家里也是井井有条,再看看妻子,却是又黑又瘦了,感动得不知道说什么好。

从此以后,两个人就再也不吵架了,日子又如新婚时那样甜甜蜜蜜。

常言道:“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疾风知劲草,患难见真情。”只有经得起考验的人,才是真正可靠的人。人的一生中,遇到坎坷是难免的,走向成功也不是那么容易的事。当你深陷困境时,最需要的就是别人向你伸出的援助之手。那么在别人深陷困境时,你会不会向别人伸出你的援助之手呢?

《世说新语》一书中,讲了一个很有意思的故事:

东汉时,有一个名叫荀巨伯的人,得知朋友生病卧床不起,便前去探望他。不料正赶上山贼攻破了城池,他们烧杀掳掠、无恶不作,全城的百姓都携妻带子,四散逃难。朋友跟荀巨伯说:“你赶快逃命去吧,我重病在身,根本就逃不了,更何况我自知已经活不长了,跟着你走也只能是拖累你,你还是赶快离开吧!”荀巨伯并不是贪生怕死的人,他对朋友说:“我怎么能弃你于不顾呢?你把我看成什么人了?我不辞山高路远来此地,就是为了照顾你的。现在山贼进城,你重病在身,我更不能扔下你不管。”说完,转身到厨房给朋友熬药去了。朋友又语重心长地劝了半天,可荀巨伯却跟没听见一样,他安慰朋友说:“你就安心养病吧!不要管我,我不会有事的。”

就在这时,只听见“砰”的一声,门被人踢开了,冲进来一队凶神恶煞的山贼,他们大声喊道:“你们是什么人?竟然还敢在这里逗留,难道不怕死吗?”荀巨伯站起身,从容地走到他们的首领跟前,指着躺在床上的朋友说:“我的朋友病得很厉害,根本无法下地行走,请你们快快离开这里吧,别吓坏了我的朋友。你们有什么事尽管找我好了,如果要死的话,我可以替他死,绝不会皱一下眉头。”山贼的首领听了荀巨伯大义凛然的话,心中很是钦佩,他说:“没想到这里还有品格如此高尚的人,我们这些没有道义的人,却闯入了有道义的地方!”说完,便带着人出城走了。于是,全城人的生命财产都得以保全。

像荀巨伯一样能在朋友危急时不离不弃,这份大义就连烧杀掳掠、无恶不作的山贼都能被感动。患难中伸出援手,哪怕只是一句温馨的安慰,对方也会铭记于心。等到将来你有需要时,他就会像及时雨一样来到你的身边,助你一臂之力。而现实生活中,有些人却在别人摆脱困难的纠缠后,才说漂亮话:“怎么会这样啊!早知道你有困难,我一定会帮上点忙的!”有这种说辞的人,与其说他不知道别人正需要帮助,倒不如说他根本就不想拉别人一把。

在生活中,我们不妨做个有“心计”的人,在关键时刻拉人一把。要知道这时候即使不用很费力地帮助别人,别人也会牢记在心。当你在前进时,他才会助你一臂之力,而你在后退时,他才会为你挡挡风雨。当然施恩不图报,如果人家不记得了,也不要因此怨恨人家。而别人在关键时刻拉了自己一下,我们也要记得知恩图报。因为一个懂得感恩的人,才会让人觉得有帮助他的价值。

7.一定要记得人心是会变的

韩非子的《说难篇》里有个很有意思的典故:

春秋时期的卫国,有个叫卫灵公的国君,他有个男宠叫弥子瑕。弥子瑕年轻的时候极为英俊,卫灵公也十分喜欢他。有一次,弥子瑕的母亲生病了,弥子瑕心里一着急,连招呼都不打一声,就私自驾着卫灵公的马车出宫去探望母亲。这在当时可是要砍脚的,别人告诉卫灵公,卫灵公却说:“弥子瑕是个多么有孝心的人呀!他甘愿冒着被砍脚的危险,也要去探望生病的母亲!”还有一次,弥子瑕在花园摘了一个桃子,尝了一口,觉得极为香甜爽口,他就把这个咬了一口的桃子让给了卫灵公。卫灵公又很感动地说:“弥子瑕有好吃的自己舍不得吃,还要留给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