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养生睡眠管理手册
1059300000019

第19章 化解失眠烦恼 (1)

1、 认识失眠

真假失眠

失眠的经验或许大家都有过,但失眠的定义却不容易界定,因为每个人的睡眠需求变异很大,有人一天只睡三、四个小时便觉得足够而精神饱满,也有人一天睡八、九个小时甚至更长还觉得睡得不好。一般年纪愈大,睡眠的需求愈少。有不少人认为任何一个没有睡满七到八小时的人就是一个失眠者。客观地来说,夜间睡眠不安稳,导致白天觉得不舒服或睡眠时间少于六小时就可算是失眠。

失眠是医师最常听到病人抱怨的问题,但也是最轻微的一种。所以经常有医生动不动就随便打发那些有疲倦毛病的病人。许多人抱怨自己总是睡不好,而他们的意思其实就是他们没有达到八小时的睡眠。有许多人说自己总是失眠,睡不着觉。其实,很多时候他们并不是真的睡不着觉。之所以那么说,是因为人们会很容易混淆失眠与失眠感。失眠感是非常主观的意念,指没有睡好,三更半夜能睁开眼睛,而脑子处于混沌状况中,还心烦意乱的想着自己能否得到充分的睡眠。这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失眠。有约80%的自称失眠者其实只是有失眠感而已,而真正的,即客观上的失眠与主观上的失眠是有很大的差别的。限制睡眠时间只会加重失眠。

但是,疲劳、睡眠不足并不等于失眠。因为我们已经讨论过,睡眠会随时变化,不是固定不变的。睡眠时间会随着年龄的增加而发生变化,也会由于性格的不同而不同,还会受到环境的影响。而且人们经常会发现就算有时候睡的时间很短,却照样能够正常工作。睡眠专家指出,这其实是很自然的事。比如有的人对自己的工作很感兴趣,因此做起来得心应手,各方面都比较游刃有余,所以就算睡眠时间必然地会减少一些,也并不感到疲惫。而相对的,那些从事一些自己不喜欢的工作的人,心情必然不好,要求睡眠时间自然会增加,而且看上去还是无精打采的。

所以说,睡眠时间每天都会变化,人们不应当有意地人为地限定睡眠时间必须为某一个时间。睡眠本来就是一种自然现象,若把它看成一种义务,自然就睡不好觉。不过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似乎会经常碰到这样的人,他们把睡眠时间限为八小时,而且始终抱着非睡八小时不可的想法。拘泥于“一定要获得充足的睡眠”想法的人往往在醒来之后还有像失眠一样的感觉,身体疲惫,情绪烦乱。此外,虽然在前面我们谈到过睡眠的合适时间,但也不能因此而过分拘泥于每天的睡眠时间。比方说,假如前一天通宵工作,第二天不一定要睡足十六小时,一般情况下,睡上十小时就可以了。我们要让睡眠前后均匀,综合计算,也照样能得到良好的睡眠。唐纳?史维尼医生在《克服失眠》中提到:“我通常根据一个人白天的清醒程度计算一个人所需的睡眠量。我的公式很简单,如果你在白天很有活力、很有精神,那就表示你已得到充分的睡眠。”

实际上,失眠等于睡眠过度。失眠指的是,在该睡觉的时间段,想睡却无法入睡。这样造成的结果,在该起床工作的时间里,却困倦嗜睡哈欠连天,以致白天打起瞌睡,又造成“过眠”。也就是说,失眠和过眠是一对孪生兄弟,得了失眠症的人也即得了过眠症。“最近工作中常打瞌睡,白天总觉得困得不行。”像这样经常有困倦感的过眠症患者,同时也是失眠症患者。现在国际通行的学术用语中已不使用“失眠症”这一说法。“失眠”和“过眠”被统称为“睡眠异常”。

所以,关于失眠需要澄清的以下两个问题:

睡得少就是失眠:许多人可以比睡眠“一般标准”

(即八小时)少一些。其实,只要白天不觉得昏昏欲睡,就可以称得上是健康的睡眠。有很多人,特别是名人,每晚睡眠时数都不超过六小时,这些人就是所谓“短眠型”的人。

1995年,美国抗癌协会做了一项实验,他们挑选出七十九万两千六百名四十七岁到七十岁的健康男女,在以后的六年里,不间断的检查他们的健康状况。调查结果表明,在这六年内,其中的死亡人数约为两万人,而在五十到五十九岁的死亡者中,许多人是因为睡眠过多而引起的。因为睡眠过多,身体得不到锻炼,而累积许多脂肪诱发动脉硬化等疾病,因而导致死亡。因此专家建议,当身体非常需要睡眠时,多睡一会儿并没有关系的;但千万不要睡地过多。睡眠太多并不是总是一种福气。

睡眠过多,反而适得其反:许多学者医生认为,其实人们并不需要睡我们所以为的那么多。英国人麦格罗?白医生创立了英国第一家睡眠诊所,他宣称如果只是为了存活,大多数人每晚只需睡五至六小时就够了,而且还会活得充满朝气。他认为要是睡得超过了这个时数,只能说是种浪费行为。而英国医生詹姆斯?霍恩的观点无疑与其不谋而合了。詹姆斯?霍恩在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初写了一本名为《我们为什么要睡觉》的书,他在其中说:“尽管经过了五十年的研究,但对于人为什么要睡觉这一问题仍没有定论。我们所知道的是借助睡眠可以满足困倦想睡的欲望。在剥夺睡眠的试验中惟一可靠的发现也只是,减少睡眠会使我们疲累犯困--仅此而已。”他相信大部分人都可以每晚少睡两小时而不会有不良影响,而一个人每天晚上必须睡七至八小时才够的说法是不正确的。

失眠的类型

造成失眠的原因很多,几乎所有影响健康的因素都可造成失眠。常见的原因有情绪方面如焦虑、忧郁,甚至兴奋,环境因素如噪音、床的舒适性,还有身体疾病方面的疼痛、发烧、咳嗽、呼吸困难等等。正因为原因如此繁多,要解决失眠的问题,应该找出根本的原因,加以解决才行。一味使用安眠药,使症状被掩盖,造成恶性循环,不可不慎。

习惯性失眠

睡不着的原因很多,但失眠作为一个经常使用的术语,指的是这样一种状况:人们习惯性地难以熟睡以及在就寝时难于入眠。在电视机前,人们睡得又快又舒适,但一旦关机,他们又醒来了。

这显示出这类失眠有两个主要的原因。其中之一是高度焦虑。当忙乱的一天结束的时候,心烦意乱和不愉快的思绪就开始入侵。另一个原因可能是一组已经养成的、与就寝有关的反应,其中的一个反应是对难以入睡的预感,因而十分不舒坦。带着这种预感就寝,必须会产生一些焦虑的思想负担,比如有人自问:“我能使自已睡着吗?”这对于放松情绪没有任何帮助。许多治疗失眠的方案基于这样的假设:已经养成的与寝室、就寝时间和就寝过程等方面有关的联想,是失眠的原因之一。例如,据说许多失眠的人在旅馆的房间里、在客房里或在起居室的沙发上很容易入睡。

虽然对于上述两个“养成的”失眠原因,还存在争论,但它们似乎不无道理,而且是许多被推荐用于纠正失眠的行为疗法的基础。例如,一个普遍推荐的方法是寝室和床应只和成功的睡眠相关联,如果失眠者经过一段时间仍不能入睡,与其躺在床上被兴奋和烦恼所累,不如干脆起床,走到另一个地方进行放松活动,直到有了睡意才回到床上睡觉。这种惯用的方法,只要有必要就应重复进行,直到树立起躺到床上就能立即入睡的信心。这种行为疗法称为刺激控制疗法,它可能有助于训练失眠者只在寝室里睡觉,而且一到就寝时间就入睡。然而,对于长期的失眠者这种方法可能不大成功。

病因性失眠

一些能治疗的疾病有时表现的主要症状是失眠,一旦根本的病因消除,失眠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例如,抑郁症经常导致睡眠障碍,最明显的障碍是早晨醒得过早,通过心理治疗和抗抑郁剂能够恢复正常的睡眠。另外,绝经期反应也会干扰睡眠,可用雌激素替代疗法能够减轻症状,静心睡眠。由疾病导致的失眠还有如下两种常见的类型:

1.过敏导致的失眠

气候突变不但对患有多种疾病的人产生不利影响,而且一些平素很健康的人也会出现某些不适。现代医疗气象学把气候变化诱发的人体一系列不适,称之为“气候变化过敏”。这是一种相当常见却未受到人们注意的过敏。

气候过敏症除有失眠易醒外,还常伴有情绪抑郁、乏力身困、头昏、易激动、焦虑等症状,这些症状主要是神经系统功能失调引起的。当气候变化时,如“健康”人出现失眠等症状,又查不出其他原因时,就应想到“气候过敏”。若每当天气变化时,都出现上述类似的症状,那么,“气候变化过敏”即可确诊。国外研究发现,在人群中,约有1/3的人对天气变化敏感,且这种敏感性随年龄的增长而增加。对天气变化,一般女性比男性更敏感。当天气变化时,气压会出现波动,从而影响大气中的重力波。重力波的变化作用人体后,可使人出现失眠易醒等功能性症状;而天气变化时,两个气团的摩擦会产生大量的正离子,人体也可因正离子的作用而产生失眠等不适的症状。

2.哮喘

哮喘在夜间发作或加重是很常见的。有专家对7729例哮喘患者观察后发现,其中有64%的患者,每周有两次夜间发作,每周一次以上夜间发作者竟达74%。这是什么原因呢?

一般认为,夜间呼吸道反应性及迷走神经兴奋性的增高,睡眠状态及仰卧体位对呼吸功能的影响,而昼夜生理节律的改变和体内激素水平的波动,小支气管广泛的粘液阻塞,夜间咳嗽反射的降低以及冷空气的刺激等都是诱发因素;而最近有人发现,胃液返流是引起夜间发作的另一重大诱因。

研究者发现,哮喘患者多数合并有胃液返流,而胃液频繁地返流到食道,导致了返流性食道炎,其发生率在45%-65%,明显高于一般的人群。食管内酸度连续监测显示,哮喘病人中有异常胃液返流者甚至高达82%。睡眠时仰卧、夜间食管蠕动功能减弱、熟睡时会厌反射的抑制等,都有助于胃液返流的发生,并使胃液容易被误吸入气管内。显然,返流胃酸对食道的刺激就是诱发哮喘发作的因素,也正因为如此,有的学者将胃液返流引起的哮喘称为“胃性哮喘”,而“胃性哮喘”患者又常常是严重或顽固性哮喘病患者。因此,当哮喘夜间反复发作,影响到睡眠,且久治不愈者还应想到有“胃性哮喘”的可能。

? 季节性失眠

人类的睡眠也呈现节律性的变化,它与大自然昼夜变化相一致,即白天觉醒工作,夜晚休息睡眠,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周而复始地形成了“觉醒-一睡眠”的周期性节律变化。人类在长期的自然进化过程中,这种生物节律的协调与和谐,是生物和人类生存发展的基础。当人体特定的生物节律被破坏,或者不协调时,首先表现出来的就是睡眠障碍--失眠。

失眠对身体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