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总经理留人之道
1059700000030

第30章 制度留人术,不同的制度政策留住人才 (3)

另外,在激励员工成长方面,不同层次、不同岗位特点的员工可以采取不同的方法,对于那些学习曲线非常长的岗位,可以通过职业成长以及与之对应的薪酬、培训等激励措施去实现。而对于那些学习曲线很短的员工,除了根据个人的职业目标进行职业成长的激励外,有时也可以通过"工龄补贴"、"终身聘用"等方式对员工的成长和对企业的忠诚给与激励。

每个企业都希望自己的员工在工作中不断学习、不断进步,并且还不断地通过培训来提升他们,但有很多的企业由于缺乏系统的人力资源体系和制度作为支撑,不仅不能即时通过激励机制认可员工的进步,同时也没有为员工提供进一步成长发展的通道,使员工很快进入了职业疲倦的状态,不仅影响了员工的绩效提升,严重地会导致员工流出企业寻找新的发展机会。实践证明那些对人才有强烈吸引力的企业,不仅提供给员工有竞争力薪资福利,还会给员工发展的希望,并不断建立与完善促进员工成长和发挥员工能力的机制。

企业五种有效留人方法

、首先解决人的问题

把资源用在刀刃上许多公司的老板以及高级管理人员对人力资源管理科学知之甚少,总以为那是职能部门的事情,不知道人力资源管理与自己的工作职责的关系,不懂得管理的本质就是"带领大家一起去做好自己想做的事情".事实上,人力资源管理是企业管理者们的共同职责,好的老板一定是好的人事经理。

很多老板宁可花费成百上千万的资源去购买设备,也不愿意为企业内部人才的成长提供必要的资源。而实际上,同样的资源投入,如果用于招聘人才、培养人才的话,投资回报率至少高20倍以上,所以,对于成长期公司老板来说,应该做好三件事情:第一,学习和了解现代人力资源方面的知识,树立正确的用人观念;第二,重视人力资源在成长期过程中的作用;第三,建立基础机制,在人才的招聘、培养和使用上投入适当的资源。

、从人治到法治

制定游戏规则经常听到有人大谈"以人为本"、"人性化管理",以至于产生很多误解。有人把"人治化管理"当成人性化管理,忽视专业化分工,缺乏职能定位,没有指挥与援权观念,老板或主管可以到处指手划脚,随便指挥。各种协调文件或工作指令没有留下应有的书面化记录,出了问题不知道找谁解决,差错谁也不肯负责。导致公司内部效率低下、管理混乱、士气低落。

真正的人性化管理是什么?人性化管理就是在科学的管理制度下形成的经营机制,保证企业的顺利发展和不断成长,从而维护大多数员工而非某些特殊人员的利益。在此过程中,员工也可以获得职业生涯方面的规划,得到职业理念、职业意识、职业道德、职业技能的培养,提升从业技能以及职业心态,并进一步享受完美的人生。

当然,在制定制度的时候一定要避免通篇"罚、罚、罚",因为制度本身是告诉员工,哪些该做,哪些不该做,而不仅仅是告诉他们做了以后有什么下场。为此:第一,建立一套适用的管理制度,不用急着考虑完不完善;先解决有没有的问题,再解决好不好的问题。有了这套基础管理制度,你将在处理很多问题的时候避开个人情绪的影响。第二,培训、管理制度的督导执行;第三,及时评估考核,并适当激励。

激励

建立公平、公正、具公信力和吸引力的激励制度制度的贯彻执行除了持续的培训和督导之外,激励是重要的维系因素。没有激的团队,必将导致平庸的业绩和浮躁的人心。

说到激励忍不住又要说到钱,处于成长期的公司钱少是现实,那么,拿什么来激励?

其实,员工激励是多角度、多元化的,不一定每次激励都要花钱--但一定要花心思。除了金钱之外,我们其实还有很多激励手段可以使用。

事业激励:在考虑有效的实施激励机制时,如果通过反复灌输,使得员工认可企业所从事的事业,感受到企业从事的事业能够提供给他很强列的实现社会使命的责任感,可以拥有足够的空间来施展抱负,就能够激励员工满怀热情地投入到建设企业的事业中去。

现实和期望激励并重:处于成长期的公司现实和期望两个方面的激励缺一不可。例如,让员工拥有企业的股份就是一种很好的方式。这样可以真正把企业利益与员工自身利益连在一起。这也是现代企业制度的产权制度的改革内容。员工是企业真正的主人,通过拥有股份形式参加企业管理。另外如现在在高科技公司里非常流行的一个概念"期权".期权的持有人(员工,管理层人员)有权利在未来一段时间内(或未来某一特定日期),以一定价格向对方(公司)购买或出售一定的股票或债券。这对于吸引人才、激励员工非常有效。

感情激励:事业、物质的激励是有效的,但还不够,还要感情激励。由于成长期的公司工作相对来说往往难度大,不可预测性强,因此,创造温馨的企业人际氛围和良好的工作、生产、生活环境,增强公司的凝聚力和吸引力,也是重要的激励手段。

因人而异:对员工的激励不能千篇一律,应针对不同类型的员工采取不同的激励措施,以达到激励职工的目的。

因时而异:企业的发展进入了不同的阶段,工作的重心自然会发生转移。因此,企业的激励机制也要随之作相应的调整,通过最合适的激励手段来激励员工发挥能量,共同完成下一步的组织目标。

老板所要做的三件事情是:第一,认清激励的本质,辨析各种激励手段的效用,使用方法以及使用场合;第二,切忌奖惩的随意性,不能让激励性质的奖惩失衡,更不要让激励变成"人手一份、人人都有"的福利;第三,尽可能做到一视同仁,一碗水端平,以公正、公平来维护激励制度的公信力,使其能够发挥应有的激励效果。

精神物质双管齐下

光画大饼是不够的员工把老板空口许诺、动辄畅谈美好远景叫做"画大饼".如何避免"画大饼",需要在以下三个方法注意:

第一,仔细考量公司的资源状况,能付出多少回报是多少;宁可把丑话说到前面,也不要失去老板在员工心里的威信,老板更不能为了取悦员工拿自己的信用开玩笑;

第二,

对于绝大多数员工来说,光"画大饼"是不够的,他们需要实实在在的物质报酬来维护基本的生活需求。老板可以不拿钱也干活,因为公司是你的。作为员工,我凭什么要无私奉献,冒失去现实物质收益的风险呢?

第三,光要物质也不行,适时展望公司的美好前景,给所有的员工描绘出未来的蓝图,能够起到物质激励所无法替代的作用,特别是能够激起员工们旺盛的斗志。

机制是第一生产力

谈钱太俗,谈文化太虚对于真正意义的人来讲,你光和他谈报酬,他可能认为你这个老板惟利是图,没有做大事业的能力;如果光和他谈文化"画大饼",他又可能认为你净玩虚的,做人做事不实在,为此,建立一套以工作分析、工作评价为核心的规范的人力资源管理制度,是十分必要的。

在风云变幻的市场竞争中,公司今天赚钱并不难,难的是明天、后天继续赚钱。因此,公司要获得可持续发展,你还得做好三件事,来清晰界定人力资源部门在公司发展过程中的战略意义,不要把这个部门变成一个打杂的后勤部门;第一,

必须重视人才的作用,使人力资源管理由公司部门职能转变为企业的一种机制;第二,

随着公司的发展,应该逐步淡化老板在管理上的强势作用,引导员工自己解决问题,充分发挥团队的力量。

很多时候,公司人才外流不只是待遇问题,更是为了自身价值的实现。因此,加强对公司人力资源管理问题的研究,实现人力资源开发和管理的规范化、科学化

、制度化,是企业赢得生存空间的毕由之路,更是成长期的公司赢得市场空间的不二法门。

不同职业周期的留人制度

员工流失的原因是多样性的,但又与公司内外部环境、人力资源政策、管理机制、文化氛围等对员工心智变化的影响息息相关,从员工的职业周期的心智变化的角度去分析研究,可以找到问题的症结。

企业的生命周期反映了组织的生命特征与股东价值的周期性规律,产品的生命周期代表了产品在市场中的未来预期价值对企业销售实现的周期性规律,而员工的职业周期则表明了"员工职业"状态的功能与价值与企业战略目标的周期性规律。

员工的职业周期所反映出的状态特征变化与其个人的知识素养、价值观念、个人经历、成败经验等形成的思维方式和行为习惯有关,即与员工的"心智模式"、"情商"有关。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心智模式,心智模式一旦形成,便会影响其人自觉或不自觉地从某个角度去认识、思考问题,并用自己习惯的行为方式去解决问题,也与企业的使命愿景、价值观念、人文环境、管理风格、制度规范等有密切的关联。所以,企业有必要认真研究员工不同职业周期的心智变化和规律,发现员工的职业性向差异,制定有效地人力资源管理和开发策略,从而为吸引人才、培育人才、使用人才、最终保留人才找出有效的方法。

一个员工的职业周期要依次经历"求入"、"求同"、"求异"、"求出"、"求联"这五个阶段,在五个阶段中,员工的心智模式会规律性的体现在对企业利益的关注、对自身技能的训练、对任务的理解、对业绩的追求、对成就的需要等方面,具有不同的思维模式、行为方式,这也是企业应该重点关注的地方。

求入期:关注利益

研究显示,几乎80%的人才流失与企业招聘阶段对人才真实素质判断的失误有关。为把好人才的"入口关",企业应采取科学、有效的方法和技术,准确地甄别企业合适的人才:

确保人才的价值观与企业文化匹配。人才流失的主要原因不是知识或能力上的不足,而是他们与企业文化的不适应。为此,企业招聘人才一定要"对口",应当把价值观作为人才受聘与否的首要标准。

实施新员工试岗。多数企业在招聘员工时仅向他们提供关于企业及工作的积极信息,一些人才在工作一段时间后之所以会离开,就在于他们对企业抱有不切实际的或不准确的期望,实施新员工试岗被实践证明是解决这一问题的较好方法。

注重人才结构的合理搭配。企业在招聘人才时,还应注重各层次人才的合理搭配,这样员工间更容易团结和配合,减少矛盾和磨擦,避免"对立"现象。

求同期:关注任务

一个刚入职的新员工往往对企业充满着好奇、期待和希望,并且积极的摸索、揣摩一切可以接触的企业信息,以期对工作环境、人际环境、组织环境、文化环境等快速的适应,并"摩拳擦掌".在这段新鲜、敏感的时期里,面对完全陌生的环境和人,他们极需要"呵护"式的沟通与指导,此时企业应该对新员工体现出充分的关心,帮助其适应新的职场变化。

通常的做法:一是公司要承担起"育人"的责任,部门领导要从"考官"转变成"教练"的角色,通过各种方式的沟通、指导、帮助新员工了解自身的定位、工作流程、岗位职责以及工作存在的问题等,在双方之间达成共识,使其有一个较为宽松的工作环境,消除新员工在工作上的顾虑,使其能放开手脚大胆工作,在部门内部建立一种"沟通交流机制",尽可能的缩短新员工的上岗磨合期,促进新员工的快速成长。在"育"的过程中再次"大浪淘沙",不断的调整,使新员工的自身发展与公司的期望在调整中达到一致,避免因试用期内的管理问题或因彼此之间的误会而与优秀人才擦肩而过。

二是进行公司级、部门级、班组级的"入模子"培训,力争新员工的观念上认同化、行为上标准化、技能上称职化,加速新员工尽快的融入到企业的大环境中来。

求异期:关注能力

员工在基本适应了企业新环境、新职位后,对企业有了较高的认同,很庆幸自己的职业选择,产生了急于想证明自己的冲动。企业应该让其展现自己不同的个性魅力、创新意识,给予员工更多的沟通、引导、前景的期许,让其持续保持在最佳的冲动状态。

通常的做法是:1.协助员工规划自身的职业生涯发展:恰当地引导员工对自己的职业发展进行恰当的规划,掌握员工的职业发展愿望,了解他们的需求、能力及自我目标,调和其存在于现实和未来的机遇及挑战间的矛盾,充分挖掘其潜力,使员工真正安心于企业工作并发挥最大潜能,保持企业与人才持续发展的良好态势。

合理进行工作设计:结合员工的自身能力和岗位要求,为他们设计合理的工作职责和目标,鼓励他们踏踏实实地完成工作任务,避免好高骛远或眼高手低的毛病,赞赏和激励他们的创新意识和成功的冲动,从工作任务扩大化和工作内容丰富化上逐渐提升个人的胜任能力,给他机会,给他成才之路,给他成功的阶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