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政治美国“阴谋”
1091300000057

第57章 当悍马成“中国品牌”

第五十七章 当悍马成“中国品牌”

背后故事

时光跨入2009年,底特律仍在金融危机中残喘,通用汽车自身难保,悍马品牌被剥离成定局。但就在世界竞猜谁敢成为悍马新东家时,半路里杀出个程咬金,一个名叫腾中重工的中国企业宣称要并购悍马。

谁是腾中重工?怎么在世界汽车界从没听过这个名字?许多美国记者向我询问。说来惭愧,我也不知道,只是从国内同行的笔下,知道这是四川的一家机械生产商,从没生产过汽车。

咳!一场轰轰烈烈的收购,更多的像是一个国际闹剧。媒体圈内,少有人看好它。在另一篇发表在《中国证券报》的文章中,我甚至调侃说:“如果中国企业真能把悍马改造成‘绿色车辆’,这或许又会是一个新的‘中国奇迹’!”

结果也证实了这一点,奇迹没有发生。腾中收购最终无果而终,悍马工厂也不得不关门大吉。

倒是在这个过程中,白宫的态度很值得玩味。在金融危机之前之后甚至期间,美国否决了多少中国企业的入美并购?但唯独对腾中收购悍马,似乎是打心眼里欢迎——这个烫手山芋,终于有个中国傻帽儿来接手,真是大救星哪!

不管怎么样,腾中重工虽然也遭受了诸多的批评,从宣传的角度看,它着实火了一把,很多人也都知道了四川的这家企业,但它也着实把美国人忽悠了一把。

正文

按照目前达成的初步协议,通用汽车旗下的悍马品牌将卖给中国四川腾中重工。如果协议最终能够落实,这也将是中国企业首次入主美国著名汽车品牌。以后的悍马,也可算是“中国品牌”了。

对于这一拟议中的交易,奥巴马政府立刻表示欢迎,因为这符合政府设定的两大目标:一、通用必须剥离低赢利资产;二、美国就业职位必须保留。白宫发言人比尔·伯顿(Bill Burton)就说,这一交易对美国两家悍马工厂、3000名美国工人以及100多家经销商来说“是一个好消息”。他同时也澄清,政府未介入该交易谈判。

通用和腾中重工的交易,当事企业在表达高兴的同时,也自然得到美国媒体的广泛关注,许多媒体更是将其放在头版或其他显要位置,祝福者有之,疑虑者有之,心情复杂者自然也不会缺少。这或许从报道的标题就可见一斑,比如《华盛顿邮报》的题目就是:“悍马的新家:中国,无节制的新大陆。”

为什么这么说?这是因为悍马这个名声在外的“油耗子”,车体大、动力强,极度张扬,非常浪费,现在在美国几乎就是“不环保”的代名词。《华盛顿邮报》就说:任何一种车型都会有批评者,但很难想象有哪种车型像悍马遭受那么多的嘲讽。汽车研究中心主席戴维·科尔(David Cole)也感慨,悍马已成为汽车业一个糟糕的象征,也是环保人士攻击的目标。

作为一个最极端的表现,前年夏天,在美国华盛顿州,一辆悍马车就在主人屋外被暴力分子砸烂,暴徒并在车上留下“为了环境”的醒目刮痕。“反悍马风潮”的最终结果,就是悍马销量暴跌。许多人宁可买省油一点的保时捷,也不愿去碰悍马。去年从1月份到5月份,悍马销量为1.4万辆,但今年1月份到5月份,销量则下降到约5000辆,降幅超过了60%。

悍马成了通用的负面资产,在通用本身需要破产重组的时候,甩掉悍马自然就顺理成章。《华尔街日报》认为,悍马影响了通用的品牌形象,与悍马一刀两断,有利于通用塑造“新的、更积极的品牌形象”,也有助于通用开发新的节能汽车与丰田公司展开竞争。

至于悍马能否在中国企业手中获得新生。美国人也不置可否。经济学家迪安·德罗莎(Dean Derosa)向笔者反复询问腾中重工的背景,然后委婉地说,中国市场广阔,尤其是对一些名流和富人来说,悍马是身份的象征,但从长期看,高油耗的悍马的生存能力,实在是一个疑问。

尽管绝大多数美国媒体和网友都认为,这是一笔不错的交易,尤其对现在急于甩手且需要现金的通用来说;尽管白宫也公开表达了赞许;尽管一些美国媒体还对中国政府可能不批准感到担忧,但,也不乏反对的声音。

在《纽约时报》相关报道文章中,首条评论就是一名叫约翰的纽约网友的疑虑:“这(交易)包括悍马军用车型吗?”——对一些“敏感的”美国人来说,一切与中国的交易,都可能危及美国的国家安全。比如,美国保守色彩浓厚的智库——传统基金会研究员史剑道(Derek Scissors)也扬言,悍马以前是军用越野车,奥巴马政府应该在交易前进行国家安全评估,“确保没有敏感技术泄露给中国”。

在美国论坛上,相关争论更是异常热烈。捧杀和骂杀都不乏其例。有网友分析:“中国人购买悍马,推动力就是一些中国消费者对美国品牌的盲目崇拜。”也有人义愤填膺:“还买这样的车,他们都是自私自利,他们是在浪费我们的自然资源,车体这么宽,开悍马对其他行车人都是威胁。”在所有评论中,有段话最具调侃意味:“中国人说不准就能将悍马转变为‘混合动力新悍马’,比(丰田)普瑞斯还省油。”

本文发表于2009年6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