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走向永恒
1108900000005

第5章 穿越灾难——不怕牺牲搏生死(2)

“从那时起,我就下决心要挖出这里的每个孩子,无论他们是活着还是已经死去。”突如其来的特大地震把曙光山下的十里东汽变成废墟时,东汽职工杨峰正在德阳市区的东汽树脂分厂上班。当听说汉旺基地损失惨重、东汽中学整体垮塌时,他的脑袋一下子像炸裂了一样,他19岁的儿子就在那里读高中二年级呀。他很快跟随第一批回援职工赶到了汉旺,一下车就在东汽中学的废墟上奔走呼号,拼命寻找儿子教室的位置和可能逃生的路线,奋力地用手挖、用肩扛以抢救自己的孩子。“可是,当后半夜第一具孩子的尸体被挖出来时,我们的想法都改变了!”说到这里,杨峰的语调低缓下来,“那个孩子半截身子露了出来,还有一半埋在水泥板下。我们几个挖掘的家长一看人已死了,就想到别的地方去挖。可是孩子的母亲却跪下来,抱住我们的腿哭着请求帮她把孩子挖出来,她要好好地抱抱他。”杨峰的眼里噙满泪水,“从那时起,我就下决心要挖出这里的每个孩子,无论他们是活着还是已经死去。”

作为一个普通百姓,这一刻是他人性光辉闪耀的开始;作为一名东汽职工,这一刻是东汽人不怕牺牲精神的迸发。从那时起,杨峰就一直坚持在东汽中学现场实施救援,一天仅睡两三个小时。饿了就啃一口面包,渴了喝一口矿泉水。直到抢救工作结束,杨峰和其他救援人员一起,从废墟里共挖出83个孩子,其中7人活了下来。2008年5月17日3时许,当挖掘进行到最底一层时,杨峰终于看见了自己的儿子。那是在教学楼一层的大门口处,23个孩子挤在一起,在即将逃离大楼的一刹那,他们被瞬间垮塌的楼梯无情地砸倒。现场救援的官兵们被杨峰的精神感动了,他们把最高礼仪送给了他的儿子:8名战士引导,8名战士抬送。这最高礼仪也送给了这个在废墟上奋战了4天5夜、救出了许多别人孩子的坚强汉子。此后半月,杨峰一直留在汉旺参加抢险救灾,他抢运机器设备、清理剧毒化工品、处理毁损的高大烟囱……灾后重建中他一直连续上班,没请过一天假。只有在周末的时候,他才回到汉旺,爬一个小时的山路,到埋葬儿子的山冈上坐一会儿,抽上两支烟,陪儿子说说话。

面对纷纷外逃的受灾人群,他却不顾后果地往里走……虽然那里危险得多,但只有这样才对得起乡亲和自己的良心。没有应对如此特大灾难的经验,责任和良知成为此时的第一反应。灾难突袭使不同性别、年龄、岗位的东汽人作出同一个选择,那就是立即到倒塌的厂房里去,到被埋孩子最多的东汽中学、小学和技校去,到灾情最惨烈的地方去,对此东汽原宣传部副部长刘志前感同身受。当他在东汽小学广场寻到自己的妻子和单位的同事,听说东汽中学教学大楼彻底垮塌,正在上课的数百名师生几乎全被掩埋时,立即感到一阵刀割般的钻心刺痛。他当即安抚并告别了脱险的亲人和同事,只身一人,毅然朝着众人逃生的相反方向——东汽中学奔去。他在路上不时遇见许多匆匆出走的熟人,他们在打招呼的同时百思不得其解地回头张望。刘志前回忆道,当时自己的大脑几乎是一片空白,没有更多的理智和判断,更没有其他的顾虑,有的只是一种伤感悲壮的感觉和良知善心,这一切又升华成党性原则和人性光辉。像刘志前一样做、一样想的还有许多人,正是这才使他们似乎异样反常得特立独行,驱使他们义无反顾地奔向东汽中学等灾情最险恶、最惨烈的地方,也觉得只有这样才对得起乡亲和自己的良心。

东汽宣传部干事刘长霖、万勇后来痛楚地回忆,他们刚一逃离劫难就听说了东汽中学的惊人噩耗,便与刘志前等负责人不约而同地赶到那里,算得上是最早到达那里的东汽人。而在迅速奔去的路上,他们已经感觉到极其严重的情况,5字号家属区516、518、520等住房垮塌与一片废墟已经说明了一切。面对东汽中学触目惊心、极其惨烈的生命浩劫,赶到那里的人们无不在心灵深处感受到巨大震撼。大家一到那里就再也不能走开,这里的景象实在是太凄凉、太令人痛楚和心碎了。他们一跑到东汽中学就闻到了一股死亡的气息,首先映入眼帘的是满目凄凉的庞大废墟,到处都是呼喊救命、在死神任意摆布下拼死挣扎的弱小生命。人们最先看到的是一个女孩被砸扁在两根水泥立柱当中,她的周围还有3个男孩被重重地压在庞大的水泥块下,尽管他们的头部以及上身露在外边并能不断地呼救挣扎,其下部肢体却被死死压在水泥柱下不能动弹,他们的生命已极度微弱。

然而更为悲惨的是,尽管他们暴露在外,被人们最早发现,但在赤手空拳的情况下,在场的人们根本无法移开压在几个孩子身上巨大的水泥板块。令人焦急的是,吊车设备赶到现场后也不能马上救出他们,因为压在他们身上的房梁立柱不但巨大沉重,而且牵一发而动全身,如果先吊开这几个庞然大物将会导致四周废墟新的垮塌,这势必会夺走底下更多幸存者的性命。据说也正因如此,这几个男孩的生命最终还是没有保住,他们未能等到身下更多的人被挖出之前就已陆续离去。那一幕真是刻骨铭心、永世难忘,大家的同情心、责任感和道德良知驱使他们相互约定,只要废墟里还有人未能救出,就天天守在这里并日夜为此奔忙……

她在弥留之际哪里知道,父亲与东汽员工还在险恶的救援现场,正与死神争夺更多师生的性命。“5?12”特大地震给东汽中学带来的灭顶之灾是极其惨痛的,随着一声声轰隆隆的巨响,学校的4层教学大楼彻底垮塌,235名学生与14名教师不幸罹难。中学教师唐祖贵所教的班有52名学生,是全校人数最多的班级。地震的那一瞬间,他正准备去学校备课,突然感到脚下一阵阵剧烈晃动,紧接着听到几声巨响,他周围的楼房应声垮塌,接着像浓烟一样的尘土扑面而来。他立刻想到了52名学生和在校读书的女儿,马上冒着余震、踩着废墟跑到学校。一看全完了,他教的班和女儿所在的教室已从4楼彻底垮到1楼……他当时一下子懵了,但很快想到唯一要做的事就是寻找废墟里的幸存者。他与逃出的人们又冲进校门,分别向几个垮塌区域的师生喊话,并鼓励废墟下还活着的人们咬牙坚持、保存体能、等待救援……

正当大家急得直跺脚时,东汽党委书记何显富带着紧急会集在一起的党政办主任魏涛,人力资源处处长尹守军、副处长杨宏明,纪委办主任关绍友,保卫处处长张竹建等人赶到了学校。“唐老师,我们的职工救援队来了。”他们顿时喜极而泣,好像盼到了救星,感到学校的孩子们有救了。“同学们、老师们,东汽厂的领导已经带领职工队伍来救援了,大家一定要坚持住,你们有救了……”尽管大家当时都是赤手空拳仓促上阵,要想在堆积如山的庞大废墟里救人谈何容易,但还是跟着东汽领导一趟趟地围着废墟奔跑,一遍遍地对着地下的师生喊话,好让在死亡线上挣扎的人们鼓起生的勇气。东汽中学19个班级的教室全部垮塌,大多数学生都在三四层楼,有200多人被埋在废墟里,东汽党政立即将能够紧急调用的两辆吊车(其中一台吊车途中被派往汉旺镇救援)全部放到被埋师生最多的地方进行救援。在强烈余震的破坏中,何显富与东汽员工们在狭窄凶险的救援现场,有好几次遭遇头顶高大的残墙断壁的大面积垮塌,他们都全然不顾地在下面继续奋力搜救,因为想到废墟下一直在绝望呼喊的孩子们命悬一线,他们觉得比自己面临死亡的威胁更揪心更痛苦。

由于东汽救援队及时赶到,废墟上的一些水泥板很快搬开,被压的许多幸存者和罹难者显露出来,唐祖贵的女儿也在其中。“爸爸,快救救我们吧,谭叔叔和同学还压在下面。”但是他们都被成堆的预制板沉重地压着腿,马上把他们救出来根本做不到。大家只能在废墟旁鼓劲,让他们坚持别睡着,并从缝隙里递送矿泉水给孩子们干裂的嘴唇一点滋润,一分一秒地等待着人们在废墟旁的艰难救援。突然又是一声巨响,教学大楼的南边高墙轰然倒塌,高三、初三年级几个班的教室被彻底湮没在废墟中。虽然在底下进行救援的东汽救援队员躲避及时,但却眼睁睁地看着3个小时前还在聆听谭千秋老师讲“人生的价值”的孩子们被夺去了性命。唐祖贵事后得知,他的女儿被救出后送到德阳东电医院进行抢救,她苏醒后预感自己活不了了,开口的第一句话是对母亲说要见父亲一面。她在弥留之际哪里知道,父亲与东汽员工还在险恶的救援现场,正与死神争夺更多师生的性命。每当想起与女儿在黄许殡仪馆相见的最后情景,唐祖贵的心中有着无限的哀伤。但他知道当时在现场实施救援的还有像熊建民、张志春这样的东汽员工,他们的母亲、女儿……同样也被埋废墟甚至罹难。

正是他们冒着危险对放射源进行了安全转移,这才避免了更险恶的灾难性后果的发生。新华社记者在震后的一篇采访报道中专门提及,整个灾区的50枚放射源被安全转移,人们庆幸它们未造成危险的泄漏事故。而在这些被安全转移的放射源中就有3枚系东汽人所转移。正是他们在危急时刻冒着生命危险对放射源进行了及时转移,避免了灾难性后果的发生。“5?12”特大地震发生后,东汽立即启动应急预案,除了全力组织抢险救灾之外,还特别安排人员立即对企业重要设施进行保护,其中包括存放在厂区的3枚放射源。5月14日凌晨,质量管理处向公司副总经理肖珉汇报情况,出于安全因素考虑必须将放射源立即转移。公司指挥部紧急磋商后即向保卫处下达了命令,要求他们配合质量管理处迅速完成这项任务。保卫处处长张竹建与质量管理科科长王仕洋马上带人来到隔板工段地下探伤室,看见的情况一下子就让大家傻眼了。

整个坍塌的厂房屋顶已将探伤室入口完全掩埋,所有防护铅板和射线探测仪器全被埋在废墟中。他们最担心的是不知放射源的情况如何,如果已被砸坏而使放射线溢出可就完了。由于无法判断里面情况而又没有防辐射服装,大家身处险境却又无退路,只有豁出去把放射源抢运出来才能免遭更大伤害。“里面相当危险,要是被辐射,这辈子就完了。”虽然都深知这种危险,张竹建、王仕洋等人还是用手使劲刨挖,最后扒开废墟并壮着胆子、屏气凝神钻进了探伤室,惊喜地发现放射源未被震坏也没有发生泄漏。于是他们赶紧小心翼翼地把设备挪进保险柜中,用尽全力把柜子缓缓抬出后及时处置了。

然而接下来,他们还得紧急处理另外两枚放射源。当跑到焊接分厂大件工段探伤室时,看到的情形同样令他们感到吃惊。那里的庞大防护门已被巨震破坏,蜿蜒狭窄的通道被大量的砖块堵死,里面的情况无法探明。面对此情此景和肩上责任,大家还是不顾死活地用手刨、用肩扛,硬是清理出一条通道。他们对这两枚放射源进行了勘察论证,发现这两枚放射源也安然无恙,人们悬着的心终于放下来了。有了之前的成功经验,大家很快地把这两枚放射源挪入保险柜,并小心翼翼地抬了出来,随后又把这3枚放射源立即装车,并由专人押运转移到上级指定的安全地方进行封存。事后,张竹建、王仕洋一直很担心参加抢险员工的身体状况,于是他们又从废墟中挖出了射线探测仪,当时就对探伤室与现场人员的身体进行了检测。显示结果令人长长地舒了一口气:所有的辐射指标均在安全范围之内,参加抢险的人员都没有受到辐射伤害,整个企业职工和灾区群众就更不会面临辐射的威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