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哲学死亡简史
1120000000013

第13章 战争与和平的结果:死亡(3)

分布在欧亚内陆的骑马民族,也许确实受到了上帝不公平的对待:从南太平洋和印度洋过来的暖湿气流,都回旋在大陆的东南边缘,从喜马拉雅和青藏高原倾泻而下的黄河、长江、珠江、印度河、恒河、湄公河,则在这个弧形的大陆边缘带冲积出大片沃野。结果,在印度半岛、东南亚、珠江三角洲、江汉平原、华北平原,出现了郁郁葱葱的农业生态;由于得暖湿气流风气之先,斯里兰卡、朝鲜半岛、日本列岛,也都进入了绿色屏蔽之中。但是,以亚洲东北部的大小兴安岭、阴山、南山;亚洲南部的喜马拉雅、喀喇昆仑为界,向西延伸直至里海、黑海北岸,这样一大块被称作欧亚内陆的地域,却拥趸在黄色高原,连北冰洋海风也吹拂不到那里,常年干旱少雨,气温极低。这里鲜有绿色,更谈不上蔚蓝色。

于是,亚洲的大半人口趋向绿色地带,以农为生,守着良田再也不肯挪窝:他们成了上帝的宠儿;而大半土地则留给了骑马民族,任由他们赶着牛羊逐水草而居。

农业经济迅速取得了辉煌成就,远远盖过了原始的游牧经济。假如一个极度贫困的匈奴人或者斯基泰人,置身在中华大帝国的都城之中,领略了锦衣玉食的滋味,会有什么结果?北中国的万里长城,就正是防止外族抢劫的围墙,也是为游牧经济和农业经济划定的鸿沟。但往后的历史证明,为了对付匈奴人而建造的长城没有多大用处:自秦皇汉武直至唐宗宋祖,北方边患从未断过。匈奴、鲜卑、突厥、契丹、乌桓、蒙古,都曾是中原大患。

不独中国,西方世界也同样受到骑马民族的持续践踏与洗劫。农业绿色文化与游牧黄色文化之间的军事较量,多数时候是黄色文化胜利。所谓黄色文化包括这样一些内容:游牧民族认为,要得到农业民族那些令他们垂涎的财产,只能通过暴力夺取,而没有别的任何途径,例如贸易;因此他们是天生的“暴力革命者”。他们没有国家观念,因为他们不在固定的土地上生活,他们是流动的;为了有效地实施抢劫,他们只会集合起来形成军事组织,如果要勉强称为国家,那也是高度军事化的国家。农业民族却必须死守一城一池、一村一舍,在威胁面前无路可逃;游牧民族的“国家”和“人民”,却像影子一般可以倏忽间踪迹全无,因此易于保存力量。最为重要的一点是,他们骑马作战,而马是他们生产活动中的不可或缺之物。在从古至今的人类战争史上,马是决定性因素,至少在20世纪发生的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前绝对如此——因为马不需要专门的道路;骑马可以快速移动,缩短空间距离……

这样,上帝就导演了农业民族创造财富、游牧民族对财富强行再分配的战争游戏。在欧亚内陆先后出现的强大骑马民族,主要有西部的斯基泰、东部的匈奴、突厥、蒙古等等。其他一些出现在各个历史时期的骑马民族还有:乌孙、康居、月氏、柔然、回鹘、契丹、鲜卑、乌桓、鬲昆、高车、丁零、悦般……但它们尚未对世界构成大的威胁。

世界上最早出现的骑马民族是斯基泰人。公元前8世纪他们侵入了伊朗高原,自公元前6世纪起,他们已经有了一个强大的军事国家,活动在以北高加索和南俄草原为中心的广袤土地上。斯基泰的所有成年男子都必须杀敌。一年一度的官方宴会上,长官只向那些杀死了敌人的战士敬酒,如果没有杀死敌人,则落入旁座,并失去饮酒的资格——这是任何一个斯基泰男子都无法容忍的奇耻大辱!

当斯基泰战士杀死最先遭遇的敌人时,做的第一件事是喝敌人的血,然后剥下敌人的头皮鞣为衣料,最后是把头颅制成骷髅杯饮酒。战斗结束后,战士把自己斩获的敌人首级,直接交给王验证,尔后根据数量的多少领取份额不等的战利品;没有斩获首级的,不能参加战利品分配。这样,他们就建立了一个没有中间环节的分配机制,杜绝了贪污腐败;同时还强调了战士是以个人的名义参加战斗的,因而分配也以个人为单位,这两点都极大地加强了战斗力。

斯基泰人在草原上迁徙时,以载有小屋的车作为移动工具。这种流动建筑——房车,曾使希罗多德惊诧不已:

斯基泰人在这个问题上,比我们知道的任何人更聪明。这对于人类来说也堪称伟大:袭击他们的人是难以生还的;当他们不想被人发现的时候,谁也找不到他们——须知他们并无城市和街道,全部只是骑射之旅。他们四海为家,没有房产,不求耕稼,只知牲畜,唯一的居所是房车。人们怎么能征服这样的敌手呢?在战斗中人们又怎能不败北呢?

——《历史》

活动于欧亚内陆东部的强大骑马民族,则是匈奴。

公元前4世纪左右,这个民族仅只是生活在北中国阴山山脉的一个小游牧民族,以中国今之包头、呼和浩特为活动中心。其时它的东面有强大的东胡,西有月氏,南隔长城,环境不容它自由扩张。公元前3世纪末,中国处于秦汉更迭之际,边防稍弛。匈奴因此产生了激进的首领——冒顿单于。他的出现迅速打破了东北亚地区的势力平衡,进而为西方埋下了祸根。关于冒顿弑杀其父头曼并篡位的经过,中国文献有这样的记载——

单于有太子名冒顿。后有所爱阏氏,生少子,而单于欲废冒顿而立少子,乃使冒顿质于月氏。冒顿既质于月氏,而头曼急击月氏。月氏欲杀冒顿,冒顿盗其善马,骑之亡归。头曼以为壮,令将万骑。冒顿乃作为鸣镝,习勒其骑射,令曰:“鸣镝所射而不悉射者,斩之!”行猎鸟兽,有不射鸣镝所射者,辄斩之。已而冒顿以鸣镝自射其善马,左右或不敢射者,冒顿立斩不射善马者。居顷之,复以鸣镝自射其爱妻,左右或颇恐,不敢射,冒顿又复斩之。居顷之,冒顿出猎,以鸣镝射单于善马,左右皆射之。于是冒顿知其左右皆可用。从其父单于头曼猎,以鸣镝射头曼,其左右亦皆随鸣镝而射杀单于头曼,遂尽诛其后母与弟及大臣不听从者。冒顿自立为单于。

——《史记·匈奴列传》

本来头曼单于已选定冒顿做他的继承人,因为爱妾又为他生下了幼子,便想另立幼子除掉冒顿。于是头曼将冒顿送至月氏国为人质,接着就猛攻月氏,想借月氏之手杀冒顿。险境中冒顿盗月氏良马逃回了匈奴。头曼叹服他的勇敢,给了他万骑兵马的指挥权。冒顿制作了会发出响声的飞镖——鸣镝,以它来号令他的士兵,告诉他们:如果鸣镝射向的目标你们不射,那就斩首!然后冒顿用鸣镝射向自己的那匹好马,左右士兵中有人不敢跟着射击,结果被冒顿斩了。过了一些时候,冒顿以鸣镝射向自己的爱妻,士兵很害怕,不敢射击,冒顿又将未发箭的人杀了。再过了些时日,冒顿外出打猎,突然将鸣镝射向他父亲的良马,左右立即跟着射杀了那匹良马。这时冒顿心里知道士兵已可用了。在一次跟随头曼单于打猎的时候,冒顿用鸣镝射向单于,左右士兵对准单于万箭齐发,立即射死了头曼单于。之后,冒顿迅速诛杀了后母和后母所生的弟弟,以及不听从他的大臣们,从而登上单于之位。

冒顿统率匈奴之后,拟首先打击东胡,上马之前号令军中:落在队伍最后者,斩!全军以排山倒海之势击灭了东胡,掳获了东胡全部牲畜及人民。此后又西击月氏,月氏被迫西迁。南面兼并了楼兰与白羊,夺回了昔时被秦将蒙恬占领的失地,以三十万军兵临长城之下。

冒顿与中原的第一次对抗发生在汉初高祖时。当时天下初定,匈奴围攻代地的马邑,韩王信降匈奴。冒顿乃南下攻太原,刘邦亲率大军迎击。至冬,匈奴诈败,诱汉军逐敌北上至平城(今山西大同),由于汉军后续部队迟迟不至,刘邦被匈奴团团围困,情势险恶。陈平乃派人厚贿单于阏氏,阏氏得了好处之后,向冒顿说:“两主不相困。今得汉地。而单于终非能居之也。且汉王亦有神,单于察之。”阏氏劝冒顿的话是很中肯的:就算你夺得了这些汉地,你能在这儿住下去吗?其实匈奴跟所有骑马民族一样,他们要的只是财产而非其他。于是冒顿“乃解围之一角”,放了刘邦一马。另有一说是,陈平除了厚贿阏氏外,还令人画了很多美女图,传话给阏氏说:汉多美女,单于若得汉地,你就不免要失宠了……阏氏乃力劝冒顿退兵。

此后一段时期,刘邦明智地采用了怀柔政策,以汉宗室女与冒顿结和亲之好,约为兄弟。匈奴就此将兵锋转向西北两面,以右贤王击破月氏,尽得月氏故土;并倾全军征略东土耳其斯坦,将其完全控制在自己的手中。公元前176年,冒顿在给汉室中央的“情况通报”中说:“以天之福,吏卒良,马强力,以夷灭月氏,尽斩杀降下之。定楼兰、乌孙、呼揭及旁二十六国,皆以为匈奴。诸引弓之民,并为一家,北州已定……”由此可见,匈奴当时风头正劲,除了踏平二十六国,更将所有“引弓之民”——以骑射为生的部落,悉数兼并。所谓“北州已定”,指的是东起兴安岭,西至东土耳其斯坦,北达贝加尔湖、叶塞尼流域,南抵长城及所有鄂尔多斯部落,全部在匈奴控制之下,从而占领了整个蒙古高原。

匈奴势力急剧膨胀的势头,直至公元前2世纪后半期才受到了有效遏制:它碰到了比它更善战的强大对手——中原的汉武帝刘彻。汉武帝组建起庞大的帝国部队,以几十年时间,驱逐围歼匈奴;并将兵锋越过帕米尔,夺取了对东土耳其斯坦的控制权,切断了匈奴退路。

至公元前60年,匈奴日逐王率部向汉宣帝投降。前36年,东匈奴单于呼韩邪与汉军联手,消灭了他在吉尔吉斯草原上的哥哥——西匈奴单于郅支。公元48年,匈奴分裂为南北两部:南部归顺了中国的东汉王朝;北部与乌桓、鲜卑等族长期争战。公元91年,东汉大将军窦宪剿平阿尔泰山,北匈奴主力远逃伊犁,再逃中亚。

公元4世纪,北匈奴出现在南俄罗斯,即伏尔加匈奴。5世纪时,这股匈奴在阿提拉王的率领下,直捣欧洲,震撼了整个西方世界。此次匈奴的西迁,引发了哥特族和日耳曼族的民族大迁徙,致使欧洲陷入了空前的大混乱。

与此同时,匈奴文化在欧亚内陆得到了大面积传播。这种斯基泰系统的匈奴文化,在与汉文化融合之后,经高句丽传入日本,成为日本文化的主干。日本人从匈奴人那里承袭了马背上的文化因子,至今以此为傲……

公元5~6世纪,为匈奴所击灭的东胡,其后裔中称作柔然的一支,活动于阿尔泰山。为柔然锻造马具兵器的,乃中亚善冶铁技术的突厥人。自6世纪中叶起,突厥的阿史那氏两度在漠北草原建立突厥汗国,并活跃在中亚地区。公元552年,突厥酋长土门向柔然阿那可汗求婚,阿那大怒,认为突厥乃自己昔日锻奴,怎敢来谈婚论嫁!突厥于是兴兵伐柔然,阿那自杀,柔然就此不振,渐至灭亡。

土门称汗后,突厥迅速崛起在中亚,控制了整个欧亚大草原,东西方的交通要道,完全落入突厥人的掌握之中。突厥的活动一直持续至公元8世纪,为回纥取代为止。

5世纪~6世纪,与柔然并存的另一支东胡后裔是室韦,他们的主要活动区域在嫩江、黑龙江、额尔古纳河流域。室韦,据法国学者伯希和推测,就是“鲜卑”的另一译音。突厥人统治蒙古高原的时候,他们臣属于突厥。7世纪时,室韦诸部中的蒙兀室韦,西迁至斡难、克鲁伦、土拉三河上游,发展成为蒙古部落。八九世纪之后,室韦各部族开始自称鞑靼人。直至中国唐时期,鞑靼人尚还处于原始状态,极度落后。至辽代,鞑靼人被契丹贵族征服,成为辽国的臣属。至公元13世纪,室韦-鞑靼人的后裔蒙古人,却在蒙古高原上建立起一个强大的汗国,并对世界构成了极大威胁……

统一蒙古草原的英雄是成吉思汗。成吉思汗原名铁木真(1162~1227),生于孛儿只斤·乞颜部贵族家庭,其父也速该,是蒙古部族首领。铁木真8岁那年,也速该被塔塔儿人毒死,部众离散。在克烈部首领王罕的帮助下,铁木真经过18年艰苦战斗,终于在1189年统一了蒙古本部,被拥立为汗。此后,铁木真陆续击败了塔塔儿部、蔑儿乞部、乃蛮部、克烈部,杀了太阳汗和恩人王罕。1206年,蒙古贵族在斡难召开库里尔台大会,公推铁木真为全蒙古的大汗,上尊号为成吉思汗。

经过一系列高效的、军事化的建制调整,蒙古迅速成为一个高度战争动员状态的国家。这个国家的骑兵在整整一个世纪内,蹂躏了东起黄海之滨、西至多瑙河畔的欧亚两洲。蒙古人的军事战略目标,分别指向两个方向:第一,消灭漠南的三个国家——西夏、金国、宋朝。第二,向西征服欧洲。成吉思汗实施的一期目标是漠南较弱的西夏王国(1205~1227)。经1205、1207、1209年三次进兵,西夏被迫纳女求和、称臣纳贡。1211年,成吉思汗誓师攻金,金国一方面献公主以求和,一方面向南迁都至开封。成吉思汗未费大力即在1215年占领了北京,从而控制了华北及东北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