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艺术短片也风流:50部欧洲最新获奖短篇评介
1214600000041

第41章 寻欢作乐

剧情简介:百无聊赖的女孩卡提娅和塞琳在某酒吧的厕所里发现了一行字:所有的女人都有爱情的权利……接着她们遇到了让·马克,一个走廊销售商。

导演:玛丽·埃里亚(Marie Hélia)

制片:Paris Brest Productions(法国)

片长:37分钟

出品时间:2005年

获奖记录:

2006年法国克莱蒙·费朗国际短片电影节评委会特别鼓励奖

2006年戛纳金棕榈短片Gras Savoye奖

入围2006年恺撒最佳短片

2006年法国国际妇女电影节观众奖等

先是有Eric Zonca的《天使梦想的生活》(la vie rêvée des anges,1998,长片),现在又有《寻欢作乐》,一个讲天使,一个讲公主,其实都是一些很可怜的人。而《寻欢作乐》里的“公主们”,看过以后的人都要生出同感,除了可怜,还很可恶,是一些轻浮、俗不可耐、害人害己的玩优。其实这些人最后都应该自杀的(像Eric Zonca的金黄天使那样),可是玛丽·埃里亚却轻轻松松地赦免了她们,慈善地摆平了她们的放荡形迹,也抹杀了影片的效力。

尽管这样,《寻欢作乐》还是到处收获奖项,甚至包括2006年戛纳金棕榈短片Gras Savoye奖。

影片讲述法国某苗圃的女工卡提娅和塞琳的某个下午。在影片的开头和结尾两人都在采摘玫瑰,动作木讷机械,像是对她们的爱情姿态的揶揄。在酒吧的厕所里发现那行字和电话号码后,她们果然打起了电话(说是反正闲着也是闲着),并且开始以各种方式嘲笑、耍弄、敲诈后来遇到的让·马克。三人一起消磨周末时光,直到让·马克从桥上坠落。

接下来发生的事也不算离奇。卡提娅从让·马克的落桥事件拙劣地想到进监狱、乔装逃跑、自杀、变成一名化学研究员到世界各地讲学……一系列对新浪潮电影对白的模仿:落桥以后的让·马克则被杜鹃花丛意外地救起,免了祸的卡提娅和塞琳继续在苗圃里采摘玫瑰花等等。

卡提娅和塞琳的挑衅、粗俗、缺乏人情味的个性让人有些难以消受,卡提娅酒后沿街叫唱的行为也并不可笑。塞琳虽然多了几分节制,但没心没肺,也算不上可爱。玛丽·埃里亚的原意可能是要写实,但在《寻欢作乐》里能看到的“现实”因素并不多。卡提娅和塞琳的轻佻代表不了法国任何年轻苗圃女工,让·马克的软弱无趣所能说明的东西也不多。至于厕所里的无聊涂鸦,为什么就能普遍地反映人的寂寞呢?

玛丽·埃里亚的成功之处(或败笔),在于塑造了三个彻底没有灵魂的人物。这伙人性情麻痹,快乐和痛苦都谈不上。玛丽·埃里亚一边揭露一边放任,态度含糊。但无论“寻欢作乐”的是“公主”还是女优,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她们都不会引起人的怀念和共鸣,她们是可有可无的。“公主”们玩乐的一天,也是玛丽·埃里亚对庸俗和玩世不恭完全见证的一天。“公主”们结局时都落到平安里,也该出于同一个思路:重回到庸俗中,让冒险、变节和梦都成幻想。庸俗,这样想来也可算是对她们的最后惩罚。

导演档案:玛丽·埃里亚(Marie Hélia),法国导演、剧作家。埃里亚的影片生涯从1989年的纪录片《红色工厂》开始。接下来的《金星》(1991)、《沙丁鱼女孩》(2000)等继续反映各阶层女性的生活状态。短片作品:《黑岛》(1993)、《Monette》(1999)、《寻欢作乐》(2005);长片:《小气候》(Microclimat,19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