剧情简介:一只狼孤独地住在山洞中,洞里收集着无数汽车的碎片和一座圣女的雕像。一夜,狼被狼人咬伤。狼醒来时,变成了人的模样。
导演:Vladimir Mavounia-Kouka
制片:Ensad(法国)
片长:11分钟
出品时间:2005年
片种:动画片
获奖记录:
2007年法国克莱蒙·费朗国际短片电影节最佳动画片(国内组)
在欧洲的传说里,狼人被称为吸血鬼的亲戚,但比起其亲戚吸血鬼,狼人的历史还要悠久得多,古希腊的奥维德(Ovid)在《变形记》(《Metamorphoses》)里、贝特罗纳(Pétrone)在《讽刺文集》(《Satiricon》)里就清楚地记载过褪衣焚烧、攻击牧场的狼人。后来的大仲马、乔治·桑、法国当代多能作家波里斯·维昂等也受过狼人传说形色各异的启发。狼人“每逢月圆之夜,就会从人身变为狼身……变形之后,它会难以控制地想吃活人或动物生肉,并会对着月亮长嚎”。(维基百科)狼人的神秘孤独、嗜血、性渴望还使它成为奇幻电影的一大主角。从George Waggner的《狼人》(1941)到Terence Fisher的《狼人的诅咒》(1961)再到《美国狼人在巴黎》(Anthony Waller,1997),狼人形象里被反复地扭曲、摆正后又多了些柔情、哀婉的成分。法国吸血鬼专家Alain Pozzuoli称,目前有青少年还把独立不羁、与周遭格格不入的狼人纳为心灵偶像。
《走火》由波里斯·维昂的故事《狼人》自由改编而成。波里斯·维昂传述的“狼”清新寡欲、文明优雅,还爱吃素。在不幸被狼人咬伤后,狼去城里兜晃、遭遇,在关键时候保持了崇高姿态,最后平安脱险。《走火》则在片名里就暗示了对狼不吉利的兆头。狼的山洞在花花城市的背影处,和城市形成深蓝和橘红的对比。深蓝的山道里有时会闪过一团火焰色,是从城里来的经过山道的汽车。色彩的强烈对比、融合影射了两个世界的区分和纠缠。比起《狼人》里高风亮节的狼,《走火》里的就显得更普通,更像一只真正的狼。因此,它被狼人咬过后,也就很正常地兽性骤发、性欲奔涌,变成了一只沾了人恶习的狼。
传说中的狼人多由受了恶咒或被其他狼人咬伤后的人化成(和吸血鬼一样)。而《走火》里狼人的前身却是只狼。狼原本比较安分,每日只以等待过山路的汽车作消遣,和山洞里的雕像维系着的也是柏拉图式的爱情。自从厄运降临,身上混了人的血液后,狼就开始滑向罪恶。它打破精神恋爱,迫切地加入了巴黎红灯区的“肉食族”。在一番性发泄、施暴、吸血,完成一个狼人的使命后,狼开车回家。
只是狼并没有意识到:狼人是到零点就要恢复狼形的。那时他还在车中,身子急剧蜕变,无法控制方向盘,车从山崖上坠落,狼被活活烧死在车中。《走火》暗示:凡是放弃了最初的身份的,也将无法重获最初的地盘。
汽车和车祸的设计是Vladimir Mavounia-Kouka对先前影像作业风格的延续;Vladimir还从汽车的碎片中获得启示,并把它应用成影片的主题图形,使《走火》成了一系列折断的、多棱角的绘画和照片的集合。而这一棱角特征并不只限于画面和人物,还反映在取景框的形状上。《走火》的景框很少出现整块的方形,而是根据画面的样式,裁剪成各式不规则的几何形,用遮挡板把四周遮成墨黑。如《走火》为表示月夜,出现在镜头里的便可以是一个蓝雾笼罩下的圆点。为补充画面的立体感,剪辑前的画像还经过了Photoshop里的质地调整,改平滑为粗糙,原著《狼人》柔和、奇异的风光到了《走火》里,就变得嶙峋、多刺、令人不安。
Vladimir影片里的两次“走火”,第一次烧毁了过山道的车,目击者狼捡走了汽车的残余物;第二次毁掉的就是狼。狼在窥视狼人做爱后,自己也上了红灯街;受狼人恶攻的狼接着去吞噬别的生命。命运轮回,火焰接壤了片子的首尾,也成了Vladimir用来表达欲望的鲜活符号。
导演档案:Vladimir Mavounia-Kouka,1979年出生,法国年轻导演、图像设计师、剪辑师,先后就读于法国视觉交流学院(ECV)、巴黎国立高等装饰艺术学院(ENSAD),参与过多部影像作品制作。毕业作品《走火》获克莱蒙·费朗最佳奖后,Vladimir Mavounia-Kouka开始从职德法文化电视台ARTE的KARAMBOLAGE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