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兴趣决定孩子的能力
1225300000007

第7章 认识兴趣的发展

——正确引导孩子兴趣的前提

兴趣发展的三个阶段:有趣、乐趣、志趣。

父母只有认识到这三个阶段的区别,才能抓住这三个阶段的特点,进而采用合适的方法来引导和培养孩子的兴趣。其中,在认识事物的过程中,这三个方面是相互联系不可分割的,有趣是前提,乐趣是推动力,志趣是动力的源泉。

一、有趣是孩子认识事物的前提

有趣是兴趣发展的第一个阶段,也是兴趣发展的初级阶段或者初级水平。这个时期,孩子容易被新鲜的事物吸引,对这些事物会直接产生兴趣。

但是,这个阶段,孩子对一些新鲜的东西都会产生兴趣,出现今天爱这个明天喜欢那个的情况,朝三暮四、变化多端是这个阶段孩子兴趣的特点。在这个时期孩子的兴趣不稳定,一旦出现新鲜的事物,马上就会进行兴趣转移。

这个阶段,孩子的兴趣往往是消极的、被动的,只能是简单地欣赏或者说是消极地接受。所以,从效能的角度来说,这个阶段孩子的兴趣往往不会成为孩子参与某些活动的动力,在孩子的个性发展中也不会留下什么痕迹。这个阶段的兴趣往往带有很大的直观性、盲目性和广泛性。

其实,很多孩子都是这样,看到别的孩子有玩具,整天缠着父母要买,而一旦父母给孩子买回来,可能玩几天就不玩了,或者遇到更有意思更好玩的东西,孩子可能就放弃了。这就是直接兴趣的特点,来得快,去得也快。

小明是一个5岁的小男孩,看到书店门口张贴了一幅巨大的漫画书宣传画,一时间非常喜欢,拽着妈妈的衣角不肯走。

妈妈问他:“想看什么?”

孩子指着书店说:“那个书。”

妈妈这才看到那幅宣传画,于是带着孩子进了书店,不假思索地给孩子买了。结果孩子却喜欢上了另外一本漫画,妈妈怎么劝都不行,先前看到的那幅宣传画早就忘了。

无奈之下,妈妈只好给孩子又买了刚喜欢上的漫画书。

孩子的兴趣转移就是这么快。在生活中,我们也会经常观察到这样的现象。

孩子的哭闹是父母所头疼的事情,但是,有很多时候父母打也不是,骂也不行,这样孩子就会更加肆无忌惮地哭闹了。

于是,很多聪明的父母总是在孩子哭着要玩具的时候,从口袋里掏出早就准备好的糖果给孩子吃,“乖,别哭了,妈妈给你糖吃。”

有的孩子会马上破涕为笑,伸手抓住糖果。有的孩子可能会打掉妈妈手中的糖果,妈妈还会有别的办法:“别哭了,好孩子,妈妈带你去动物园看老虎。”孩子可能就会马上停止哭闹。

很多父母都是在利用兴趣的转移法来转移孩子的注意力,让孩子放弃玩具而选择其他的东西。

这个阶段孩子的兴趣是非常不稳定的,遇到新鲜的事物孩子的兴趣随时都有转移的可能,利用兴趣转移的方法来改变孩子的注意力固然是一种缓解孩子哭闹的方法,但是,对培养孩子的兴趣却有很大的负面影响。

所以,在这个阶段父母应该逐渐引导孩子培养一些稳定的兴趣,这对孩子将来能否将兴趣转化为能力,进而成为成功的动力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总之,这个阶段父母要善于引导和发现孩子的兴趣,逐渐培养孩子的兴趣,发展孩子的兴趣,帮助孩子树立正确的兴趣观和价值观,这样才能让孩子长久地保持某些兴趣,从而为孩子发展相关能力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乐趣是孩子深入认识事物的推动力

乐趣是孩子兴趣发展的第二个阶段,也是孩子兴趣发展的中级水平,是在有趣的基础上形成的。

这一阶段,孩子的兴趣就会向专一化、深入化发展,就是说,孩子不再满足于事物的基本现象,而对事物的本质和内容产生了兴趣,对某一事物产生了特殊的爱好,对事物本身都有了一定程度的了解。这个事物可以是学习,可以是某项活动,也可以是自然以及社会等。而且这时孩子对事物也有了更深的体验,比如说事物本身所具有的美感、系统感等。似乎孩子的整个身心都被事物激发了,这种事物让孩子处于一种“欲罢不能”的境界。

孩子在这一阶段的兴趣,往往受到其内在情绪的影响。这一阶段是孩子兴趣的基本定向阶段,与孩子各种各样的兴趣都有密切的联系,比如孩子的职业兴趣、专业兴趣、学科兴趣以及一些业余兴趣等,这个阶段对孩子的兴趣的影响较大,也能够维持很长的时间。

比如,孩子在小学阶段的时候,都会出现学科兴趣的分化现象,有的孩子不明显,但是有的孩子却非常明显。

有一个男孩小齐,在读小学的时候,非常喜欢数学,觉得学习数学是一种乐趣,于是,他将自己的全部业余时间都用在数学的学习上,对课外的一些数学知识也非常关注。

相反,小齐对语文就有点不感冒,不管父母怎么鼓励,怎么奖励,他就是不愿意看语文书,在父母的逼迫下甚至有了一种逆反心理。数学成绩全年级第1名,语文成绩全年级倒数第1名。

老师找小齐的父母谈话,直接告诉小齐的父母,孩子肯定是考不上重点中学了。小齐的父母很着急。

后来心理专家给了小齐的父母一些建议:

1.要尊重孩子的兴趣,支持孩子对数学的兴趣。

2.逐渐培养孩子对语文的直接兴趣,使其从直接兴趣慢慢向乐趣过渡。给孩子一些可读性强的读物,让孩子觉得学语文也是有意思的,其中也有很大的乐趣。

3.帮助孩子树立学习语文的信心。告诉孩子,你能学好数学,能拿第一名,你的语文也一样能学好,同样可以拿第一名。

结果,小齐在父母的鼓励和支持下,语文成绩慢慢上升,顺利地考入了重点中学。

小齐就是这个阶段最典型的例子,对学科出现兴趣的分化现象。这种现象在小学发展,初中变得明显,但是,小学和初中是孩子学习知识的重要时期,学习的知识一定要全面,父母在引导孩子培养专一兴趣的时候也要注重孩子的全面发展。

这个阶段,孩子兴趣的范围和上一个阶段比起来缩小了许多,再也不是见到什么稀奇就去爱什么了。由于孩子的兴趣和某些具体的实际任务相联系,所以孩子的兴趣进人了相对稳定的时期。孩子在这个阶段的兴趣会逐渐成为孩子学习或者认识事物的动机之一,但是,还没有达到不需要外部刺激就可以得到强化的程度。父母可以根据孩子的这一倾向性加以引导和培养,使之成为孩子学习和认识事物的主要动力。

总之,在这一时期,孩子的兴趣逐步走向相对稳定,这对孩子来说是一件好事,父母应该对孩子的兴趣进行培养和引导,让兴趣成为孩子学习和认识事物的主要动力。同时,父母一定要注意孩子内在情绪的变化,及时帮助孩子进行调节,避免其出现兴趣转移的现象,这样才能让孩子保持长期稳定的兴趣。三、志趣是孩子全面认识事物的动力源泉

志趣是兴趣发展过程中的第三个阶段,也是兴趣发展的最高水平。志趣是以兴趣作为自己的志向,将个人的兴趣与崇高的理想和远大的奋斗目标结合起来。

这个阶段兴趣的范围非常明确,以奋斗目标为中心,以兴趣为主要的动机,从而促进了孩子间接兴趣和直接兴趣相融合,孩子的兴趣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稳定程度。

这种高水平的兴趣导致孩子高水平活动的展开,兴趣的深度也从最初的乐趣阶段上升到志趣阶段,从对事物的表面认识到对事物本质的认识。这个阶段,孩子对事物和现象的因果关系、客观规律以及基本原理等都有了更全面的了解和认识。

从古至今,很多著名的科学家,如沈括、李时珍、牛顿、爱因斯坦等,之所以能够在科学的某一领域有高深的造诣,取得骄人的成绩,这与他们较早地确定志趣是有很大关系的。

当然,生活中也不乏这样的例子。

小赵从小就喜欢足球,小学的时候,体育课上别的同学都在疯跑,他就练习带球,从一列小树中带着球不断走来走去。

小赵的父母看到孩子这样,非常不解:孩子这是在做什么?他不会是想当专业的足球运动员吧?

在小学毕业的时候,小赵已经超过1.6米了,足球技术也非常好。

读初一期间,每周末他都会参加一些比赛,球友们见他年龄不大,但是技术特别好,速度也快,能够非常熟练地运用罗纳尔多的一些过人动作,于是戏称小赵为“小罗纳尔多”。

初一下学期,小赵不想在普通的初中待着了,想去足球学校。父母是一百个不同意,但是,孩子一再坚持,父母实在没有办法了,还是尊重了孩子的选择,让孩子进了足球学校,但是跟孩子约法三章,在足球学校一定要好好学习文化知识。

孩子在足球学校文化课学得很好,足球技术也有了很大的进步,在一次选拔中进入了一家足球俱乐部,成为一名职业的足球运动员,很快就成为该俱乐部的进球功臣,成功地帮助俱乐部夺得了第一个联赛冠军。

像小赵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很多人都是因为小时候确定的兴趣,从而发展到志趣,确定了一生的理想和奋斗目标。

但是,目前由于考试制度以及就业问题,很多孩子不得不努力学习,力求全面发展,这就给孩子发展中心兴趣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很多孩子不得不选择放弃自己的特长,让志趣在沉重的课业负担和考试制度下沦为牺牲品。

孩子的个人志趣在学校期间根本得不到重视,更不要说得到发展和形成了。所以,这就导致了现在大多数孩子的志趣形成的时间大大地滞后。等到孩子参加工作以后再去培养志趣,虽然不是不可以,但是,效果往往会事倍功半。这应该值得父母深思。

所以,父母要引导孩子将兴趣发展成为志趣,确定一生的理想和奋斗目标,这对孩子将来成才与否有重要的作用。父母应该仔细考察孩子的兴趣,尽可能地在尊重孩子兴趣的基础上,帮助孩子树立正确的志趣,让孩子为之不断努力学习和奋斗。但是技术特别好,速度也快,能够非常熟练地运用罗纳尔多的一些过人动作,于是戏称小赵为“小罗纳尔多”。

初一下学期,小赵不想在普通的初中待着了,想去足球学校。父母是一百个不同意,但是,孩子一再坚持,父母实在没有办法了,还是尊重了孩子的选择,让孩子进了足球学校,但是跟孩子约法三章,在足球学校一定要好好学习文化知识。

孩子在足球学校文化课学得很好,足球技术也有了很大的进步,在一次选拔中进入了一家足球俱乐部,成为一名职业的足球运动员,很快就成为该俱乐部的进球功臣,成功地帮助俱乐部夺得了第一个联赛冠军。

像小赵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很多人都是因为小时候确定的兴趣,从而发展到志趣,确定了一生的理想和奋斗目标。

但是,目前由于考试制度以及就业问题,很多孩子不得不努力学习,力求全面发展,这就给孩子发展中心兴趣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很多孩子不得不选择放弃自己的特长,让志趣在沉重的课业负担和考试制度下沦为牺牲品。

孩子的个人志趣在学校期间根本得不到重视,更不要说得到发展和形成了。所以,这就导致了现在大多数孩子的志趣形成的时间大大地滞后。等到孩子参加工作以后再去培养志趣,虽然不是不可以,但是,效果往往会事倍功半。这应该值得父母深思。

所以,父母要引导孩子将兴趣发展成为志趣,确定一生的理想和奋斗目标,这对孩子将来成才与否有重要的作用。父母应该仔细考察孩子的兴趣,尽可能地在尊重孩子兴趣的基础上,帮助孩子树立正确的志趣,让孩子为之不断努力学习和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