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做最好的银行职员
1248400000007

第7章 靠一身本事干事业(1)

金融是经济的核心,没点本事做不了核心的事。

本事就是能力,能力来自于基本素质。能力素质是一个人的知识智慧在工作中的综合体现。没本事却想干事,是好事,但是难成事;有本事,不干事,根本不可能成事。

要想干成事,只有一种本事也不行,要具备多种能力才能适应工作和银行发展的需要,才能顶大事、干大事、成大事。

想干大事就要有专家的本事。必须能够将广博的知识、专业的技能、管理的学问自如地运用到工作实践中,及时采取有效措施,果断处理和解决各类业务问题。

想干大事就要有决断的本事。面对复杂的金融环境,要能预见发展趋势,抓住事物的本质,分清问题的主次,采取果断措施,解决问题。

想干大事就要有调动资源的本事。要能够根据工作任务的需要对资源进行有效整合,争取各方支持,发挥各方面的积极性,和谐共事,共同创造工作业绩。

想干大事就要有掌控大局的本事。胸怀宽广,顾全大局,说话办事从整体的利益出发,而不是眼睛只盯着小团体利益,特别是不能自私自利。

想干大事就要有务实创业的本事。在任何艰难困苦的情况下,都能够坚忍不拔、坚定信心,勇于克服困难、战胜困难,敢于在逆境中奋进,在困难中崛起,创造新的业绩。

想干大事就要有开拓进取的本事。不骄不躁,不轻言放弃,与时俱进,敢于承担责任,敢于承担风险,坚持岗位创新。

想干大事就要有不断学习的本事。不仅要博学强记,还要能够及时消化吸收,在当今知识爆炸的时代里永不落伍,用新的知识和方法解决现实问题。

想干大事就要有扛得住事的本事。如果把银行工作当做自己一辈子的事业,就要做好长期扛住事的准备,敢于担当,乐于吃苦,善于奉献,做银行发展的脊梁。

以银行为圆心画自己的圆

银行对于职员来说,既是舞台,又是背景;既是主体,又是资源;既是服务的对象,又是生长的土壤。每一个银行职员的生存和发展都离不开银行。

银行职员要凭借银行的舞台为自己的人生画一个圆。岗位是圆心,能力所及是半径,周长是所能做成的事。要想使自己所画的圆足够大,就要有一个确定的岗位,具备足够的能力,一件事一件事地做成。

在银行里工作,要想把这个圆画好,关键要确定好岗位这个圆心。

这个圆心的核心内容不能是个人利益,必须是银行的利益,只有这样,这个圆才能有效地展开,才能更加厚重,才能支持个人利益的获得。

银行是你用来画圆的一张大纸,它会根据你的能力和素质延展或收缩。只要你的圆心在这张纸上,你就可以尽情地画下去。

为银行的利益着想,这是自己该干的;把自己的兴趣附着在岗位上,这是自己想干的;素质与岗位工作相匹配,这是自己能干的。银行职员需要把三者有机结合,才有可能成为出色的银行从业者;三者叠加的部分越大,越有可能成为优秀的从业者。

逐渐清醒的舞台意识

何先生学的是计算机专业,1995年大学本科毕业后被分配到国有商业银行一个办事处做储蓄员。

那时计算机人才比较稀缺,何先生看着与自己一起毕业的同学,单位都像宝贝一样看待,自己却到了一个这么偏远的地方来,心里有些不是滋味。他开始有些不安分,一边请求调入市行计算机中心,一边准备寻找机会跳槽。

有关领导了解到这一情况后,找他谈心,并告诉他:“在银行里工作,无论你搞计算机操作,还是软件开发,都要了解一线的业务情况和流程,也要了解和感受银行的工作方式,这个学习和锻炼的过程对你未来的发展非常有意义。让刚毕业的学生到一线学习和锻炼是人才培养的重要途径和方法。”

他经过认真的思考,觉得领导的话在理,便安下心来在一线工作。

很快,他被调到了市行计算机中心,他似乎一下子找到了自己的位置,工作的激情被激发出来,很快创造出了令人惊讶的业绩。

1997年,他主动要求开发新程序,两年时间里开发小型应用程序三项,其中一项获得了总行的表彰和奖励,两项获得省行的奖励。他的工作能力得到了领导和同事的认可,知名度也迅速提升。

这时他又有些飘飘然,开始向组织上伸手,甚至提出职务要求。

领导发现这一苗头后,又找他谈心,告诉他:“银行是你发挥个人特长、显示个人能力的舞台,只有把这个舞台利用好,你才能表演得更加精彩,离开这个舞台,你可能很难取得什么成就。跳槽也许能让你找到更好的舞台,但是就计算机专业而言,银行这个舞台也许更适合你。”

他的思想又一次受到触动,经过冷静的思考后,他决定利用好现在的舞台,将自己全部的激情和能量释放出来。

这时他又负责开发一项新的应用程序,这个程序与上级行准备开发的程序思路一致,受到了上级的重视。

当他组织开发的程序有了眉目之后,总行让他带着程序开发的前期成果到总行。总行为此组建了由他牵头的程序开发小组。

经过一年多的开发,程序终于上线运行了。之后他便留在了总行,参与此后的各类程序开发。

何先生在当时确实是稀缺人才,他有讨价还价的资本。但是如果没有后来职业意识的转变,银行就不会成为他表现自己聪明才智的舞台,他也不可能有今天的成就。

即使他跳了槽,如果不能改变观念,也不会有单位愿意让他任意而为,他终究会失去自己的舞台,无法创造相应的业绩。

在银行里工作,银行提供的是一个舞台,在这个舞台上,可以根据自己的本事极尽表演。如果银行职员不是围绕银行的利益来表现自己,所表演的大多难成喜剧,更多的可能是闹剧,甚至成为悲剧。

如果何先生离开了银行这个舞台,就还要找一个新舞台来表演,否则他的才能就会变得毫无价值。这种舞台意识对每个从业人员来说都非常重要。

就在何先生准备跳槽的那段时间里,他的同学有的也跳了槽。他比较了一下,除了个别同学自主创业比较成功之外,比自己更好的不多。他庆幸自己找到了银行这个舞台,并坚持下来。

优秀的银行职员一定是把银行的利益放在第一位的,他们会借助银行的舞台来成就自己,不会让个人英雄主义恶性膨胀。

你让行长放心吗

除了独立的法人银行外,行长是银行的最高首长,在行长负责制的环境下,行长的行政管理权限是最大的。

这里所说的行长是一个集合的概念,包括各层各类有决策指挥权的人。

一般情况下,行长能够看得上的人,发展前程会好一些。

有句顺口溜是这样说的:“要想行,你自己得行,得有人说你行,说你行的人得行。”在银行里,行长就是那个说你行不行的最关键的人。

怎样才能让行长看着行?最重要的就是“你办事,我放心”。

首先人品要好,其次办事要利索,同时要有让人认可的效果。

行长看的不是你觉得自己做得怎么样,而是你做的事达到了什么样的标准。这个标准的制定者就是行长。

在日常工作中,人们有一个误区,以为自己尽力工作就会获得认可,可是实际工作中很多人尽管费力了,却有一种费力不讨好的感觉,甚至努力工作后还会遭到批评。

行长在判断一个人是否可靠时,所使用的标准是他自己的期望值。你的工作效果总是与他的期望值相一致,他就会认为你是称职的;你的工作效果总达不到他的期望值,他就会认为你是不可靠的;你的工作效果总是超过他的期望值,他就会认为你是可以让他放心的。只有让行长放心的人才可能进入他的核心团队,未来可能会有较好的发展。

“二把手”老刘

刘先生是人民银行中心一家支行的办公室主任,先后服务过三届领导班子,都得到了主要领导的充分信任,人送外号“二把手”。

刘先生原来是金融监管科的副科长,分管农村信用社的监管工作。那时的金融监管和中央银行与银行监管分设后的监管有很大的不同,精细化程度远远达不到现在的水平。但是刘先生管得很严,他研究了许多针对农村信用社的监管措施,效果很好,并且由他负责监管的农村信用社一直是全省最好的。分行和总行也曾多次在会议上分享、交流他的监管经验,并在辖内通报。

2000年,他被选聘为办公室主任。在这个岗位上,他还是和做监管一样,细心而周到地做好各项工作。

他先是把办公室近三年的存档文件翻了一遍,并做了笔记,找到了办公室和全行工作的基本规律,根据这些规律确定自己的工作思路和工作方法。

行长问他:“你担任办公室主任后,有什么打算?”

他回答说:“尽快找到工作规律,想到、做到前面。”

从此以后,他便是全行上班最早、下班最晚的人。

每天下班后,他都把当天接到的通知以及应该做的事情整理汇总。第二天早上,行长一上班,他就把当天的工作向行长汇报,然后按照行长的意见通知下去。行长慢慢觉得,自从刘先生做了办公室主任,自己的工作似乎就有规律了,好像再不用东一头、西一头地瞎忙了。

一天,行长交代刘先生,行里准备召开全市金融工作会议,让他筹备一下,写个会议报告。第二天,刘先生就把会议安排、议程和工作报告草稿交给了行长。行长非常惊讶:“怎么这么快就拿出来了?”刘先生说:“我们早就准备好了,昨天晚上加个班,把您说的要点加了进去,不知合适不合适。”行长虽然没有说什么,心里却对刘先生的工作十分满意。

行里除了行长办公会之外,每个月还要召开一次党委会。一般都由兼任党委书记的行长召集。以前都是行长提出召开的时间和议题,刘先生任办公室主任后,每个月都把应该提交党委会的议题和材料准备好,提醒行长大概什么时候该开党委会。当议题得到行长的认可后,他便开始组织筹备。该汇报的提前做好通知准备,该沟通的提前与有关领导沟通,该否决的提前向行长做出说明。由于工作做在了前面,每次会议都开得比较顺利。行长不必再为如何处理这些议题发愁了,后来,他便慢慢地放手让刘先生代表他开展工作。

凡是由办公室转交行长的报告,刘先生都认真审阅,并记下要点,转送行长阅批时,也一并把要点交给行长。对于特别事项,每次他都亲自向行长说明,避免行长由于对事情不十分了解,做出错误判断。后来,对一些敏感问题,没有刘先生的意见行长反而不放心了。行长甚至在办公会上宣布:“今后所有的报告都不要直接送给我,全部由办公室转交。”

每当行长有事找刘先生商量时,刘先生都实事求是地进行利弊分析,提出自己中肯的意见。刘先生的意见并不是每次都符合行长的想法,但是行长特别重视他的意见,原因有三点:一是他切实为行长着想,二是实践证明他的意见常常是对的,三是他看问题不掺杂私心杂念。

刘先生成了行长的左膀右臂,大家都认为他在行长那儿说话好使,找他办事的人也多了起来。但是刘先生坚持原则,给行长找麻烦的事他坚决不办。

一次,行长的司机因为妻子工作的事找行长,刘先生认为这事对行长的形象有影响,就找到司机说:“我们都是为行长服务的,千万别给行长找麻烦,对行长的影响不好,我们的脸上也没光彩。”

主要领导依靠他,其他的领导也十分看重他,都说:“老刘工作,一点没有私心杂念。”

刘先生并没有想过自己多么重要,但是他十分重视这个岗位,努力让自己在这个岗位上有作用、有作为,不辜负领导的信任和大家的认可。

他努力尽自己的本分,让领导放心,让大家满意。

大家认为他没有私心杂念,是因为他不只是对领导负责,不会只依靠领导,搞小圈子,而是对工作负责,对岗位负责,对领导的职责负责。

如果能够让行长放心,自己工作起来就放心、舒心。

能让行长放心也不是一件简单的事,至少要达到以下几项要求:

第一,要有真本事。

第二,要把本事用对地方。

第三,本事要用得恰到好处。

第四,不会因为自己的本事妨碍别人。

要学会“没事儿”

银行里到处都是钱,虽然不是员工自己的,却需要员工把它打理好。

人们常恨自己没有钱,可是整天守着一堆钱,心里更不踏实。

有了钱可以做很多事情,可是银行的钱要看放在谁的手里头,放在不一样的地方,或者能成事,或者会败事,会有不一样的结果。银行的钱一旦放在不可靠的人的手里,那是要出大事的。

银行的钱能为社会生钱、为银行生钱、为客户生钱,把钱交到那些有本事的人的手里,不仅能成就国家大事,能成就银行大事,也能成就自己的大事。

能用银行的钱办大事的人,大都是一些有本事的人,同时也是一些“没事儿”的人。这些人一不在钱上想歪点子,二不让银行的钱打水漂,三不因为自己手上有钱而要挟别人,四不因为自己有本事而向组织伸手。

在银行里工作,越是“没事儿”的人,行长越放心;行长越放心,给你的权力就会越大;权力越大,成就的事业也越大。

我是为你干活的

1997年,农村信用社管理体制发生了变化,由农业银行代管转为由人民银行直接管理。冯先生就是这个时候与原来农业银行的农村信用社管理团队一起转到了人民银行。

冯先生到人民银行前是农业银行一个市分行的政工办主任,转到人行后变成了农村金融管理科的副科长。

这个科的科长是原农业银行市分行的农金科副科长,因体制改革的原因临时提为科长,到人民银行后又兼任市农村金融体制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专职副主任,他的资历和经历与冯先生有很大的差别。

冯先生由正科变副科,由领着别人干活变为跟着别人干活,那感觉是完全不一样的。科长也觉得凭自己的资历和能力去管理冯先生有难度。

人民银行党委在研究农村金融管理科(农村金融体制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组织安排时也考虑到了这一点,决定由冯先生任农金体改办综合组的组长。这实际上是限制冯先生作为副职的权力,为资历比较浅的正职行使职权“扫除障碍”。

冯先生没有多想,凭借自己干信贷出身所积累的知识和经验,全身心地投入到新体制下的农村金融管理研究中去。

第一年,他组织实施了持证上岗、技术等级管理的全员素质大提升活动;第二年,组织推行了市场经理制、全员大营销活动;第三年,组织推行了管理岗位末位淘汰制,在用工、用人、分配管理体制上实行改革。

这一系列的管理活动,极大地激发了全体员工转观念、学技术、钻业务、创佳绩的热情,为后续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总结完这些经验,冯先生在相应的会议上做了经验交流,经过多家报刊报道,引起了一定的反响,仅1999年一年全国各地就有三十多家农村信用合作管理机构前去参观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