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科普探索世界:寻访历史宝藏
1252500000003

第3章 帝国遗迹

1.巴克特里亚遗址——千城之城

随着考古学的发展深入,人们发现了相当部分以往辉煌文明的遗迹,从中了解到昔日社会生活的部分景象,对失落的文明的绝代风华有了大体的认识。但历史的宝藏似乎无穷无尽,仍然有很多人们无法深入走进的文明遗迹在人们心间打下巨大问号,人们仍在探索之路上孜孜不倦地前进着……

大部分古代都城遗址的发掘往往只是部分,总让现代人意犹未尽。然而在巴克特拉发现的巴克特里亚遗址或许能让你大呼过瘾。那里城池千座,何其壮观!如此华丽的遗址背后注定有一段辉煌的历史。闭上双眼,置身于巴克特里亚的风中,或许你能听到来自历史的声音。

公元前3世纪中叶,希腊殖民者在中亚建立了一个首都为巴克特拉的奴隶制国家,也就是今天的阿富汗巴尔赫,“巴克特里亚”是古希腊人对今兴都库什山以北的阿富汗东北部地区的称呼。

野心勃勃的亚历山大于公元前336年亲率由马其顿人和希腊人组成的三万步兵和五千骑兵,冲过小亚细亚,攻向波斯,但是,亚历山大大帝在击溃波斯军队并宣布自己为波斯统治者后,又在离家万里并且相对落后的巴克特里亚驻扎了长达两年的时间,这究竟是什么原因呢?

原来,为彻底击败波斯以免去后顾之忧,亚历山大于公元前329年追击其至巴克特里亚。在那里,亚历山大受到当地起义军的反抗,镇压起义又花了两年时间,同时休整他的队伍。在这里,这位从小被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灌输希腊文明优越性的欧洲君王,却越来越着迷于东方文化。于是亚历山大在被征服领土上传播希腊文明的同时,也注意尊重当地的宗教和习俗,并不把波斯等外族看做“野蛮人”。他不仅在当地兴建希腊式城池宫殿,训练波斯骑兵队,还娶波斯贵族女子为妻。自此,爱琴海文明与中亚文明在巴克特里亚融汇,首都巴克特拉城日后就成为了丝绸之路上的重镇,是沟通波斯、印度和中国的重要桥梁。

然而,考古工作者已在中亚发现了四十多座“亚历山大城”,却唯独迟迟不见巴克特拉城的踪迹。著名法国考古学家和东方历史专家傅舍在20世纪20年代殚精竭虑地在巴尔赫寻找亚历山大大帝留下的蛛丝马迹,仍旧一无所获,他甚至怀疑,亚历山大大帝根本没有在巴克特拉建城,而传说中的梦幻之城,当时不过是一个货物集散地罢了。

历史总喜欢跟后人玩捉迷藏,同样,这座古城遗址的发现也充满了戏剧性。法国考古学家贝森瓦与助手驱车前往巴尔赫途中,在距城1.5公里处的公路边的一座农舍前,贝森瓦猛然发现房子的门槛竟是如假包换的古希腊石雕。他们在主人引领下到了农舍的后院,贝森瓦的眼睁得更大了,因为他们的凳子、垫脚石以及支撑屋顶的东西,竟然都是古希腊时期的雕梁画栋!

后来,贝森瓦经过耐心地劝说并不停地用拿来的食物和药品打动了主人,主人终于带领他们来到这些东西的来处——一个千古之谜,自此获解。

原来,经验丰富的考古学家们在这里犯了一个致命的经验主义错误,他们认为一座城池被入侵者摧毁后,通常情况下,人们总是在原来废墟的上面再建新城。然而,令他们意想不到的是,巴克特拉后来的居民竟是在原城的旁边盖起了新城,而没有选择在旧城遗址上面兴建。

面对终于找到的巴克特拉遗址,考古学家们的心情并没有因此而轻松,反而更加沉重。因为费劲周折寻觅的遗址,里面的宝藏早已被贩卖文物的人扫荡一空,那些真正标志这座“亚历山大城”的存在与辉煌的大件物品,同时也早已经被人们随手丢弃或焚烧成灰烬,因为他们认为这些东西根本不具备“商业价值”。

然而,庆幸的是,这一考古层深至地下4~8米,虽因此阻碍考古工作的进展,却倒也避免了它遭受毁灭性破坏。贝森瓦不无解嘲地说:“盗贼们也面临同样难题。”如果仅仅是历史的迷雾,人们总会有等到云开雾散时候,可是战争的硝烟,即便有一天消失殆尽,也将留下许多无法弥补的创伤。如今满目疮痍百废待兴的阿富汗,不仅要重建家园,而且还肩负着保护这些既属于阿富汗又属于全世界的文化遗产的重任。

“爱琴海”的传说

希腊曾经有一位著名的竖琴师叫做琴。有一次,年轻的国王想邀请她去皇宫弹奏,却被琴毫不留情地拒绝了。谦逊的国王决定亲自拜访她。见面之后他们被彼此深深吸引,成为了眷侣。不久国王出征,不幸战死沙场。每天晚上,琴都会对着夜空抚琴,希望在天堂的国王可以听到。而每天清早,她就到处收集散落的露珠,她知道那是国王对她爱的回应。许多年后的一天,她永远地睡着了,人们把琴一生收集来的露水全部倒在了她沉睡的地方。在最后一滴落地时,奇迹发生了。琴的坟边涌出一股清泉,流淌在她的身边,由泉变溪,由溪成河,由河聚海,从此在希腊就有了一片清澈的海,被人们誉为“爱琴海”。

2.帕尔米拉废墟——沙漠之泪

在一片沙漠中,曾经有一位痛失爱人的新娘勇敢地扛起了光复国家的重任。最后,她成功了吗?捧起一把帕尔米拉废墟中的沙粒,你能否倾听到那来自久远之前的动人故事?感受到里面夹杂着的她的辛酸的泪水?

帕尔米拉位于叙利亚沙漠中心,在阿富卡温泉附近,是穿行于伊拉克与爱尔塞姆(现在的叙利亚、黎巴嫩、巴勒斯坦和约旦)之间的商旅最理想的休憩之处,经常被描述为“沙漠新娘”,有时候也被人们称为“沙漠绿洲”。它曾是古丝绸之路上最繁荣最有文化底蕴的一座绿洲城市。

“帕尔米拉”,取自希腊语“椰枣”,2000年前,作为中国长安和罗马之间的贸易中转站,它居于东西商路通道上,这个重要的地理位置使得巴尔米拉持续了四百年之久的繁华。

帕尔米拉最辉煌的时期是3世纪中叶,也是丝绸之路历史上最美丽的女王——扎努比亚大权在握的时期。这位精明强干的女王,选择了国家独立的道路。

公元260年,波斯王出兵打败罗马军队。帕尔米拉的统治者乌辛纳趁机从罗马的统治下独立出来,自封为王,并耗费大量人力和财力在帕尔米拉修建了富丽堂皇的宫殿。但是好景不长,乌辛纳不久便遭人暗杀。美丽的扎努比亚王后继承丈夫遗志,她强忍丧夫悲痛,发愤图强,成为帕尔米拉的女王。扎努比亚不愧是一位巾帼豪杰,她聪明能干,在罗马帝国内外交困之际,趁机扩大自己的势力范围,控制了整个叙利亚,并把势力扩张到小亚细亚和尼罗河流域。其气势咄咄逼人,俨然是一位中东霸主。可是,时间仅仅持续了13年,帕尔米拉就遭到了罗马的镇压。原本富丽堂皇的城市在瞬间化为沙漠上的一片废墟。公元272年,罗马皇帝乌尔扬亲自率军讨伐扎努比亚。帕尔米拉城被罗马人攻陷,扎努比亚被俘,最终屈辱地死在监狱里。罗马人洗劫了帕尔米拉之后,一把火烧掉了这座宏伟壮观的城市。一座美丽的城市就此化为灰烬,淹没在茫茫沙漠之中,消逝了1600多年,留给后人长长的叹息。

后来,像柱廊、凯旋门、王宫、雕像和贝勒神庙等古代建筑遗迹都在帕尔米拉废墟中被发现。帕尔米拉庞大的地下墓室当时可容纳二百多人,必须走过分成几段的阶梯方可进入。这座地下墓室如今已在大马士革博物馆内重建。古代墓室内摆设的死者半身塑像目前陈列在世界几个博物馆内。像古罗马和希腊神像、凿花拱门顶石和历代碑碣,木乃伊棺柩和金银首饰等帕尔米拉文物都陈列在离古城不远的塔德莫尔博物馆里。这里还有古帕尔米拉人生活复原模型,其中有游牧民和帐篷,有土著人纺织驼毛的情景和茅屋用具等。1979年,这座将古希腊风格、罗马风格、伊朗风格与其自身的传统融为一体的古城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帕尔米拉废墟的伟大不仅来自于它的富丽堂皇,更因为它交融了东西方的艺术智慧,凝聚了古人对神灵的信仰和崇拜。世界各地的游人带着对帕尔米拉废墟的憧憬来到这里。人们不惜艰辛跨过漫漫黄沙,就是为了凭吊这个城市沧桑岁月中遗留的古迹。让心灵涤荡的好地方莫过于伟大的废墟,它屹立在大地上,矗立在天际中,天地人神四灵在这里融会贯通。尽管古代巴尔米拉人已经消失在历史的烟尘中,只有沙漠上的遗迹静静地立在地上,但是它永远是人类的精神家园,是人类古老文明的家园。

贝尔神庙

贝尔神庙是帕尔米拉最宏伟的建筑,也几乎代表着帕尔米拉人的宗教历史。

这座神庙被各边长均为200米的高大围墙包围着,围墙上没有任何雕刻。据说,这些城堡围墙建于12世纪。神庙里有一个宽阔的铺着光滑石块的庭院。庭院内还设有内堂、圣殿,这里也是以前众多信徒庆祝一些圣典的主要场所。庭院的周围有许多石柱长廊,在今天的遗址中,我们仍可见许多依然耸立的石柱,同时,这些石柱也强调了这座城市的主神神龛。此外,在内堂的前面有一座圣坛和圣池,可供牧师们举行洗涤仪式,清洗圣器。整体上来说,神殿的布局与圣所的布局是十分协调的。

3.帕特农神庙遗址——雅典娜的神殿

雅典娜象征着智慧与和平,是赢得世人热爱地最多的一位女神。关于雅典娜的故事和传说有很多,帕特农神庙就是雅典当地人为了表示对这位女神的敬仰,专门为她修建的,作为雅典娜女神光顾人间的休憩之地。为受人尊崇的女神修建的神庙肯定很不一般,它到底是什么样的呢?现在,它依然是雅典娜于人间的落脚之地吗?

帕特农神庙可谓是雅典卫城上最重要的建筑,这座神庙始建于公元前447年,正式启用是在公元前438年。建造的目的是供奉雅典城邦的保护神雅典娜女神,并借着盛大的帕那太耐节奉献给雅典娜。

帕那太耐节是雅典人的重要节日,体育竞技、歌舞活动以及穿过全城直至神庙的巡行都是在这个节日期间常常会举行的活动。巡行活动中最有特色的是:一条船的主桅杆上挂着一件由雅典城少女织成的羊毛长袍,船被抬到牛车上,这样缓缓移向神庙,羊毛长袍最后被奉献给雅典娜。

相传希腊古时候,为争夺雅典的保护神地位,智慧女神雅典娜与海神相持不下。后来,主神宙斯决定:谁能给人类一件最有用的东西,谁就拥有保护神的地位。海神波塞冬赐给人类一匹象征能以抗战的壮马,而智慧女神雅典娜则献给人类一颗枝叶繁茂果实累累的油橄榄树,这棵树象征着和平。人们渴望和平,不要战争,结果智慧女神雅典娜成为雅典的保护神,雅典也因此而得名,从此被视为“酷爱和平之城”。

帕特农神庙有“希腊国宝”之称,是希腊全盛时期建筑与雕刻的杰出代表,也是人类艺术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雅典娜神庙的形状呈长方形,神庙基座长69.5米、宽30.88米,全部用晶莹洁白的大理石砌成。其建筑材料为石灰岩,外部由46根高14米,直径1.5米的大理石柱环绕。神庙里安放着著名的雅典娜神像,这也是雕刻家菲迪亚斯的代表作品。神庙全部由雕刻和浮雕装饰。后来由于战争的破坏,如今的神庙只在西边保留着一些石柱和建筑物。从雅典各个方向都可以看到位于卫城顶端的帕特农神庙,它整体结构严密,比例协调,十分壮观,据说刚建成时是一座白色大理石建筑。

在漫长的历史中,帕特农神庙曾几经灾难。5世纪中叶,神庙被改为基督教堂,雅典娜神像被移去。1458年,雅典被土耳其人所占领,土耳其人又将神庙改为清真寺。1687年,威尼斯人与土耳其人作战时,神庙内的一个火药库被炮火击中,整个神庙的中部均被炸毁。1801~1803年,神庙中大部分残留的雕刻也被英国贵族埃尔金勋爵运走,这次的损失最为严重。许多本来属于神庙的古物,现在散落在不列颠博物馆、卢浮宫、哥本哈根等地。19世纪下半叶,尽管有人下令对神庙进行部分修复,但神庙已无法恢复原貌,现仅留有一座石柱林立的外壳。历经沧桑的雅典卫城尽管经历了无数的劫难,但是它依然凭借着自身无穷的魅力震撼着全世界人的心灵。雅典卫城给人们艺术的震撼力并不是它魅力的全部,在希腊现代史上,雅典卫城象征着希腊民族抵抗斗争的精神。1941年5月30日的早晨,两名希腊爱国青年爬上卫城,撕扯下纳粹德国法西斯旗帜,升起了希腊的国旗。当透过自己家的窗户看到蓝白两色的希腊国旗在卫城上空飘扬时,成千上万的雅典居民都流下了激动的泪水。

经过几千年的风雨洗礼,尽管现在的神庙遗址大多已是断墙残垣,但它仍然是雅典最著名的古迹之一,也是举世闻名的古代七大奇观之一。

女神扮老妇

相传,雅典娜是一个双手灵巧的女子,而一位莉迪亚族少女,名叫阿尔克墨涅似乎看不起雅典娜的本领,并常说能击败女神雅典娜的话。女神一气之下装扮成一位老妇,劝告阿尔克墨涅应谦虚一些。但那位女手艺人竟然向女神发出了挑战。女神卸去伪装,接受了挑战。两人立刻着手创作各自的作品。女神设计的图案叙述了她与波塞冬争斗的故事,而阿尔克墨涅则编织了关于三女神争夺虚荣的故事。之后,雅典娜却发现自己的作品不够好,这令她很吃惊,于是恼羞成怒,把对方的作品撕成碎片。阿尔克墨涅嘲笑女神,并出言挖苦她,于是,盛怒的女神将她变成了一只永远编织的蜘蛛。

4.蒂卡尔废墟——玛雅文明的腹地

提到玛雅文明,我们总会无限崇拜,就算科技发展到今天,玛雅人的智慧依然前卫得令我们生畏,许多现在的科学家仍然无法办到的事,公元前4世纪的玛雅人却可以那么轻而易举地做到。可惜,在历史上的某一天,这个高智慧群体突然消失了,只留下蒂卡尔废墟来记载它们的过去。这片废墟里有什么惊人的发现呢?

蒂卡尔废墟约在1696年被发现,1848年被发掘,1955年起对外开放。它在危地马拉北部的佩腾省东北部丛林中,距弗洛雷斯约35公里。蒂卡尔作为古代玛雅最大城市之一,建在沼泽环绕的丘陵上,由九组建筑群和大广场组成,以桥梁和堤道相连。城市在公元800~900年间被遗弃,废墟占地面积约2.6平方公里。早在一千多年以前,蒂卡尔就是一座占地面积达到65平方公里的大城市,城内有五万多人口,连同附近地区达二百万人之多,城内有数以百计的宫殿、庙宇、石碑、金字塔等建筑物。

在古玛雅文明中,蒂卡尔是一个大型居住和文化中心。尽管这一古代遗址内的建筑年代可追溯到公元前4世纪,但是在公元200~900年间,蒂卡尔的繁荣却达到了顶峰,这是毫无疑问的。在这一时期,不管是政治上经济上,还是军事上,蒂卡尔均成为玛雅地区的统治者,当时受其统治的地区遍布整个中美洲,特奥蒂瓦坎中部的墨西哥地区就在其中。有证据显示,蒂卡尔曾在4世纪被特奥蒂瓦坎帝国征服。

在古典时代掀过最后一页之后,蒂卡尔并没有出现过一座新的大型建筑。有证据显示,其中一些堪称精华的宫殿惨遭焚毁,随之,人口数量也逐渐减少。10世纪末,蒂卡尔最终走向完结,被世人所遗弃。

在蒂卡尔遗址北部卫城166号墓葬的墓壁上,描绘的有统治阶层成员的形象,壁画上的盛装人物默默陪伴着随葬品丰富的墓主。这一时期特制的精品通常是随葬陶器。总体上看来,前古典时代后期社会阶层、社区规划和专门化区域等方面的特征十分复杂。至此,玛雅文化已经步入文明阶段。

蒂卡尔遗址有一个覆盖范围相当广泛的礼仪核心区域。这一礼仪核心区域包括数组大型神庙群,神庙群之间由宽阔的堤道相连接。该遗址最初的中心区域位于“大广场”周围,“大广场”上有两组高耸的大型神庙群东西相向,而北卫城的神庙群则面向南方,正对着中央卫城的宫殿庭院群。这一中心区域初建于公元前1000年,而横贯北卫城的一条壕沟则是一千多年后挖掘的附加设施。在公元8世纪前,蒂卡尔遗址的礼仪核心区域一直在逐步扩展,其中包括五座大型神庙金字塔,有些金字塔的下面覆压着统治者的墓室。此外,还有一系列以“卡吞年”为间隔建造的成对的金字塔群,以及众多宫殿、小型神庙、球场和其他礼仪或宗教建筑。除了这一礼仪核心之外,它还有延伸的郊区。

由上述可知,蒂卡尔遗址真的是玛雅地区的一座大型都城遗址,近年来,有关对石碑的研究表明:蒂卡尔遗址在当时发挥了重大政治影响。从城市的规模和功能看,我们依旧可以想象出蒂卡尔城当时的繁华景象,与旧大陆比较起来,蒂卡尔遗址当时是一座前工业化城市。

“卓金年”历法

许多人都知道,玛雅人的历法和天文知识十分精确,但是究竟精确到什么程度呢?玛雅人把一年分为18个月,他们测算的地球每年为365.2420天,现代人测算为365.2422天,误差仅0.0002天,也就是说,约5000年的误差才仅仅一天。他们测算的金星每年为584天,与现代人的测算50年内误差仅为7秒。这个数字是多么的令人难以置信。他们还保持着一种特殊的宗教纪年法,一年分为13个月,每月20天,称为“卓金年”。这种历法到底从何而来却鲜为人知。因为这种年法不是以地球上所观察到的任何一种天体的运行为依据的。以至有人认为,“卓金年”历法是玛雅人的祖先依据另一个至今我们还尚不知道的星球而制订的。

5.大城府遗址——“不可战胜”之城的毁灭

一个王国建立之初,人们总会认为自己是最强悍的,越意气风发,就越容易让别的国家眼红,战争往往就是在这种时候发生的。历史上强盛一时的大城府,最终就沦于战乱之中。当初那个号称“不可战胜”的大城府,最后究竟是如何在战争中失败,又是怎样湮灭于历史之中的呢?

大城府曾是泰王朝国都,有着数百年的繁荣辉煌历史,因此留下了不少珍贵古遗址。大城府泰语音译为“阿犹地亚”,位于曼谷北边72公里处巴沙河畔。在梵语中,大城俯意味着“不可战胜”,全盛期的大城府是享有国际盛誉的喧闹大都市。根据历史学家记载,大城府的繁荣甚至可以和同时期的欧洲重要城市相媲美。如今的大城府只留下了些许残骸,成为大城历史公园的一部分,也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大城府”其实是华人的习惯称谓,它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的古老都城。1350年,乌通王在此建都,脱离素可泰王国并宣布独立,建立阿瑜陀耶王国,不久吞并素可泰王国,被中国明朝封为暹罗国。大城时代历417年,共有33位君主,自1350年兴起,至1767年沦亡。1767年,缅甸入侵,成功地攻陷了大城。尽管缅甸人取得了胜利,但是这只是暂时的,因为他们对暹罗的统治只维持了很短的一段时间。之后,年轻的郑信将军和他的随从突破了缅甸人的重围,逃到了尖竹汶。大城沦陷七个月后,他和他的军队乘船返回到都城,赶走了缅甸驻军并收复了大城。后来郑信重建王国,将首都南迁至吞武里。原王城遗址现为阿瑜陀耶历史公园,被列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该府作为大城时代的首都时,不管是文化艺术方面还是国际贸易方面均十分发达,但令人遗憾的是,这座古城遭入侵的缅甸军人纵火而被彻底破坏,如今只剩下部分宫殿遗迹、珍贵佛像和精美雕刻等供人凭吊。

大城府中心区是阿犹地亚王朝古皇宫所在地。在古皇宫遗址内,有三座佛塔,这三座佛塔建于15世纪,保存得比较完好,其雕刻、线条、造型、建筑技巧等都最具大城府古都艺术特色。其中胜利大佛塔建于13世纪,为大城王朝创始者羽通王时代修建,整座寺庙建筑宏伟精致,是大城府现存最古老的建筑,寺内最著名的就是卧佛和宝塔,塔的周围排列有数十座坐佛雕像。此外,在湄南河畔还有一佛寺遗址,不过这个遗址只剩十多座佛塔,夜间乘船沿湄南河游览,日光灯照射中的尖塔群显得异常肃穆,令人感叹。

除了诸多古迹、庙宇外,距离阿犹地亚20公里的挽巴茵行宫也是值得游客前赴游览的一个地方。该行宫建于泰国第二王朝末期,位于湄南河中的一个小岛上,曾被缅甸军烧毁,后为拉玛四世翻修,并一度成为王室的行宫。现存的王宫建筑风格主要有这样几种,即泰国式、缅甸式、中国式、意大利文艺复兴式和英国维多利亚式等,整个行宫以交织着各种格调的富丽堂皇展现其姿色,吸引了不少游人慕名来访。行宫中有一座水上金殿,独具一格,是挽巴茵行宫的形象建筑,是最引人注目的一处风景。

走进大城府,就好像走进了泰国的历史。如此多的精典奇美的遗址,让我们不得不叹服泰国人民的智慧以及其历史的古老和悠久。

焚语的遗失

梵语又称为雅语,原是西北印度上流知识阶级的语言,相对于一般民间所使用的俗语而言,是古代印度的标准书面语。广义而言,梵语包括吠陀梵语、史诗梵语和古典梵语,而狭义的梵语只指古典梵语。在世界上所有古代语言中,梵语文献的数量远远超过希腊语和拉丁语,仅次于汉语,内容异常丰富。原始佛教的经典,原来用俗语写成,后来才逐渐梵语化,形成了一种特殊的佛教梵语或混合梵语。但在10世纪以后,由于近代印度各种方言甚为发达,又加上回教教徒入侵印度,梵语仅以古典语的地位存在,逐渐丧失了势力。

6.科潘遗址——玛雅故都

玛雅文化令人们趋之若鹜,再没有一种预言会像玛雅人的预言一样引起世人的轰动。他们的魔力到底在哪里?他们超越常理的能量来自哪里?发现科潘遗址给痴迷于玛雅文化的人们注入了一针兴奋剂,在这座已知最大的玛雅遗址里,那些神秘的石碑上究竟铭刻着什么?

公元前二千多年,科潘为玛雅古王国首都,是当时的科学文化和宗教活动的中心,也是玛雅南部最重要的城市及祭祠中心。今科潘遗址位于洪都拉斯西部,靠近危地马拉边界的圣塔罗萨西56公里处的峡谷中。

想要了解整个玛雅历史的进程,科潘无疑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特别是科潘神庙中的三宝:石碑、球场和文字阶,地位相当重要,为科潘赢得了“玛雅的巴黎”的美誉。1960年之后,如果不是通过对这些石碑和石阶上玛雅象形文字的解读,人们就不会搞清玛雅的部分历史,更不会清楚科潘建城前后的故事。

古玛雅人早在公元前1100年就来到科潘,在这个富饶的山谷里安居乐业。这里,丰厚的火山灰肥沃了土地,人们无忧无虑地生活了千百年。一直到了公元426年,情况才有所改变。一个自称叫蓝鸟的王子在这一年从北方的众神之城特奥提华坎辗转来到了科潘。传说,他是看到高地上的帝国开始逐渐走向没落,就来到这个地方寻求发展的,而科潘谷地盛产大量的玉石,具有很大发展潜力。蓝鸟本人既是一名英勇的武士,又精通祭祀之术,还宣称要帮助当地的人们过上更好的生活。于是,蓝鸟很快就得到了当地人的拥戴,他建立了科潘王朝,一个世袭了400年的庞大王朝。

在科潘的末代王图克登基后不久,和其他玛雅大城一样,科潘遇到了一系列的大灾难。战争,疾病,洪水和旱灾无情地夺走了大量玛雅人的性命。农民对统治阶层的信仰破灭了,人们纷纷弃城而去。图克的登基纪念碑还没有完成,却早已是人去楼空。失去了百姓的支持,王室从此也不知所踪,贵族的祭祀仪式和象形文字从此失传。尽管还有少量的玛雅人留在科潘地区的山地上以种玉米为生,但却遗忘了他们的信仰和神庙。科潘古城到了公元1200年之后就渐渐地消失在一片热带雨林之中了。

美国人史蒂芬在1839年重新发现科潘遗址时,这里的景象已是一片凄凉。建筑上长出了参天大树,石缝里满是无花果树的盘根,断裂倾斜的石碑也已被杂草缠绕,古藤也肆无忌惮的爬满了残墙。正如史蒂芬曾经说的:“科潘就像一只散了架的古船,搁浅在一片茫茫的林海之中。当地的玛雅人,既对科潘神庙一无所知,也不认识玛雅文字,让人十分怀疑他们的祖先曾是遗址的主人。”

到了1960年,在哈佛毕博蒂博物馆一间地下室的办公室里,俄裔的玛雅专家普罗斯科拉亚科夫,利用俄国人罗索夫的方法,终于破解了石碑上的玛雅文字。从此,人们才了解到,科潘石碑和石阶上的玛雅文字,实际上是科潘王国历史的真实记录。石碑上的时间表示的是王子的诞生,继位,死亡及其发动的战争等等,十分全面。

现在,当人们走进科潘遗址的中心广场,映入眼帘的便是广场中间的一个小型的金字塔祭台,而四周就是那著名的科潘碑林。石碑的正面是科潘王或祭司的雕像,背面则刻有文字或者雕像,左右两面刻有玛雅象形文字。现在看来,那些穿着华丽的人像,依然栩栩如生,只是原来的着色,大多被雨水冲刷脱落。走到广场的尽头,可以看到球场边上有一个高台——金字塔,通往高台的石阶,就是那著名的科潘文字石阶了。这是玛雅世界中最长的文字石阶,六七十个台阶上,每块石头上都刻有文字,文字总数多达二千多个。

神秘的玛雅文字

神秘的玛雅文至今仍未被学术界完美地破译,因为玛雅文字的体系十分奔放,它的整个语法规则呈现出一种语言学意义上的布朗运动,无论是元辅音字母、时态变化还是主谓句式结构都保持着鲜明的随机特性。在整个句子中,这些语言的基本元素似乎在不停地疯狂跳跃,摆动,直到让整个结构支离破碎,表现出了极为狂热的非线性衍射震荡。更令人头疼的是,玛雅文字的语法规则按照太阳历而变动,也就是说,太阳历一共有18个月,还要将上述语法的混乱程度再乘以18,因此,就连混沌学者都无从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