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科普探索世界:寻访历史宝藏
1252500000004

第4章 不朽的工程

1.空中花园——巴比伦王国的美梦

在亚洲东部,古巴比伦人修建了恢弘壮丽的“空中花园”;在北方的美洲,印第安人修建了不可匹敌的“通天塔”;在非洲南部,古埃及人修建了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金字塔”……这些人类历史上的旷世之作,有的已成尘烟只留存于传说之中,有的却直到现在还蒙着神秘的面纱屹立在地球之上,它们,共同构建出人类历史的不朽坐标。

想想鲜花在空中怒放的场景,是多么瑰丽浪漫,仿佛送给空中女神们的礼物。它的确是一位巴比伦国王送人的梦幻之作,不过不是献给女神,而是献给他的爱人,究竟是哪位女孩如此幸运,被爱人牵进了这童话般的世界呢?

众所周知,空中花园,是古代世界七大奇迹之一。空中花园的壮观更是无可比拟的。据说,空中花园采用立体造园手法,平台由25米高的柱子支撑,园中种植各种花草树木。从远处看,好像花园悬在半空中。但令人遗憾的是,在巴比伦文献中,几乎没有一篇提及空中花园。空中花园是一个谜。

巴比伦没有高山,也没有森林,因此夏日的巴比伦十分炎热,太阳光毫无遮挡地逼射着大地。一段时间不下雨,热风就会吹裂干燥的泥土,地里的庄稼也开始枯黄。但是,当人们抬头遥望巴比伦城的时候,却见空中花木层层,青翠碧绿,十分喜人。或许你会觉得这很奇怪,但事实上确是如此,人们抬头望见的地方就是闻名全球的古代伟大建筑——空中花园。那么,浩大的空中花园工程是怎样建造起来的呢?是为谁而建造的呢?

由于内乱外患,公元前7世纪后半期,亚述帝国迅速走向衰落。公元前612年,在首领那波帕拉沙尔的领导下,居住在巴比伦地区南部的迦勒底人联合北方的米底人,攻陷了亚述的都城尼尼微,灭亡了亚述,建立新巴比伦王国,那波帕拉沙尔成为新巴比伦王国的第一位国王。在这一时期,还是少年的尼布甲尼撒就跟随父亲统兵作战,他勇敢机敏,能够身先士卒,深得将士们的拥护,后来率领军队在幼发拉底河上游将埃及军队歼灭。公元前605年,巴比伦老国王去世,尼布甲尼撒顺利地登上了王位,并立即得到了新巴比伦王国各个城市的承认。

新国王尼布甲尼撒即位后举行婚礼,他的王后是米堤亚公主赛米拉斯。但是,赛米拉斯一到巴比伦,只见一片平原,满地黄土,不觉十分想念自己的家乡。她茶不思,饭不想,日夜愁眉苦脸,一段时间以后,原来非常美丽的公主,逐渐地骨瘦如柴。这一下可急坏了巴比伦国王。因此,为了化解公主的思乡之情,巴比伦国王决定为公主建一座“空中花园”。

公主赛米拉斯的家乡是伊朗高原,那里山峦起伏,森林茂密。可是,在巴比伦连一块石头也找不到。这可如何是好呢?国王请来了许多建筑师,要他们在京城里建造一座大假山。经过几年的营造,费尽了奴隶们的血汗,终于将这座假山建好了。

这座大假山每边长120多米,高25米,完全是用从几百公里外运来的石柱和石板一层一层堆砌起来的,直达高空。为了防渗水,假山分为上中下三层,每层铺上浸透柏油的柳条垫。为了防止万一,上面再铺两层砖头,还浇铸了一层铅。经过这些措施以后,才在上面一层一层地培上肥沃的泥土,种植许多奇花异草。从远处看来,这些花木好像长在空中,所以叫做“空中花园”。空中种了花木,就要浇水,这无疑是个大问题。于是,尼布甲尼撒二世特意在顶上设计了机械的提灌设备,用螺旋泵不断地从幼发拉底河里取水。这在当时,是一项十分艰难而巨大的工程。“空中花园”里,建造着富丽堂皇的宫殿,国王和王后可以在这座宫殿里尽览全城的风光。据说,自“空中花园”建成以后,米堤亚公主非常开心,思乡病一下子全好了。

尼布甲尼撒将巴比伦城建成了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城市,事实上,“空中花园”只是巴比伦城建设的一个组成部分。巴比伦城是一座真正的艺术之城,如果有幸能进入巴比伦城,你会感觉自己真的像进入了一个神话世界。

布查特花园

既然谈到了“空中花园”,不禁令我们想起1904年开始修建的加拿大布查特花园,这个花园是世界著名的第二大花园。这座家族花园经过几代人的辛勤努力,才成为园艺艺术领域中的一枝奇葩,布查特花园占地12公顷,分四个大区。据说,花园主人布查特夫人珍妮·布查特最初对园艺一窍不通,只是从友人那里得到一些豌豆和玫瑰花种子,不经意地种在屋旁。随着鲜花盛开,便萌生了建立一所大花园的想法。不久,布查特宅第的周围很快就出现了多座花圃。在丈夫的支持下,珍妮开始实现自己的梦想——将废弃的采石场建成美丽的花园。如今的布查特花园每年吸引着来自世界各地的五十多万名游客,人们无不为这个美丽的花园所倾倒。

2.巴比伦通天塔——天路

如果天上的神仙想到人间走访,那么他们一定会把巴比伦通天塔作为他们小憩的驿站。在当时的人们看来,直插云霄的巴比伦通天塔离天空是如此之近,应该完全可以和天上的神对话。这座塔到底有多高?它起初修建的目的真的是用来与神进行沟通的吗?

巴比伦的历史绵延近两千年,期间建立了高度发达的文明。公元前19世纪中,阿摩列依人在此建国,史称巴比伦王国。

现在伊拉克首都巴格达城以南约100公里的幼发拉底河支流岸边的巴比伦,五千多年前曾立着一座无比壮丽的巴别通天塔。这座高塔堪与埃及著名的金字塔媲美,形状也有几分相似,这座塔的塔基长度和宽度各约91米,用巨大石头筑砌成七层台阶,一层垒叠一层,一阶高出一阶,与当今的电视塔相差无几。在高耸入云的顶上,还建有宏伟的庙宇。据说,它是天上诸神前往凡间途中的踏脚处,被人们称为天路的“驿站”或“旅店”。

5000多年以前,世界上多数民族还处于茹毛饮血的蒙昧时代,当人们发现在底格里斯河和幼发拉底河之间的一隅——古希腊人称为“美索不达米亚”,意即两河之间的地方,竟然立起如此气势磅礴巍峨雄伟的通天塔,当时的见闻者确实惊呆了。

通过相关记载和一些神话传说,人们依稀知道,昔日的巴别通天塔,几乎与列为世界古代七大奇迹之一的“空中花园”齐名,刚建成便被视作五千年前美索不达米亚城鼎盛时代的标志。但是如同“空中花园”现已荡然无存的厄运一样,在经历过历次的洗劫后,巴别通天塔也只留下一片废墟,令人们不得不为之惋惜。如今那巨大的方形地基上长满野草,巴比伦昔日的灿烂文明已经很难辨认了。

对于巴别塔,世间流行着一种观点,认为它是一座宗教建筑。在巴比伦人看来,马尔杜克授予巴比伦王以王位,而僧侣是马尔杜克的仆人,人民需要得到他的庇护。为了取悦他,换取他的恩典,并保障国家城市的永固,巴比伦人将巴别塔以礼物的形式敬献给了他。

考古学家和历史学家认为,除了奉祀圣灵以外,巴别塔还有另外两个用途:其一是讨好僧侣集团,换取他们的支持以便稳固江山;其二是尼布甲尼撒二世借神的形象显示个人的荣耀和威严,以求永垂不朽。美索不达米亚是一个宗教盛行的地方,神庙林立,僧侣众多。僧侣不仅掌握着大量土地和财富,而且还在意识形态上影响着人民,如果不在政治上得到他们的支持,恐怕王位也会风雨飘摇。这种忧虑显然是很有必要的,据历史学家研究,尼布甲尼撒之后,新巴比伦王国迅速衰落,正因为这样,波斯人才能不费一兵一卒就占领了巴比伦城,这与失去僧侣集团的支持不无联系。

公元前689年,亚述国王西拿基立攻陷巴比伦城时,巴别通天塔遭到摧毁。后来的统治者几欲重建,终因其工程浩大而未能如愿。随着巴比伦的覆灭,美索不达米亚的伟大文明很快就毁灭了。人们费尽心思去猜测,却毫无头绪。

“阿摩利人”入侵

公元前2200年前后,一支自称为“阿摩利人”,来自叙利亚草原的民族侵入了美索不达米亚平原。尽管阿摩利人此时尚处于氏族部落时期,但他们骁勇善战,很快就在两河流域稳定下来。不久之后,美索不达米亚平原的中部就出现了由阿摩利人建立的伊新和拉尔沙这两个新城。为了争夺霸主地位,这两座阿摩利人的城市很快展开了激烈的较量。据历史记载,伊新和拉尔沙之间的对峙持续了二百多年之久。公元前19世纪初,一支名为阿姆纳努姆的部落在他们的首领苏穆阿希姆的率领下,摆脱了伊新的控制,并成功地以巴比伦城为中心建立了一个新的王国,古巴比伦第一王朝正式诞生。

3.亚历山大灯塔——不灭的灯

夜晚在浩瀚无垠的海上,人总会因为孤独看不清方向而恐惧,而当从亚历山大灯塔附近经过时,那温暖的灯光在黑夜中为人们指引着方向,让人们不再迷茫。这盏灯一亮就是几百年,像黑夜里的太阳一样照亮了数代人的航程,温暖了他们的心灵。但是有一天,这座塔永远地倒下了,伤痕累累的它无力再为人们引导方向。究竟是谁残酷地把它“推”倒了?

亚历山大市始建于两千多年前,它的名气远远超过了金字塔。当时一提到埃及,人们首先想到的不是被称为“法老的陵墓”的金字塔,而是亚历山大雄伟神奇的灯塔,但是奇怪的是,在岁月的流逝中亚历山大城遗址不知去向,而那美丽的亚历山大灯塔,也变得扑朔迷离。亚历山大究竟是怎样的一个城市?灯塔的真面目又是如何呢?

据相关资料记载,亚历山大原是埃及的历史名城,曾与罗马、君士坦丁堡并称为世界三大城市。公元前332年,马其顿帝国皇帝亚历山大统治埃及时期设计并建设了这个城市。由于亚历山大城正处在地中海地震带上,曾经多次毁于地震,最后一次地震发生在14世纪。几次沉陷性的地震,不仅摧毁了这个城市的地上建筑物,而且还将部分城址推入海中。

亚历山大灯塔的由来同当时亚历山大城的贸易活动有关。当时的亚历山大有着频繁的贸易往来,各国商船云集大港,迫切需要有一座灯塔,来指引船只夜间进进出出。于是,亚历山大灯塔便应运而生,它是标志古埃及人聪明才智的世界伟大奇迹。

关于这座灯塔的情况,在公元前2世纪罗马哲学家安蒂培特的著作中曾有过记载,说当时灯塔已经与埃及、希腊、巴比伦的七个建筑并称为“世界七大奇迹”。

亚历山大灯塔高120米,加上塔基,整个高度约135米。塔楼由三层组成:第一层是方形结构,里面有三百多个大小不等的房间,高60米,主要用作燃料库、机房和工作人员的寝室;第二层是八角形结构,高15米;第三层是圆形结构,上面用8米高的8根石柱围绕着圆顶灯楼。灯楼上面,矗立着一座太阳神赫利俄斯站立姿态的青铜雕像,这座雕像高8米。整座灯塔的建筑材料为花岗石和铜等,橄榄油和木材是灯的主要燃料。整个灯塔的面积约930平方米。聪明的设计师还采用反光的原理,用镜子把灯光反射到更远的海面上。这座无与伦比的灯塔,夜夜灯火通明,兢兢业业地为入港船只导航,给舵手带来了安全感。

这座135米高的巨型灯塔在屹立了一千多年之后被地震所毁,从公元前281年建成点燃起,直到公元641年阿拉伯伊斯兰大军征服埃及,火焰才熄灭。它日夜不熄地燃烧了千年,这是人类历史上从未出现的情况。公元1375年发生的一次大地震,震塌了这座灯塔,至今没有留下任何遗迹。

随着技术的发展,1978~1979年,埃及考古队借助遥感技术和全球定位技术等现代科技手段,在埃及北部地中海港口城市亚历山大附近海底,终于发现了古亚历山大海港遗址。在当地一名年迈巫师的帮助下,从海港的水下找到了灯塔的遗骸。在这期间,考古队还打捞出一只镶嵌着精美宝石的纯金戒指。这是埃及现代考古史上最重大的发现之一。

今日亚历山大港立有一座新灯塔,但后人重新修建的新灯塔与古塔的雄伟是不可相提并论的。本城零散的文物被收藏在由避暑行宫改建的希腊-罗马博物馆里,展示着亚历山大城饱经沧桑的悠久历史。

在灯塔的遗址上,一座建于1480年的城堡巍然而立,俨然一位满怀悲怆的卫士。城堡周边散落着灯塔遗下的巨大方石,它们与城堡一起抗击波涛经年的冲击,默默地守望着身边的海港和城市。

最高的陆上灯塔

日本横滨海洋塔,塔高106米,是目前世界上存在的最高的陆上灯塔。事实上,它是一座灯塔和瞭望台,站在瞭望台上,整个港口的景色一览无遗。该塔在百米的高处设有一个旋转瞭望厅,厅内可容纳3000人。在这里可望见东京湾东岸的房总半岛和湾外的大岛以及富士山。到了晚上,灯塔向夜空射出耀眼的红绿两色光芒,有人说这相当于60万支标准烛光所发出的光。站在塔上,人们不仅可以看见远近大小船只的灯光,还可以将整个港区万家灯火所构成的迷人夜景一览无余。由东京湾进出太平洋的航船,即使远在30公里之外,都可见到灯塔明亮的灯光。

4.太阳神巨像——绝对巨作

传说中罗德岛上的太阳神巨像可谓空前绝后,它的庞大绝对令人叹为观止。当然,现在的太阳神像可没有那么神气了,它满附尘土地横躺在地上,令人更加向往高高在上的太阳神巍然屹立的模样。

太阳在远古时期一直是人们崇拜的对象,因此对于罗德岛上的太阳神巨像的涵义,我们不难理解。然而,如此空前绝后的巨人像是用怎样复杂的方法雕成的,古人有何等的智慧才能够铸就如此雄伟壮丽的巨像?却一直是令我们难以理解的问题。

罗德岛巨像坐落的具体位置是希腊罗德岛通往地中海的港口。公元前的罗德岛是重要的商务中心,它位于爱琴海和地中海的交界处。公元前408年,罗德港建成。历史上罗德岛曾经被许多势力统治过,比如摩索拉斯和亚历山大大帝。但在亚历山大大帝归天之后,全岛又陷入了长时间的战争。马其顿侵略者德米特里带领四万军队包围了港口。经过艰苦的战争,罗德岛人击败了侵略者。他们还决定用敌人遗弃的青铜兵器修建一座雕像来庆祝这次胜利,这就是著名的太阳神巨像。

这座巨像是由建筑师查瑞斯设计,经过12年的兴建,于公元前282年完工,整座巨像共高33米,以大理石建成,再以青铜包裹,后来被用作灯塔。据了解,这座巨像是希腊人的太阳神及他们的守护神赫利俄斯。

对于巨人像,人们的了解确实比较少,但学者们把所有现存的证据收集起来进行分析还是有诸多收益的。人们可以引述一些普林尼和斯特伯的有关描述,比如普林尼在《自然历史》中这样写道:“在提及其他的奇迹以前,我们首先要赞颂的是罗德斯的太阳神巨像,它是由前面提出的李塞迫斯的学生,琳达斯的查瑞斯塑造的。雕像有约33米高;在建成的56年以后,它在一场强地震中倒塌了,但即使躺在地上,它也仍是个奇迹。很少有人能用胳膊环绕住雕像的大拇指,其余的手指也比大多数的雕像要大。它手臂折断的地方是一个巨大的洞穴,从里面可以看到许多很大很重的石块,这是雕刻家在树立雕像时为了使它固定好而放置的。据载这座雕像花费了12年的时间才最终完成,耗资无数,钱来自原属于达摩瑞斯国王的围城器械的变卖所得,他在围困罗德城失败后的极端疲惫中遗弃了这些器械……”

公元前226年,一场大地震致使巨人像倒塌。据斯特伯记载它是从膝盖处折断的,据说当时,埃及国王托勒密三世马上送来了修复巨人像的资金,但是,罗德人谢绝了他的好意,因为他们要遵守一个不得使巨人像重新立起的神谕。从此,巨人像就躺在那里将近900年,路过的人都只能看到里面的毁坏物:巨大的石头和起固定作用的铁架。

公元654年,阿拉伯人袭击罗德,抢走了巨人像的碎片。通过小路,他们将它运往小亚细亚,还将其卖给了一个从依米萨来的犹太人。传说这个犹太人当年用900头骆驼把这些巨人像的碎片运往了叙利亚。这就是罗德岛的巨人像最终的结局,它也是目前人们所知最少的世界七大奇迹之一。

太阳神巨像从建立到毁坏的时间间隔仅为56年。然而,在著名的世界七大奇迹的名单里,这座巨像却赢得了一席之位。正如普林尼曾说的:“即便在它倒塌在地时,仍不失为一个奇观。”表面上来看,罗德岛的太阳神巨像仅仅是一座巨大的雕像,但是从深层意义上来看,太阳神巨像更是居住在美丽的地中海岛屿——罗德岛上的人民团结的象征。

太阳神赫利俄斯

传说,希腊神话中的太阳神赫利俄斯高大魁伟,英俊俏丽,身披紫袍,头戴光芒万丈的金冠。工匠们还专门为他铸造了金色的太阳神殿,为他打造了太阳车。每天当曙光女神厄俄斯用玫瑰色的手指打开天门,赫利俄斯便驾着由四匹喷火神马所拉的太阳车,开始至西之游,直到黄昏降临俄克阿诺斯彼岸。由于一些古希腊人对诸神的混淆,自古罗马崛起的一百至数十年之前,也就是自公元前5世纪后,太阳神赫利俄斯与艺术神阿波罗逐步融合,产生出赫利俄斯—阿波罗—太阳神的局面。阿波罗与赫利俄斯甚至被部分时期、地域的人们视为同一个神祇,并开始了以阿波罗为太阳神的崇拜。

5.狮身人面巨像——外星人之作?

狮身人面像冷峻地坐卧在金字塔旁边,一坐就是上千年,近期考古学家们提出,它的面容竟然经历过几次鲜为人知的“整容”!而在人们好奇地研究狮身人面像“整容”现象的过程中,又发现了一件令人惊讶的事:狮身人面像实际出现的时间比原来所想的可能要早几千年,也就是说,那根本不是埃及人的创造,而有可能是外星人的遗留物!

相传,狮身人面像是海夫拉法老建造的,是个硕大的石雕,它高达20米,长达73米,是一座平卧的狮子,却有一个人头。它的脸部最宽处是4.2米。按照传统的说法,它是建造大金字塔采石场上留下的一大块圆石刻出来的。那么,狮身人面像的诞生时间是何时呢?

严格地说,狮身人面像是埃及古王国时代第四王朝的法老海夫拉统治时期修建的,也就是在大约公元前2500年。这个国王的陵寝虽然内部比其父胡夫的金字塔逊色,却以其外部分布有致的建筑群而略胜一筹。相传,海夫拉巡视墓碑时,因为众多墓碑中没有一个能够体现出法老威仪的标志而不满,这时一位石匠为了迎合海夫拉,建议利用工地上一块两千吨重的巨石雕一座象征法老的威严与智慧的石像,于是便有了驰名世界的斯芬克斯狮身人面像。

然而科学家们发现了一个重要的证据,能表明狮身人面像比人们认为的年代可能早一倍。地质学家一致认为,狮身人面像的年代肯定更久远,而考古学认为,这一结论同他们了解的古埃及的情况产生了矛盾。于是就开始了这场在地质学家和考古学家之间展开的激烈争论。

狮身人面像是刻在石灰石岩床上的,所以它坐落在一个壕沟里。而壕沟的四壁正给地质学家提供了一个证据,只是这个证据令他们感兴趣却不能满足。根据它们被水严重侵蚀的事实,地质学家们推测,这个壕沟是在公元前五千年前开凿的,因为那时候在这个地区的降雨量是历史上最高的。

地质学家还进行了声波穿透岩石的地震研究。由于风化的原因,岩石上出现许多孔,地质学家们根据声波穿行的速度了解到岩石的孔隙度,从而表明岩石受风化和侵蚀的程度。这反过来又使地质学家们了解了岩石暴露在暴风雨中的时间有多长。研究揭示,狮身人面像的尾部是在海夫拉统治时期刻在石床上的,它的年龄约只有巨像前面及两边的壕沟年龄的一半。换句话说,海夫拉只是对已经有几千年历史的狮身人面像进行了整修,并纳入他的墓群之中。

这一结论令考古学家十分震惊,因为这个结论意味着狮身人面像的头部在海夫拉出世时就已经屹立在那里几千年了,显然,这对于他们所掌握的有关古埃及的常识无疑是一种颠覆。

1991年10月22日,地质学家在圣地亚哥举行的美国地质学年会上,提交了他们的研究结果,认为公元前5000~7000年,这个时间段才是巨像的实际修建年代。

狮身人面像的修建技术比已确定年代的其他建筑物的技术要先进得多,但将其建筑年代再提前几千年是一件令人难以理解的事情,也可以说是不可能的。如果认同了地质学家的看法,也就是承认狮身人面像很可能已有八九千年历史的观点,那么,狮身人面像的建筑者很可能是另一群高级智慧生物,因为当时的埃及人不具备修建这一建筑的能力。

根据金字塔建筑群种种与天文现象的巧合神奇之处,以及塔内遗存的超现代的物品,宇宙学的研究者推测金字塔是外星人在不同时期单独建造或者帮助法老建筑而成。科学家以先进的仪器探测发现,狮身人面像之下也有类似金字塔内的密道和宫殿,对此,有人说斯芬克斯真的是出自外星人之手,作为宇航导向的标志,而后被法老所利用。到底哪一种说法是最正确的?还无人能够回答。

希罗多德的记载

希罗多德被人们誉为“西方史学之父”,他曾经记载,建造胡夫金字塔的石头是从“阿拉伯山”(可能是西奈半岛)开采来的,修饰其表面的石灰石,是从河东的图拉开采运来的。在那时开采石头是一件十分困难的事情,因为当时人们并没有炸药,更没有钢钎。埃及人当时是用铜或青铜的凿子在岩石上打眼,然后插进木楔,灌上水,当木楔子被水泡涨时,岩石便被涨裂。在今天看来,也许这样的方法很笨拙,但在四千多年前,这种技术已经很了不起了。

6.纳斯卡画卷——“世界第八奇迹”

真正的艺术是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的,也永远不会过时,纵使历经上千年的考验,它依然会是人们奉为经典的最佳对象。这是艺术家们毕生追求的最高境界,然而,要造就出一幅能与大自然天人合一的经典画卷,又有几个艺术家能办得到?纳斯卡画卷,它就可以与太阳光浑然一体,不断变化,这已经足以让我们震惊,事实上,它还有更多的变化会让你目瞪口呆,令当代的艺术家们汗颜。

秘鲁南部的纳斯卡地区,存在着一个2000年的谜局:一片绵延几公里的线条,构成各种生动的图案,镶刻在大地之上,这些线条始终保持着沉默,似乎在耐心等待后人的破解——这些线条到底是怎样被创造出来的?究竟是谁创造了纳斯卡线条?神秘线条背后的谜底到底是什么?

相传,在过去的某一天,秘鲁南部的纳斯卡高原上来了两个美国人,他们眺望着绵延数英里的一片标记,那些标记看起来像是涂画在一本巨大而神秘的便笺上。在广阔的沙漠上,上千条苍白的线条向各个方向绵延开来。

看到纳斯卡沙漠这些像机场跑道一样的线条,这两个美国人被深深地吸引住了。“对于这些奇异的遗迹,我们心里涌起千百个疑问,突然我们发现夕阳落的位置几乎正好位于其中一条长线的尾端!过了一会儿,我们才想起那一天是6月22日,正是南半球的冬至,一年中最短的一天。”这就是他们的感受,他们还曾说,“我们发现了世界上最大的天书!”

这两个美国人正是考索克夫妇,他们的发现震惊了全世界的考古学界。至此,考古学家们陆续来到纳斯卡高原,他们发现了更多的直线条和弧线图案,但是更离奇的是,他们在沙漠的地面上和相邻的山坡上,还惊奇地发现了很多巨大的动物形体:一只大约300米的蜂鸟,一只45米长的细腰蜘蛛,一只108米的卷尾猴。这使得那些图案变得更加扑朔迷离。

据研究,在公元1世纪的时候,纳斯卡线条开始出现。当时,有人用网状线条,在辽阔的荒漠上蚀刻出巨形飞禽走兽的图案。另外,还有直线形、几何图形等各种各样的图形。在地面上看,它们似乎像是一条条弯弯曲曲的小径镶嵌在暗红色的沙砾上。从高空往下观望时,这些线条便呈现出各种巨大图形,甚为壮观。

后来,一位研究者在早晨登上附近的山冈观察这些线条,突然发现了意想不到的景观:当晨曦微露时,荒原在朝晖的映衬下更为壮观绮丽。原来只有从天空向下俯瞰才能观赏到的荒原美景,此刻却清晰地呈现在自己的眼前,图案中的飞禽走兽仿佛一下子活跃起来,有的像凌空翱翔的雄鹰,有的像疾速驰骋的骏马,有的像游弋海底的鱼儿。但是当太阳逐渐升高,这些图案又悄然消失,一切归于寂静,似乎没有存在过一样。

这些图画平时在平地上看不清,却只在早晨的一定时刻才显现,这到底是为什么呢?经过实地考察,研究人员证实,每段图案的“沟槽”的深浅和宽度都是根据旭日斜射率精确计算出来的。由此可见,荒原图案的制作者不仅仅是位卓越的艺术家,还深谙光学,很有可能是伟大的自然科学家。他们不仅精确地计算了朝阳斜射的光线照射角度,还在此基础上确定图案的每根线条的深度和宽度相互间的距离。这样,待这些先决条件一应俱备时,只要太阳升到一定高度的时候,那美妙的图案便沐浴在其中,构成一幅云蒸霞蔚、气象万千的奇观。由此,我们可以看出,为了能让这些线条出现奇迹景观,创造者真的是费尽心血。

纳斯卡荒原图案之谜,轰动了全世界,很多人喻之为“世界第八大奇迹”。有些人甚至认为,与世界七大奇迹相比,纳斯卡荒原神秘图案之谜更加扑朔迷离,因为这些图案是什么时候如何创制出来的,它的创造者到底是谁,这些图案有什么涵义,是用来做什么的,这些问题至今仍是一个尚未完全揭开的人类文化之谜。

世界上最大的油画

2008年7月,克罗地亚画家德祖洛·希洛格拉维克在两名助手的帮助下在13000平方米的画布上完成了世界最大油画《波浪》。这幅画长6.44公里,高2.13米,重达6吨多,创造了吉尼斯世界纪录。由于画卷实在过于庞大,以至于没有任何美术馆能够收藏或展出它,希洛格拉维克只能忍痛将其化整为零地切碎拍卖,并将所有收入用于儿童慈善事业。正如希洛格拉维克所说:“很难找到一家美术馆对它进行展示,而我又不想眼睁睁看着它躺在某个角落里被蒙上灰尘。所以通过这种方式,任何人都可以拥有这幅世界最大油画的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