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科普诡异的谜团
1257900000044

第44章 离奇的失踪(3)

考古学家还认定,在将近600公里长、800公里宽的这片沿海地带都应该留下了莫切人生活的足迹,莫切文明将是考古学界一个重大的发现,他们曾经的辉煌将在史册上留下光辉的一笔。他们建立了庞大的帝国,曾经拥有为数可观的殖民地,并且过着富足的农耕捕猎生活。在他们兴盛的时期,至少拥有十万居民。考古学家的发现,让我们可以尽可能地想象,这里曾经生活着聪明、忙碌的莫切人。

神秘的莫切文明

高大的金字塔、色彩绚丽的壁画、精工制作的陶器以及众多的黄金饰品……在经过了整整六年的发掘和研究之后,秘鲁考古学家终于宣布:他们找到了迄今为止最早、最发达的美洲印第安古文明。这就是神秘的“莫切文明”。

莫切人的陶罐包括各种陶质瓶、罐、盘、壶以及各种陶质的塑像,他们高超的制陶工艺,的确令人惊奇,令人着迷。莫切人已经懂得了在陶罐上进行彩绘。在他们的陶罐上,有些绘有精美的宗教和政治仪式的场面,有些则绘满了人和动物的形象,反映了莫切人生活的方方面面。

一些被考古学家称为“肖像陶罐”的陶器,整体呈现的是个人形。它们的脸部特征刻画得十分细致,身上的衣着饰物也清晰可辨,据推测这些很可能是以族中首领的形象制作而成的。还有一些陶罐上绘有莫切人的生活、祭祀和生产情况,如莫切人捕鱼、捕猎的场景,一些神秘的性交宗教仪式。最值得关注的是,从这些陶器上我们还可以看到,当时的莫切人已经掌握了先进的灌溉技术。考古学家们称,莫切人个个都是灌溉专家。虽然秘鲁北岸几乎从来不下雨,但这些聪明的莫切人却懂得利用从安第斯山脉流下的河水来灌溉土地。这里的泥土含有丰富的矿物质和养分,莫切人在这里种植玉米、马铃薯、辣椒、南瓜等农作物,使这里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富庶的地区之一。人们很难想象,这片寸草不生的沙漠曾经拥有如此发达的农业,除此外,这里的渔业也十分发达。

在秘鲁北部的海洋地区,有着丰富的海洋资源,毗邻秘鲁海岸的太平洋盛产超过八百种鱼类。从莫切人陶罐上的绘画可以看出,当时的莫切人已经懂得支取这用之不竭的海洋资源,并形成了具有社会分工性质的生产格局。

这些精美的陶罐,不仅显现了莫切人精湛的艺术水平,同时它们也成为考古学家研究莫切文明的一个重要资源。

除了制作精美的陶罐,莫切人还建造了与埃及金字塔一样规模庞大的泥砖金字塔和平台。考古学家从莫切遗址中发现,莫切人在他们控制的每一条峡谷内都建造了这种巨型建筑。其中最大的一座金字塔,是在太阳峡谷中被发现的,因此它也得名“太阳金字塔”。据估算这座“金字塔”至少需要1.2亿块的泥砖,而且是在100~700年间分七个阶段建造完成的。它包含一个比美式橄榄球场还大的广场,以及一座分为六阶的金字塔。尽管受到风严重侵蚀的土质金字塔,已经很难从中辨认出它们是人工建筑了,但从现有的考古发现来看,也很难动摇它成为当时整个美洲大陆最大的人工建筑的地位。

但这座金子塔又是何人所造,莫切人建造它的用意何在,这仍然是有待考古学家进一步考证的问题。

谁终结了“莫切人”的辉煌

一个早于古印第安三大文明的古代文明,离奇地消失了。大约在650年前后,世世代代生活在秘鲁,并在那里建立过帝国的莫切人大规模地离开了他们的家园,在历史上消失得无影无踪。难道是神秘的力量一下子将他们摧毁了?究竟是谁终止了莫切文明的发展,是谁毁掉了莫切人的家园?

对“莫切文明”的突然消失,在历史和考古学界还是一个有待研究的问题,专家们提出了自己不同的观点,其中颇具代表性的是由圣多明各博物馆馆长、考古学家圣地亚哥·乌塞达教授提出的:“厄尔尼诺”现象可能是导致莫切文明灭亡的“元凶”。他指出很可能由于海水升温,莫切人所在的地区逐渐变得炎热干旱起来,当然,渔业也受到了严重影响。厄尔尼诺带来的干旱改变了当地的自然环境,也毁了莫切人的经济,随之毁灭的就是莫切文明了。美国俄亥俄州大学气象学家龙尼·汤普森的地质发现也可以证明这一点。

汤普森在研究安第斯山脉的气候历史时发现,只要敲开冰层就会发现,每一年的结冰都与上一年的在不同层面。某年的夏季干旱,那一层冰就非常薄,上面还会有风吹过来的沙土。如果某年降水丰富,冰层就会很厚。这样,每一年的降雨基本上就有据可查了。

汤普森分析指出,从560年—600年,这一带经历过一场极其可怕的干旱,这很可能是一场持续了将近30年的大旱灾。从冰层显示还可以看出,更不幸的是就在大旱不久,气候突然出现了逆转,在600年以后,莫切人又经历了可怕的洪水。这就可以解释为什么在莫切人建筑群中,一些高墙出现了大缺口,被冲击出了沟壑,为什么遗留下来的莫切人的建筑物在外围上的装饰颜色被侵蚀得暗淡无光,但内层的装饰却仍然光鲜,这很可能是洪水浸泡的结果。

那么这些证据可以认定莫切人是被“厄尔尼诺”所害了吗?通过进一步考古研究,专家发现,在遭遇了恶劣天气后,莫切人并没有停止扩张。在干旱的时期,他们用过各种祭祀来祈祷降雨,其中包括令人毛骨悚然的“活人祭”,当然别忘了他们还懂得先进的灌溉技术。而在洪水淹没他们的城市之后,莫切人仍然没有放弃,他们又开始修建城堡,专家们通过碳同位素的测试发现,这些建筑物多是在560年以后建立的。也就是说恶劣的天气并没有消灭莫切人。那么究竟莫切人是怎么灭亡的呢?

常人很难想象如此恶劣的天气将带来怎样的后果,30年的洪水加上30年的干旱足以把莫切人的社会和经济全都毁掉。他们努力地活着,但生活变得越发艰辛,当年轻人真诚地献出自己的生命,希望得到神灵庇护的时候,他们崇拜的神没有降下一点启示,并未能保佑这里的国家和老百姓。太多的艰辛让他们看不到希望,他们甚至怀疑自己是被神灵遗弃了的子民。因此,还有专家猜测,莫切人还有可能是遭遇了前所未有的灾难后对神灵失去了信心,而后爆发了内乱,最终一步步走向灭亡的。

之后,美国一名叫汤姆·德雷西的考古学家在一条叫做塔皮克(jequetepeque)的山谷中找到了莫切人新建的城市,因此他认为莫切人应该是在天灾的逼迫下离开了原来的中心城市,而转移到了山里。在一座名叫塞罗·沙宾(cerrochepen)的小城,他发现了一座座莫切人的堡垒,这座小城能够容纳十几万居民。也就是说莫切人在这里重新燃起了生活的斗志,那么他们又是怎么灭亡的呢?

不久,德雷西又在小镇附近的一个山坡上发现了一堆堆巨大的鹅卵石,这些石头每隔2~3米堆放着,考古专家们推测,这些应该是用来发射的石头。那么莫切人是不是当时已经有了发射石块的装置了呢?这些石头是堆放在城外,难道莫切人遇到了外族的进攻?要么是莫切人出现了分裂?究竟莫切人是怎样突然消失的呢?我们仍然不能为一种猜测找到最有力的证明。

莫切文明,的确离我们很远,由于没有系统文字的记载,我们也很难理清当中的头绪。莫切人实在有着太多不能让人理解的地方。这个在1500多年前神秘消失的民族背后到底有着怎样神秘的经历,我们只有期待考古学家的进一步发现。

寻觅神秘失踪的古罗马第一军团

公元前53年,古罗马“三巨头”之一的克拉苏率领大军东征安息,在卡尔莱(今叙利亚的帕提亚)遭到安息军队的围歼,统帅克拉苏被俘斩首,一度所向无敌的古罗马军团几乎全军覆没,只有克拉苏的长子普布利乌斯所率的第一军团6000余人拼死突围。33年后,古罗马帝国与安息在经历了无数次大大小小的战争之后,终于化干戈为玉帛,签订了和约,双方开始相互遣返战争俘虏。当古罗马帝国要求遣返在卡尔莱战争中被俘的官兵时,安息国当局否认其事。这时古罗马人才惊奇地发现,在安息之战中,当年突围的古罗马第一军团的6000余人早已神秘失踪了。安息人否认此事,而古罗马军也在战争之后就与该军团失去了联系,究竟第一军团到哪里去了?这一事件成了古罗马史上的一桩悬案,而这桩悬案千百年来一直困扰着中西方史学界。

汉代史书中的蛛丝马迹

当考古学者们费尽心机想要找寻消失的古罗马第一军团时,史料上的一些蛛丝马迹引起了人们的注意。

中国学者关意权在阅读中国史籍《汉书·陈汤传》时发现:公元前36年,西汉王朝的西域都护甘延寿和副校尉陈汤,率四万将士西征匈奴于郅支城……征战途中,西汉将士注意到单于手下有一支很奇特的雇佣军,他们以步兵百余人组成“夹门鱼鳞阵”,土城外设置“重木城”。而这种用圆形盾牌组成鱼鳞阵的进攻方式和在土城外修重木城的防御手段,正是当年古罗马军队所独有的作战手段。

那么,在汉代时期,陈汤等人看到的这支奇特的队伍是不是就是公元前53年,在安息战争中神秘失踪的古罗马第一军团的残部呢?如果是,他们又是怎样来到中国的?他们的命运又将如何呢?

之后,关教授又从史书上查到郅支城之战:汉军大获全胜,斩首1518人,活捉145人,受降1000余人。甘延寿、陈汤等押送着这些战俘返回大汉王朝复命。历史再一次提供给关教授一个新线索,当陈汤等人带领战俘返回后,在西汉河西地区的版图上突然出现了一个名为“骊”的县,同时还修建了骊靬城堡。《后汉书》记载:“汉初设骊县,取国名为县。”“骊”来源于埃及的城市名——亚历山大(Alexandria)的第二和第三个音节,“骊”曾被中国人用来称呼古罗马帝国。既然是“取国名为县”,那么,这个新出现的县肯定是为了安置古罗马人而设置的。那么这个被汉代称为“骊”的县安置的是不是就是当年神秘消失的古罗马第一军团呢?在现代中国的版图上还能不能发现古罗马人存在的蛛丝马迹呢?

这个惊人的发现很快就引起了各方的关注,在欧洲更掀起了巨大反响。无数学者开始考虑到中国解开千百年来的困惑。《欧洲时报》连载了学者贾笑天所著的《一支古罗马军团在中国》,更引得无数古罗马人的后裔自发来中国寻找祖先的足迹。

甘肃永昌疑有古罗马人后裔

史料还不足以证明,中国曾经是古罗马第一军团的第二故乡,为了进一步寻找证据,有关学者找到了汉代遗址“骊靬城堡”。

不久,甘肃省永昌县焦家庄乡楼庄子村六队的者来寨引起了国内外媒体的关注,为何这个不为人知的小村落,会受到这么多人追捧呢?原来,澳大利亚学者戴维·哈里斯提出,者来寨就是古骊靬城遗址,而这里正是西汉用来安置古罗马战俘的城堡。一石激起千层浪,国内学者纷纷发表文章,参与这一问题的讨论。

在这里,研究人员发现了一系列奇特的现象。首先是这里的村民具有西方人典型的外貌特征。者来寨坐落在河西走廊东端,是个宜耕宜牧的好地方。在村头巷尾,随处可见有别于普通中国人外貌特征者,他们个子高大,眼窝深陷,头发呈棕色甚至还有金色、红色的,汗毛较长,皮肤为深红色,除了这些,还有人的眼球呈灰绿色和蓝灰色。这些特征让历史学家甚至村民自己都感到大为不解。据称,者来寨村共有300余人,而具有欧洲人体貌特征的就有100多人,他们会不会就是古罗马人的后裔呢?对于这些村民来说,他们也是世世代代都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

同时,在这里他们还发现了一些奇特的习俗。这里保留着一些与众不同的葬俗,在葬礼上,他们在安葬死者时,不论地形如何,一律会将死者头朝向西方。并且,当地人对牛十分崇尚,且十分喜好斗牛。村民在春节时还爱用发酵的面粉,做成一种牛头形的馍馍,俗称“牛鼻子”,作为祭祀之用。放牧时,村民特别喜欢把公牛赶到一起,想方设法地让它们角斗,而这正是古罗马人斗牛的遗风。这些习俗是否就是当年古罗马第一军团流传下来的?是他们的后裔为了祭奠祖先从来就不曾忘却吗?甚至还有传言说,这里的人酷爱吃比萨饼,而这更是西方人的饮食传统。

为了证明中国甘肃省境内“骊靬村”的居民很可能是“古罗马失落军团”的后裔,科学家们对他们进行了进一步的DNA检测。一个名为罗英的当地人就被鉴定出有46%的欧洲血统,而其他人的检测结果也显示,他们的基因与维吾尔族人及古匈奴人相差甚远,但这还不能证明他们就是古罗马人的后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