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养生风湿性疾病诊治绝招
1265400000018

第18章 多发性大动脉炎(1)

多发性大动脉炎为主动脉及其主要分支的慢性进行性非特异性炎症,常引起不同部位的狭窄或闭塞。本病的病因尚不明确,曾被考虑的可能因素有风湿性疾病(风湿热或系统性红斑狼疮)、感染(结核病或梅毒)、先天性血管异常、外伤等。发病亦不清楚。近来认为可能是感染引起血管壁上的变态反应所致。本病多发生于青年女性,男女比例为1∶2~1∶4,发病年龄以15~30岁为多。

有哪些症状

本病发展缓慢,病程多为2~3年。早期症状轻重不同,无特异性,轻者有低热、乏力、肌肉关节酸痛、厌食等。重者高热,胸腹部或颈根部疼痛等。体检时肌肉关节压痛、大血管区压痛等。随着病情不断发展,动脉因病变加重产生了狭窄或闭塞,此时才出现特征性表现。根据病变累及血管的部位不同可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头臂型:病变主要在主动脉弓及其主要分支动脉,如果椎动脉狭窄或闭塞,会出现椎动脉供血不足的表现如头晕、站立不稳等。如果颈总动脉或无名动脉狭窄时就会出现短暂脑缺血发作或慢性脑缺血症状,表现为头晕、昏厥、一时黑蒙、一过性偏盲,有的患者则表现为视力下降。其他症状有耳鸣、记忆力减退、头痛等。检查:可在颈动脉区和锁骨上区触及震颤并可闻及收缩期血管杂音,而颈动脉、颌下动脉和颞浅动脉搏动消失或减弱。

当锁骨下动脉狭窄或闭塞时,可出现上肢缺血的表现,患手发凉、怕冷,上肢酸软无力,患肢活动后出现明显酸痛无力感觉,不能持久运动,但患肢休息静止时症状可消失,以后肌肉萎缩。检查:桡动脉搏动减弱或消失,上肢测不到血压或血压明显下降。

胸腹主动脉型:病变动脉主要在胸、腹主动脉及其主干分支。当胸、腹主动脉狭窄或闭塞时,表现为上半身高血压,出现头痛、头胀、晕眩,严重者可出现心力衰竭,而下肢则出现低血压。

如果肾动脉狭窄,则出现顽固性高血压,脉压差小,表现为头痛、头晕,后期出现高血压性心脏病、肾功能衰竭等表现。

当髂动脉闭塞或狭窄时,下肢出现缺血症状,表现为间歇性跛行、下肢酸软无力、肢端发凉、麻木、疼痛,下肢血压低,下肢动脉搏动减弱或消失,股动脉区可闻及血管杂音。

混合型:病变在主动脉弓及其分支和胸、腹主动脉及其分支。临床上兼有以上两型的临床表现,同时有脑缺血、四肢缺血或肾动脉狭窄的表现。

肺动脉型:多与其他各型并存,肺动脉或分支狭窄或闭塞时,可有呼吸困难、咯血等表现,重者可有肺动脉高压的表现。

应做哪些检查

血液检查:在动脉炎活动期中,红细胞沉降率增快,C反应蛋白增高,白细胞计数增多,部分患者有红细胞计数和血红蛋白量降低,血清蛋白降低而α、γ球蛋白增高,免疫球蛋白G和抗主动脉抗体增高。在晚期则上述抗体效价降低。

眼底检查:在头臂动脉型中可见视乳头苍白、视神经萎缩、视网膜动静脉不同程度的扩张和相互吻合,末梢血管闭塞;在主肾动脉型及混合型可见高血压和眼底改变。

心电图检查:在主肾动脉型及混合型可见左心室肥大或伴有劳损,偶可出现心肌梗死改变。

X线检查:在主肾动脉型及混合型胸片可见左心室增大。选择性主动脉造影在头臂动脉型可显示主动脉弓和(或)其分支有狭窄或阻塞;累及升主动脉者,可见升动脉扩张和主动脉反流;在主、肾动脉型可显示降主动脉或腹主动脉狭窄和阻塞,肾动脉亦可有狭窄和阻塞,前段狭窄后段血管可扩张,其附近可见粗大扭曲的侧支循环血管。此外,静脉肾盂造影可示患者肾缩小,肾盂显影浅淡。

同位素:放射性核素肾图显示患侧肾脏有缺血性改变。

超声血管检查:可显示狭窄远端动脉的搏动强度和血流量减低。超声多普勒尚可了解狭窄的部位、程度及血流减少情况。

血管造影:可明确病变狭窄的部位程度及范围。

老中医处方

方1

【组方】银花藤45~60克,玄参20~25克,当归20~30克,丹参30克,川芎10~15克,赤芍15克,桃仁12克,红花9克,桂枝9~12克,海风藤(或用络石藤)15克,薏苡仁30克,甘草12克。

【加减】

下肢无脉者,加川牛膝,或更加地鳖虫;

胸憋闷短气,舌苔较厚者,加厚朴、土茯苓;

脾肾两虚者,加仙灵脾、生黄芪、桑寄生;

偏阳虚者,加制附子;

偏阴虚者,加生地黄、熟地黄、何首乌;

心虚寐差者,加柏子仁、酸枣仁;

肾虚肝旺,血压偏高者,加桑寄生、仙灵脾、天麻、石决明等。

【主治】大动脉炎,症见胸部憋闷,气短,眩晕,肢体麻木,桡动脉摸不见。

【用法】水煎,分2次服用,每日1剂。

方2

【组方】水蛭10克,地鳖虫10克,丹参10克,三棱15克,莪术15克,当归15克,金银花30克,贝母10克,黄芪30克,制附子(先煎)10克,甘草15克。

【主治】多发性大动脉炎,肢凉、怕冷、色白、麻木,面色无华,舌淡苔白,脉沉迟。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1个月为1个疗程。

方3

【组方】制附子(先煎)10克,当归10克,麻黄6克,川芎6克,桂枝6克,细辛6克,炙甘草6克,黄芪20克,丹参15克。

【加减】

气虚甚者,重用黄芪;

血虚甚者,重用当归,加鸡血藤;

阳虚甚者,重用附子,最大剂量可达20克以上;

阴虚甚者,加麦冬、玄参;如伴阳亢,同时加用牛膝15克,菊花9克,酌减附子量;

肢麻冷痛者,重用丹参、桂枝;

药后热象明显者,麻黄、附子、桂枝减量。

【主治】多发性大动脉炎。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12剂为1个疗程。

【说明】同时用参附注射液10~20毫升,加10%葡萄糖溶液500毫升,静滴,每日1次。

方4

【组方】生黄芪60克,丹参30克,桂枝15~20克,牛膝20克,银杏叶9克,仙灵脾25克,麦冬24克。

【加减】

气虚甚者,党参易红参;

血瘀甚者,加苏木、刘寄奴;

肾阳亏损者,加附子、肉苁蓉、鹿角胶;

气滞者,加陈皮、佛手等。

【主治】非活动性多发性大动脉炎。

【用法】每日1剂,水煎服。

【说明】并服大黄虫丸3克,每日2次。

病情较重,病变广泛的患者,配用川芎嗪100~150毫克加5%葡萄糖溶液500毫升静滴,每日1次,20次为1个疗程,每个疗程间隔5日,用1~3个疗程。

方5

【组方】炙甘草10克,人参(另煎)3克,生地黄10克,麦冬10克,阿胶(烊化)10克,火麻仁12克,当归10克,天麻9克,钩藤10克,桂枝6克,肉桂(后下)3克。

【主治】大动脉炎气血亏虚型,头晕目眩,肢体乏力发凉,麻木,面色少华,舌质淡,苔薄白,脉细弱或结代。

【用法】每日1剂,水煎2次,药液混合,早晚分服。

方6

【组方】生黄芪18克,党参18克,鸡血藤18克,玄参18克,石斛18克,沙参15克,当归尾12克,黑附子(先煎)10克,肉桂10克,石菖蒲10克,赤芍10克,红花10克,牛膝10克,甘草10克。

【主治】多发性大动脉炎。

【用法】水煎,每日1剂,分3次服。

方7

【组方】当归20克,生地黄30克,桃仁15克,红花15克,赤芍20克,川芎15克,枳壳15克,桂枝15克,牛膝15克,桔梗10克,甘草10克。

【加减】

头昏目眩者,加石决明、钩藤;

健忘者,加益智仁、莲子肉;

腰膝酸软者,加桑寄生、续断。

【主治】多发性大动脉炎脉痹瘀阻型,头昏目眩,两目胀痛,胸脘闷痛,伴心悸,气短乏力,肢体麻木刺痛发凉,舌质暗红,舌边或舌面有紫斑,脉细涩或无脉。

【用法】每日1剂,水煎2次,药液混合后分2~3次服。

方8

【组方】金银花30克,连翘30克,黄柏20克,苍术20克,牛膝30克,薏苡仁30克,桃仁15克,红花15克,川芎30克,赤芍25克,丹参50克,鸡血藤50克。

【加减】高热汗出者,加生石膏。

【主治】大动脉炎湿毒阻络型,症见身热,倦怠无力,肌肉关节酸痛,患肢发凉麻木,舌质红,苔黄腻,无脉。

【用法】每日1剂,水煎,早晚分服。

方9

【组方】熟地黄15克,山萸肉15克,山药20克,川芎10克,续断15克,桑寄生20克,砂仁10克,黄芪60克,杜仲12克,桂枝10克,桑枝15克。

【加减】

上肢麻木者,加羌活;

下肢麻木者,加牛膝。

【主治】大动脉炎脾肾阳虚寒凝血瘀型者,形寒肢冷,腰膝酸软,头晕目眩,食少纳呆,倦怠无力,肢体麻木,患肢脉弱或无脉,舌淡苔白。

【用法】水煎,分2次服,每日1剂。

方10

【组方】紫贝齿(先煎)30克,紫石英(先煎)30克,磁石(先煎)30克,珍珠母(先煎)30克,鸡血藤25克,玄参25克,枸杞子18克,菊花15克,白芍15克,生地黄15克,牛膝15克,赤芍10克,当归尾10克,泽泻10克。

【主治】多发性大动脉炎阴虚阳亢型。

【用法】上药加水煎煮,分2次服,每日1剂。

方11

【组方】黄芪30克,党参30克,石斛30克,当归15克,鸡血藤30克,赤芍15克,川牛膝10克,白术10克,地龙10克,甘草6克。

【主治】大动脉炎气血两虚型,肢体酸软无力,肌肉瘦削,头晕,心悸气短,两目干涩,视物模糊,面色萎黄,舌质淡,苔白,脉细数或无脉。

【用法】上药加水煎煮,分2次服,每日1剂。

方12

【组方】黄芪15克,当归15克,白术10克,茯苓15克,酸枣仁30克,远志10克,木香10克,党参15克,菊花10克,熟地黄15克,山药10克,桂枝10克,甘草6克。

【主治】多发性大动脉炎心脾两虚型,眩晕动则加剧,心悸少寐,神疲懒言,纳差。

【用法】上药先用清水浸泡半小时,煎煮2次,药液对匀后分2次服,每日1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