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髓、皮质骨和骨膜因化脓性细菌感染而引起炎症称为化脓性骨髓炎。引起骨髓炎的原因大致有三个方面:一是细菌从身体其他部位的化脓性病灶经血流传播至骨骼;二是由创口感染而引起;三是由邻近软组织感染直接蔓延到骨骼。常见致病菌是金黄色葡萄球菌。按病情发展可分为急性和慢性骨髓炎,急性骨髓炎炎症消退后,留有死骨、窦道和死腔时,称为慢性骨髓炎。常见于儿童骨骼生长活跃时期,发病年龄为3~15岁,男女之比为4∶1。
有哪些症状
急性化脓性骨髓炎:
有化脓感染灶,多以脓毒血症症状出现,起病急。高热,常达39~40℃,全身较衰弱无力,寒战,重者呕吐、惊厥、谵语,甚至昏迷。
发病部位多在胫骨上端、股骨下端,少数在髂骨、肱骨。髓腔感染使腔内压力增高,表现为患肢剧痛,早期常不能指出具体疼痛部位。随着炎症发展,病灶区皮温增高,压痛,脓肿穿破皮质可见皮肤水肿、发红,骨膜下脓肿形成后,压痛局限而显著。骨膜下脓肿破溃侵犯软组织,则迅速形成蜂窝组织炎,局部红、肿、热、压痛明显,脓肿形成则有波动。
急性骨髓炎邻近关节,可有反应性关节积液,关节活动受限。
慢性化脓性骨髓炎:
急性期过后,全身出现畏寒、发热,局部肿痛、破溃,窦道形成流脓,排出死骨等表现。常见窦道经久不愈或时好时发,反复迁延数年至数十年,可造成肢体畸形、关节挛缩。局部皮肤增厚,色素沉着和瘢痕组织形成,或形成溃疡,长期不愈。儿童骨骺破坏可有肢体缩短或关节发育畸形。
慢性局限性骨脓肿为低毒病原菌引起的感染,见于儿童和青年,胫骨远近端及跟骨为好发部位。
硬化性骨髓炎是由低毒病原菌引起的感染,以骨质硬化为主要特征,表现为酸胀、局部温度稍高,疼痛,压痛,反复发作。见于长骨骨干。
应做哪些检查
化验检查:血白细胞增高,达(15~30)×109/升,血培养阳性。脓肿局部穿刺可抽出脓液,送细菌培养,常可获阳性。
X线检查:早期X线无明显变化,发病后3周左右可有骨质脱钙、破坏,少量骨膜增生及软组织肿胀阴影等。
CT检查:软组织肿胀,骨质早期模糊,晚期破坏,骨膜反应,新骨形成、死骨出现较X线片出现早和显示清楚。
老中医处方
方1
【组方】方①麻黄5克,皂角刺5克,白芥子15克,熟地黄15克,浙贝母15克,肉桂3克,生姜3克,鹿角霜20克,连翘20克,金银花30克,穿山甲6克,乳香10克,没药10克。
方②黄芪30克,天花粉30克,赤芍10克,白芷10克,木瓜10克,当归尾15克,浙贝母15克,鹿角霜15克,金银花20克,白芥子20克,肉桂3克,炮山甲8克,川芎8克,连翘12克。
【主治】骨髓炎,方①用于急性期,方②用于慢性期。
【用法】两方均水煎2次,分2次服,每日1剂。
方2
【组方】制半夏9克,防风9克,羌活9克,陈皮15克,连翘15克,甘草6克,白芷6克,天麻6克,僵蚕12克,川芎12克,茯苓18克,金银花30克,细辛4克。
【加减】
上肢急性骨髓炎初期,加蔓荆子、藁本;
发于中部,加柴胡;
发于下肢,加红花、牛膝;
痛甚者,加桃仁。
【主治】急性骨髓炎初期。
【用法】水煎,分2次服用,每日1剂。
【说明】外用五黄散:雄黄30克,黄连100克,蒲黄150克,黄连50克,黄柏100克,共研细末,酒调外敷患处,每日3~4次。
局部坚硬者,用冲和膏:紫荆皮150克,独活45克,赤芍45克,石菖蒲50克,白芷60克,共研细末,醋调外敷,每日3~4次。
方3
【组方】骨碎补17克,五加皮17克,续断17克,生黄芪20克,党参20克,枸杞子20克,菟丝子20克,当归10克,赤芍10克,肉桂10克,猪苓10克,泽泻10克,红花10克,桂枝12克,茯苓12克,芡实12克,甘草3克。
【主治】化脓性骨髓炎,面色萎黄,形体消瘦,腰膝酸软,患肢较对侧粗大,或有畸形,漏管长期不愈,外溢脓汁。
【用法】加水煎煮2次,药液对匀后分2~3次服,每日1剂。
方4
【组方】金银花30克,蒲公英30克,紫花地丁30克,野菊花20克,半边莲30克,蚤休30克,生地黄30克,当归12克,赤芍12克,黄连10克,栀子10克。
【加减】
热甚者,加生石膏(先煎)30克,知母10克,大青叶30克,白花蛇舌草30克;
口渴者,加天花粉30克;
便秘,加生大黄10克;
痛甚,加乳香10克,没药10克;
化脓时,加炮甲珠15克,皂角刺10克,黄芪30克。
【主治】急性骨髓炎。
【用法】上药加水煎煮,分2次服,每日1剂。
方5
【组方】丹参10克,金银花30克,赤芍10克,蒲公英6克,连翘15克,野菊花15克,花粉15克,黄连6克,生甘草6克,透骨草30克。
【主治】急性化脓性骨髓炎,突然高热寒战,患肢剧痛,肿胀,功能受限,局部红、肿、热、痛,甚至破溃流脓,脓汁稠厚,腐臭,舌苔黄,舌质稍红,脉滑数。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
方6
【组方】方①连翘15克,陈皮15克,防风9克,制半夏9克,羌活9克,白芷6克,天麻6克,甘草6克,川芎12克,僵蚕12克,细辛4克,茯苓18克,金银花30克。
【加减】
病发于上肢,加藁本、蔓荆子;
发于中部,加柴胡;
发于下肢,加牛膝、红花;
痛甚,加桃仁。
方②大黄90克,雄黄30克,蒲黄150克,黄连50克,黄柏100克。
【主治】急性骨髓炎初期。
【用法】方①上药加水煎煮2次,药液混合,分2次服用,每日1剂。
方②共研细末,用酒调成糊状,外敷患处,每日3~4次。
【说明】局部坚硬者,用紫荆皮150克,赤芍45克,独活45克,石菖蒲50克,白芷60克,共研细末,醋调外敷,每日3~4次。
方7
【组方】黄芪15克,当归15克,金银花15克,红藤15克,天花粉15克,赤芍9克,紫花地丁9克,白芷9克,制乳香9克,制没药9克,皂角刺9克,生甘草9克,陈皮6克。
【加减】
急性发作期热毒型,减陈皮、白芷,重用金银花、连翘、生地黄;
寒湿型,去红藤、紫花地丁,加白芥子、鹿角胶;
慢性窦道期虚热型,加玄参、龟板、地骨皮;
肝肾阴虚,加枸杞子、牛膝、白芍;
气血两虚,加阿胶、党参。
【主治】慢性化脓性骨髓炎。
【用法】隔日1剂,水煎,分2次服。
【说明】急性期热毒型宜同时配用大剂量抗生素;内服本方同时,宜配合外治法:取枯矾、鹿角霜、乳香、没药、樟脑等量研末,用生理盐水稀释成10%浓度外用。
方8
【组方】金银花20克,黄芪30克,野葡萄根30克,鹿角片10克,川芎10克,蚤休10克,当归8克,熟地黄20克,白芷5克,炙甘草5克,补骨脂15克。
【加减】
热重,加野菊花、蒲公英;
阴虚,加知柏地黄丸、生地黄;
血虚,加大熟地黄、当归用量;
脾虚,加白术、炒怀山药;
湿重,加苍术、薏苡仁、藿香。
【主治】慢性骨髓炎。
【用法】水煎,每日1剂,分3次服。
方9
【组方】人参(另煎服)20克,白术15克,当归15克,黄芪25克,甘草10克,白芍10克,茯苓10克,制附子(先煎)5克,陈皮10克,穿山甲5克,木香5克,大枣10个,川芎5克,金银花20克。
【主治】慢性骨髓炎。
【用法】水煎300毫升,早晚各服1次,每日1剂。
【说明】有死骨或合并病理性骨折者,配合西医常规处理。
方10
【组方】黄芪25克,人参(另煎服)6克,生甘草6克,白术12克,白芷10克,茯苓10克,桔梗10克,白芍15克,当归10克。
【主治】慢性骨髓炎,病程日久,身体消瘦,面色无华,食纳不香,乏力,心悸,失眠,疮面肉芽嫩白不鲜,向内塌陷,久不收口,脓汁清稀,舌苔薄白,舌质淡,脉沉细无力。
【用法】每日1剂,水煎服。
有哪些单验方
蜈蚣60克,仙灵脾30克,肉桂10克。水煎服,每日1剂。
松香120克,樟脑60克,儿茶30克,冰片15克,血竭、乳香、没药各12克,麝香1.5克,黄蜡180克,猪油500毫升。先将猪油、黄蜡熔化,次将各药研末,加入搅匀,再加冰片、麝香调和成膏,外敷患处,纱布包扎,脓多者3日换药1次,脓少者每周换药1次。用于慢性骨髓炎。
野葡萄根500克,鸡蛋4个,香油100毫升,白酒5毫升,苯甲酸钠2.5克。将药捣成泥状,加蛋清、油、酒、防腐剂共煎,调和成膏,表面坚硬者先敷蒲黄粉软化,破溃化脓者用葡萄根条或纱布条引流,再敷药膏,胶布固定,每日换药1次。
生大黄20克,黄芩15克,黄连8克。加水500毫升,浸泡15分钟,煮沸20分钟,滤渣取液,浸泡患肢30分钟后,每隔10分钟挤压患肢1次。
蜈蚣90克,生桐油250毫升。将蜈蚣研成细末,用30克浸入桐油中10天,取药油外涂患处,每日2次。内服蜈蚣粉,每次1克,每日3次。
地龙30克,穿心莲、穿山甲、乳香、牡蛎各12克。共研细末,加蛋清调为膏状,贴敷局部,纱布覆盖,胶布固定,每日换药1次,5~10次可获显效。
黄连粉65克。加水2000毫升,煮沸3次,每次15分钟,冷却备用。不去渣,不加防腐剂,用时将药液置于瓷杯中,浸泡患肢,药液以浸泡全部病灶为度,每日1次,每次1~3小时,浸浴毕,按常规换药至痊愈。
卧床休息,限制患肢活动,以减轻疼痛,防止病理性骨折和关节畸形。制动的肢体应加衬垫,防止局部压疮。
急性炎症控制后,根据情况进行制动肢体的功能锻炼,防止肌肉萎缩。开始可做肌肉舒缩活动,循序渐进地逐渐过渡到关节活动。
病情稳定后,X线检查证明病变已恢复正常时,开始下地负重。
加强营养,改善全身营养状况,骨髓炎患者宜进食高蛋白、富含维生素、易消化的饮食,蛋白质供应量不少于每日每千克体重2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