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优生优育的24个关键
1266900000045

第45章 优育的7大关键(13)

风疹又称“风痧”,是儿童常见的一种呼吸道传染病。风疹由风疹病毒引起,病毒存在于出疹前5~7天病儿唾液及血液中,但出疹2天后就不易找到。风疹病毒在体外生活力很弱,但传染性与麻疹一样强。一般通过咳嗽、谈话或喷嚏等传播。本病多见于1~5岁儿童,6个月以内婴儿因有来自母体的抗体获得抵抗力,很少发病。一次得病,可终身免疫,很少再次患病。

风疹患者是惟一的传染源。主要经呼吸道飞沫传播,也可通过胎盘传给胎儿。温带地区呈地方性流行,春季为发病高峰,每隔6~10年出现一次流行。风疹的临床表现可分为3个时期:

①潜伏期。14~21天,平均18天。

②前驱期。约1~2天,急性起病,发热、头痛、乏力、喷嚏、流涕、咽痛、咳嗽、眼结膜充血,还可有鼻觑、呕吐、腹泻。部分患者的咽部和软腭可有玫瑰色或出血性斑疹。

③出疹期。发热1~2天后即出现皮疹,开始于面部,1天内即播散于躯干和四肢,手掌和足底无皮疹。皮疹初起为淡红色斑疹,继之为斑丘疹或丘疹,躯干背部疹较密,融合成片。出疹时仍有低热与轻度上呼吸道感染症状,表浅淋巴结肿大,以耳后、枕后与颈部更为明显,伴轻度压痛。皮疹出现3天后即消退,不留色素沉着,发热随之消退,肿大的淋巴结和脾脏亦缩小。

风疹是一种临床症状轻、预后良好的病毒性传染病,容易被人们甚至临床医生所忽视。

我国冻干风疹活疫苗是20世纪80年代初由卫生部北京生物制品研究所开始研制的。国内现用风疹疫苗系用风疹病毒减毒株(BRDⅡ)感染人二倍体细胞,经过适当时间的培养后,收获病毒加工制成冻干制剂,用于预防风疹。

风疹疫苗的接种、反应及其注意事项

风疹疫苗接种分为普遍免疫和选择性免疫两种。普遍免疫以控制风疹病毒在人群中传播为目的,可对12月龄至4岁人群实施免疫接种。选择性免疫以控制新生儿先天性风疹综合征为目的,可对青春期少女及育龄期妇女实施免疫。

以下的几种情况属于禁忌,应当谨慎处理:孕妇禁用,育龄期妇女在接种疫苗后3个月内应避孕;免疫缺陷症及正在进行免疫抑制治疗、放射治疗及抗代谢药物治疗期间慎用;患有严重疾病和发热、过敏体质者慎用;神经系统疾患和精神疾患,如患有癫痫、瘾症、脑炎后遗症、抽搐等疾患或有既往病史者慎用。在接种反应方面,冻干风疹活疫苗是反应最少的疫苗之一。

小儿接种后6~11天少数人有低热、皮疹、淋巴结炎。皮疹多为不明显的斑疹,可迅速消退。淋巴结炎症状轻,很少察觉。

接种反应主要见于成人。疫苗免疫后2周,少数人可发生暂时性关节炎症状,尤其是接种前即患有此类疾病者。青春期后女性关节反应随年龄增加而明显增加,持续1~7天,可对症处理,无后遗症。尚有极少数的人出现皮疹和淋巴结肿大,此为一过性的,能自行消失,无需治疗。

注射风疹疫苗要注意的是:由于是活疫苗溶解后要1小时内用完,并且避免日光直射。

我国规定幼儿必打的防疫针

(1)卡介苗

可以预防结核病。幼儿出生后2个月内可以直接接种。小儿满2个月以后或家中有结核病患者,就应先打结合菌素试验针,阴性反应者才能接种卡介苗。

(2)脊髓灰质炎减毒活疫苗

可以预防脊髓灰质炎,也叫小儿麻痹症。幼儿出生后2个月口服1粒脊髓灰质炎减毒活疫苗糖丸,3~4个月时再各口服1粒,4岁时再口服1粒加强免疫。

(3)白百破三联混合制剂

可以预防白喉、百日咳、破伤风3种传染病。幼儿出生后满3个月开始接种,4、5个月时再各接种1次,共接种3次,叫初次免疫,可以预防麻疹。18个月时再接种1次,叫加强免疫。

(4)麻疹减毒活疫苗

凡是没有出过麻疹的8个月及以上的幼儿都应接种。

(5)乙型肝炎疫苗

可以预防乙型肝炎,幼儿出生后24小时以内注射第1针,满月时注射第2针,6个月时注射第3针。如果出生时没有接种,推迟了接种时间,其接种次数和针次间隔同上。

六、防止意外发生

新生儿意外

烫伤

烫伤是这个年龄小儿最容易发生的意外事故。常常发生在给婴儿洗澡、喂牛奶、喂水、用热水袋取暖时,如把新生儿放在大盆里洗澡时,把热水放在一边由于不注意碰翻,烫伤孩子;有的烫伤是因为热水袋塞子不紧,热水流出来把婴儿的脚至臀部烫伤,或热水袋不知不觉地触到婴儿脚跟而烫出水疱;喂奶喂水时,如果牛奶和水太热,会将口腔黏膜烫破。

上述的这些情况大多是宝宝身边大人的过错,只要注意以下几点,是完全可以防止烫伤的:

①用盆洗澡时,应把盆放在适当的位置,先放入冷水,再加热水,边加水边用手试水温,待水温适合后,再给新生儿洗澡。

②喂奶或喂水时先把奶瓶倒置,把奶滴到手背上,或把奶瓶挨着脸试一试,感觉不烫后再喂。

③使用热水袋保温时,不要注入开水,热水就可以,要把塞子塞严,并用毛巾或防护袋包好,放置的位置也不能紧紧贴近婴儿身体,而要保持一定的距离,以保证安全。

④电热毯因使用方便已经普及,但对婴儿不安全,调节错了或恒温器发生故障就会过热而引起脱水症。如使用电热毯,一定要慎重。

咬伤

婴儿因自己缺乏防卫能力,手脚活动不灵活,婴儿吃奶或喂奶后如不将脸擦洗干净,晚上会招引老鼠,发生老鼠咬伤婴儿,甚至咬死婴儿的意外事件。

预防的最好办法当然是灭鼠,但保持婴儿脸面清洁,随时观察婴儿室,也可以防止此类悲剧的发生。

家长还应该注意,不要让猫、狗等动物接近婴儿,这也是很危险的。

窒息

新生儿时期,因没有自卫能力,最易发生窒息。窒息的后果是严重的,轻则会影响小儿的智力,重则可导致死亡。用奶瓶喂奶时,奶瓶要慢慢倾斜,不能太快;奶嘴的孔不要太大,否则奶会呛到气管引起窒息。

喂奶时,切忌让婴儿仰卧喂食,也不要用毛巾垫着奶瓶喂奶而自己走开去做其他事,这样易发生呛奶、窒息等意外。

对经常吐奶的孩子,要特别注意。婴儿吃完奶在10分钟或20分钟后睡着时,大人一定要守护在旁边,可及时发现婴儿吐奶,防止奶块吸入气管里而引起窒息。睡着的婴儿侧睡比较安全。常吐奶的婴儿,不能使用塑料围嘴,因塑料围嘴卷起来时会堵住鼻子和嘴。也不要因婴儿吐奶弄脏床单,就在枕头旁铺块塑料布,当风把塑料布吹到婴儿脸上时,会因婴儿本身没有能力取下来而使其窒息。在婴儿的枕边放塑料袋也同样是危险的。

婴儿伏卧睡眠时,应睡在硬板床上,要注意把床单拉平,把毛巾被盖在婴儿颈部以下,枕头应低而不平,不宜过高和松软,以免让折皱的布角、大而松软的枕头堵住婴儿的口和鼻孔,造成窒息。

闷死

冬天,年轻的妈妈喜欢搂着婴儿睡觉,而且把被子盖得严严实实的,经过几个小时后,婴儿会发生窒息或“蒙被缺氧综合征”。

母亲躺着喂奶时,很容易睡着,这样乳房压住婴儿鼻腔和嘴,易引起窒息,如果是稍大点儿的婴儿,由于呼吸困难就会反抗,但是一两个月的婴儿是没有这种能力的。所以,母乳喂养尽量坐着喂奶,并提倡与孩子分床、分被而睡,经常照料孩子。

一氧化碳中毒

冬季出生的新生儿家里都很注意防风保暖,一般门窗是紧闭的。如使用煤气或炭盆取暖,需防止一氧化碳中毒(俗称煤气中毒)。一氧化碳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有毒气体,它进入人体血液后可引起缺氧,严重者窒息死亡。因此,新生儿室内使用煤炉取暖一定要安装通风烟筒,绝对不能用没有烟筒的蜂窝煤炉,在关闭的房间取暖或洗澡。炭火盆也不能放在新生儿房里。房间每天要定时开窗透气,开窗时不使冷风对新生儿和产妇直吹。在用以煤气为燃料的快速热水器时,千万不能安装在门窗关闭的卫生间里使用。

婴儿意外

摔落

婴儿从床上掉到地上,这是在任何一个家庭都难免的,因2~3个月的婴儿动作有了一定发展,尤其是腿脚喜欢乱蹬,反复用脚蹬被子身体就会逐渐移到床边,碰巧就掉到地上。所以,当婴儿能用脚蹬开被子时,就必须注意预防婴儿的跌落。婴儿睡的小床一定要有栏杆,如让婴儿睡在大人床上,成人要不断地给予照顾,离开时,一定要用东西挡上。

随着婴儿动作的发展,5~6个月的婴儿已经会翻身、移动身体、甚至滚动,从床上坠落的事也越来越多。故不能将婴儿单独留在床上、椅子上、桌上或沙发上去做其他的事,即使时间很短,也是不安全的。如果不慎坠地,轻则伤筋折骨,重则颅脑损伤,还会危及生命。婴儿睡觉时,一定要将床上的栏杆安好再离开房间。孩子玩耍时,可放在地板上或地毯上,让孩子坐着玩耍,或学滚动、踢脚而不至于跌伤。如在成人睡的大床上玩耍,成人要守在床的边沿,床的另三边沿不管是否靠墙,最好都用被子挡住,以免婴儿碰伤。另外,不能把熨斗、暖水瓶、铁锅等金属器具放在婴儿床边,以免孩子从床上掉下来让金属器具刮伤脸而留下终身疤痕。

烫伤

在北方农村,让孩子睡在火炕上是危险的,掉下去就会烫伤,在有地炉的地方,不能让婴儿睡在地炉附近。以前发生过由于不小心碰翻了坐在煤炉上的水壶严重烫伤婴儿的事。

夏天,把点着的蚊香放在躺在席子上的婴儿身旁,婴儿一翻身,手就触到蚊香而被烫伤。

当婴儿7~8个月会爬以后,活动范围增大,发生烫伤的机会也会相应增多。如婴儿拉下饭桌上的台布、弄倒汤碗、碰倒房间里的热水瓶、挨上电熨斗、热饭锅、碰翻成人手中的热水杯等,都是造成婴儿烫伤的原因。在日常生活中,预防烫伤的办法如下:

①成人在日常生活中要细心,把孩子放在安全的地方,抓碰不到热源,以免烫伤。

②成人不宜抱着婴儿抽烟、倒开水或拿热水瓶等,也不要从孩子头上递盛满的热饮料、热水的杯子等,以免碰翻了烫伤孩子。

③抱婴儿同桌吃饭时,不能把装有沸汤的火锅和肉汤的容器放在孩子面前,不要抱着孩子去厨房做饭、烧菜。

④冬天给婴儿热被窝时应特别注意,热水袋上的塞子掉下来或裹热水袋的防护套掉下来会烫伤婴儿。

⑤在婴儿房间里,应把取暖用的火炉和暖气片周围安上栏杆。没有围栏的火炉上放水壶,烫伤会随时发生。农村使用火灶的家庭,周围应设围栏。

指甲挠破脸

这期间,婴儿用自己的指甲挠破脸的现象较多,特别是婴儿面部和头部常因湿疹而发痒时,会自己用手挠。为了防止挠破,应该常用指甲剪给婴儿剪指甲,要把指甲尖修圆。有的母亲喜欢用纱布做的袋子套在婴儿手上,但这不安全,因为袋子里毛边的线会缠在婴儿手指上,时间长了会影响手指上的血液循环,甚至坏死溃烂,如用袋子,可把光滑面朝里,并经常脱下来检查,看看有无线头缠指。

碰伤

7~9个月的婴儿,已经学会坐、爬或扶着床边站起来了,但动作不稳,很容易摔倒碰伤,如想站但没站好而摔倒,手没有抓住东西而滑倒,坐时向后仰倒等等。特别是能爬的婴儿,他可移动到房间的任何一个角落。因此,一定要把房间的每个角落都收拾得干干净净,把有棱有角的和硬的东西收拾起来,即使摔倒也不至于碰伤。

孩子站在学步车里活动时,应放在宽敞的房间,因这时婴儿的腿部已经有劲儿,速度一快很容易撞到物体上,戳伤手指或碰伤头部。

跌落

10个月以后的婴儿跌落事故最多,这时期的婴儿爬行自如,扶物行走、活动范围日益扩大,他在大人不注意的情况下,爬上楼梯而跌下来或独自爬上高处摔下来,坐在童车里的婴儿也常常在大人转身的瞬间从车上摔下来。婴儿睡觉时,母亲也很容易疏忽,以为婴儿睡得很熟,离开一会儿没有关系,哪知婴儿很快醒了,而出事故。因此,成人一定不要把孩子随便地放在床上或童车里,抽空去做事;孩子在椅子上爬上爬下时,大人要看护好;通向楼梯口和阳台的门要关好,以免小孩独自上阳台或楼梯发生意外;婴儿睡觉时,最好用高栅栏的婴儿床,如果不是在有栅栏的床,就不能让婴儿独自睡在上面。同睡醒后的婴儿待在同一屋子时,若大门外有人叩门,要抱着孩子一同出去迎接才安全。

吞食异物

由于婴儿能够在室内自由移动,所以会捡食各种东西,甚至打开抽屉拿里面的药片、香烟、别针、纽扣吃,或用刀片割破手指,应当把婴儿能够用手够到的抽屉里的东西整理一下,拿走一切能被婴儿吞食或弄伤手指的物件,还要注意不让他弄开容易打开的衣服柜门,拿里面的樟脑丸吃,一切药物、清洁剂、杀虫剂、化妆品、汽油等都应远离婴儿,最好用柜子锁好。

发现婴儿误服了洗涤剂、黏合剂或药水后应立即找医生,同时带上装过这些溶液的容器,便于医生及时处理治疗。随着小儿活动范围的增加,收拾东西不仅要注意到床上、地上、抽屉里,更高处的东西也要收拾干净,把碗柜门关好,汤匙、叉、筷要放在小孩够不着的地方。

溺水

在给婴儿洗澡时,听到敲门声或电话铃声时,不能将孩子放在澡盆里就急急忙忙去应答,因为这个年龄的孩子,只要两分钟便可能在50厘米深的水中淹死,所以,如要应急,应把孩子用毛巾包好,放在摇篮或有栏杆的小床上,然后去开门或接电话。

其他盛水的容器,如金鱼缸、水桶、痰盂、水缸、盆等都可以成为溺水的祸根,因此要尽可能放妥。把通向浴室、厕所、厨房的房门关紧,使婴儿不能打开。

匙、筷戳伤

严禁婴儿把小匙子放在嘴里玩,要是养成习惯了,一旦戳进嘴里,会使口腔受伤。同样,筷子也不能让婴儿抓在手上玩。

触电

10个月的孩子,手的动作有一定的发展,虽然行动还不自由,但凡是能够到的地方就想摸一下,所以家用电器的摆放应尽量远离婴儿经常活动的地方,活动插座应放在较高、隐蔽、安全的地方。插座最好选用加安全保险挡板的,并要经常检查,防止漏电。如果房间本身带的封闭式插座位置较低的,也应用适当的家具如桌子、书柜等加以遮盖,露在外表的电线要经常检查,如有破损,要及时更换。

幼儿意外

孩子发生意外时,父母适当处理是非常重要的。孩子喜欢冒险,在尝试各种经验的过程中逐渐成长,稍微碰伤、擦伤是家常便饭。如果父母认为每件事都太危险,担心孩子受伤,这样会使孩子很难从自己的经验中学习如何保护自己。此外,如果孩子稍微受一点伤,父母就大惊小怪,常会使孩子利用这种方式吸引到父母的关心。受到严重伤害时,父母应当采取严谨的态度。

出血

孩子害怕看到血,但是适度的出血并没有危险,反而有洗净伤口的功能。

(1)出血过多时

出血过多是很危险的,压住伤口,流出的血液凝固了便会堵塞破裂的血管,使血流停止。护理方法:

①把伤口弄干净,然后用手帕或纱布按压,按压2分钟,出血多半会停止。

②轻轻把手放开,缠上绷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