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老牛犁痕
1268000000045

第45章 消息篇(3)

这个队自从高级社以来,一直坚持勤俭办社,最近几年生产发展了,他们仍然把富日子当穷日子过。由于他们注意精打细算,家底越来越厚。从1958年以来,虽然连续遭受自然灾害,集体收入仍是不断增加,添了两条船、一辆胶轮车,工分值也逐年增加。

§§§第十五节牛辛庄大队孝敬老人风气盛

【本报玉田消息】玉田县孙各庄公社牛辛庄大队党支部不断向社员进行赡养老人、孝敬老人的教育,干部党员做榜样,孝敬老人已成风尚。

这个大队党支部一向不把敬老问题看做生活小事,可管可不管,而认为是进行共产主义道德品质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特别是1959年以来,对这项工作抓得更紧,列为支部的议事日程之一,并且把对待老人如何列为评比“五好”社员的内容。党支部还在妇女、青年中组织“应该怎样对待老人”的讨论。经过讨论,大家明确认识到:赡养老人是做子女的应尽义务,宪法和婚姻法上都有规定;对待老人怎样是衡量一个人道德品质好坏的重要标尺;那种想法把老人推给社会,自己不管的做法是不对的。党支部经常表扬孝敬老人的社员,对个别做得不好的则耐心进行教育。社员周盛夫妇跟老人分了家,支部书记周存、副书记周义就坐到他家炕头上说这码事。开始,从大人喜欢孩子、疼爱孩子说起,说到将来老了得依靠他们扶养。接着又表扬了周廷俊老人的三个儿子、媳妇争着孝敬老人的事迹。周盛夫妻听后受了感动,第二天就不让老人单起伙了。现在周盛对老人越来越好。

这个大队的干部们都是孝敬老人的榜样。支部委员们没有一个待老人不好的。支部书记周存、副书记周义对待老人好是全村出名的,他们的爱人也都是贤惠媳妇。周存的母亲闹了一年病,家里的细粮都留给老人吃,单做点好菜也是吃上顿留下顿。除此之外,家里过日子的事也尊重老人意见,让老人心情愉快。周义的母亲已经六旬开外,整天价帮助媳妇做饭、看孩子、喂猪,还戴上老花眼镜做针线。儿子媳妇怕老人累,常劝老人。她却说:“心里宽畅呆不住,我多干点你们轻巧些,我的身体还硬实。”这样,媳妇就能更好地参加集体生产。

大队党支部在老人方面做一些解释工作,让老人对自己的儿女多体谅些。

大队在安排社员生活的时候,对老人尽量给予照顾。邻村唱戏,大队套车拉着老人去看,平时多给老人一些细粮。闹病了,自家细粮不够吃,大队就想法调剂。现在这个大队的社员绝大多数都待老人好,无论是穿的、用的、吃的都尽先满足老人。最近,大队买了母子收音机,安了60个喇叭,有老人的人家都安在老人屋里。

§§§第十六节艰苦奋斗一年改变落后面貌

1961年克服重重困难,全队粮食产量超过前年两倍

【本报宁河消息】宁河县汉沽农场肖家房子生产大队由十三名青年妇女组成的“十三姐妹突击队”,在党的领导下,学习铁姑娘、邢燕子发愤图强、大办农业大办粮食的精神,1961年她们和全村人一起,经过一年多的艰苦奋斗,克服了重重困难,改变了本队生产的落后面貌。去年粮食总产相当于1960年的三倍,受到了县委的表扬。

长志气赶上去

1960年8月中旬,中共唐山地委发出了学习铁姑娘、邢燕子的指示以后,大队党支部就组织青年深入学习了铁姑娘和邢燕子的模范事迹。许多共青团员和青年都说,人家铁姑娘、邢燕子队对国家有那么大的贡献,可是,咱们还得让国家供应粮食,咱们应该长志气,赶上去。青年们纷纷向党支部表示决心。可是也有一部分人信心不足,他们担心本队的条件不够。后来,大家又从多方面摆出条件,认为本队的条件比铁姑娘所在的小于庄当时的条件要好得多:这里是水田,水稻是高产作物,劳力、畜力也比较强。在摆有利条件的同时,大家也摆出盐碱地多、连年遭灾、生产生活还有困难等不利条件。但是,大家认为:这些困难不是不能克服的,只要咬紧牙关苦干一年,一定能够战胜困难。党支部书记杨国义说:“困难不能躲,越躲越大,一步赶不上,步步赶不上,要想翻身就得发发狠!”大家都拥护杨国义的意见。随后,订出了学习计划,提出了争取赶上或超过小于庄的奋斗目标。于是,学习活动就这样开展起来了。抢先担起重担子。

1960年秋收以后,队里考虑到转年春耕生产的资金还没有着落,当时队里的男劳力都开渠去了,大队党支部、管理委员会和两个生产队商量办法。青年妇女杨素芝、王瑞萍、邢春兰等人,听到这个消息,决定学习铁姑娘和邢燕子的自力更生精神,勇敢地把困难担当起来。她们就找到其他妇女商量,大家都同意,于是组成了“十三姐妹突击队”,开展打草和冰上治鱼等副业生产,结果在一个冬季里,就为春耕生产准备了4000元资金。

1961年遇到了严重的春旱,土地裂开了口子,大家抢种的“七九”麦也都旱死了,一连补种三四次。按原来的计划,需要浇水点种一部分早玉米,但又缺水源,需要打井。当时队里大部分强壮男劳力还要去开支渠。十三姐妹就主动商量打井的事,杨素芝说:“邢燕子能带着姐妹们在冰天雪地里治鱼,我们为啥不能打井呢?”于是,她们把打井的任务包起来。第一天她们登上一丈多高的井架去蹬风轮,头晕、腿软、心里害怕,第二天,再也不敢登井架了。这时,有迷信思想的老人还说:“妇女打井,打不出水来。”晚上,党支部召集参加打井的八个女青年开会,要求她们坚持下去。并用铁姑娘和邢燕子不怕困难的精神鼓励她们。大家的勇气又足了。转天,八个女青年一个不缺地又都打起井来。党支部书记杨国义和爱人张兰也参加了。就这样,她们一直坚持了20多天,终于打好井,并担水种上了35亩早玉米。

让盐碱地长出粮食来!

在学习铁姑娘的事迹时,曾有人说:“咱们应该学习铁姑娘开荒扩种的经验,咱们有盐碱坨子,改造一下,也让那些不长草的地给咱长出粮食来。”根据大家的意见,大队决定再开240亩荒地,这个重大的任务又落在十三姐妹的身上了。

一冬无雪,春天无雨,碱荒坨子地干硬极了,地里的芦苇根用铁锨挖不动,她们就用大镐刨。在野外开荒,春风还透骨凉,可是姐妹们汗水都湿透了衬衣。她们一连干了十几天,开出荒地120亩,正在这时,大队长张凤楼带着到外边开渠的壮劳力提前完成任务回来了,大家看到十三姐妹干劲这样大,立刻投入开荒战斗。又奋战20多天,共开出荒地280亩。荒地开出来了,可是没有柴油机抽水,稻秧仍然育不上,妇女们又继续治鱼打草,到育秧的时候,收入2500多元,买了一台柴油机,使用机器抽水,适时插上了秧,以后又及时进行管理,终于获得了比1960年产量高2倍的水稻丰收。

粮食产量赶上了司家庄以后,十三姐妹的劲头更足了,她们总结了学习邢燕子、铁姑娘的经验,提出了今年的目标措施。她们继续扩大水稻播种面积,今年开的荒,多施肥,合理种植,并新开25亩。目前,十三姐妹积极参加队里的春播和水稻育秧的准备工作,样样农活都做得又快又好,她们决心同大家一起努力实现今年的增产计划。

§§§第十七节小于庄社员扎实苦干稳步向前

【本报宁河消息】铁姑娘所在的宁河县大中庄公社小于庄生产队,进入1962年以来,继续发扬艰苦奋斗、苦干实干的精神,又采取了许多新的增产措施,争取在今年增产更多的粮食和其他农副产品。

先争夏季好收成

进入小于庄的地界,一眼望去,有一块块的好麦田。这片麦苗来得可不易呀!年初订计划时,他们就把种好管好小麦,作为增产的头一招。肥料、种子、家具等等老早就准备好了。正该种地的时候,忽然一连下了两场大雪。大雪盖地,怎么种呢?大家都想不出办法来。一天,老社员张景友看见院里的雪堆化得比平地快,他蹲下来细看,原来是雪里掺有泥土。他灵机一动:地里的雪,若是用耙划一下,粘上泥土,化得不也快了吗?他把这想法一说,大家都觉得有理。只要对增产有利,就是费点工、受点累,谁也心甘情愿。干部和社员一合计,当时就动手。张景友、张德印、张庆成担起赶牲口耙雪的任务。他们穿着胶鞋,在雪地里趟着、跋着,“走雪如走沙”,三个人浑身汗津津。

第二天一看,雪化得确是快了,队里就派三个人继续划雪。四天过去,头一天划过的雪就大部分化净了,但是地又太湿,社员们就起大早趁冻耠地。就这样,适时地播下了种子。

扩展渠道防旱涝

从小于庄东坑到二里远的南干渠,有一条五尺多宽、四五尺深的渠道。这条渠道是社员们今年扩建的,它对防旱和抗涝都有利。原来它只有一尺多深、二三尺宽。去年,干部和社员就酝酿把它宽展深挖一下,发挥更大效益。今年,小麦刚种完,大地还没煞浆,他们就动工了。这时挖渠,比煞浆后再挖要费劲得多。可是,大家认识到早动手,到春播耕地时可以腾出手脚集中力量播种和管理大田;早挖出来,还可以免得误了借水。

渠道两边,有的地段长了很多芦苇,苇根子挺密,挖着费劲,挖到深处有许多“浆石”,再往下挖更粘了。但是,铁姑娘们和张庆成等十几个年轻人专找不好挖的地段干。那几天,一个劲地刮大风,也给挖渠增加了不少困难。老队长张德永怕大家累,让大家等风息了再干,可是他咋说大家也不肯。奋战八天多,终于把大渠修成了。

坚持扩种“发家宝”

“广种多收”是小于庄的发家宝。今年,他们又坚持广种多收。不过,经过这几年开垦,大块荒地不多了,能不能再开一些呢?社员们说,没大块的就开零星的。党支部书记张庆贺、老队长张德永把老农请到队部商量。经过大家出主意,想办法,结果找出不少零星荒地。废渠道平整了,坟荒子开出来了,埝坡上也都撒上了各种种子。春播时,地头地脑都耕了,耕不到头的,就打横头。社员们说,多种一棵是一棵,一棵也不能让啊!

§§§第十八节大寨七队建立社员民主生活日制度

【本报遵化消息】遵化县大寨公社大寨大队第七生产队,每月过一次社员生活日,表扬先进,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今年已经开了五次会。这样做,有问题能及时解决,有意见及时提出,增进了干部、社员之间的团结。

这个生产队管理委员会,每月总结检查一次工作,找出缺点和问题,到社员民主生活日向全体社员报告,作自我批评。生产队的干部都虚心听取社员的意见,只要是正确意见就立即采纳,马上照办。社员们都勇于批评干部。一次,生产队长徐少宇安排活的时候没有跟大家商量,浪费了人工,社员徐景春等就提出了批评。以后,少宇在安排活计的时候,总是先征求大家的意见。有一回,有三个队长带领着20多名社员去打柴,一边干着活,大家呛咕怎样记工。三个队长以为家里剩两个队长,山上社员人数也不少,就没有开社员会讨论。在社员民主生活日,社员们提出批评意见:“就是打柴的工分订得不高,也应该让大伙儿讨论讨论。”由于干部把自己置于群众监督之下,得到群众的热情帮助,生产、工作进行得更好,他们的工作作风、工作方法不断改进。

社员们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时,是先肯定成绩,要看到光明,以表扬为主。社员王景全喂牲口喂得好,还帮助磨粉的担水,又烧薯炕,一会儿也不肯闲着。他对队里的一草一木都很关心,就是有个绳头也捡起来。社员们都表扬他,并且要向他学习。凡是不符合集体利益的事情,社员们不管对谁都能破开情面进行批评。春起,徐广兴在岭后耙地,半天没干完,他图省劲,绳套没有背回来。社员徐兰就在会上提出来。打那以后,不单徐广兴不再把农具扔在地里,就是别人落下的也都坚持带回队里。

§§§第十九节潘家峪人民送优秀儿女到六连当兵

22年前潘家峪抗日武装“复仇团”成员所在的连队——现在的解放军驻海南岛某部六连,派代表到潘家峪接收新兵,并把连队的三面立功奖旗送给潘家峪人民。全体社员隆重举行受旗和欢送新兵入伍大会。

【本报丰润消息】丰润县火石营公社潘家峪大队全体干部社员12月22日隆重举行集会,热烈欢迎解放军驻海南岛某部六连的代表,接受六连代表的赠旗,同时欢送参加六连的五名新兵入伍。

这是一个继承和发扬革命传统,激发革命斗志的大会。参加大会的人受到强烈的鼓舞。

解放军驻海南岛某部六连原是1942年潘家峪人民遭受日本****屠杀以后组织的“复仇团”改编的。22年来,这支部队的番号虽然几经改变,人员不断更新,但是“复仇团”的光荣革命传统和英勇顽强的战斗作风,却代代相传。

在抗日战争中,他们曾经参加了麻姑寺、胡家坎、柳江煤矿等20多次主要战斗,毙俘日伪军1021名。在河澶伏击战中,打死了杀人魔王日军头子佐佐木,为潘家峪的死难者报了仇。

在解放战争中,六连又高举红旗,从渤海边打到黑龙江,又从黑龙江打到海南岛。在摄氏零下40度的严寒下,六连参加了三下江(松花江)南、四保临江的战斗,参加了闻名全国的山海关保卫战、四平攻坚战、鞍山攻坚战、锦州攻坚战、辽西大会战、天津攻坚战、粤桂边追击战,以及解放海南岛的渡海作战等24次主要战斗。毙俘蒋匪军4576名,缴获大量武器和军用物资。由于六连继承和发扬了“复仇团”英勇顽强的革命传统,在解放战争中曾获得上级奖给的三面奖旗,涌现出许多英雄模范和人民功臣。解放后,六连又获得了“四好连队”的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