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后,孩子沉思良久,没有任何发现,于是只好把碎片一点一点捡起来。当他把这些碎片反复的称量,吃惊地发现一个规律:大碎片与次大碎片重量比为16:1,次大碎片与中等碎片重量比为16:1,中等碎片与较小碎片重量比也是16:1。后来,他将这一发现用于天文学和考古研究,顺利将文物、陨石的残片恢复出原貌。这个孩子就是大名鼎鼎的科学家雅各布博尔。
几乎每一位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成长为一个正直、诚实、有能力的人,但是光靠训斥、惩罚是培养不出好孩子来的,有时反而会引起孩子的逆反心理,使孩子变得更加不可理喻。如果父母仅仅因为孩子犯的错误很小,加之溺爱孩子而不在意,没有进行适当的教育,就会给孩子一个错误的甚至危险的导向。因此,父母在教育孩子时,一定不要无视或纵容孩子的小过错,要不然只会害了孩子。
对待孩子错误行为的积极教育方式是引导,引导是帮助孩子理解并实践有意义行为的过程。引导的目的在于以积极地亲子互动方式培养孩子的自律能力,发展孩子积极的自我概念和自我评价能力。父母在制止或纠正孩子的错误行为时,一定要让孩子懂得哪种做法是不对的,哪种做法是正确的。
如果问题涉及一两个孩子的行为,适合采用个别引导的方法,且应尽可能私下里进行,以避免当众让孩子出丑。但在实践中,许多父母把个别孩子的错误公布于众,让跟孩子一起玩的其他同伴引以为戒,使被批评的孩子会感到羞耻。孩子的这种感受会对其产生长时间的甚至是终生的消极影响。
小明放学回家,一进门便看到弟弟手中拿着他最爱的绘画本在乱涂,不禁怒火升起,举手打了弟弟,生气地说:“你干吗拿我的本子,还在上面乱画,弄得乱七八糟的。”弟弟被打痛了,哇哇大哭起来。妈妈正在厨房里准备晚餐,听到弟弟的哭声,便走出厨房骂小明,并让小明认错。小明一句话也不说便转头回房间去了,还用力地把门关上。妈妈生气地说:“打弟弟还不认错,晚上爸爸回来看怎么教训你!”
现在家庭一般都是独生子女,所以出现兄弟姐妹的争执不会发生,但是这并不代表他们不会跟自己的堂兄弟,表姐妹们产生争执,而家长的惯性思维来看,认为他们应该是大让小,但是却忘记了,所谓的“大”孩子,也还是一个孩子,如果一味的坚持这个想法,会让事情更糟糕。诸如解决上述案例的事情,父母不要急着发脾气,而是先了解哥哥生气的原因,再了解弟弟乱涂的原因。然后教哥哥用正确的方式表达情绪,如“我很生气,因为你把我最喜欢的绘画本弄坏了,如果你喜欢画图,我可以教你,但是不可以擅自拿我的东西。”这样不仅容易使哥哥认错,而且可以借这个机会学习表达情绪的正确方式。
当孩子出现错误行为时,父母要帮助孩子寻找改正错误、解决问题的办法。要让孩子知道下次发生同样的问题应如何解决,而不只是让孩子知道不应该做什么。父母向孩子提出合理的、孩子能理解的行为要求,然后正面强化正确的行为,而不是使用强制、威胁的手段强迫孩子按大人的要求去做。
对待经常发生的、很典型的错误行为,父母可通过设计情景、组织孩子讨论的方式,使孩子明白应该怎么做。在这个过程中,让孩子设身处地站在别人的立场上去想问题,体会别人的情绪和感受,这不仅可以发展孩子的评价能力,而且也有利于孩子形成对行为规范的正确认识,并有情感驱动而表现出正确的行为。
孩子的身心都处于发展过程中,独立自主的活动有助于他的成长。而家长要做的,是如何将孩子“犯错误”过程中的不利、消极因素转化为有利的、积极的、合理的因素,多给孩子“尝试——错误——完善”的机会。现在的教是为了以后不教,真正的道德是自律的道德。逐渐培养孩子自我评价、自我控制的能力是父母处理孩子错误行为以及冲突时必须体现的教育目标。
帮助孩子疏导压力
家长们都认为,现在的孩子享受着铺天盖地的关爱,一定是幸福无比的。但是,许多孩子吃穿不愁的同时,却感受到越来越多不快乐。随着物质生活的日益丰富及信息化时代的到来,各种报纸杂志、影视作品以及网络等对孩子产生了较大的影响,致使他们无论是在生理上还是心理上都呈现出早熟的倾向。他们没有随心所欲地游戏的自由,失去与父母拥抱和谈话的机会,跟小朋友发生矛盾,莫名受到老师批评等,这一切都是造成孩子压力感的原因。
当孩子感觉有压力的时候,因为不能很好的形容或者表达这种苦恼,因而得不到家长的及时帮助。他们自身对于处理这样的事情显得手足无措。所以,当压力达到一定程度的时候,或者时间持续过长的时候,孩子就会产生诸如抑郁症、厌食症、睡眠障碍等生理或心理问题,这些将严重损害孩子的身心健康。
作为家长,要细心的注意孩子的动向,观察孩子的言行,觉察孩子是否面临着压力,以及压力的程度如何。如果这个孩子面临压力,在行为上表现为爱说假话、爱打人,故意损坏东西;情绪上常表现为爱哭闹、不讲理,常常感到害怕而纠缠着大人,睡眠不稳,夜惊(从睡梦中突然惊醒甚至坐起),梦魇以至梦游等;身体上的表现则是经常持续(用力)眨眼睛、咬指甲、挖鼻孔,面部或四肢肌肉抽动等;在精神上也表现出注意力不能集中,爱忘事,爱胡思乱想,说话含糊不着边际等。
当家长发现孩子出现某些上述反应时,就应该开始重视这个问题,多与孩子接触和交流,帮助孩子自然地解除压力。如果家长的疏导仍不能有效地解除孩子的压力,就应寻求专家或心理医生的帮助,尽量使孩子的异常反应得到及早纠正,消除其对孩子身心发展的负面影响。
寻根究源,找出症因
想要帮助孩子,首先要了解他们的心理压力来自何处。尤其是儿童方面的,他们的心理发展此时是十分复杂的,我们必须要通过多种方式去了解情况,找出症因。父母首先要聆听孩子的倾诉,要抽出时间和孩子面对面地交谈,要专心认真地听孩子说话。只有父母肯把自己的心交给孩子,孩子才肯把心交给父母。这样,你才能了解孩子的真实情况,也才能针对问题给孩子以实际的帮助。对症下药才能更好地解决问题。
班主任告诉平平妈妈说,平平最近上课总是心不在焉,老师跟她谈了好几次都没有效果。平平放学回家后,就一个人默默地回到房间写作业。妈妈端着一盘平平爱吃的点心,轻轻敲开了平平的房门。平平看到妈妈,就敷衍了几句,显然一副无精打采的样子。妈妈笑着说:“我们家小公主最近脸色不好,谁惹你了啊?”平平支吾了一会儿之后告诉妈妈,原来上次考试她有点儿退步,老师当着全班同学的面批评她,语言比较严厉。下课之后,几个捣蛋的男同学嘲笑了她。平平自尊心很强,一直为此事耿耿于怀。可是事关老师,她也不敢告诉妈妈,只好一个人放在心底。妈妈听到了之后,笑着说:“我还以为什么事儿呢?就这么点儿事就难住你了啊?今天你们班主任给我打电话的时候,还说你特别优秀,是个好苗子呢。我们家宝贝不会被这点儿小事打垮吧?”妈妈安慰了一番之后,平平的心情好了很多。
倾心交谈,打开心扉
心理压力比较大的孩子对人往往会有所戒备,不容易与他人倾心交流。于是,家长不能训斥,也不能操之过急。应该以和蔼的态度、委婉的语气和孩子交流,并最终打动孩子。家长与孩子之间平等的对话,能够拉近双方间的距离,孩子也会接受家长的建议,将久闭的心扉打开,为日后能真正走出心理误区奠定基础。
小强是个脾气有点儿怪的孩子,经常在学校跟同学闹别扭。同学们都疏远小强,小强也为此每天闷闷不乐。有一天,妈妈带着小强去游乐场玩了一整天,回家的时候小强特别开心,拉着妈妈说这说那。妈妈趁机问小强:“昨天王老师告诉我,说你是个很优秀的孩子。想不想证明给老师看,今后你会做到更加优秀?”小强用力地点了点头。妈妈又说:“不过,优秀的男孩子也要跟小朋友友好相处。你能做到吗?”小强低下头不再说话了。妈妈跟小强谈了许多与小朋友相处的道理,然后跟小强说:“在同学方面,我觉得可以再好好改进一下与别人相处的方式。你觉得对不对呢?”小强低下头,轻轻地说:“好的。”妈妈微笑着抚摸着小强的头发,赞许地点了点头。
合理引导,重塑自我
在日常生活在,家长应该加强孩子抗拒各种不良诱惑的定力,鼓励他们勇敢地面对逆境与挫折。在遇到一些具体事情时,多让孩子发表自己的意见;把一些适合孩子做的事交给他们,鼓励他们自己动手去做;尊重孩子的想法,在对一些是非问题的讨论中多让孩子发表意见等;这些都是培养孩子自尊的好办法。孩子有自尊就会有勇气、有胆量,就会有较强的明辨是非的能力。
同时,鼓励孩子培养广泛的兴趣爱好,平时多参加一些学校组织的课外活动或社会实践活动,这对疏导缓解孩子的心理压力是大有好处的。有些父母望子成龙心切,总是强迫孩子在课后去学这个、学那个,结果往往带给孩子很大的压力。正确的做法应该是尊重孩子自己的意愿,根据他的兴趣理性地进行选择和培养。
适度的压力可以激励人奋进向上,完全没有压力会使人疲乏、懒散,但压力太大又会使人因无法承受而出现心理问题。在大多数情况下,只要父母能够及早发现孩子的问题并加以适当的引导,便会有效地缓解或消除孩子的心理压力,使他们愉快地健康成长。爱心和耐心可以感化孩子,真正打开孩子心灵上的那把枷锁。
如何面对失败
在生活中,我们遇到过很多这样的孩子:他们本来拥有聪明的头脑,备受老师和家长的宠爱,成绩也是名列前茅,但仅仅因为一次考试失利就变得十分消沉。在这种心态的影响下,这样的孩子就可能变得精神萎靡,消沉慵懒,做事没劲,完全一副颓废的模样。如果这种情况得不到及时的调整,孩子的一生就只能是畏惧失败而碌碌无为。
每个孩子都渴望成功,但由于年龄小、能力有限、经历和经验缺乏以及各种因素的影响,难免会受到失败和挫折。一次小小的失败,对成人来说是微不足道的,对孩子来说却是一个不小的危机。尤其是在表扬与赞叹的声音中长大的孩子,他们十分要强却禁不起一点风雨。遇到失败便以为是人生的滑铁卢,从此一蹶不振,彻底丧失了勇气和信心。
成功与失败固然重要,但是更重要的是失败之后应该如何面对。你如果笑着面对失败,并战胜失败,那你终究会走向成功。成功给你带来喜悦,自信,成功是新的目标的起点,它督促你更有信心去面对失败,挑战自己,战胜失败。
洛克曾经说过,温和地训练儿童,使他们养成受了痛苦而不畏缩的习惯,这是一种可以使他们精神镇定,并且为他们日后的生活奠定勇敢与果断的基础方法。父母们面临的最大挑战,就是如何面对孩子的失败而仍然有信心去鼓励和支持他。每个家长都希望孩子能拥有更多的成功,从中体验竞争和胜利带来的快乐。但是,任何的成功都来之不易,需要不断进取和努力,更需要面对挫折和困难。
面对孩子的失败,父母真正要做的是安慰与鼓励孩子,并与孩子一起分析失败的原因,帮助孩子认识到哪些因素是可以改变的,哪些是无法改变的。很多时候,给孩子带来最大打击的往往不是失败本身,而是他对失败的理解。
小勇刚上小学。上学期刚开学时,他们班开展了“一帮一”活动,小勇的任务是帮助一位考分总在60分上下的男生。班里只有10个人被分配了任务,刚接到这个任务的时候,小勇又得意又紧张。他对这个任务很上心,每天一放学,他就留在班里帮那个孩子解答难题,回家后还不忘打电话提醒那个男孩背单词。
可是这个学期快结束了,那个男孩的各科成绩还是在60分左右。因为这个,老师在班会上当着全班同学的面批评了小勇,说他没能帮助同学共同进步。在随后改选班干部时,当了一年多小队长的小勇落选了。
这件事对小勇的打击很大,他哭着对妈妈说不想在这个学校读书了,想转到别的学校去。妈妈对他说:“妈妈知道这件事情你受了委屈。”听了这话,刚刚忍住不哭的他眼泪又落了下来。妈妈接着问:“告诉妈妈,你尽最大努力了吗?”小勇使劲点了点头。“这就可以了,你要知道,世界上很多事并不是你尽力了就一定能成功的。但只要你尽最大努力就可以了。”这以后,小勇深深记住了“凡事尽最大努力就好”这句话。
每个人都希望自己一帆风顺,万事成功。然而,在现实生活中又哪里会有什么常胜将军。世事变化无常,关键就在于如何勇敢地面对失败并获得下一次的成功。如果没有经受过失败的痛苦,孩子就不能以正确的态度对待失败。
首先,父母要安慰与鼓励孩子。要是孩子明白,在人生的道路上失败在所难免。如果对于失败做好思想准备,那么遇到失败也就可以正常面对,鼓励孩子勇于承担风险,如果孩子总是躲避风险,他就会缺乏自信心,因为躲避风险会使他无法获得真正成功的感觉。那么,父母就鼓励他去做以前从未做过的事,在成功中寻找自信。
其次,帮助孩子摆脱消极态度。有的人在失败后便失去对生活的希望,消极、颓废、自卑、沮丧,并从此一蹶不振,甚至还会产生不恰当的对抗行为等。父母应教育孩子防止这种消极态度,以积极态度来对抗失败。面对孩子的失败,父母不能一味责怪训斥,更不能讽刺嘲笑,而要安慰孩子、鼓励孩子、开导孩子,激起他重新奋起的决心和自信心。要记住,永远不要伤及他人的自尊心,对待孩子也是如此。在对孩子进行批评教育时,要坚持对事不对人的原则,不应说“你真笨”、“你是一个没有用的家伙”这类话,而应该说“这件事你做得不对”、“这次你表现得没有以前好”,等等。
再次,引导孩子从失败走向成功。我们都知道,失败是成功之母。失败是令人沮丧的,但如果能从失败中吸取教训,砥砺人的意志,使人更成熟、坚强,激励人从逆境中奋起,就能使失败变为成功。父母训练孩子正确面对失败,就是使孩子勇敢地面对失败,能变失败为成功之母。不要让孩子总是自责,当听到孩子说“我老是写不好字”、“我真笨”、“我太丑”的时候,要有及时加以引导,鼓励和帮助他战胜失败。
同时,要让孩子知道,外界的评价并没有那么重要。谁都不可能总是得第一,也没有人能够永远不失败。即使在没有外界鼓励或者是遭到反对的时候,也应该坚定地走自己的路。如果过于在意外界的评价,他就会经不起挫折。父母要从小让孩子学会挣扎,锻炼拼搏精神,这样,当孩子遇到挫折、困难、委屈、痛苦等,就能奋起挣扎,变失败为成功,也会对孩子今后的成长大有好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