挫折,是指人们在人生境遇或目标活动中遇到难以克服的障碍或干扰,致使需要不能满足,理想不够实现的状态,一般都会由此产生紧张或消极的情绪。人的一生不会一帆风顺,总会遇到这样那样的挫折。这一方面可以磨炼人的意志,使人更加成熟、坚强;另一方面也可能导致人们消极、颓废,从此一蹶不振。从心理学的观点看,一个人受一些挫折,特别是早期受些挫折很有好处,可以催化他更快地成熟。
挫折也是一种财富
挫折,是指人们在人生境遇或目标活动中遇到难以克服的障碍或干扰,致使需要不能满足,理想不够实现的状态,一般都会由此产生紧张或消极的情绪。人的一生不会一帆风顺,总会遇到这样那样的挫折。这一方面可以磨炼人的意志,使人更加成熟、坚强;另一方面也可能导致人们消极、颓废,从此一蹶不振。从心理学的观点看,一个人受一些挫折,特别是早期受些挫折很有好处,可以催化他更快地成熟。因此,挫折对孩子的成长有着特殊的意义。
在一望无际的非洲大草原上生活着许多羚羊,科学家们在这里发现了一个奇怪的现象。在奥兰治河东岸的羚羊不仅奔跑速度比西岸的羚羊快,而且繁殖能力也比西岸的羚羊强。为了解开这个疑惑,动物学家们进行了一项试验,即在两岸各捕捉了10只羚羊,然后把它们分别送到对岸。
一年以后,这些参加试验的羚羊数量发生了变化:由东岸送到西岸的羚羊繁殖到了14只,而由西岸送到东岸的羚羊则只剩下3只。但是,河两岸的生存环境是相同的,动物学家们百思不得其解。
后来,动物学家们终于找到了两岸羚羊生活环境的不同。原来,东岸不仅生活着羚羊,在其附近还生活着一群狼,为了不被狼吃掉,羚羊不得不每天练习奔跑,使自己强健起来;而西岸的羚羊因为没有狼群的威胁,过着安逸的生活,结果奔跑能力不断降低,体质也不断下降了。
世界上的事情往往都是这样,生活在安逸环境中的人往往过于脆弱,只有不断经受困难和挫折的人,才具有坚强的意志和强大的生存能力。世事错综复杂,道路曲折坎坷,现代社会把我们每个人都推上了公平竞争的舞台。遭遇挫折是人生必经的坎儿。当挫折来临时,我们没有选择,只能接受不可避免的事实,并作出自我调整。
著名的心理学家马斯洛说:“挫折对于孩子来说未必是件坏事,关键在于他对待挫折的态度。”因此,明智的父母应该从小就对孩子进行挫折教育,让孩子从小就“习惯吃苦”。
当然,挫折教育的目的并不仅仅是让孩子吃苦,而是让孩子能够在体验苦难中学会面对困难并战胜挫折,建立自信、乐观的品质,培养起一种耐挫折能力。只有认识到挫折教育的价值,并在日常生活中注意培养孩子的抗挫折能力,孩子才会在遇到挫折时表现出坚强、勇敢、自信的精神,用自己的力量和智慧去克服人生中一个又一个困难和挫折,一步步走向成熟,走向成功。
挫折教育的作用
首先,挫折教育能够激发孩子的潜能。在正常的现实生活中,人总有一种潜能不能被激发,这种潜能只有在一些非常的情况下才能被激发。对于学生而言,当其遭受挫折时,便容易激发学生的潜能,越不容易找到答案,就越能激发学生的潜能和探究精神,从而进行研究性学习,切实掌握知识。
其次,挫折教育能打击孩子的骄傲情绪。有些孩子由于受到年龄、经历、学识等的影响,往往会产生一些不应当有的错误,如:粗心大意、骄傲自满等。在这种情况下,人为地设置一些挫折让其遭受以打击其骄傲情绪是非常有必要的。当然,这种挫折应当有一定的限度,只能是通过这种人为设置的挫折,让孩子正确认识自己的能力,排除自己的骄傲情绪,戒骄戒躁,从而取得更大的进步。
再次,挫折教育能够使孩子真正享受到成功的喜悦。如果孩子完全通过自己的努力解决难题时,那种喜悦是不言而喻的,那要比从师长或书本里学到知识更让其感到欣喜。因为,只有通过自己的努力与探究掌握的知识才是对自己来说更有意义的学习。“纸上得来终觉浅,要想绝知须躬行。”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最后,挫折教育能够使学生更好地适应现代社会。现代社会是一个充满挑战的世界,在这样的社会中不遭受挫折是不可能的。如果学生在学校中没有遭受挫折的洗礼,没有正确对待挫折的思想,就好像是温室里的“花朵”,是不可能很好地适应社会的。而只有学生在学校中就遭受许多挫折(无论这种挫折是主动的还是被动的),掌握了应付挫折的方法,在一定程度上讲才能够更好地适应社会。
父母应该怎么做
有这么一种说法,认为“有十分幸福童年的人常有不幸的成年”。这种说法虽然偏激,但却不无道理。幼时很少遭受挫折的孩子长大后,会因不适应激烈竞争和复杂多变的社会而深感痛苦。挫折教育就是有意识地利用和设置比较艰苦困难的条件,让孩子在与困难和挫折作斗争中经受磨炼,受到教育,以提高他们战胜困难、对付挫折能力的一种教育活动,即磨难教育。在挫折中得到磨炼,是挫折教育的核心。
首先,父母要树立挫折教育的意识。许多父母都认为,孩子心理承受能力差,应该对孩子保护有加。这种观念直接影响了孩子。其实,一个人受点挫折,尤其是早期受一些挫折,很有好处。家长应正确看待挫折的教育价值,把它看成是磨炼意志、提高适应力的好方法。
其次,父母要有意为孩子设置一些障碍。对孩子来说,在成长的道路上难免要遇到苦难、阻碍,如果孩子平时走惯平坦路、听惯顺耳话、做惯顺心事,那么一旦他们遇到困难,就会不习惯,从而束手无策,情绪紧张,容易导致失败。所以父母不妨在平时学习和生活中有意地给孩子设置些障碍,或对孩子的要求说“不”,以此带给孩子生活的磨炼。
第三,父母要鼓励孩子克服困难和挫折。有的孩子在逆境中易产生消极反应,往往会垂头丧气,采取退避的方式。要改变这种现象,就必须在孩子遇到困难时,教育孩子勇敢面对挫折,向困难发起挑战。例如,当孩子登山怕高、怕摔跤时,就应该鼓励孩子说:“别怕,你行的!摔一跤算什么?”父母可以把自己事业和家庭生活中遇到的挫折和不如意告诉孩子,让孩子对挫折有一个全面的认识,为孩子正确对待各种挫折树立榜样。
第四,父母在孩子失败后要鼓励孩子。当孩子对抗挫折得到失败的时候,父母应该让孩子认识到人的一生会遇到很多挫折,关键在于如何正确认识和正确对待挫折,只有鼓起勇气努力向前,才能最终克服困难,战胜挫折。在孩子取得一定成绩时,要充分肯定、及时表扬,让孩子看到自己的能力,从而更有信心去面对新的困难。乐观的孩子不是没有痛苦,而是很快能从痛苦中解脱,重新振奋。父母和家长应认真培养孩子在“黑暗中看到光明”的自信心和技巧。
第五,父母应该引导孩子多读一些伟人传记。读得多了,就感觉到人生的过程就是不断战胜困难、战胜挫折的过程。和伟人比起来,我们遇到的困难和挫折实在不算什么。逆境给人宝贵的磨炼机会。只有经得起环境考验的人,才能算是真正的强者。自古以来的伟人,大多是抱着不屈不挠的精神,从逆境中挣扎过来的。
如何帮助孩子脱离不良的挫折体验
不同年龄的孩子面对挫折有着不同的挫折体验,此时家长就要通过孩子的表现来针对性地引导孩子。对于年幼的孩子来说,他的挫折来源于父母不允许他做自己想做的事情,甚至是摔倒都可以引起孩子的挫折感,面对挫折,年幼的孩子通常以哭闹或发脾气的方式表现出来。父母则应该安抚孩子,让孩子停止消极的行为。
而对于学龄期的孩子来说,他的挫折可能来源于无法得到同伴的理解,无法受到老师的表扬,学习成绩不能得好名次等。学龄期的孩子在面对挫折的时候会表现出沮丧、失落、忧郁等不良情绪,这就需要父母及时发现并帮助孩子摆脱受挫折的不良情绪。
当孩子产生诸如垂头丧气、唉声叹气等的消极反应时,父母一定要帮助孩子调整心理状态,度过情绪困境。美国的儿童心理学家曾经教给父母们一个叫做“3C”的办法来帮助孩子们度过困境。这“3C”是指control(调整),challenge(挑战)和commitment(承诺)。
control(调整)指的是一种心理上、情绪上的调整,是为了帮助孩子认识到“困难并不等于绝境”。例如,6岁的毛毛在外出玩耍时不小心把新买的衣服撕破了。当妈妈发现情况时,毛毛闷不吭声,低着头。妈妈应该这样对毛毛说:“新衣服撕破了心里很难过是不是?怕妈妈骂你是不是?”这时候,孩子肯定会向父母说明自己是不小心撕破的,并说出自己心里的感受。妈妈可以顺势开导孩子:“我理解你现在的心情,尽管新衣服撕破了,但是你能主动反省自己,妈妈感到很高兴!”
challenge(挑战)指的是给孩子一种心理挑战,让他学会在不高兴的事情中看到快乐的一面。当孩子撕破了新衣服,父母要帮助孩子分析原因,然后,教育孩子改正缺点,不要再犯同样的错误。毛毛的妈妈是这样鼓励孩子的:“我知道你是一个活泼的孩子,喜欢与伙伴们一起玩耍。尽管这次衣服撕破了,但是,你下次一定要注意,如果玩剧烈的活动时,要提早准备好服装,穿上耐磨的衣服,这样就能既玩得开心,又不会撕破衣服了。”
commitment(承诺)指的是用“承诺”的方式帮助孩子看到生活更为广大的目的和意义。例如,妈妈对毛毛说:“你觉得新衣服撕破了让爸爸妈妈很失望,但是,爸爸妈妈一直希望你活泼开朗,做个快乐的孩子。不管你怎样,只要你以后注意点,爸爸妈妈不会介意的。”
通过调整、挑战和承诺三个步骤,毛毛的不良情绪明显减少了。事实上,鼓励孩子克服困难和挫折的关键就是父母应该对孩子的努力和行为作出正确的评价,让孩子也能够正确评价自己的行为和结果之间的关系。不管是什么原因,当孩子不能面对挫折时,父母应以乐观的情绪感染孩子,如:“就这点小事,怕什么,让我们一起来想办法。”鼓励孩子自己动手动脑克服困难,不断提高抗挫折能力。
“挫折教育”是一种手段而不是目的,归根到底我们就是为了孩子们能健康成才。在一定程度上,“挫折教育”也可以称之为“成功教育”。父母对生活的态度很大程度上影响孩子的认识,患得患失、斤斤计较、悲悲戚戚的父母常常有同样品质的孩子。我们希望孩子不仅能从别人或外界的给予中得到幸福,而且能从内心深处激发出一种自找幸福的本能。这样在任何挫折面前才能泰然处之,永远乐观。
生活必需的勇气
我曾经听到过一个关于幸福生活的定义:“幸福就是每天晚上能安然入睡,坦然而没有惧怕地睡着;而每天早上,则愿意睁开眼睛,有勇气面对新的一天。”是的,幸福的生活也许就是这么简单。但是,却是那么难以做到。我们每个人都在为恐惧的情绪所困扰:害怕自己的成绩不够优秀,害怕自己得不到别人的肯定,害怕自己无法应对工作的责任,害怕自己得不到理想的爱情……
为什么我们会有这样的恐惧,是因为我们本身缺乏战胜恐惧的勇气。因为太害怕失败了,所以不敢轻易向前迈步。今天的我们如果还这样,明天也许孩子也会如此。当我们明白,缺乏勇气会对一个人的生活和成就造成什么样的负面影响,就知道从小培养孩子的勇气是多么重要的事了。
玲玲两三岁时是个很活泼的孩子,一见到大人总是在大人身边跑来跑去。可妈妈发现,玲玲从幼儿园开始就变得胆小怕事了,很难看到她脸上露出笑容,直到现在上了小学还是如此。在学校,她见到老师和同学都怯生生的,上课不敢发言,回答问题也总是低着头,声音小得只有她自己才听得到。因为胆小,不爱说话,她没有朋友,课间总是一个人躲在角落里。有时有调皮的同学故意招惹她,她也不敢反抗,只是悄悄地躲开。在家里玲玲也是抑郁寡欢,有时妈妈大声叫她都会把她吓一跳。妈妈非常失望地说:“这孩子怎么越来越没出息呢?”
有的孩子天生不爱说话,不敢表现自己,害怕面对生人。这是孩子的性格特点,而不是缺点。有时候,孩子缺乏勇气是家长的行为造成的。比如,父母安全意识过强,老是吓唬孩子,孩子干什么父母都说“危险”,久而久之,孩子就会总结出一条经验,最可靠的办法是什么也别摸,什么也别干。这样,孩子就养成了胆小怕事的习惯。
不可不知的勇气
我所说的勇气,是指敢于面对表现自己,敢于承担责任,敢于接受挑战,敢于承认错误,敢于面对失败,敢于坦然接受幸福和他人的赞美,也敢于承受苦难和他人的指责。如果我们的孩子拥有了生活的勇气,他学习退步时就会有前进的决心,面对机会时就会牢牢抓住,爱情来临时也不会遗憾错过……在他成长的过程中,不知道要少走多少弯路,省去多少煎熬和辛苦。
小萌小时候在农村奶奶家长大,皮肤黝黑,身材粗壮。爸爸妈妈十分担心他会不适应上海这个繁华大都市的学校氛围。果然,小萌在四年级竞选为班长之后,因为在体操比赛中指挥失误,使全班失去了争夺冠军的机会。之后,他竞选“优秀小班长”失败。但是,当班长换届选举的时候,他仍旧入选。小萌告诉爸爸妈妈说:“今天早上开班会时,老师问全班同学有谁愿意当班长,我是第一个举手说要当的人,所以老师和同学就又让我当啦!”自此之后,这个从乡下转学来的“土孩子”,成为全校升降旗典礼的司仪,校国旗仪仗队队长,五年级则代表学校竞选本市荣誉“小市长”。面对失败的打击时,小萌有一句话:“又不会怎么样!”所以,他越挫越勇,通过自己的努力获得了一次次成功。
充满勇气的孩子,他们内心拥有对自己的正确认识,敢于调整每一次成功地转变,比如,试吃不喜欢的食物,学习走路迈开第一步,还有主动向父母坦白自己闯祸;充满勇气的孩子,他们胆大又谨慎,敢于面对不熟悉的事情,并意识到自己的行为能够给自己或者他人带来什么样的影响,如会在接近狗狗之前就勇敢地向狗狗的主人询问狗狗是否友好。
培养孩子的勇气
人的一生中,不知道要遇到多少大大小小的困难与挫折,这都需要孩子有足够的勇气去面对它。我们需要培养孩子的勇气,希望我们的宝贝能够鼓起勇气探索他们所在的这个世界,并能够在人生道路上越过尖锐粗粝的石块,而不被绊倒或是止步不前。那么,我们要如何培养孩子的勇气呢?
不要刺伤孩子的自尊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