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好父母你该如何爱孩子
1272300000019

第19章 不做莽撞的父母(1)

有些父母在冤枉孩子之后,为了掩饰自己的尴尬与窘迫,会故意找孩子别的错误来指责孩子。从表面上来看,家长这样做,似乎维护了自己做父母的尊严。但是这样一来,孩子会不再相信家长,不敢再说真话。长此以往,不但会使孩子学会推诿责任和逃避现实,而且会使孩子变得性格懦弱。

糊涂的责备

苗苗已经上小学六年级了,正面临升初中的关键时刻。一向成绩优异的她最近却感觉十分不在状态,爸爸妈妈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一次小测验结束之后,苗苗将考试试卷带回家给爸爸过目。爸爸一看到每份试卷都是70多分或者80多分就来气,狠狠地骂了苗苗一顿:“平时上课你都干什么去了,考了这么点分给谁看呢?就你这样的,连初中都上不了,看你丢不丢人。”说完,爸爸摔门而去。苗苗一个人坐在沙发上伤心地哭。

第二天,苗苗的班主任给苗苗爸爸打来电话,通报苗苗这次的成绩。班主任十分开心地说,苗苗成绩一直十分稳定,即使是这次以奥数题目作为考试内容的测试,苗苗都毫无意外地得到了全校第一。班主任还说,这次考试题目偏难,全校学生的分数都不高,老师们已经意识到这个失误,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会加以改进。

放下电话,苗苗爸爸才知道错怪苗苗了。他知道女儿一向要强,他之前的口不择言一定给孩子带来了不小的伤害。爸爸十分苦恼,究竟该怎么办呢?

在我们与孩子的沟通过程中,很多父母都会遇到错怪孩子的问题。每个人都有疏忽的时候,并不是每位家长都可以正确地处理与孩子之间产生的矛盾,在情急之下脱口而出的伤害之言在所难免。偶尔发生冤枉孩子的事情并不一定就能给孩子带来很大的伤害,但是如果经常做出愿望孩子的事情或者对这种事情处理不当,则导致家长与孩子的关系越来越紧张。那么,家长们在冤枉孩子之后会做出什么样的举动呢?

以孩子的错掩盖窘迫

有些父母在冤枉孩子之后,为了掩饰自己的尴尬与窘迫,会故意找孩子别的错误来指责孩子。从表面上来看,家长这样做,似乎维护了自己做父母的尊严。但是这样一来,孩子会不再相信家长,不敢再说真话。长此以往,不但会使孩子学会推诿责任和逃避现实,而且会使孩子变得性格懦弱。

转移视线岔开话题

大人们都以为孩子的心性好动,会很快忘记发生过的事情,包括那些不愉快。于是,父母们就利用孩子的这种特点,在冤枉孩子之后,用一些其他的话题或者玩具转移孩子的注意力。比如,妈妈责怪孩子弄乱了抽屉,事后才得知是爸爸干的,一时下不了台,于是转而指责孩子乱放玩具等,以此来推卸自己的责任。但是,每个孩子的个性不同。这种方法对于生性活泼好动的孩子或许有效,对于安静内向的孩子就很难发挥效果了。而且,在孩子慢慢长大,识破了家长的用意之后,不仅会对这种做法产生反感,而且也带给孩子一个逃避责任的“榜样”。

以补偿代替道歉

一些父母在发现冤枉孩子之后,心中感觉抱歉,但是又碍于“家长”的尊严不好意思给孩子道歉。于是,他们就以一些物质补偿或许诺来代替道歉。虽然在父母心中以为这样能让孩子了解自己的歉意,也算是“知错能改”。但是,一方面有些自尊心强的孩子不一定会为物质所动,另一方面有些孩子也可能趁机对父母提出各种无理的要求。

认为没什么大不了

还有这样一部分家长,总认为孩子年龄还小,根本不懂什么自尊心,也不会“记仇”。其实,无论孩子年龄多大,都是有思想、有感情,需要尊重和理解的个体,长此以往,家长就会失去孩子对自己的信任。

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许多成人仍对自己儿时被冤枉的事情难以释怀。而从孩子的生理和心理发展特点来看,他们的自尊心远远超出我们的想象。连大人都不愿意被人误解,何况是我们的孩子呢?而对孩子错误的责怪伤害到孩子幼小而敏感的心灵,如果孩子处于青春叛逆期的话,还很有可能做出过激的反应。

因此,面对犯错误的孩子,我们首先要控制住自己的情绪。有时父母常靠经验判断,先入为主,一口咬定孩子做了什么,让孩子有口难辩。一定要弄清楚,这件事究竟是怎么发生的,孩子应该不应该对此负责。

在确定自己是错怪孩子的时候,应该真诚地向孩子道歉。面对孩子,父母要相信“身教的力量”,因为他们是很善于模仿学习的。对于孩子们来说,父母的道歉不仅不会损害他们的威信,更是一种间接的教育,这会使他们知道每个人做错事都要承担相应地责任,在潜移默化中培养他们的责任心。如果父母敢于承认自己的错误,孩子就会对父母产生更深一层的信任,就会对父母的教育心悦诚服。另外,做父母的向孩子道歉,能使孩子体验到受人尊重的感觉,进而建立起恰当的自尊,还能使孩子学会尊重他人的习惯。

根据焦虑心理研究结果,道歉也有最佳时机,即在失言或失误10分钟以后再道歉会取得比较理想的效果,但最长不宜超过2天时间。太快、太简单的随意道歉会让人感觉不到真诚,冷静一下,仔细反思自己的问题,再去道歉,对别人和自己都负责。当然,如果伤害到孩子,即使晚道歉也比不道歉要好,这不仅涉及对孩子的重视程度,也表明自己对待错误的心态。

很多时候,我们很多父母碍于自己的“权威”地位,在向孩子道歉时往往自我批评很少,借题发挥居多,甚至还是以批评孩子告终。这样让孩子感觉你不是在道歉,而是在变相批评他。那么,这种道歉是无效的。合格的道歉应该使孩子感到父母对他的赏识和尊重。道歉时要心平气和,要做到主旨明确,态度中肯,不要含糊其辞,否则会让孩子感觉你的道歉不是出于真心,让孩子怀疑你的诚意。要注意的是,向孩子道歉一定要是在自己犯错误的时候,不要因为孩子的情绪波动而轻易给孩子道歉,这是没有原则的自我否定,会丧失父母的威信。道歉一定是为让孩子感觉父母对他的尊重,明白为人处事的道理,而不是故意取悦和讨好孩子。

其实,向孩子说声“对不起”并不像想象中那么困难。

晚上,苗苗放学回到家之后,发现爸爸妈妈都在客厅里坐着看电视。苗苗默默地走过客厅,准备回自己的房间,忽然听到爸爸轻快的声音:“苗苗,快过来看电视啊,这是你最喜欢的喜羊羊与灰太狼啊!”妈妈走过来,一边说:“宝贝女儿学习累了一天了,来休息休息。”一边把苗苗拉到沙发上坐下。苗苗低着头,还是没有说话。这时,爸爸轻轻地说:“苗苗,昨天是爸爸不好,爸爸不应该错怪你。今天班主任已经告诉我,你的成绩非常优秀,是爸爸太鲁莽了,说了一些很过分的话。你知道爸爸的脾气一向比较急躁,你能原谅爸爸吗?”

苗苗很意外,她没有想到做惯了领导的爸爸会这么诚恳地向她道歉。过了一会儿,她轻声说:“爸爸还是我的好爸爸。”

粗暴对待孩子的错误

小飞的妈妈最近十分苦恼,因为小飞的成绩一直在退步,也弄不清究竟是什么原因。当妈妈把小飞新出的成绩告诉小飞爸爸的时候,爸爸简直是怒不可遏。小飞的爸爸脾气本来就十分暴躁,这下更是一句话也不说,拉住小飞就是一顿暴打。然后,爸爸就怒气冲冲地走出了家门。

小飞从小就比较调皮捣蛋,成绩也一直不好。父母先是苦口婆心,一看效果不好,就拳脚相加,又打又骂,打得小飞听见爸爸的声音就跑。有一次,爸爸在十分气愤之下把小飞从二楼的楼梯上踢下来,幸亏只是摔破了点儿皮。而这却吓得小飞在朋友家里躲了一夜。那时候,小飞一听见别人提起爸爸,就浑身发抖。

第二天,妈妈打开小飞房门的时候,发现屋里空无一人。房间里的东西都收拾得整整齐齐的,桌子上还留了一封信。妈妈打开信封一看,顿时哭的喘不过气来。原来,已经上初中的小飞实在受不了父亲多年来的打骂,决定离家出走,并且在信里透漏了轻生的念头。妈妈看到这里,已经绝望的不知道如何是好了。

美国科研机构在一项未成年人遭受体罚的调查指出:即使是每两周轻微体罚孩子一次,对孩子也会产生影响。同时,科学家相信,那些从没有受过或很少遭体罚的孩子,其智力发育要好得多,原因是家长采用教导的方式让他们改正不良行为,帮助他们建立正确是非观。

未成年的孩子正处于生长发育的重要阶段,也是健康心理形成的基础时期。无论出于何种原因和动机,对他们进行体罚都是有百害而无一益。无论孩子的家庭背景如何,体罚都会影响孩子的正常发育;无论采取何种体罚方式(罚站、罚跪、关进“黑屋子”等),哪怕仅仅一两次,都会在幼小心灵里留下难以愈合的“创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