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好父母你该如何爱孩子
1272300000018

第18章 以爱的力量,磨炼孩子(3)

其次,父母要在孩子头脑里建立“规则意识”。规则就是规定出来供大家遵守的制度或章程,规则意识即是遵守这些制度或章程的良好态度和习惯。懂规则的孩子在从事活动时能够克服冲动,对自我的思想、情感、动作等进行控制、监督和调节,不离开原有活动,不分心或跑开。比如,有的孩子在搭建积木时往往能够搭建出结构复杂的楼房和桥梁,可是让他们收拾积木时却往往不愿意。这时我们不妨设定一些规则,搭完积木展示完之后,必须把积木按照指定的标志放回原处。孩子在规则的约束下,克服了不想收拾积木的懒惰心理,坚持把积木放回原处。久而久之孩子们在规则意识的调控下,不由自主地产生一种对自己负责的情感,为内化持之以恒寻找到了精神支持。

再次,父母要提高孩子克服困难的勇气。关于勇气的话题,我们之前已经做过讨论。我们应该让孩子独自面对一些他们应该面对的问题,在行动的过程中学会克服困难,在困难面前教他们学会解决克服困难的方法,培养做事有始有终、坚持到底的良好习惯,从而增强其坚持性。

最后,父母要以赏识的态度鼓励孩子培养坚持性。赏识教育是帮助孩子培养一种良好习惯的正面手段,是使孩子坚持下去的最大动力。在关键时刻,父母充分发挥语言的激励功能,促进孩子坚持完成任务。比如,在玩搭积木的时候,孩子如果能够坚持把家里收拾干净、整洁,就应该给予孩子表扬和鼓励,反之则要给予适当的批评,让孩子知道做事要有始有终,不能中途而废。

在日常生活中,父母可以利用身边一些小事来锻炼孩子的坚持性。比如,做一些需要重复动作的家务,收拾房间等。刚开始,孩子可能会比较没有耐心,而且试图要放弃。父母可以在一旁督促孩子,让孩子用心去做,直到把一件事做完为止。要让孩子明白,做任何事情都要坚持把它做完。而且,父母也可以有意识地为孩子设置点儿障碍。因为,坚持力是坚强意志磨炼出来的,越是在困难的环境里,越能锻炼孩子的坚持力。做父母的要鼓励孩子做事不要半途而废。孩子经过努力出色地完成一项工作后,父母要给予及时的表扬,强化孩子做事能坚持住的好习惯。

对孩子坚持性的培养是一项非常重要的任务,我们要在孩子处于好动、好奇、可塑性高的时期,在有准备的教育环境里对其进行坚持性的培养,有助于他们将来对任何事情都能坚持不懈、持之以恒地努力,最终达到目的,为他们健全的人格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

独立承担责任

责任心是指个人对自己和他人、对家庭和集体、对国家和社会所负责任的认识、情感和信念,以及与之相应的遵守规范、承担责任和履行义务的自觉态度。责任心是孩子健全人格的基础,是能力发展的催化剂。一个人的责任心不是先天具有的,而是靠家庭、学校、社会的培养和教育而逐步形成的,这个培育过程自婴儿时期起直至终其一生,而关键性的是幼儿时期。

美国的儿童教育一直备受世界推崇。根据报道,美国的孩子在一岁以后便自己独睡。孩子学会走路以后,父母就很少再抱孩子了。孩子学会自己用刀叉吃饭,父母也就不再喂孩子了。相比之下,中国的父母则要“尽心尽力”得多。在街上我们经常可以看到四五岁的孩子还要爸爸、妈妈背着抱着,至于爷爷奶奶追着哄着喂饭,更是家常事儿。这样成长的孩子,独立性尚且无法谈起,更何况培养孩子的责任感呢?

著名文学家胡适生有二子一女,长子取名祖望,次子思杜。他在《我的儿子》的文章里说:做父母的,对子女绝不可居功,绝不可示恩,千万不可把自己看作“放高利贷”的债主,而要彻底解放孩子。所以,他一直主张让孩子过自己的生活,走自己的路。祖望在苏州读中学,胡适有一封家书给他,对他小小年纪就离开家庭,表示很难过,但是,“我们为你想,离开家庭是最好的办法。第一使你操练独立的生活,第二使你操练合群的生活,第三使你觉得用功的必要。最要紧的是,做事要自己负责任。”即使对体弱多病的小儿子,也要他离开上海的母亲到昆明西南联大去读书,并且把没有离开家庭,称为是思杜“最不幸的一点”。

每个孩子都是社会中的一个个体,当然应该承担社会责任。但是首先作为家庭的一名成员,也应承担一定的家庭责任。包括建立家庭中的岗位,承担一定数量的家务劳动,父母可通过鼓励、期望、奖惩等方式,督促孩子履行职责,培养责任心。如果一个孩子在家庭层次的责任心难以确立,将来一旦走上社会,就难以向社会层次的责任心过渡。

为什么我的孩子没有责任感

孩子没有责任心,原因就在父母的教育失当。一些父母不愿让孩子去承担自己的责任,偏偏喜欢替孩子包办一切。父母爱自己的孩子是正确的,但不能事事都替孩子做。对孩子的任何要求都不拒绝,孩子就喜欢依赖父母,自然就不知道如何去承担责任。

还有,一些家长没有给予孩子独立承担责任的机会。当孩子有了第一次我愿意做、我会做的表示时,正是孩子独立意识和自信态度表现的萌芽,这时候,如果家长拒绝孩子,替代孩子,等于“扼杀”了孩子独立做事的机会,这就好像是孩子掉进了父母设置的“温柔陷阱”,让孩子连动手的机会都没有,更何谈独立承担责任?这样孩子在做事时真的遇到了困难和麻烦,孩子就会退缩,就会想到让父母来帮助自己,替自己承担责任。

阿美又把玻璃杯摔了,妈妈虽然生气,但还是对阿美说:“你怎么不小心点儿?快走开,小心被玻璃割伤!”然后,妈妈把碎片扫了,并把地给拖干净了。而阿美呢?坐在沙发上,看着妈妈做这一切。妈妈做好以后,告诉阿美:“妈妈不是说过吗?玻璃杯和碗容易摔破,拿时要小心,可你怎么还是三天两头地打破东西呀?”阿美听着妈妈的话,头低了下来。看到女儿那副可怜样,妈妈心软了,又重新给阿美倒了一杯牛奶,递给她:“喝吧,要记着妈妈的话啊!”阿美点着头“嗯”了一声。

谁知过了几天,阿美又把吃饭的碗给打破了,妈妈又是一通忙碌。当妈妈再次提醒她要小心时,阿美仍然只是“嗯”了一声。

如何培养孩子的责任心

人类有一种积极向上的内在趋势。其实,在孩子的幼儿阶段就已经表现出来独立承担责任的萌芽。如孩子自己要求独立吃饭,试穿衣服,手脏了自己洗……家长的责任是密切地关注他,扶植他,鼓励他,在尝试过程中,培养其意识,增强其自信,逐步成为独立自主,对个人、社会负责地迈向自我实现的个体。

从家庭日常小事做起。培养孩子的责任心应从家庭日常生活小事做起,循序渐进。父母应根据孩子的年龄及能力,经常有意识地向孩子布置一些任务,并检查他完成任务的情况,使他认识到自己对家庭、家庭成员所应尽的义务。不论是什么任务,父母都应该用孩子能理解的方式给孩子讲明,使他意识到自己有责任将它做好。我们应该让孩子在家庭的岗位上感受责任的分量,忠于职守时应给予表扬鼓励;失责时应给予批评和惩罚。只有这样,才能让孩子超越“以自我为中心”,了解自己周围的世界,从而强化自己对他人负责,对周围环境负责的责任心。

利用故事“游戏法”。比如,让孩子在故事中或游戏中担任“小哨兵”“小警察”的角色,由他监督游戏中顾客应排队购物、遵守“图书馆”规则、凭车票“乘汽车”等,并在孩子有了角色意识的基础上,逐步有意识地安排他参加不感兴趣的活动,并鼓励他像“小哨兵”“小警察”坚持站岗那样把事情做完,让孩子在通过担任的角色中,懂得生活中对有兴趣的事要做,对繁杂以及不感兴趣的事同样也要做好。

坚持正面教育。孩子的责任感的形成是一个渐进的过程,需要日积月累。另外,因为孩子毕竟年龄小,好奇心较强,注意力容易分散,这些特点往往会妨碍他把一件事自始至终的完成,而当孩子完成一件事后,父母要给予公正及时的评价,并善于用语言的教育艺术将孩子的注意力吸引和转移过来,继续完成他应该完成的任务。如说:“我相信你还会把事情做完做好的”,使孩子相信自己有能力、有责任承担,只要努力去做就能做好,同时要教他今后还应该怎样做就更好,即使他看到自己潜在的能力,又看到不足之处,以利帮助孩子养成积极、认真、严谨的生活、学习习惯,培养孩子对自己言行负责的态度。

让孩子为自己的错误负责。培养幼儿责任感的目的是能让他做到:“一是决定自己行为的能力,二是负责自己行为的后果。”孩子做事,往往更多地重视行为过程本身,而不太重视行为结果。因此,要培养孩子的责任感,必须让孩子对自己的选择及行为结果负责。应该让幼儿在成长过程中逐渐明白,很多事情不是一句“不小心”,“对不起”就能解决的,需要对自己做出的事情负责,从而使幼儿理解责任的重要性。

为孩子树立良好的榜样。责任心的培养,是在不知不觉的潜移默化中形成的,父母对待学习、工作的认真态度,坚持性和责任感将成为孩子良好的学习榜样。此外,父母可以时常有意识地与孩子谈自己的工作,把自己完成一项任务、克服一个困难后的愉快和成就感传达给孩子,使孩子能具体地感觉责任意识在生活中的重要性,从而主动、积极地养成责任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