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好父母你该如何爱孩子
1272300000032

第32章 最微小却最珍重的美德(2)

当下随着社会的发展,在孩子们的物质需要逐渐得到满足的同时,他们的精神世界却在逐步地退化,感恩意识严重缺失。对于今天的孩子们来说,感恩意识绝不是简单的回报父母的养育之恩,它更是一种责任意识、自立意识、自尊意识和健全人格的体现。作为父母,我们就应该思索,如何让缺失的感恩意识回到孩子们的心中,并能转化为态度和行动。但是感恩也并不是简单的理论,我们适宜地在社会实践中培养我们孩子的感恩意识、感恩的情结。

对孩子进行感恩教育,我们要鼓励孩子们感恩现在所拥有的物质条件,让孩子们在日常行为中形成感恩的心,增强感恩意识。

对孩子进行感恩教育,我们要为孩子制作一本感恩图集。鼓励孩子翻阅报纸杂志并把认为值得感谢的画面剪下来。将图片贴在本子上积累图片。很快地,制作者将会拥有一本具有视觉效果的生活感恩回忆录。同时,鼓励他们把一些感恩的故事文章也剪下来,细心品味。有时我们会发现自己对别人的一点小恩惠感动不已,却感受不到你最亲近的人的大恩大惠。鼓励孩子们经常翻阅这本感恩集锦,反思自己。

对孩子进行感恩教育,有一个担心就是现在我们的这个意识教育可能还缺少足够的实践引导和理论支持,有人会错认为这是有宗教意识的“奴化教育”——别人是神,自己却是奴隶或罪人。这种认识是绝对错误的。感恩,它本身是一种高级的情感,这种情感不是仅仅限于一种表面化的感谢或者一种报恩。

齐美尔在《忠诚与感激》中提到,“感恩的独特之处,不在于回报而在与意识到无法回报。”“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既然恩情无法回报,就以施恩的形式将恩情传递给其他的人,形成一个“感恩之链”。有了这个“感恩之链”,我们的社会将成为一个互爱、互助、文明、友善的大家庭。

培养孩子的感恩习惯

给孩子们一个感恩的种子,难道他们就会将它种在心中吗?就算给孩子种上感恩的种子,感恩之树就会在孩子的心里蓬勃成长吗?答案一定是否定的。我们需要给予孩子的不只是种子,更多需要照顾、看护。那就是,我们需要引导孩子形成良好的感恩习惯,培养孩子日常生活中的感恩行为细节。

也许父母亲会疑问我们的孩子还小,不会有感恩的心,怎么可能知道去“感恩”?但是依照现代心理学,小孩子有着诸多我们始料不及的心智,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良好的情感是在童年时期形成的,如果童年蹉跎,失去的将无法弥补。”可见,对于孩子我们培养他们感恩的习惯从小做起极是关键。因此培养孩子的感恩习惯,我们有几个关键需要把握:

父母以身作则

谚语说:屋檐水总是滴在同一个地方,父母的行为是一种无声的语言,对幼儿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作用,我们对待父母的行为总是他们对待我们的榜样。有一个故事讲的是:一对夫妻嫌弃年迈的父母,他们做了一副箩筐,在一个深夜把父母丢弃。不想他们的小儿子偷偷地跟在他们后面,悄悄捡回了箩筐。夫妻发现后,问儿子这样做的缘由,儿子理直气壮地说:“留给你们年老的时候用呀!”这个例子,印证了一个颠扑不破的真理: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父母的这种行为对孩子美好的心灵的建立无疑会起到破坏作用,我们不得不在这个反面的例子下树立自己正确的示范。

“中国幼教之父”陈鹤琴提出的“做父母的要以身作则”这一教育原则,他从理论上说明父母的品德、操作、模范行为是对子女施教的重要条件。他说:“小时候环境中最重要的是父母,教育中最重要的也是父母。”儿童好奇心强、好模仿,但是,儿童的善恶观念很薄弱,普通知识很肤浅,这样产生的结果就是,孩子不加选择的模仿父母亲。所以,父母要想孩子的品行好,有孝心、爱心,父母自身的品行要先好。在我们父母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中影响和塑造我们孩子的美好品德。幼儿就像胶泥一样,你捏什么就是什么,请我们记住我们捏的标准,我们捏的摹本正是我们自己。父母以身作则,言传身教,这样我们对孩子进行思想、心理和行为上的影响,为孩子们的“感恩”之心的形成提供不可缺少的情感基础和重要保证。

教孩子学会感激

成功学家安东尼指出:“成功的第一步就是存有一颗感激之心,时时对自己的现状心存感激,同时也要对别人所做的一切怀有敬意和感激之情。”孩子们的感恩习惯也在感激周围的一切中养育。

教孩子学会感谢

学会感谢是迈向自我实现重要的一大步。父母教孩子从小就会真诚地说声“谢谢”。当孩子从你手中接过一碗饭时,要说声“谢谢”。当孩子得到别人的帮助或给予时要提醒他真诚地抱有感激之心。知道感激,才能知道知福、惜福。父母在日常生活中,多提醒孩子,注意加强孩子的感恩意识。

帮助孩子学会爱父母

著名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在他所创办的学校的墙壁上挂了这样一副标语:“要爱你的妈妈”当今的社会,太多的父母望子成龙、望女成凤,为了几代人的希望,不惜付出任何代价的满足孩子的任何需要,却不知道这些被父母溺爱的宠儿们,心里究竟有没有想过父母的苦心。经常听到有许多父母在一块埋怨说:“别人家的孩子有多乖、多懂事、多知道关心和爱他的父母,为什么我家的小孩子就很少知道关心我们呢?”为什么会出现父母爱孩子,而孩子却不爱父母的情况呢?

首先,可先从身边的小事教起,不放过身边每个点滴的机会。如让孩子吃东西时只想到自己,可以温和地提醒孩子,“爸爸妈妈平时常常给你做好吃的菜,买好玩的玩具,你现在有了好吃的是不是也应该给我们一些呢?”在孩子开始付出的时候,可以适当地给予一些表扬和鼓励,时间久了,孩子就会形成习惯,觉得是自己应该也是必须做到的事,到那时即使没有父母的鼓励与表扬,孩子也能把它当作一项自觉自愿的行动来执行了。

其次,可在适合的时候让孩子进行换位思考,让孩子体会到做父母的不容易。有些父母下了班后已经很累了,孩子还不依不饶地缠着父母要做游戏、讲故事,父母就可以找适当的时机来让他体会父母的心情,和孩子在外面玩得筋疲力尽回来以后,父母让孩子画画或者帮父母做些事情,孩子肯定会感到很委屈,不愿意做,这时父母就可以趁机教育孩子,让孩子换位思考,“爸爸妈妈下班后就和你一样累,可是我们还要出去买菜,回来了还要给你烧菜做饭,你说爸爸妈妈累不累?”这时孩子就很容易理解和体会大人同样的心情和感受,也感受到父母对他爱的付出了。

再次,可以通过一些亲子活动来培养孩子感恩的习惯。感恩和其他教育活动一样,是在日常生活中一点一滴逐渐养成的,所以父母的身教就显得非常重要。懂得向别人表达感恩的父母,孩子在耳濡目染之下,自然也学习到各种表达感恩的方式,表达感恩的方式有多种,只要从心中真诚的发出感谢,不分时间和地点,将心中的感谢化为行动或言语,有时候可能只是一个微笑,一句谢谢或一张小谢卡,都能让人感受到温暖。

另外,一些培养孩子感恩习惯的活动也可以经常操作,比如,一起制作感恩卡、感恩小甜点或者小礼物,或者是感恩的日记等活动可以因时制宜的搭配来进行,最好是与孩子一起行动,因为重要的是家长自己本身要先成为一个会感恩的人,让自己在日常谈话中,就自然以感恩为话题来讨论,有了感恩的氛围,再加上引导孩子从他所得到的每一个物品或每一个帮助开始,多谈论应该感恩的事。以家人为对象开始训练孩子将感恩化为行动或言语是最适合的,刚开始孩子可能想不出有什么事要向家人感谢,父母可多引导孩子,从在家中所做的每一件事开始。例如:感谢妈妈每天帮我准备早餐,并把它写下来粘在家中的感恩留言板上。从一天的开始,教导孩子以感恩的心来看世界,并了解自己所拥有的,让孩子因知足而感恩,所以不论是在吃饭、上学的途中、上课时或下课时,天天都是感恩节,时时都是感恩的好时机,只要家长帮助孩子成功的制造感恩的氛围,让孩子在时时感恩的情境中生活,就能慢慢培养孩子的感恩心,让孩子成为一个会知足感恩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