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医学血液系统疾病诊治绝招
1285200000013

第13章 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1)

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是小儿时期最常见的类型,发病高峰年龄为3~4岁,男孩发病率略高于女孩,二者的比例为1.1∶1~1.6∶1。其特点是白血病细胞在骨髓中恶性增生,并浸润至其他组织和器官,从而产生一系列临床症状,如贫血、发热、出血、消瘦、肝脾淋巴结肿大等。

本病的病因至今尚未完全清楚,目前认为:①病毒因素如人类T细胞白血病病毒;②环境因素(包括电离辐射、化学物质及药物);③人体内在因素如遗传素质、染色体异常、癌基因突变、免疫功能降低、内分泌功能紊乱等,可能是导致白血病发病的原因。

有哪些症状

贫血:为急性白血病最常见的症状,在早期即可发生,并呈进行性加重。初诊时贫血程度多数已在中度—重度之间,血红蛋白低于60克/升者可达69%以上,最低时可在20克/升左右。患者表现皮肤黏膜苍白,此外尚可伴软弱无力、精神不振,甚至心悸、呼吸困难等。

发热:发热是急性白血病最常见的首发症状,也是后期死亡的主要原因。在整个病程中有80%~100%的病例出现1次或多次发热,晚期则多为高热,热型不定。

出血:出血程度及发生率高低与白血病类型有关,例如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几乎100%都有出血表现,而急淋则相对较少。出血程度轻重不等,严重时鼻腔或消化道可出血不止。出血部位以皮肤、黏膜、鼻腔最多见,但造成的危害较小;其他脏器内的出血,如眼底、呼吸道、消化道、泌尿生殖道、颅内等则造成危害较大。

浸润表现:中枢神经系统浸润,可出现颅内压增高为主的症状,如头痛、呕吐、嗜睡、视神经盘水肿,也可出现颅神经受损害的症状。其他如呼吸系统、消化系统、泌尿系统因白血病细胞浸润可出现咳嗽、气急、腹痛、腹泻、蛋白尿、血尿等症状。睾丸浸润可导致局部肿大、触痛等表现。

应做哪些检查

血象:白细胞的改变是本病的特点。白细胞总数可高于100×109/升,亦可低于1×109/升,约30%在5×109/升以下。未成熟淋巴细胞在分类中的比例可因诊断早晚和分型而不同,多数超过20%,亦有高达90%以上者。

贫血:一般为正细胞正色素性。但严重者,其MCV可能增高,可能由于骨髓红细胞生成障碍所致。网织红细胞正常或低下。贫血程度轻重不一,发病急者,贫血程度较轻。血小板大多减少,约25%在正常范围。

骨髓象:骨髓检查是确立诊断和评定疗效的重要依据。骨髓增生活跃或极度活跃,少数可表现增生低下。分类以原始和幼稚淋巴细胞为主,多超过50%以上,甚至高达90%以上。有的骨髓几乎全部被白血病细胞所占据,红系和巨核细胞不易见到。

组织化学染色:主要用于研究骨髓细胞的生物化学性质,有助于鉴别不同类型的白血病。

其他检查:

出血时间延长:可能由于血小板质与量异常所致。白血病细胞浸润可造成凝血酶原和纤维蛋白原减少,从而导致凝血酶原时间延长和出血。

肝功能检查:SGOT轻度或中度升高。由于骨髓白血病细胞大量破坏,致使LDH增高。

胸部X线检查:有5%~15%的患儿可见纵隔肿物,为胸腺浸润或纵隔淋巴结肿大。长骨片约50%可见广泛骨质稀疏,骨干骺端近侧可见密度减低的横线或横带。

老中医处方

方1

(组方)水牛角(先煎)30~60克,生地黄30克,蒲公英30克,紫花地丁30克,生石膏(先煎)30克,芦根30克,丹皮10克,金银花10克,连翘10克,淡竹叶10克,栀子10克,麦冬10克,赤芍15克,野菊花15克,玄参15克,黄连3~5克。

(主治)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壮热,鼻衄,黏膜及皮肤瘀点瘀斑,牙宣,或伴有五心烦热,便秘,或神志不清,舌质红绛少津,苔黄燥,脉弦滑数。

(用法)水煎,每日1剂,分2次服。

方2

(组方)枸杞子10克,生地黄10克,菊花10克,熟地黄10克,丹皮10克,茯苓10克,泽泻10克,天冬10克,麦冬10克,白芍10克,阿胶(烊化)10克,山萸肉10克,黄柏10克,知母10克,女贞子15克,玄参15克,山药15~30克,旱莲草30克,龟板10~15克。

(主治)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形体消瘦,目眩耳鸣,头痛头晕,睡眠不宁,口干咽燥,五心烦热,两胁不舒,腰酸腿软,小便短黄,大便干燥,舌嫩红少苔,脉细数。

(用法)水煎,早晚分服,每日1剂。

方3

(组方)麝香(冲服)0.3~1.5克,血竭1.5克,桃仁15克,红花15克,郁金15克,元胡15克,川芎15~25克,赤芍20克,丹参25~50克。

(加减)

头痛,加升麻、白芷、藁本、蔓荆子;

胸痛,加瓜蒌、薤白、枳壳;

上肢痛,加桑枝、桂枝;

腹痛,加沉香、降香、白芍;

腰痛,加杜仲、狗脊、续断;

盆痛,加覆盆子、巴戟天;

下肢痛,加牛膝、鸡血藤。

(主治)急性白血病疼痛者。

(用法)每日1剂,加水煎煮2次,共煎取300~600毫升,日服3~4次。

方4

(组方)当归20克,丹参20克,赤芍20克,川芎10克,沙参20克,麦冬15克,板蓝根50克,山豆根30克,山慈菇50克。

(加减)

热毒血瘀,加金银花20克,连翘20克,黄芩15克,黄连15克,黄柏15克;

血热妄行,加水牛角30克,丹皮15克,生地黄15克。

(主治)急性白血病。

(用法)上药先用水浸透,煎煮2次,药液对匀,分2次服,每日1剂。

方5

(组方)方①黄芪20克,半枝莲20克,夏枯草20克,白花蛇舌草20克,党参30克,制首乌12克,青黛3克,生地黄10克,熟地黄10克,补骨脂10克,山慈菇10克,甘草10克。

(加减)

皮肤出现紫斑及齿龈出血或鼻出血,加三七、仙鹤草;

感染发热明显,加金银花、连翘、大青叶。

方②乌梢蛇50克,僵蚕50克,蜈蚣50条,制马钱子2克。

(主治)小儿白血病。

(用法)方①水煎分服,每日3~6岁者服1/3~1/2剂,6~9岁者服1/2~2/3剂,6~9岁者服2/3~1剂。

方②共研为细末,装瓶备用。1~3岁者每次0.25~0.5克,3~6岁者每次0.5~1克,6~9岁者每次1~1.5克,9~12岁者每次1.5~2克,每日2~3次,白开水冲服。

(说明)严格掌握剂量,切勿过量,以防马钱子中毒。

方6

(组方)黄芪30克,党参20克,黄精15克,枸杞子15克,天冬15克,玄参15克,当归15克。

(加减)

出血明显,加紫草15克,旱莲草15克,仙鹤草15克;

有感染者,加黄芩15克,黄连15克,黄柏15克。

(主治)急性白血病。

(用法)水煎,分2次服,每日1剂。

(说明)配合化疗。

方7

(组方)葛根12克,连翘24克,金银花24克,生地黄30克,元参30克,麦冬15克,桔梗9克,蝉蜕9克,犀角9克,羚羊角9克,西洋参9克,龟板15克,黄柏9克,知母9克,石斛24克,甘草9克,丹皮24克。

(加减)

热甚,加生石膏30克,热仍不退,加紫雪丹(冲服)6克;

神志不清,加安宫牛黄丸或局方至宝丹1~2粒;

皮肤出血,加棕榈炭15克,丝瓜络24克,冬瓜皮24克;

口鼻出血,加大蓟24克,小蓟24克,白茅根24克,藕节15克;

大便出血,加焦地榆12克,冬瓜子24克,薏苡仁24克;

吐血,加柏叶炭18克,生代赭石15克;

尿血,加木通9克,车前子(包)12克,滑石15克,白茅根20克,小蓟20克。

(主治)急性白血病,急性高热,自汗,脉浮大而数者。

(用法)上药先用水浸泡半小时,煎煮2次,药液对匀,分2次服,每日1剂。

方8

(组方)乳香60克,没药60克,雄精30克。

(主治)急性、亚急性、慢性白血病,有肝、脾、淋巴结和其他部位浸润者。

(用法)乳香、没药去油,三药各研为极细末,和匀,以米饭适量捣和为丸,如莱菔子大小,晒干,收贮备用。每日1~3次,每次1~3克,开水送服。

(说明)由于雄精有毒,连服30~50天,可有瘙痒、皮疹、低热、口渴、头痛等不良反应,应即停服。一般不能连续服药3周以上。

孕妇以及有心、肝、肾器质性损害者忌用。

方9

(组方)当归15~30克,鸡血藤15~30克,赤芍15~30克,川芎15~30克,红花8~10克,三七(研末,分次冲服)6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