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文化名城正定、赵县,留下很多寺院佛塔。譬如,正定开元寺须弥塔、广惠寺华塔、临济寺澄灵塔、天宁寺凌霄塔等都是佛教建筑。这些辉煌的建筑,很多都是创建于隋唐时期,显示了隋唐时期佛教的兴盛,也蕴涵着丰厚的佛教故事。
正定有龙兴寺,也有开元寺。那么,其他城市是否也有龙兴寺、开元寺呢?
实际上,不仅在正定、赵州、定州,就连杭州、苏州、邢台的邢州,全国唐代的州城,不仅都有龙兴寺、龙兴观,还有开元寺和开元观。开元寺,是以皇帝的开元年号命名的。而龙兴寺,也经历过改名。这其中有一段有趣的故事。
话说在武则天的晚年,武周朝的重臣狄仁杰,耐心劝导女皇武则天,让她把皇位还给儿子李显。即位的李显就是唐中宗,他复辟唐朝,年号神龙。李显为了标榜废除武周、中兴大唐的功德,诏令天下各州都要敕建中兴观和中兴寺。这时,大臣张景源给李显上了一道《请改中兴为龙兴疏》。他说,唐朝与武周朝是一脉相承,娘和儿子本是一家子,不宜否定武周,更不要用“中兴”,建议改为“龙兴”为好,就是神龙兴盛的意思。中宗觉得言之有理,就颁诏“其天下大唐中兴寺、观,宜改为龙兴寺、观”。于是,全国各地的州城内都出现了龙兴观和龙兴寺。正定当时是恒州城,龙兴观、龙兴寺,就是在这种背景下创建的,至于现在隆兴寺这个名字,则是清朝康熙皇帝题写匾额的时候改的。
唐朝皇帝自称是道教始祖李耳的后裔,所以崇信道教,同时也弘扬佛教。
唐玄宗开元二十六年(738年)颁诏,要求天下各州选择一座规模可观、具有名胜价值的道观、寺院,以开元命名。于是在赵州、恒州、定州、杭州、株洲,都有了开元寺、开元观。
福寿千秋,开元寺是一座怎样的丛林名刹?
重见天日,佛教宝物又如何惊现须弥古塔?
响彻云霄,开元寺大钟如何成为古城神话?
唐玄宗李隆基在诏书中说,命天下僧道,遇到先皇忌日,到龙兴寺悼念,因为是先皇命名的寺院。那么,遇到皇帝的生日,叫“千秋节”,到开元寺祝寿。他对寺院、道观给予明确的分工。龙兴寺是祭祀先皇忌日的,开元寺是给在世皇帝祝寿的。当时恒州城里把原来的解慧寺改名开元寺,进行了扩建,现在开元寺的须弥塔,就是这一时期的产物。
据正定县文保所刘友恒老师说,在真定华塔里发现过唐代为国忌日造的佛像。这可能就是唐代龙兴寺为先皇忌日供奉的佛像。
正定开元寺的须弥塔,是盛唐时期的佛教经典建筑。
正定开元寺,始建于东魏兴和二年(540年),唐开元年间,按皇帝要求改名开元寺。
这座千年古寺规模宏大,主殿名法船殿,正殿西侧是须弥塔,东侧是钟楼,这种塔与楼对峙的平面布局在国内是独一无二的一种布局形式。到了清朝后期,因年久失修,殿堂塌落,仅存钟楼、须弥塔和法船殿遗址。
开元寺须弥塔是用青砖砌筑而成,平面呈方形,俗称砖塔、方塔,造型简朴大方,与西安唐代的小雁塔造型相似。
2007年,人们对须弥塔进行修缮时在塔顶的天宫里发现了四千多件文物,都是一些佛教宝物,包括金银铜器玉器,是清朝初期重修这座塔的时候香客们捐献的文物。此外,在天宫里还发现一件高一尺的银塔,在它的最底层门后藏有三尊金坐佛,可谓“塔中有佛,佛国无限”。
中国的佛塔大多建有地宫,而且在地宫里发现文物的情况很多,但在佛塔的天宫里发现这么多文物的情况却不多见。
佛塔,古印度称浮屠,是安奉佛舍利的纪念性建筑。中国的佛塔,最早见于晋代葛洪写的《字苑》一书。中国人把古印度的曼陀罗建筑和中国楼阁建筑相结合,创造了千姿百态的中国式佛塔,尤其是隋唐以后的佛塔,姿态万千,造型完美。
佛塔主要是用来安奉佛舍利和大德高僧的舍利、遗骨和衣钵,但也被赋予一些其他功能,譬如真定的天宁寺凌霄塔,可以登临塔内观赏真定城景致,甚至还具有观望敌情的作用。
开元寺钟楼,这座砖木结构的二层楼建筑,是我国现存唯一的唐代钟楼,它与山西佛光寺大殿同是国内仅存的唐代建筑。1988年它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并落架重修。钟楼上挂着一口铜钟,是盛唐的遗物。
在钟楼正中地下,砌了一个回声用的旱井,与钟声产生共鸣,使钟声传得更远。当地人都知道,这座钟楼的大钟是正定城音响最为洪亮的古钟,可以传到十几里外。这口大钟,在正定人心中非常神圣,每年春节初一、十五都要敲钟祈福。在唐末五代真定人民反抗契丹的起义中,城里的爱国将士们敲响大钟,汇集数万民众前来支援。所以说,这是一件承载着爱国豪情的瑰宝。
这座钟楼在我国著名的古建筑专家梁思成先生心目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从1933年一直到新中国成立后,他曾多次到正定考察。
在唐朝历史上,大多数皇帝都推崇佛教,所以唐朝的佛教不断发展,僧侣队伍不断增长。到了唐武宗时期,佛教的势力太大了,惹得皇帝翻脸了,会昌五年(845年),唐武宗发起中国历史上第三次灭佛运动。
中国历史上皇帝灭佛有四次,第一次是北魏武帝,第二次是北周武帝,唐武宗是第三次。
武宗灭佛,大德高僧将如何立命安身?
阳奉阴违,藩镇节度使为何抗旨不遵?
当头棒喝,临济禅宗又怎样名震佛门?
唐武宗颁诏,要拆毁山野的各种招提、兰若,就是指没有官府赐额的寺院,裁减各地的佛寺,大的州城可以留寺一所,小点的州所有的寺院都废毁。
如果要烧香,就到道观进香。唐武宗还规定,所有应废掉的寺院里的铜像、钟磬,都让官方的盐铁使烧了铸钱;铁像让本州官府铸为农器;金银、玉石等像交给官府;官吏百姓家里供奉的金银、铜、铁之像,限一月之内全部交给官府,藏匿不交者,按私铸铜钱罪名处分。
诏书颁布后,各地官吏纷纷行动,拆毁寺院,毁坏佛像,一个月内拆掉寺院四千六百多所、兰若之类的小庙四万多处;还俗僧尼二十六万零五百人,增加给朝廷纳税的人口十五万人;从寺院收回上等耕地数千万顷。
在这种背景下,各地大量佛像被砸毁,佛教寺院被拆,一些高僧无处安身。
当时河北属于藩镇割据地区,控制这一带的藩镇节度使都非常信佛宠道,所以,唐武宗的诏令在这里没用。朝廷派御史到这里来督察时,藩镇节度使竟然回应:“天子如果愿意,请他来毁寺院吧,我们不干这事。”在成德军控制的真定、赵县、冀州、深州,佛教寺院得到保护,成了佛教高僧的避难所。
在江西黄檗寺有位大德高僧义玄,因唐武宗灭佛被赶出寺院,来到河北,在真定滹沱河边临济村的临济院继续修行。
义玄,俗姓邢,曹州南华人,就是现在山东东明县人。他在临济院参悟佛法,对禅宗佛教进行了发展,创立了禅宗一个重要分支——临济宗。临济宗师傅接受弟子参悟佛学的最突出的特点,就是通过“当头棒喝”激发参禅者顿悟。
由于藩镇之间征战,地处渡口的临济寺不安全,义玄禅师准备到大名府去。这时候,真定城里成德军中的一个军官太尉墨君和把自己城里的一处宅第舍给寺院,请义玄禅师住持,这就是现在正定城里的临济寺。
百年圆寂,澄灵塔与临济宗有何关系?
天下唯一,华塔为何被称为海内孤例?
一柱擎天,怀丙救凌霄究竟用何法力?
义玄禅师后来名气大了,大名府的魏博节度使把他请到了大名府兴化寺,最终他在那里圆寂。他的舍利被弟子们分放在两处,在大名府兴化寺和正定临济寺都建造一塔。
临济寺澄灵塔就是安放义玄禅师舍利的塔之一。
临济寺澄灵塔的塔名与后来的唐懿宗有关。因为唐懿宗非常崇拜义玄禅师,就下诏给义玄禅师谥号“慧照禅师”,并给正定临济寺的这座塔赐名“澄灵塔”。义玄禅师的弟子们编辑成《镇州临济慧照禅师语录》,传播于世,成为禅宗佛教经典之一。
澄灵塔比开元寺须弥塔的建造晚了一百多年,正因为建造较晚,所以与开元寺塔有很多不同。开元寺塔的平面是正方形,而临济寺澄灵塔是八角形,体现八面凌风的内涵。澄灵塔虽然也是用青砖建造的,但借用了仿木结构的形式,运用了中国传统木结构建筑的斗拱,正面建造了佛龛,使得建筑造型更加丰富、更加秀美。
宋代以后,临济宗由日本遣唐使高僧荣西禅师传入日本,成为日本佛教主要宗派之一。日本著名动画片中的一休和尚,就是临济宗的日本高僧。日本临济宗始终把正定临济寺视为他们的祖庭,在中日临济宗中占有重要地位。
正定古城,号称九楼四塔八大寺,其中大部分是佛教经典建筑。
广惠寺华塔是正定的国宝,是全国独一无二的多宝塔。这座塔跟开元寺的须弥塔、临济寺的澄灵塔都不一样,是组合式的宝塔。主塔的四个角各建有一座六角形亭状的小塔,高低错落、相映成辉。因为主塔上面雕塑精美的装饰华丽无比,所以称为华塔。
这种建筑结构和造型的佛塔,被梁思成先生称为“海内孤例,天下唯一”。
天宁寺凌霄塔,俗称木塔,是正定城里最高的古代建筑。塔内有阶梯可直攀顶层,登塔远眺,古城风光尽收眼底。该塔的独特之处,就是从第四层中心到顶,竖立着一根长17米的擎天柱,外面紧围八根抱柱以稳定塔身。这种中心柱式的结构,国内现存实物仅此一例。古建筑专家罗哲文先生在《中国159古塔》一书中指出:“我国现存实物中,仅正定天宁寺木塔存在这样一种结构方式。”
关于这座古塔中心柱的维修,还留下一段神秘的故事。
在《宋史·方技传》中记载,北宋时期真定怀丙和尚曾更换过凌霄塔的中心木柱,修复过这座古塔。
当时,因为这座佛塔中心的木柱子腐朽,导致塔顶倾斜,眼看就要倒塌,找了很多工匠都不敢修,于是请真定的怀丙和尚想办法。这位高僧经过仔细测算,制作了一根新的中心柱。他只带着一个助手,不听斧凿之声,轻轻地换下了中心柱,然后拉直了八根横梁,使倾斜的古塔修复如故。从古人对怀丙修复佛塔的记载来看,充满了传奇色彩。但是,这个用现代工程技术手段都无法解决的问题,究竟怀丙和尚是如何办到的,确实是一个千古之谜。
在赞皇县有一座治平寺。这座寺院创建于隋开皇年间,和赵州桥一个年代,原来叫嘉应寺,宋朝改名治平寺。寺院殿阁在战乱中被损毁,现在只留下了一座大石塔、一座陀罗尼经幢和两座小石塔,都是唐代建筑。
最有名的就是大石塔,它始建于唐天宝八年(749年),是一座完全用石头砌的楼阁式佛塔,八角形,高16.4米。塔身一至三层都开凿佛龛,各层还刻出假门、假窗。整座石塔雕饰丰富,是一件巨大的雕刻艺术品,是中国石雕佛塔中的瑰宝。
这正是:
恒赵古塔多名胜,敕建古刹留龙兴。
义玄禅师创临济,开元钟楼天下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