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石话实说
1285700000035

第35章 赵郡李氏多宰相 名人辈出辅大唐

在唐代的历史上,赵郡、赞皇人杰地灵,从这两个地方先后走出了好几位宰相。

在赵县县城西南12千米处,有两个村子分别叫东封斯和西封斯。在西汉时期,它们是封斯侯国治所,后来成为李氏家族聚居地。据李氏家族唐代名相李吉甫的《元和郡县图志》记载:“赵郡李氏旧宅,在县西南二十里,即后汉、魏以来山东旧族也。”也被称为“三巷李家”,分为三支:东祖居巷之东,南祖居巷之南,西祖居巷之西。李吉甫还特别指出:“封斯村者,李氏旧茔多在封斯。”

在封斯村北,有一片高大的古墓,俗称狼疙瘩,清朝后期出土了《李宪墓志铭》。李宪就是李希宗的父亲、北齐皇后李祖娥的祖父。

赵郡李氏包括平棘李氏和赞皇李氏,平棘,就是现在的赵县。

赞皇县的许亭村,是一个默默无闻的小村庄,但在唐代,却是天下闻名的宰相村,先后有六人官居宰相,成为大唐的宰相世家。赵郡李氏四位大唐名相分别是李峤、李绛、李吉甫、李德裕。这几位宰相和栾城苏味道不同,他们都很耿直,刚烈不阿,但是他们又各具个性。

我们先来说说第一位唐朝名相——赞皇李峤。

赞皇李峤,字巨山,幼年丧父,孝顺母亲,是个大孝子和大才子。他十五岁就通晓《五经》,二十岁中进士,在唐朝做过许多大事。

首先,李峤曾在高宗时监军平叛。唐高宗派他做岭南平叛大军的监军,他不仅能征善战,更爱惜民众生命。为了不杀人,他冒着被杀的危险,亲自到叛军营垒,宣谕特赦,叛者纷纷投降,高宗十分赞赏他,升任他为给事中。在武周时期,李峤曾经仗义执言,为狄仁杰平反昭雪。狄仁杰是武则天时期的宰相,受武则天尊重,但其实狄仁杰也受过冤枉。

武则天改唐为周,豢养男宠和酷吏。其中酷吏来俊臣诬陷狄仁杰等忠臣,罗织罪名要杀了狄仁杰。武则天派李峤和另一位大臣对狄仁杰案件进行复查。李峤仗义执言,据实奏列狄仁杰的冤情,请求为狄仁杰平反。

狄仁杰等人虽得救,但李峤却因为得罪了来俊臣而受到排挤,被贬为江苏镇江司马。不久,武则天又召他回京担任凤阁舍人,负责起草诏命制文,后升迁职同凤阁鸾台平章事,就是宰相。因为唐朝没有宰相的官名,但有相当于宰相的班子,就是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武周承袭的唐朝官制,改为同凤阁鸾台平章事,就是宰相。

武则天之后,唐中宗李显即位。李峤先是被贬为四川达州刺史,后又被召回京,封赵国公,再度成为宰相。

刚直不阿,李峤能否成功制止艳舞表演?

生不逢时,宰相如何卷入皇位承袭争端?

内忧外患,李绛怎样效法魏征犯颜直谏?

李峤对当时朝廷的奢靡之风提出批评,恳请中宗裁减太常乐户,就是朝廷的歌妓队伍,以遏制官员的放荡奢靡之风。有一次,朝廷宴请文武百官,各部争相献伎为乐,有的官员竟要上演荒淫的歌妓表演,就是古代的艳舞,唯有李峤义正词严地予以制止。只可惜李峤生不逢时,卷入唐王朝皇位传承争端,结果惹了大麻烦,差点丢了性命。原来,唐中宗李显懦弱无能,朝政大权落到了韦皇后手中,太子被杀,韦皇后专权。710年,唐中宗被韦皇后毒死,韦皇后要做第二个女皇。李峤为了朝廷稳定,写了一道密表,建议把玄宗兄弟赶出京城安置,以维护皇权稳定。后来,唐玄宗发动兵变,把韦皇后一派全部消灭。由于从宫中搜出了李峤的密信,玄宗大怒,要杀李峤。后来因为有人说情,李峤被降贬安徽合肥,不久去世,终年七十岁。如果唐玄宗能有李世民的胸怀,重用李峤,这位皇帝或许不会腐败到几乎亡国的地步,也许不会有安史之乱和杨贵妃被赐死的悲剧。可惜,他不是李世民。

一百五十年后,赵郡李氏出了第二位大唐名相,他就是赞皇李绛,是一位大唐的烈士。

李绛,字深之,生于762年,中进士后任监察御史,就是国家监察部的官员,唐宪宗授其翰林学士、知制诰,相当于皇帝的秘书。李绛和他祖上李峤有些相近,都是为官刚正,敢于直谏。李绛效法魏征,进谏宪宗要效法唐太宗,严于正己,得到宪宗称赞,下诏让他和白居易等搜集君臣成败事例五十种,书写成连屏。宪宗每次阅视,都反复告诫左右,要以史为鉴。这一点很像魏征与唐太宗的故事。

当时有个宠臣在安国寺立了一通巨碑,与华山碑一样高大,要为唐宪宗刻功德碑。

宪宗很高兴,就让李绛写一篇歌功颂德的文章。可是李绛却进谏反对,惹得皇帝大怒。尽管皇帝指着他一顿训斥,但他就是不看皇帝的脸色,仍坚持不能刻碑:“这地方是寺院,而且历代明君圣主,都不为自己歌功颂德,连当年的武皇都只是留下无字碑,所以皇上绝对不能做这种令后世笑话的事情。”皇帝终于听明白了,也觉得确实没劲了:“好,就按你说的,把石碑给我拉倒。”结果那位宠臣没看出眉眼高低,还说:“皇上啊,我们这个石碑太结实,人力根本推不倒。”皇上没好气地说:“人拉不倒,那就用一百头牛给我拉倒。”结果他们真的用了一百头牛,把这通碑拉倒了。

810年,宪宗采纳李绛建议,罢免了贴身宦官的兵权,朝廷内外,无不相贺。李绛做了六年宰相,犯颜直谏,刚正不阿。宪宗对大臣说:“李绛敢进骨鲠之言,真宰相也。”

有一次,皇上密诏为他儿子丹王搜罗良家妇女作侍女。李绛知道后连夜上疏,陈述京城民情,申诉内忧外患,坚决要求把宦官们搜罗的民女全部放了。

皇上被他唠叨得只好把人都放了。

深得民心,李绛却为何得罪小人死于兵变?

宽厚待人,李吉甫怎样胸怀雅量以德报怨?

大刀阔斧,他又将如何破除迷信平定叛乱?

831年,李绛奉诏招募兵卒千人到西蜀抗击外虏,结果到了中途战乱平息。

按规定,招募的士兵在战争结束后应该遣返归家并发给粮饷,但当时朝廷的监军使怨恨李绛没有贿赂他,故意挑动军卒闹事。募卒们抱怨给的粮饷太少,鼓噪冲入使衙,李绛因此遭乱兵杀害,时年六十七岁。

文宗闻奏,震惊悲痛,下旨说:“朝中有此正人,朝野赞其美德。入能定谋略,出则领将士。正当重任之臣,横遭不测之祸。令人叹惋。”后追赠司徒,谥贞。李绛给世人留下了《李相国论事集》著作,记载了唐朝的很多重要国策。

与李绛同一个时代,赵郡李氏出现了第三位大唐名相,就是李吉甫。

李吉甫,字弘宪,也是赞皇人。陆贽当宰相时,因怀疑李吉甫与前任宰相关系亲密,把他贬到浙江宁波。三年后,陆贽被贬忠州,继任的丞相为打击陆贽,让李吉甫做忠州刺史。可是没想到,李吉甫不但没有报复陆贽,反而与陆1贽推心置腹,成了朋友。因此,人称李吉甫有以德报怨、宽厚待人的雅量。

李吉甫在江西上饶做刺史时,衙门相继死了四位刺史,当地人都说城中有妖怪,没人敢住。李吉甫破除迷信,带头搬到州城署衙居住,鼓励当地吏民搬进城中,人心得以安定。

唐宪宗时,李吉甫任宰相。当时西川节度使叛乱,李吉甫坚决主张征讨,随后他又征调江淮精锐之师西进增援,最后取得了唐朝平叛史上难得的胜利。李吉甫提出一系列削弱藩镇的举措,因功晋升赵国公。他力主革除藩镇节帅终身不易其地的弊病,共调换了三十六个藩镇节度使,有力削弱了藩镇割据势力。

到了唐代后期,官员多结为朋党,李吉甫深受其害。为免遭不测,他不得不辞去宰相,出任江苏扬州淮南节度使,皇帝亲自为他饯行。李吉甫在任三年,心系国事,每当朝中有重大决策,他都向宪宗秘密上书,指陈朝政得失,论军国利害,深得宪宗的赞许。814年,李吉甫病逝,终年五十七岁。

唐宪宗悲痛不已,追赠他为司空,谥号为忠懿。李吉甫一生忧国忧民,力图拯救危局,复兴统一大业,被后世称为“元和中兴”。

李吉甫也是一位著名的学者。他撰有《元和十道图》、《元和郡县图志》等十几部著作。其中,《元和郡县图志》是我国现存最早、最完整的全国地理总志,详细记载了元和年间全国的政区、沿革、山川物产、户口变迁等情况,保存着唐代政治、经济的宝贵资料。

我们要说的第四位宰相,就是李吉甫的儿子李德裕,赵郡李氏晚唐的名相。

李德裕,字文饶,经历了唐朝后期穆、敬、文、武宗四朝,对晚唐政局产生过重要影响。李德裕自幼受父亲教导,饱读经史。

唐穆宗时,李德裕以文才出众拜翰林学士兼中书舍人,负责起草朝廷诏令,时人称为“大手笔”。

朋党之争,牛李两党何以明争暗斗四十年?

锐意改革,李德裕怎样革除科举考试弊端?

祖籍赞皇,名相为何客死异乡并深受怀念?

李德裕得到重用不久,也被卷入了党争之中。他父亲当年的政敌牛僧孺等人结为朋党,竭力遏制李德裕。牛僧孺做了宰相后,他被贬为浙西观察使。此后,以牛僧孺为首的牛党与以李德裕为首的李党明争暗斗四十余年,史称“牛李党争”。

唐敬宗即位,因为年幼,纵情游乐,荒于政事,宠信宦官而疏远贤能。李德裕特意写了六首古体诗,分别对敬宗上朝迟到、衣冠不整、贪恋好玩、信任群小、轻出游幸等行为进行讽谏,婉转恳切。敬宗深知李德裕忠心为国,下诏厚谢其意。

830年,李德裕到成都任剑南西川节度使。他实地考察,绘制边防形势图,整训军队,巩固边防,禁止百姓把女儿卖给别人作妾,下令拆毁各村镇私建的数千所寺庙,还地于农,使农业生产得以发展。

三年后,李德裕进京出任宰相,晋封赞皇县伯。无奈文宗宠信奸佞,一年后,李德裕再次被贬,到江西、安徽、浙江等地出任地方官。

唐武宗即位后,李德裕再次回京做宰相,坚决主张削藩。他调集军队,平定了山西藩镇的叛乱,取得了削藩胜利,以功勋卓著受到武宗的褒奖,晋封为卫国公。

李德裕十分重视政治改革,精兵简政,大力消减公务员,解决财政的积弊。他一下子消减了州县冗官两千多人,节省了财政开支。同时,他改革科举考试,取消进士及第后的曲江大会,禁止进士与主考官互认“门生”、“座主”,革除朝廷官员利用科举结党营私的积弊,使当时的政风和吏治有所好转。

到了唐宣宗时,牛党又得势了,李德裕屡遭贬谪。最后,他病逝于海南琼山崖州任上,终年六十三岁。如今,在海南的天涯海角,有李德裕的塑像,以纪念这位大唐名相。

李德裕是唐后期雄才大略、文武兼备的实干家。《旧唐书·李德裕传》盛赞他:“公之智决,利若青萍。破虏诛叛,摧枯建瓴。功成北阙,骨葬南溟。呜呼烟阁,谁上丹青?”

近代政治家梁启超曾评价李德裕为中国历史上六大政治家之一,与管仲、商鞅、诸葛亮、王安石、张居正齐名。

李吉甫、李德裕都为大唐中兴作出了巨大贡献,被后世称为父子名相。

这正是:

赵郡李氏多名相,李峤功绩留盛唐。

中唐诤臣数李绛,父子宰相盛名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