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货头村,位于藁城市台西商代遗址西北部,靠近唐代的九门城。古代这里是九门城北的一座货运码头,所以叫庄货头。在这个村的东侧,考古工作者发现了一处唐代寺院的遗址,出土了一百多件残破的汉白玉佛教石造像,其中有十三尊佛像的底座上刻有东魏武定、北齐河清、唐天宝等年号。
在正定隆兴寺后面,也保存着二十多尊从北朝到唐代的残破的石造像。这些残破的石造像经历了怎样的灾难?又与后周世宗有什么关系呢?
柴荣,汉族,邢州尧山柴家庄人(今河北省隆尧县郭园村),921年生于邢台县,他的姑姑柴氏是郭威的妻子。
927年,柴荣七岁,家境沦落,就到姑姑家侍奉姑父郭威。当时郭威没儿子,看到柴荣为人敦厚,就收为养子,改姓郭。这期间柴荣曾到南方去贩运茶叶,一边做生意,一边习文练武,读了大量史书及诸子百家著作。
柴荣十六岁时,姑父郭威在刘知远部下为大将。刘知远当上皇帝,郭威为枢密副使。二十七岁的柴荣授左监门卫将军,成为皇家亲军将领之一。
柴荣二十九岁,后汉让郭威镇守邺城,就是今河北省临漳县邺镇。柴荣任天雄军牙内指挥使,成为他姑父的亲军主将。
950年,三十岁的柴荣跟随郭威在邺城,协助郭威治理邺城,很有政绩。接下来,后汉隐帝刘承祐以议事为名杀害了在京的两位顾命大臣,并杀害了郭威和柴荣在京的所有家属。
郭威闻讯,让柴荣在邺城留守根据地,他自己举兵围攻京城,后汉隐帝出城观战,被乱军杀死。郭威进入开封,由后汉太后临朝听政。然后,郭威奉命北上抗辽,在澶州(今河南濮阳),黄袍加身,当上皇帝,建立后周。
三十一岁的柴荣出任澶州节度使,封太原郡侯。第二年,柴荣到了汴京,任开封尹兼功德使,封晋王。
954年,后周改元显德元年,三十四岁的柴荣兼侍中,判内外兵马事,成为他姑父郭威的亲军大帅和内宫要臣。郭威突然病逝后,因为郭威的儿子们都在此前被后汉杀害,所以,柴荣继位,史称后周世宗。
虽然后周世宗不是石家庄人,但他与真定、赵州一带的社会经济发展密切相关。他是五代时期杰出的一代帝王,虽然在位仅五年,但在政治、军事、经济、民生等方面,都作出了特殊的贡献。
第一大贡献:改革政治,强国富民。
柴荣不仅是志在四方、有能力收拾旧河山的军事家,更是目光远大、胆识过人的政治家和改革家。他自幼生活在社会底层,深知民间疾苦,希望自己是百姓的代言人。他希望能做三十年皇帝:“以十年开拓天下,十年养百姓,十年致太平。”
贫贱之交,柴荣能否对父亲故友网开一面?
严惩腐败,贪官怎样因公款旅游招致被贬?
恪守平等,孔子后人是否将失去世袭特权?
柴荣首先大力整顿五代时期腐败的吏治,破格任用贤才,改革科举制度中存在的弊病,使一批有真才实学的人得到重用。他严惩贪官污吏,就连亲生父亲的故友犯法也不徇私情。
柴荣父亲的一位好朋友,在柴荣贫困时曾经帮助过他家,后来投奔柴荣做了州官。结果,柴荣当了皇帝之后,这个州官依仗与皇帝的交情,目无王法,贪污腐败,抢占民田。御史弹劾他,柴荣毫无姑息,依法把他贬到边地。
后周世宗严格考核官吏,严惩损公肥私的贪官。其中有几个官员贪图公款占小便宜,被柴荣贬了官。原因是什么呢?就是这几个官员借奉命出使游山玩水,搞公费旅游,有御史弹劾,就被后周世宗贬了官。
柴荣奉行人道,注重法治,废除了随意处死的条款和凌迟之类的酷刑。
他以多种人道措施对待犯人,颁诏打扫监狱,洗刷枷拷,给犯人充足的饭食,允许探视有病的犯人,无主的病人由官府负责治疗,严禁使犯人无故死亡,私自杀死犯人的官员要偿命。他制定了较完善的《大周刑统》,对北宋的《宋刑统》有直接的影响。
柴荣关心民间疾苦,下令罢黜正税之外的一切税收,禁止地方官吏和豪绅将自己的赋税转嫁到百姓身上。他鼓励开荒,将没主的荒地分配给逃亡人户耕种,颁发均田图均定赋税。
他是恪守平等的帝王,自己的家族不搞特权,别人也别想搞特权。就连历代享受优待的曲阜孔府家族也被他取消特权,照样交税赋。
柴荣继位的第二年,就颁布了关于逃户庄田处理的诏书,针对河北的具体情况规定:“靠近辽边境的各州,乡村人户多被番军打虏北向。近年多有百姓自番界回来,其庄田已被别户耕占,所以他们回来无处归托。今后如有五周年内,本主回来识认,不论桑土荒熟,原来庄田中三分中交还二分,十周年内来者,交还一半,十五周年内来者,三分中交还一分。”这种规定,充满了对被劫掠百姓的关爱,对回归的民众具有很大吸引力,对恢复农耕具有积极作用。
后周世宗为了促进经济的恢复和发展,推行“厚农桑,薄技巧,优田力之夫,禁浮末之辈”的政策,发展经济。
第二大贡献:遏制佛教、道教势力,还田于民。
显德二年(955年),后周世宗发动了中国古代史上第四次灭佛运动。他颁诏:“天下寺院无额者皆废之。”“立监采铜铸钱,民间铜器、佛像,一律由官府收购,以五十日为期,逾限隐匿五斤以上者处死。”利用寺观和民间金银铜器募集兵力、铸造钱币。
佛像被毁,正定在灭佛中为何首当其冲?
百姓敬畏,无情刀斧为何砍向佛像前胸?
寺院被毁,佃户能否成功转变为自耕农?
我们前面说过镇州城西唐代名刹大悲寺,大约在现在正定的常山市场附近,是唐代一座著名的古刹,寺里供奉的是大悲菩萨青铜造像。这座佛教名刹在战乱中被烧毁了,大悲菩萨铜像胸部以上也被熔毁。但是当地人都说这尊青铜菩萨极有灵应,就用泥塑补救大悲菩萨像。后周世宗灭佛诏下达后,没人敢拆毁这尊像。后周世宗听说了,亲自来到寺院里,手持斧子,砍破铜像的前胸。围观的人们吓得战栗不已,下半部铜像就在显德灭佛时被用于铸钱。
后周世宗的“显德灭佛”,拆毁了一系列重要的寺院建筑,客观上对北方一些佛教文物和古建筑造成了破坏。而且河北中南部的真定、定州等地,作为这次灭佛活动的重点地区,一些名刹和佛教遗物被毁。譬如在正定、新乐、藁城等县市,先后发现多处被砸毁掩埋的唐代佛教造像。有人认为是唐武宗会昌灭佛时期所为。其实,会昌灭佛由于成德军节度使的抵制,镇赵一带佛教造像保存极好。唯有后周世宗显德灭佛,对这一带的佛教文物造成破坏。因此,这些掩埋于地下的佛教造像,都是后周世宗灭佛的遗迹。
正定隆兴寺后面的园子里,存放的几十尊残破的佛教石雕像,大都是后周世宗灭佛过程中,砸毁掩埋的唐代造像。还有,在藁城庄货头村古寺遗址发现的大批残破的唐代佛教石造像,也是后周世宗灭佛时留下的遗迹。
那么,后周世宗为什么要灭佛?河北的真定为何成为灭佛的重点地区呢?
当时佛教、道教的势力过度膨胀,一个州郡上千座寺院、道观。这些寺观里养着数万名的僧侣道士,占据了百万顷土地,而且有数十万佃户为寺观耕种土地。寺观的土地在封建社会享有特权,不给国家缴纳税赋。
寺观太多,国家的税赋就少了。而且河北的真定一带,在唐武宗灭佛的时候,没有受到任何冲击,所以保留的寺观最多,对朝廷的经济利益损害最大。
因此,真定也就成为后周世宗灭佛的重点地区。
后周世宗通过灭佛,剥夺了大批寺院道观的土地,使大批依附于寺观的农民,成为自耕农,大大增加了国家的税赋来源。
力排众议,在周世宗如何征战增强国力?
御驾亲征,柴荣怎样立志收复燕云失地?
壮志未酬,一代英豪因何抱憾与世长辞?
第三大贡献:率先垂范,节约简朴。
柴荣被史学家称为“五代第一明君”。他十五岁从军,二十四岁拜将,三十三岁称帝,精明强干,节约简朴,赢得了广泛的拥戴。
柴荣虚心求谏,专门下诏要求群臣上书言事,还点名让二十多名翰林学士都写两篇文章《为君难为臣不易论》和《平边策》。这种向众多朝臣征求治国之策的做法,在历史上很罕见。他在认真审读大臣的建议后,欣然采纳了大臣王朴《平边策》中“先易后难”的主张,制定用兵的大计,先南下,后伐北汉,最后灭辽,并付诸实践。
柴荣凡事率先垂范,事必躬亲。他先后五次亲自领兵出征,战斗在第一线。
第四大贡献:南征北战,力图统一。
后周世宗柴荣继位还不到十天,北汉出兵三万,勾结辽骑兵万余,大举入侵。后周世宗力排众议,亲自出征,招募勇士入编禁军,简选良将四面出击,沉着应战,在山西高平大败北汉刘崇。刘崇逃回太原后,次年就死了。在这场战争中,太行山以东磁、邢、镇、赵、定诸州,奉命为后周世宗大军运送粮草给养,进击北汉驻地,南北呼应,给北汉割据政权以沉重的打击。
高平之战后,后周世宗谋划统一大业。
第二年西进攻取后蜀的四州,稳定了西南,使后蜀不敢轻举妄动。后周世宗审时度势,三次亲征南唐,历时两年五个月,夺取了江淮之间十四州六十县,逼使南唐退守江南,后周大获全胜,国力骤然增强。就在后周伐南唐之际,北汉再次联合辽南犯。柴荣再次亲征,四十二天之间,收复三州三关十七县,取得了五代以来对辽作战最大的胜利。
在此基础上,周世宗谋划北征辽,收复被石敬瑭出卖给辽的燕云十六州。
显德六年(959年)四月,后周世宗率军北征。一路大军从沧州沿水路北上,一员大将控制定州西山道路,命成德军控制镇州西部山路,防止北汉东犯。一路大军出土门,在平定县百井大破北汉兵。
后周世宗亲率大军抵达沧州,接连发兵,先后收复河间,任丘的莫州、易县,攻克淤口关、瓦桥关、益津关三关。后周世宗以瓦桥关为雄州,以益津关为霸州,派兵把守,巩固边防。
在北征辽的战略中,镇、赵、冀、深诸州是北伐的战略前沿。后周世宗先命大将率领军民疏浚冀州胡卢河数百里,以利漕运。
在冀州北面的李晏口筑城,建靖安军,遏制辽骑兵侵扰。
在此基础上,柴荣信心百倍,打算乘胜进军,一举收复幽州。可惜在这紧要关头,他却突然患病,被迫班师还朝。
959年六月,残阳如血的日落时分,连年征战、积劳成疾的柴荣,带着他的宏伟抱负,带着他的遗憾,永远离开了人世。
后周世宗在位短短的五年间,还考正雅乐,搜求佚书,刊印古籍,大兴文教,作出了许多超越前人、启迪后世的非凡之举。
柴荣早逝是中国历史的一大不幸。如果上天再多给柴荣几年时间,收复燕云十六州、一统北方指日可待,然后再挥师南下,统一南方。那么,华夏统一大业就会在他手里完成,而不会把机会留给后来的赵匡胤,更不会留给赵光义和曹彬等人。而且极有可能不会像北宋那样丧失北方版图,也就不会有一个与辽国隔河而治、积贫积弱的北宋王朝。
这正是:
世宗承志平天下,南征北战劝农桑。
壮志未酬身先逝,常使后人抱憾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