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石话实说
1285700000057

第57章 刚正文豪欧阳修 仕途坎坷到镇州

北宋时期,正定是河北西路首府。如今正定县政府门前的公园就是北宋时期河北西路都指挥使衙门遗址。这里有三株千年古槐,至今仍枝繁叶茂。衙门建筑如今早已荡然无存,唯有这几株古槐依旧诉说着历史的沧桑。

北宋时期在真定做过河北西路都转运使的北宋官员有很多。其中,咸平五年(1002年)“河北转运使耿望,开镇州常山镇南河水入洨河,至赵州,以通漕运,有诏褒之。”这条运河北起石家庄市长安区古城村东,沿着东明渠向南,经过北宋、方北、东王村进入栾城县,沿着汉唐时期的冶河古道在赵州桥附近注入洨河。这一工程,沟通了滹沱河与洨河之间的漕运,也方便了沿河农田灌溉。

在此之后,北宋杰出文学家、政治家欧阳修,出任河北西路都转运使,相当于河北西路的省长,为这一地区的经济文化发展作出了贡献。

欧阳修,“唐宋八大家”之一,字永叔,号醉翁,晚年号“六一居士”,江西吉州永丰人。他出身贫苦,四岁丧父,母亲用柴火棍在地上写画教他写字,二十三岁中进士,任洛阳留守推官。

欧阳修一生多次被贬,在许多名城留下了他的宦迹。二十九岁时,范仲淹因为批评时政被贬,欧阳修因为他辩护,也被贬为湖北宜昌夷陵县令,这是他一生第一次政治低谷时期。

四年后,欧阳修被召回京,复任馆阁校勘,启动《新五代史》的编纂,提出了一系列关于历史人物评价的新观点,因此,欧阳修也是一代著名的史学家。

庆历三年(1043年),范仲淹、韩琦等人推行“庆历新政”,欧阳修支持新政,提出了改革吏治、军事、贡举法等主张。

由于“庆历新政”触犯了权贵的利益,范仲淹等人遭到诽谤,被攻击为“朋党”。

欧阳修作《朋党论》予以驳斥。

在风云变幻的庆历四年(1044年)八月,三十七岁的欧阳修被贬出京,出任河北都转运使,来到真定。

欧阳修出任河北都转运使,是他仕途上第二次走向低谷的开始。

当年八月,保州(今保定)云翼军兵卒叛乱。他们占城池,聚众造反,影响到了宋辽边界的安全。宋仁宗诏封知制诰田况为龙图阁直学士,知成德军,充真定府、定州路安抚使。三十七岁的欧阳修以知制诰、加龙图阁直学士任河北都转运使。他们一到任,就从真定赶赴保州,平定军卒叛乱。

在这关键时刻,欧阳修面临着严峻的决断,是出兵剿杀还是招安镇抚?

欧阳修与田况分析了当时保州的形势,经过商议,向朝廷提出了对叛乱军卒实行招安的意见,皇上采纳了。

皇帝招安令一出,保州两千多名叛军投降,动乱平息。朝廷下令坑杀了四百二十九名负隅顽抗的首恶,其余两千余降兵,派人遣送河北各州安置。

当时,河北宣抚使富弼担心这些叛卒日后再生变故,便约欧阳修到河南内黄秘密商议,准备下令各州同时行动,捕获这些降卒,一并处死。

欧阳修虽与富弼共同参与过“庆历新政”,后又一起被贬出京,二人志同道合,感情亲密。但欧阳修反对滥杀胁从,他说“祸莫大于杀已降,况胁从乎?”富弼翻然醒悟,他以仁德的情怀使两千多兵卒幸免于死。

平息叛乱后,欧阳修又发现了新的问题,有投降的军卒向他诉苦,说遣送降兵的成德军留后、真定路都总管李昭亮和定州通判冯博文等人,遣送叛卒时,私纳叛卒的女眷,霸占人家的妻妾女儿。

色胆包天,两贪官如何私娶降军女眷?

拍案而起,欧阳修怎样弹劾定州通判?

铁证如山,昭亮又究竟被谁包庇封官?

这李昭亮是何许人也?竟然如此大胆!

这个人,就是宋太宗的大舅哥、北宋四大名将之一李继隆的儿子。欧阳修对此深恶痛绝,下令把定州通判冯博文革职入狱,并上书弹劾李昭亮。

他不避皇亲国戚,仗义执言,上《奏李昭亮私取叛兵子女》折,揭露李昭亮私下扣留叛卒女子,并引发其他官吏竞相仿效的罪行。

李昭亮发现欧阳修追查此事,就把私娶的女子转移到外地。欧阳修通过审讯冯博文找到了被霸占的女子及转送女子的兵士三人,人证物证俱在,欧阳修请求朝廷惩治李昭亮。但宋仁宗竟然让李昭亮逍遥法外,不作处置。

欧阳修再次上奏《乞推究李昭亮》折,最终李昭亮被皇帝征调到异地为官。由于欧阳修坚持严明吏治,惩治腐败,迫使李昭亮把抢占的民女放出。

同时,因为保州兵乱和李昭亮事件涉及河北一些无能的官员都受到欧阳修弹劾,先后被罢职,河北官场风气有所好转。

欧阳修在河北任职仅一年,勤政为民,爱国强边。

针对河北的边防,欧阳修踏遍各州,考核官员,体察民情。他上奏推举地方官,阐述了河北边防、吏治的重要性,主张裁汰冗员贪官,启用德才兼备的官吏。

欧阳修出任河北西路都转运使第二年,辽国在边界建造城寨,扣押了定州巡兵汤则,闯过定州唐县军城、银坊的地界,进行挑衅。欧阳修几次上奏,请求朝廷派使臣向辽方抗议,维护国家尊严。欧阳修上奏《论契丹侵地界状》,尖锐抨击朝廷的对辽政策,指出:“今见朝廷常有惧敌之色,而无忧敌之心。今边防之事措置多失其机者,惧敌之意过深也。”欧阳修分析形势后认为:辽朝统治者面临内忧外患,北面女真、渤海对其攻劫,辽主内恐国中叛乱,外有西夏之虞,他很怕我们乘虚北袭。所以在边界虚张声势,囚我巡兵,侵我地界,实弱而示强,所以我们应据理力争,不必惧怕。但仁宗皇帝一直不敢作出决断。

针对朝廷的用人政策,欧阳修毫无掩饰地指出“今缘边的知州、武臣不过诸司使、副通判”,官阶很低,可一些刚入京的朝官,就控制朝廷军机。我们河北转运按察司却不得参与,他“请自今许令本司与闻机事。”公开要朝廷给予他参知机要的权力。

为了提高边境塘泊抗御辽国骑兵的能力,他提出靠近塘泊附近的芦苇等都不得采伐,要利用高大的芦苇作为屏障,令辽兵一旦入侵,陷入水泽芦苇之中。为了加强北岳恒山(今阜平县大茂山)到白沟一线的防御,欧阳修请求从沿线开凿水渠,利用水道构成防御契丹骑兵的防线。凡是修渠占用百姓的田土,用官地置换或给予补偿。

这些建议均没得到允准。于是,他在愤懑之中不得不上奏《自劾乞罢转运使》,以罢官抗争。

庆历五年(1045年)正月,欧阳修好友、真定大总管田况改到甘肃天水赴任,欧阳修临时代管三个月真定府节度使的官差,也惹得一些小人弹劾,而原因却是欧阳修在编纂《新五代史》时的秉笔直书。

潜心修史,秉笔直书却为何招来奸臣憎恨?

瓜田李下,欧阳修与外甥女究竟有无绯闻?

空穴来风,宋仁宗怎样被迫给其罢官处分?

一名御史叫钱明逸,是五代十国时期吴越王钱弘佐的后代,因为欧阳修在编纂《新五代史》时,记载了他祖宗钱氏家族腐败亡国的历史,记恨在心,借机诬告欧阳修私贪公款。

开封府尹以前在四川成都做官时,欧阳修曾弹劾他贪污官银,因此也嫉恨在心,于是附会姓钱的御史。仁宗命要臣进行审核,钱明逸想方设法罗织罪名,欲置欧阳修于死地。于是,他想了一个办法,说来可笑,就是制造绯闻。

当年,欧阳修的妹妹嫁给一个叫张龟正的人,不久就守寡,两人无子,只有张龟正前妻生的一个女儿。欧阳修怜悯她们,便把妹妹和没有血缘关系的外甥女接到家中。

外甥女成人后,嫁给了欧阳修的远房侄子。

可这个“外甥女”竟与家里的仆人私通,被发现后,送到官府。不知是屈打成招还是受人唆使,这个外甥女张氏竟说欧阳修和她有不伦之情,还说欧阳修欺占了她们张家的财产。钱明逸为了陷害欧阳修,还用张氏的家财买了田地,写上欧阳修的名号,罗织罪名,诋毁欧阳修。

欧阳修上表为自己辩白,仁宗皇帝多次做出批示,为欧阳修洗刷恶名,而且亲笔给欧阳修写了手诏,让他放置家中,以皇帝的信誉保护欧阳修的名节。但这个姓钱的御史,联合朝中几个姓钱的官吏坚决弹劾欧阳修,宋仁宗无奈,只好免了欧阳修河北西路的官职,降为安徽滁州知州,时年欧阳修三十九岁。

这次绯闻事件,留下了一个千古之谜。

后人有的据此认为欧阳修好色,连外甥女都沾染,也有人认为,这场绯闻纯属小人陷害,功过是非,自有后人评说。

欧阳修贬徙滁州,仕途和精神都遭到巨大打击。

怀才不遇,醉翁凭借什么排解精神愤懑?

时来运转,不惑之年又被委以什么重任?

风波再起,青云直上时又因何被贬出门?

欧阳修在河北的这段经历很不幸,政治上失意,精神上愤懑,所以,经常在真定府饮酒酣醉,赋诗抒怀。这些诗词,为后人研究当时真定的自然、人文环境保留了珍贵史料,而且从一个侧面反映出这位文坛巨擘和政坛斗士的内心世界。

欧阳修在写给密友梅尧臣的《与梅圣俞书》中说:“昨在真定,有诗七八首,今录去,班门弄斧,可笑可笑。”

其中在《初伏日招王几道小饮》诗中写道:“北园数亩官墙下,嗟我官居如传舍。滹沱北滤马踏冰,西山病归花已谢。”真实反映了他心灰意懒的内心境界。他的《过中渡二首》,也充满伤感和悲情:“得归还自叹淹留,中渡桥边柳拂头。记得来时桥上过,断冰残雪满河流。”

此外,欧阳修作为北宋杰出的文学家、金石家,在真定期间,公务之余,曾遍访河北的名胜古迹,搜集大量金石碑文。

他在《集古录》及其子为之整理的《集古录目》中,保存了大批河北珍贵金石资料。其中关于真定《龙藏寺碑》的记载,对研究这通在中国书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的隋碑,具有重要价值。

欧阳修被贬滁州后,不久又改知扬州、安徽阜阳等地。四十七岁时,奉诏入京,与宋祁一起编修《新唐书》。

五十岁时,他在朝廷和文坛的地位日益提高,以翰林学士的身份主持进士考试,录取了苏轼、苏辙、曾巩等文化名人。

五十五岁,欧阳修拜枢密副使,后任刑部尚书等职。六十二岁的欧阳修,赶上了王安石变法,因发表异议,被贬河南。六十四岁时,以太子少师的身份致仕退休。晚年欧阳修居住安徽颍州,一年后在家中病逝,谥号“文忠”。因此,后世称为“欧阳文忠公”,著有《欧阳文忠公文集》。

欧阳修一生才高气傲,刚直不阿,敢于为民请命,受到后世的敬仰。欧阳修一生为官的地方,都被当地视为重要历史文化遗产。譬如醉翁亭、扬州的平山堂,都是纪念他的建筑。欧阳修在河北的这段经历,为河北,尤其是真定留下了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

这正是:

一代文豪文忠公,刚直不阿贬真定。

爱民勤政空壮志,绯闻毁誉称醉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