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婴幼儿科学养护与早期教育一本通
1286100000011

第11章 科学养护篇——如何使你的宝宝更健康(11)

同时要指出的是如果孩子是被酸碱溶液烫伤,此时家长应当注意的是:如为弱性的酸碱可用上述方法处理,如酸碱溶液的浓度较高,则不能马上用自来水清洗冷却,因为这样可加重宝宝的烫伤程度。可采取以下方法简易处理后马上到医院处理,避免给宝宝带来二次损伤。如是被碱性溶液烫伤,可用弱酸性溶液进行冷却清洗如食醋等;如为酸性溶液烫伤可用弱碱性的食用碱(苏打)稀释呈溶液进行清洗、冷却。

(2)为了避免空气中细菌从烧烫伤部位侵入,应当用清洁的床单包起宝宝,然后送往医院。轻微烧烫伤时不可将烧烫伤形成的水疱弄破,这样可以起到保护作用,防止细菌侵入,也可防止血浆渗出,同时注意不要随意涂抹软膏或油类物质,用清洁的绷带包起来即可。

4.宝宝吞服有毒物怎么办

小儿中毒不同于成人,成人中毒多与从事的职业有关,以慢性中毒为多,而小儿中毒与职业没有关系,多为急性中毒。小儿接触的很多方面,如食物、环境中的有毒的动植物、工农业生产中的化学药品、医疗药物以及生活中使用的消毒防腐剂、杀虫剂、去污剂等,都可能发生中毒或意外事故。造成小儿中毒的主要原因是由于小儿年幼无知,缺乏生活经验,不能辨认有毒或无毒。同时婴幼儿往往拿到东西就往嘴中放的习惯,很容易发生中毒或呛入上呼吸道。幼儿常误以药片为糖丸食用。随着宝宝活动范围的增大,接触毒物的机会也随之增多,加上小儿机体尚未发育完善,容易受损伤,且较严重。因此一旦发现宝宝误服毒物,及时的家庭急救可有效减轻毒物对宝宝的伤害。

家长一旦发现宝宝误食有毒的东西,首先不要惊慌,而要确定宝宝是否误食毒物。一旦确定宝宝误食毒物,马上判断误食毒物的性质、可能误服量的多少,立即叫救护车,马上赶到医院就诊,以免延误抢救及治疗时机,造成不良后果。同时在等救护车的过程中,可即刻采取催吐等方法,尽量减少毒物从胃吸收入血液的量,同时注意切记带上盛过这些东西的容器、药物说明书,有利于急诊医生诊断,了解宝宝误食毒物的种类,同时使急诊医生针对宝宝误食毒物的种类,及时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及治疗,可最大限度争取抢救时间。

宝宝的预防接种

1.预防接种的重要性

按照国家计划免疫的要求,宝宝出生以后要定期接种多种预防疾病的疫苗。由于刚出生的宝宝自身免疫系统还没有发育完善,身体对各种疾病的抵抗力还相当薄弱,稍有不慎就容易受到外界不利因素的影响而生病,因此,按时进行预防接种对宝宝的健康成长是非常必要的。疫苗的发明和应用,是人类抵抗疾病的一项伟大成就,对于控制和消灭传染病起了极大作用,一些传染病的发生率明显下降,有的已经销声匿迹。

所谓预防接种,就是将人工制成的各种疫苗,采用不同的方法和途径接种到宝宝体内。疫苗的接种就相当于受到一次轻微的细菌或病毒的感染,迫使宝宝体内产生一种抵抗这种细菌或病毒的的物质,我们称它为抗体,宝宝也因此获得了对这些细菌或病毒的抵抗力。经过如此的锻炼,宝宝再遇到这些细菌或病毒时就不会患相应的传染性或感染性疾病了。

疫苗是经过特殊处理的病毒、细菌或细菌的毒素,它们虽然已失去了致病的能力,但保存着引起机体免疫反应产生抗体的能力,因此,使用后可有效地预防疾病。比如,接种卡介苗可以预防结核病;接种乙肝疫苗可以预防乙型肝炎;接种白百破混合疫苗可以预防百日咳、白喉和破伤风;麻疹疫苗可以预防麻疹;腮腺炎疫苗可以预防腮腺炎;脊髓灰质炎三价混合疫苗可以预防脊髓灰质炎(小儿麻痹症);流感疫苗可以预防流行性感冒等。

对于提高宝宝抵抗某些疾病的能力,确保宝宝身体健康来说,及时进行预防接种是预防某些传染性疾病或感染性疾病的最方便、最经济和最有效的方法。预防接种是预防传染病的好办法,但一种预防接种只能预防相应的这一种传染病,为了使您的孩子健康成长,应注意按照接种程序定期给孩子进行不同疫苗的预防接种。

2.疫苗的种类

疫苗有活菌疫苗、死菌疫苗、类毒素3种。具有以下的特色。

活菌疫苗

减毒活菌疫苗作为疫苗用。如脊髓灰质炎、麻疹、卡介苗(BCG)等疫苗皆是。

接种活菌疫苗的话,会发生轻微的感染,但免疫力长久持续,所以,不用进行数次追加免疫。

死菌疫苗

杀死病原体,只留下能够产生免疫力的毒素作为疫苗。如百日咳、乙型脑炎、流行性感冒等疫苗皆是。接种死菌疫苗,可在被接种者血中产生抗体,以杀死入侵的病原体。死菌疫苗无法像活疫苗一样在体内增殖,所以必须经常追加接种,以强化免疫。

类毒素

取出病原体的毒素,加以削弱毒性而使其无毒化。接种类毒素的话,被接种者血中可产生某种物质,使菌中的毒素无毒化,借此预防疾病。白喉、破伤风的疫苗即属此类。不过,与死菌疫苗相同,不具持续力,所以,必须经常追加接种。

3.接种方法

预防接种的方法有以下几种:

(1)皮下注射法:是最常用的接种方法,如百白破、麻疹疫苗、乙脑疫苗等。部位一般选在上臂外侧三角肌附着处。

(2)皮上划痕法:如卡介苗,采用此法接种部位在上臂外侧中上部,也可用皮内注射法。

(3)皮内注射法:如结核菌素等,接种部位多选在前臂内腕侧。

(4)肌肉注射法:如球蛋白、破伤风抗毒素等,部位多在上臂三角肌中部及臀大肌上外侧。

(5)口服法:这种方法简单易行,便于推广,如脊髓灰质炎疫苗(小儿麻痹糖丸)。

(6)其他方法:如喷雾法、气雾免疫法等。

4.什么情况下不适于疫苗接种

有下列情况时不能进行预防接种:

(1)空腹(即饥饿)时,血糖过低,可引起严重反应。

(2)有活动性肺结核、活动期风湿症、过敏性疾病,或者患有高血压、肝炎、肾炎等症的病儿,也不宜预防接种。

(3)患有荨麻疹、支气管哮喘等过敏性疾病时。

(4)患有皮肤病时。

(5)正在感冒发烧的病儿不宜接种,以免加重病情。

(6)脑或神经系统发育不正常,有脑炎后遗症、癫痫病的孩子,不宜注射乙脑和百日咳预防针,以免引起抽风。

(7)有免疫缺陷的孩子,也不能接种任何预防疫苗。

(8)腹泻孩子不要吃小儿麻痹糖丸,等病好后2周才能吃。

5.接种减毒疫苗的禁忌

根据卫生部的规定,这些禁忌包括以下几种情况:

(1)免疫不全与正接受免疫抑制治疗的病儿:这时接种活性疫苗,可能会因为病儿的免疫功能不佳,而引起疫苗本身的全身散发性感染。

(2)恶性疾病:理由同上。

(3)严重的营养不良:会使得免疫功能低下,也可能会引起全身的散发性感染。

(4)接受免疫球蛋白治疗3个月内,接受静脉注射高剂量免疫球蛋白11个月内,不宜注射活性减毒疫苗;活性减毒疫苗注射后2周之内,不宜接受免疫球蛋白治疗,因为免疫球蛋白会中和掉活性疫苗,而使得疫苗失效。此规定只适用于麻疹、德国麻疹、腮腺炎、水痘等肌肉注射的活性减毒疫苗。

6.疫苗接种的不良反应及处理

如果你的宝宝在接种疫苗后的几天内出现发烧、出疹子等异常情况,他可能不是生病了,多半是接种疫苗后出现的反应。

宝宝一出生,就开始和疫苗“亲密接触”了。1岁以内的小宝宝,几乎每个月都要接种疫苗。预防接种可以使人体产生有益的免疫反应,使宝宝免受疾病的侵袭或大大减轻疾病的严重程度。但是,它毕竟是通过人工的方法使人体接触某种病原体,如麻疹疫苗、腮腺炎疫苗、风疹疫苗等常用的减毒活疫苗,实际上是人为地造成一次轻度感染。而灭活的疫苗或菌苗、类毒素、生物合成疫苗,如白喉疫苗、破伤风疫苗、乙型肝炎疫苗等,对人体来说都是一种异物刺激,所以,接种后或多或少会引起一些反应。

反应1:局部红、肿、热、痛

代表疫苗:注射类疫苗。

宝宝接种疫苗后,注射部位处出现短暂的红、肿、热、痛的局部炎性反应是很常见的,几乎每种经注射接种的疫苗都可能引起这种局部反应。其中比较明显的如破伤风疫苗等,还可能同时伴有局部的淋巴结肿大、注射部位有瘙痒感等反应。这些局部反应一般都比较轻微,大多在两三天后消退,属于接种疫苗的正常反应。但是如果接种部位的红、肿、热、痛持续性加剧,局部淋巴结明显肿胀、疼痛,说明有可能出现继发感染,最常见的是局部化脓性感染。由于疫苗分装或安瓿破裂致使疫苗被病菌污染,或由于注射器材、接种局部消毒不严而引起。起初也表现为接种局部出现红、肿、热、痛。但是与一般反应不同,48小时不消退,有明显压痛,全身乏力,体温升高。有时注射侧淋巴管及淋巴结肿大。严重的会引起脓肿,甚至引起全身性感染,而导致高热、昏迷等。此时,一定要带宝宝到医院请医生处理。

处理方法:用清洁毛巾热敷注射部位,可以减轻疼痛和不适感。注意不要让宝宝抓挠注射部位,以免引起继发感染。如已形成局部化脓性感染,炎症局部初期热敷。如形成脓肿,应抽脓。局部或全身用抗菌消炎药。全身感染者最好住院治疗以便及早恢复。

反应2:发热

典型疫苗:百白破、麻疹、流感、脑膜炎、甲肝等疫苗。

接种疫苗后最常见的全身反应是发热。比较容易引起发热的疫苗有百白破、麻疹、流感、脑膜炎、甲肝等疫苗,其中以婴儿3个月时首次接种的百白破三联疫苗所引起的发热较为明显。而且,由于这通常是宝宝出生后经历的第一次发热,所以令很多新妈妈担心不已,不知所措。这种发热一般在接种疫苗后的24时内出现,发热的同时还常常伴有乏力、嗜睡、烦躁和周身不适等全身反应,少数宝宝还可能有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胃肠道症状。一般宝宝的体温都在38.5℃以下,持续时间1~2天,很少超过3天。

处理方法:如果发热在38.5℃以下,宝宝没有其他明显的不适,就不必进行特殊处理,让宝宝多喝水、好好休息,一般1~2天内体温就能恢复正常。如果宝宝体温超过38.5℃,可以按剂量给他服用退热药。由于宝宝的发热不是因细菌感染引起的,因此使用抗生素没有任何意义。在宝宝接种疫苗后,让宝宝多喝些水,可以相应减少和减轻发热的程度。

如果宝宝体温持续超过38.5℃,同时伴有较严重的烦躁、呕吐等症状,或体温在2天后持续不退并有继续增高的趋势,要考虑是不是在此期间宝宝又受到了其他病菌的感染,这时一定要及时去医院就诊。此外,在下一次接种时要告知医生,上次宝宝接种后出现发热的时间和体温,以供医生判断是应该继续接种还是暂缓接种。

反应3:皮疹

典型疫苗:麻疹活疫苗、水痘疫苗等。

皮疹也是常见的接种疫苗后的全身反应之一。如接种麻疹活疫苗后会出现类似麻疹样的皮疹;接种水痘疫苗后也可能在接种后的1个月内出现类似水痘的皮疹。这是因为这些疫苗本身是减毒的活疫苗,接种以后可以引起类似相应疾病的轻度感染。脑膜炎疫苗、甲肝疫苗等也有可能引起局部或全身性的皮疹,常常是一过性的。

处理方法:这些皮疹相比真正感染疾病而引发的皮疹要轻微得多,而且大多可以在数天内自行消失,一般不需要治疗处理。

反应4:晕厥

被接种者在预防注射时由于精神过度紧张所致的短暂性脑贫血。表现为在接种中或接种后突然出现头晕、眼花、心慌、面色苍白,继之神志丧失、血压下降、脉搏细弱,严重者有气急、胸闷、手足发凉、出冷汗等精神性休克症状。

处理方法:立即停止注射,扶患儿迅速平卧,轻者给喝热开水或糖水,一般会很快恢复。必要时可刺激人中、合谷穴促其苏醒。数分钟不苏醒者,可皮下注射1∶10000的肾上腺素0.5毫升,必要时可重复注射。

反应5:过敏反应

疫苗是一种生物制品和血清的制剂,极少数人对此类物质可致过敏反应。通常所说的过敏性体质在应用此类物品时应特别注意。常出现的情况有局部组织坏死、过敏性皮炎,甚至出现过敏性休克。

处理方法:为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在免疫接种前应主动向接种部门反映以往的过敏史及是否为过敏体质。免疫接种部门应严格掌握各种制品的禁忌证,询问接受免疫者的有关情况,并严格遵守疫苗使用说明书规定和操作规程。工作现场应备预防过敏的各种药品以防不测。

其他反应

接种腮腺炎疫苗后出现脸颊肿胀,接种风疹疫苗后出现轻度的关节疼痛等。这些都是接种疫苗后的正常或轻度的不良反应,一般都很轻微,并且可以在几天内自行消退。

7.疫苗的基础注射和追加

注射计划免疫包括2个程序:一是全程足量的基础免疫,即在1周岁内完成的初次接种;二是以后的加强免疫,即根据疫苗的免疫持久性及人群的免疫水平和疾病流行情况适时地进行复种。这样才能巩固免疫效果,达到预防疾病的目的。

8.各种疫苗的简要介绍

卡介苗

卡介苗是一种用来预防儿童结核病的疫苗。接种后可使儿童产生对结核病的特殊抵抗力。由于这一疫苗是由两位法国学者卡迈尔与介兰发明的,为了纪念发明者,将这一预防结核病的疫苗定名为“卡介苗”。目前,世界上多数国家都已将卡介苗列为计划免疫必须接种的疫苗之一。卡介苗接种的主要对象是新生儿,新生儿出生1周内即可接种。接种后可预防发生儿童结核病,特别是能防止那些严重类型的结核病,如结核性脑膜炎。接种卡介苗对儿童的健康成长很有好处。卡介苗接种被称为“出生第一针”,所以,在产院、产科宝宝一出生就应该接种。如果出生时没能及时接种,在1岁以内一定要到当地结核病防治所卡介苗门诊或者卫生防疫站计划免疫门诊去补种。

卡介苗的接种方法是在左上臂三角肌处皮内注射,接种后2~3周会局部红肿,大约4周结成疮痂,不要用力摩擦,轻轻擦拭直到自然剥落为止。

特别提醒:

在宝宝注射完疫苗后,不要马上离开医院,而要观察20分钟左右没有异常再离开。如果宝宝以前出现过不良反应,就更应如此。一旦出现意外,能够及时救治。

卡介苗接种:反应最明显、持续时间最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