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幼儿时期是人生命的起跑线,是人的智慧潜能开发的关键期。在孩子出生后的前3年脑和体格发育最快,他们迅速长高、长大,学习行走、感知事务、学习说话和思考。此时,也正是他们用以区分好坏、判断公平与否的价值观的形成阶段,是孩子思维和行为方式的形成阶段。毫无疑问,这是孩子一生中最容易受外界影响的阶段,也是最需要社会关怀的时期。如果此时孩子得不到必要的关心和帮助,其身心的发展就会受到影响,而且对孩子的一生都会产生影响。早期的毫厘之差可以导致日后生活的极大偏离。早期教育是为使儿童拥有幸福完整人生的奠基工程。
早期教育是把儿童生长规律与未来社会可预见的需求融为一体的教育。它的目的是使我们的孩子不仅头脑聪慧,而且有很好的社会适应性;既能享受成功的快乐,也能宽容失败和不顺利;既很自信也信任他人;他们将会感受到人生的价值。这才是真正成功的早期教育。
早期阅读的问题
1.为什么要给还不会说话的孩子朗读
宝宝识字早、语言能力好是“早慧”的重要标志之一。如何增强宝宝的语言能力,使得宝宝伶牙俐齿、头脑聪慧呢?在宝宝很小的时候就对他大声朗读非常重要,是让宝宝“早慧”的一条捷径。
那么什么时候开始带宝宝阅读呢?专家认为,从宝宝出生起就要这样做。你也许会感到不解,宝宝这么小,还不懂事,阅读对他有什么意义呢?其实不然,宝宝从出生起就怀有强烈的求知欲,并非像你想象的那样只知道吃奶、睡觉、玩闹。宝宝出生不久,就开始学习使用语言了。出生第1年对宝宝的语言学习非常重要,是语言学的第一步,是发展阅读能力的基础。
婴幼儿阅读与学龄阶段的阅读大有很大区别。对于年幼的宝宝来说,只要是与阅读活动有关的行为,都可以算作阅读。如一页一页地翻看图文并茂的图书;看画面,能从中发现事物的变化,将之串联起来理解故事情节;或边看图书边听大人念图书文字;回答大人提出的问题等等。因此,所谓早期阅读就是学龄前儿童借色彩鲜艳、生动形象的图画、相应的语言文字以及成年人形象的语言讲述来理解读物的过程。
心理学家和教育学家的研究表明,早慧的孩子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喜欢阅读。美国心理学家经过多年关于天才发生学的研究成果表明:有44%左右的天才男童和46%的天才女童,在5岁之前就开始阅读了。在深入的研究中他们还发现,0~3岁是养成儿童学习兴趣和学习习惯的最佳时期,3~6岁则是培养儿童的阅读和学习能力的关键阶段。专家认为,早期阅读、计算能力对日后的智力发展影响最大。这两项能力也是将来构成一些儿童学习障碍的主要问题。在欧美发达国家,孩子们的早期阅读得到了早期教育专家的首肯。从国际上看,美国20世纪50年代开始早期阅读研究,一些发达国家在20世纪80年代就把儿童智能教育的重点放在提高阅读能力方面。
2.早期阅读的重要性
对于幼儿早期阅读的教育,应该是终身养成性的教育,是终身学习的基础。阅读将是伴随孩子一生的活动。早期阅读并不在于单纯发展孩子的阅读能力,而是要让孩子通过各种途径,接受各种信息,形成看、听、读、写一整套的养成性教育,为幼儿今后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它的重要性主要体现在:
(1)能够激发孩子的学习动机和阅读兴趣,养成读书、爱书的好习惯。
(2)早期阅读是提高孩子语言能力的重要途径,是帮助宝宝学习词汇、语法和句子的最好的方法。
(3)为今后学习所需要的阅读预备技巧。那些患有阅读障碍的孩子主要是因为幼小时所接触到的朗读不够。
(4)早期阅读是父母与宝宝交流的最好途径。如果你仔细观察就会发现:当你给宝宝朗读时,他的眼神是那么专注和欢欣,而当他想听你朗读却得不到时,眼神会有多么失望和悲伤。共同阅读的过程意味着他得到了你的完全关注,意味着他是被你爱着。这种安全感对宝宝心理健康是很有帮助的。
3.“分享阅读”是宝宝早期阅读的最佳方法
婴幼儿早期阅读能力培养的过程非常重要,因为婴幼儿的特点是不能独立阅读,怎样让孩子轻松愉快地接受阅读,家长怎样参与……一直是心理学家和教育学家研究的焦点问题。美国教育学家Holdaway等人在对阅读过程进行了系统分析,充分考察影响读写能力获得的有关因素后认为,儿童的阅读学习过程,就是基于已有的口语经验,建立字形与语音之间联系的过程,通过语音的中介作用,得到语义。只要方法得当,通过成年人与儿童间的社会性相互作用,能够极大地帮助儿童获得阅读理解所必需的技能,扩大书面词汇量,提高阅读理解能力,促进儿童的阅读学习。在上述理论研究的基础上,他们提出了一种简便易行的教育方法,即分享阅读的方法。
分享阅读是指成人积极介入幼儿的阅读活动,通过用手指划读、朗读、提问、讨论以及绘画、表演、做游戏等一系列阅读延伸活动与幼儿共读,从而培养宝宝的阅读兴趣和阅读能力的活动过程。分享阅读的特点是强调成人伴随阅读的价值。由于幼儿的注意力较差,父母应握着宝宝的手翻阅图书,同时讲解内容,要以快乐游戏的方式进行,这可以使宝宝摆脱枯燥乏味的学习方式,在轻松愉快的游戏氛围中不知不觉地获取知识、技巧和能力。
4.怎样与宝宝共享阅读的快乐
选择合适的阅读材料是成功阅读的重要条件。阅读材料一定要与幼儿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水平相适应,接近幼儿的生活,才能激发孩子阅读的兴趣。内容要有趣,情节要简单。读物应色彩鲜艳,由一幅幅单幅画页组成。画面要生动活泼、主客体分明、背景简单。如果画面配有文字,字数不宜多,而且文字难度应与幼儿智力、情感和语言发展水平相适应。
从宝宝出生后,每天至少为他朗读12~15分钟。等宝宝3个月大的时候,听过故事书的宝宝就能够表达出哪本书是他的最爱了。他能用小手或眼神给你暗示,即使你给这些书换上封面,宝宝仍然能分辨出来。在朗读的时候,投入的感情越多越好,它能使故事更激动人心。例如,当读到一个小偷悄悄爬进屋子的时候,你要把声音放慢放低;但当读到天空有一声鸣雷的时候,你一定要提高声音,让声音饱满洪亮。这会使宝宝有身临其境的感受,在不知不觉中学会了表达。保持声调的变化,让声音忽高忽低,用戏剧朗诵的声调,在每个故事结束的时候拉长声调,都是非常受宝宝欢迎的做法,宝宝也会对故事印象更深刻。到1岁左右,宝宝会很乐意重复你念的生字,这时,你可以在念的时候帮助他模仿。慢慢地,他会学习到更多的词。反复念一本书是个好方法,最终,宝宝能记住故事里用的词,并且开始学着自己翻看图书并复述这个故事。从这个时候起,宝宝开始了自己阅读的历程。
在朗读的过程中要注意,在开始指读或划读时手指在文字或图片上划走的速度要与你阅读的速度一致,使字形与语音一致,这样经过多次反复,宝宝便能迅速、准确地获得所读词的语义。其次,要注意用词的准确性,如“卡车”、“小汽车”,而不是用童稚化的语言如“车车”,这样,宝宝可以直接学习到正确的概念,而不是在遇到“卡车”、“小汽车”后还要重新学习。
为了配合宝宝的语言学习,还可以鼓励宝宝“写字”,即使你的小家伙还只有七八个月,根本不会写字,你也不妨给他一支笔、一张纸,让他随意涂鸦。尝试写字是教宝宝阅读的最快方法之一。写字可以帮助他明了字和不同声音之间的关系。在宝宝刚开始学习写字的时候,是真正的“涂鸦”,他画出的简直不叫字,而是一堆莫名其妙的线条。这个时候,宝宝需要你的帮助和鼓励,不管他把字“画”成了什么样,最重要的是鼓励他大胆去做,并鼓励他学着自己去分析和思考。为了让宝宝爱上“涂鸦”,可以给宝宝准备一些五颜六色的纸和笔,这些色彩鲜艳的“玩意儿”会抓住宝宝的注意力,让他感觉写字是件有趣的事情。
特别要强调的是,你没有必要着急教宝宝认字读书,只让他每天享受到朗读的乐趣就足以了,这样宝宝自然会踏上成功的阅读之路。
5.家庭早期阅读指导十一法
听读启蒙法
方法:家长抑扬顿挫、饶有兴致地朗读文学作品,引导孩子听和看的一种方式。
作用:集中儿童注意力,诱发儿童阅读兴趣,丰富词汇、激发想象、萌发情感、拓宽视野,更为重要的是可以使孩子逐渐领悟语句结构和词意神韵,为孩子今后的广泛阅读打下基础。
注意点:孩子听读越早越好,内容选择要生动有趣,由浅入深。关键是父母要有拳拳之心,能循循善诱。
讲述提问法
方法:父亲(母亲)与孩子拥坐在一起,采用父亲(母亲)讲述,或边讲边提问、解释疑难,引导幼儿阅读、理解阅读材料。
作用:促进父(母)子之间的情感交融,激发幼儿对阅读活动的兴趣。提高孩子对阅读材料的感受能力和理解能力,帮助幼儿掌握有序翻阅等基本阅读技能。
注意点:父母要以亲切的态度与孩子共读,当孩子初学阅读或阅读有困难以及提出共读请求时,父母可多采用此种方法。
角色扮演法
方法:家长与孩子以口头扮演或动作扮演等形式,担任阅读材料中某一角色的方法。如:说某一角色的语言,做某一角色的动作等。
作用:可大大增强幼儿对阅读活动的兴趣,提高幼儿的语言、动作的表达能力,加深对阅读材料的理解;有利于家长与孩子之间建立民主、平等的关系。
注意点:家长和孩子要注意采用适合角色的语气、语调、动作,家长要投入地进行扮演,切勿敷衍了事,家长和孩子可以交换角色多次扮演。
移情法
方法:让孩子站在阅读材料中某一角色的立场思考问题,提出见解,表达愿望的方法。如:“如果你是小红帽,碰到大灰狼你会怎么办?”
作用:帮助孩子加深对角色的处境、心情、欲望等的感知和理解,培养幼儿的移情能力、思维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注意点:家长要帮助幼儿全面地了解角色所处的情景,突出矛盾,引起孩子的思考。
自由阅读法
方法:由孩子自由地翻阅讲述,或听录音阅读的方法。
作用:培养幼儿的自主性、自律能力及独立阅读能力;反馈幼儿在阅读兴趣、能力、习惯等方面的发展情况。
改编情节法
方法:在阅读中,鼓励孩子积极根据自己的理解和思维,对故事中原有的情节进行改编。
作用:拓宽孩子思路,发展孩子的创造性思维,使孩子体验到成功的乐趣,激发幼儿继续阅读的兴趣。
注意点:父母要小心呵护孩子的创造欲,不可打击孩子的积极性,如遇上孩子改编不合情理时,可耐心地对其讲清道理。
延伸想象法
方法:在阅读活动中,鼓励孩子想象在阅读材料所提供的情节发生之前或发生之后可能发生的情节,并加以讲述。
作用:发展孩子的想象及思维的连续性,满足幼儿喜欢追求完美的心理需求,提高幼儿运用语言的能力,增强孩子的自信心。
注意点:在孩子熟悉、理解阅读材料后可鼓励孩子进行延伸想象,父母尽量采用“诱导”的方式,切忌强求孩子和打击孩子的积极性。
猜猜、认认法
方法:在阅读指导中让孩子观察封面,猜猜书名,或猜猜下一个情节、猜猜角色的语言,认读书名或关键词等,也可在日常生活中让幼儿猜符号等。
作用:增强阅读活动的趣味性,提高幼儿对图画、文字、符号转换关系的理解,激发幼儿对汉字的兴趣,培养幼儿的推理能力。
注意点:父母要引导孩子注意观察,留给孩子思维的空间;抓住教育的时机,让孩子养成勤思考的好习惯。
改错法
方法:在阅读指导中,家长故意把故事情节或名称漏讲或讲错,使幼儿做出更正的阅读指导手法。
作用:帮助家长与孩子之间建立民主和平等的关系,增强孩子的自信心,培养幼儿观察和倾听的细微性,增强孩子的有意注意。
随机引导法
方法:家长在日常生活中及时抓住早期阅读指导的契机,对孩子加以引导。
作用:这种教育往往在孩子好奇或遇到问题时,而且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所以更具实效性,它对激发幼儿求知欲,培养幼儿洞察力,促进家长与孩子的交往具有独到的作用。
注意点:家长要留意观察聆听孩子的愿望,及时把握教育契机,做到恰到好处,切忌把随机教育变为“唠叨不已”,这样会引起孩子反感。
游戏法
方法:家长在早期阅读指导中以各种形式的游戏为手段,引发孩子对阅读活动的兴趣。如:扩词、扩句;掷骰子;和我找相反的;拼图等。
作用:提高幼儿参与阅读活动的主动性,使家庭教育的要求更易于让孩子接受并转变为孩子自己的愿望和动机。有利于培养孩子活泼、开朗的性格,使孩子感受家庭游戏的乐趣,促进亲子互爱。
注意点:家长以极大的热情参与到游戏中;给予孩子精神或物质上的鼓励;家长和孩子共同遵守游戏规则。
9.早期智力开发(2)
音乐与幼儿智能的发展
1.宝宝生下来就有接受音乐的能力
音乐是人类共同的语言,即使是刚出生的宝宝也具有接受、欣赏音乐的能力。实验显示,给小婴儿播放莫扎特的小步舞曲,他会安静地聆听。可是当把乐曲随意打乱,播放各片段时,他会显得烦躁不安。早在胎儿时期(5~6个月时)宝宝就有了感受音乐的能力。新生儿在平卧时会将头转向音乐发出的方向,2个月的婴儿能安静地躺着欣赏音乐,2~3个月时能区分高低音,3~4个月能区分音色,6~7个月能区分简单曲调,这说明婴幼儿从小就有感受音乐的生理基础。
音乐不但能使宝宝心情愉快,还可以促进宝宝的智能发育。研究发现,婴儿对莫扎特音乐的节奏、旋律及和谐的特性有无意识反应。这些特性使孩子以后更容易了解时间、空间和序列等概念。这些能力对精通科学、数学以及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很有帮助。研究也揭示了对高音的区分能力,有利于区分音素,这可能与朗读和语言能力的提高有关。还有研究证明,经过8~9个月的音乐训练,可以使3岁孩子的时空推理能力明显提高,这种能力能帮助孩子提高认识模型、拼图和迷津游戏的能力。诸如此类的研究都证明了一个重要的事实,婴幼儿是有感受音乐并接受音乐训练的生理基础的。发育阶段的孩子,如果能接受适当的音乐训练,对音乐潜能的开发和促进宝宝的大脑发育都是有益处的。
2.音乐促进智能发育的科学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