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政治新民说
1287800000019

第19章 民气

一个国家中的大多数人,极其维护国家的尊荣和公众的权利,为此常表现出凛然不可侵犯的气势,这样的气势称作民气。民气,是一个国家能够自存的要素。但是话说回来,仅仅靠民气国家就能够自存吗?答案:绝对不能。什么原因?因为民气的背后必须有实力的支撑才能具有效力。

一、民气必须有民力支撑。没有民力支撑的民气,必定没有效果。有人要侵犯我,我对他表态:“你敢动手试试!”这表现的就是气势。我之所以能这样对他表态靠的是什么?靠的是我的话还有潜台词!比如说:“你敢动手,我就……。”“我就……”,是震慑对方使他不敢动手的后备手段。所以在我要做这样的表态前,必须想清楚所谓“我就……”,果真能实行吗?即便能实行,而果真有把握制住对方吗?如果答案都是肯定的,当然就可以昂然表态:“你敢动手试试!”只有这样,自己的表态才不致被对方当笑话看。在我表态之后,对方就会暗自合计:“他就……,他真能实行吗?他要是真实行,对我来说可怕吗?”对方如果得出结论认为我真会实行而结果对他来说也的确可怕,那他就不得不屈服于我,而我的目的就达到了。对方如果认为我不能实行,即便实行对他也没啥可怕,就必定会回复我:“我动手,你就……,那么我再……。”这样我放话的“就……”,就不得不实行。一旦实行,就看我放话的“就……”,能不能压制对方放话的“再……”,而我的目的能不能达到,就看这一锤子买卖了。对方放话的“再……”,也必然是他认为足以令我害怕的震慑手段,他固然有震慑手段预备对付我,而我也有震慑手段预备对付他,这就是“力”。我既然认定自己有对付他的预备震慑手段,于是也就不害怕他对我的震慑表态,这就是“气”。气固然应该善始善终,然而没有力就无法开始,也无法收场,气其实是力的补助品。假使我从一开始只知道表态:“你敢动手试试!”如果对方果真动手的话,我准备如何招架?没有准备;即便准备了,也不能实行;即便实行了,也损伤不了对方分毫,甚或非但损伤不了对方分毫,而且损伤自己。像这样,我的表态,必然毫无作用,对方会把我说的话当成影视剧中的台词!就算对方没有摸清我的底细,以为我敢于那样表态,肯定藏有雄厚实力作为关键时刻的王牌,因而最终屈服于我,但即便如此我也不能当成是胜利,为什么?对方这次没摸清我的底细,而终究有摸清的一天;等对方掌握了我的真实实力后,我往后作此类的表态,会被对方当笑话看。这是不能当成胜利的第一个理由。再说回来,我看到这样的表态具有这样的奇效,便容易产生侥幸心理,以为这一招可以经常使用;于是越发不积极着手实力的预备,一旦往后再遇到类似的侵犯,或情形更为严重的侵犯,而我只能任人宰割。这是不能当成胜利的第二个理由。所以说没有民力作为支撑的民气,不能滥用。有人或许要问:“那要是没有实力,对方拿自己当牛马奴隶一样对待,也接受吗?”回答:“对。”谁让你没有实力的?既然没有实力,即使想不接受,又可能吗?但是要知道,是可以接受,并不是乐于接受。不乐于该怎么办?应该从自身做起增强实力。实力没达到,必然不是用气的时候。读者怀疑我说的话吗?请了解一下日本的情形。日本最初跟我们互派领事,领事裁判权没有收回,我国最初派往横滨的领事范氏,以最敏活的手腕主张我国民的权利,往往有让日方不堪的要求,至今在横滨的老华侨,还把这些佚事作为美谈。当时日本方面难道乐于接受吗?他们好几年都忍了。琉球事件交涉时,我们的北洋舰队游弋长崎,因为日方的示威运动,我方水兵跟对方警察发生冲突,最后交涉的结果是:勒令长崎警察不得带刀。日本引为耻辱,就此下令全日本警察不带刀,自我解嘲。(甲午战胜后日本警察恢复带刀)他们当时乐于接受吗?好几年都忍了。他们忍受的同时,也从各方面预备实力。果然甲午海战之后,日方扭转了二十年来忍受中国屈辱的局面。还有他们跟俄国交涉的事情。明治维新刚开始的时候,跟俄国签订《桦太千岛交换条约》,日本方面难道乐于接受吗?好几年都忍了。甲午海战之后,日本要割走我国的辽东半岛,俄、德、法三国干涉,日本让步,难道他们乐于接受吗?好几年都“忍”了。他们忍受的同时,也从各方面预备实力。果然1904年爆发日俄战争,日本战胜,扭转了三十年来忍受俄国屈辱的局面。

在日本忍受的那些年头,能说他们没有民气吗?不能。他们有民气,只是不用。跟日本相参照的例子,请看朝鲜。朝鲜并非民气不振的国家,十多年前,就因为对政治不满,出现富于革命思想的东学党,振臂一呼,蔓延全国。我在日本的七八年时间里,看到报纸上登的关于朝鲜人因反抗本国政府而投掷炸弹的事件,多达二三十次;朝鲜人聚集到钟路29举行示威活动对抗政府,也几乎没有一年不发生的。他们对内的民气就是这样高涨。就是对付日本也是这样。因为抵制银行券事件,最后达到全朝鲜工商同盟联合抵制的规模。30就是到了最近日韩新协约成立之后,朝鲜的元老大臣,也接连以死反对。从这几个方面看,能说朝鲜人都是软骨动物吗?然而今天的朝鲜落到哪步田地了!三十年前,朝鲜的实力和日本相差不远,就是单论民气,我也没发现有确凿的证据证明它比日本弱,然而朝鲜今天的结局却是这样惨。这是什么原因造成的?是因为朝鲜人把他们最可宝贵的用来增强实力的时间,用来作无谓的意气相争了。朝鲜人的民气,随着泛滥随着趋弱;日本人的实力,随着贮蓄随着大涨。因此,最后的优胜劣败,毫无悬念。所以我主张:民气必须有民力支撑才可以运用,对内是这样,对外也是这样。

二、民气必须有民智支撑。没有民智支撑的民气,没有价值。气,是用来跟人相竞争的,所以说到“气”这个字,其中总含有战争的性质——不管是广义的战争还是狭义的战争,性质总是相近。(狭义的战争指用兵,广义的战争指其他互为对手的行为。)就狭义的战争而言,第一须知,不能没有宣战的理由。只要我方实施战争的理由正当完满,那么战争就是正义的,能使我方同仇敌忾实力大增,这是可以取胜的第一个有利因素;能使敌方因为在道义上处于下风,气馁以致无力抵抗,这是可以取胜的第二个有利因素;能使中立方在道义上支持我方,间接增强我方实力而削弱敌方实力,这是可以取胜的第三个有利因素。第二须知,不能没有作战的计划。我方固然自信实力足够跟敌方相抗衡,然而如果战,我方将损失多少;如果不战,我方将损失多少;把战的损失跟不战的损失比较一下,是盈余,还是亏损。这些不能不一一考虑到。另外,同样是跟敌方作战,采取哪种战术,最有把握使敌屈服;采取哪种战术,不致使本战之外横生枝节。这些也不能不一一考虑到。上面说的,不单适用于狭义战争,对广义战争也适用。

从“气”的字面意思看,就能推知以它结尾命名的事物的性质不是永久的。《左传》说:“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这最能说明气的性状。所以气不能挫,所谓气越挫越盛,是说肯定有实力作气的支撑。只要单纯是气,那么受一次挫折,便比之前弱一次;再受一次挫折,便比之前越发弱。这样以后再赶上需要用气的关头,便振作不起来了。没有宣战的理由而只凭一时之气与敌抗衡,打胜了,属于例外情况;如果没打胜,那么事过境迁,必然有一天会醒悟到滥用气是自制力薄弱的表现。这样难免自怨自艾,就此自信心下降,气势一落千丈。不做计划只是凭一时之气与敌抗衡,难免遭受败绩,那么冒险心必然陡降,也是这个道理。那么怎么才能做到审慎思考宣战理由?怎么才能做到妥善制定作战计划?这就非得要求全体人民有水平线以上的常识不可。民气往往因为盲从者多而高涨,也往往因为盲从者多而挫跌。总之,盲从的人,必然不是具备坚牢团结力一致对外的人,必然不是具备持久力对外抵抗到底的人。所以我主张:民气必须有民智支撑才可以运用,对内是这样,对外也是这样。

三、民气必须有民德支撑。没有民德支撑的民气,不只没有利益,而且更有祸害。凡是多数人组织成团体从事某项事业,那么团体内必然产生或多或少的权力(权力的大小长短暂且不论),于是就有觊觎权力的人加入团体。另外,凡是一项事业成功之后,那么参与事业的人多少都会得到一些名誉,于是就有歆羡名誉的人加入团体。再有,凡是一项事业向前进展,产生的间接影响,或者可能会给一种人以特别的利益,于是就有顺手牵羊的人加入团体。(比如革命军成立的宗旨当然不是为了掳掠,然而会匪绿林加入团体后却会以革命的名义明着暗着掳掠,所以革命军等于是间接给予会匪绿林一种特别的利益。又比如一个月前东京学界抗议所谓取缔问题,最终决定集体罢学回国。目的当然不是为了方便留日学生不上课鬼混,然而就有不想上课的学生,或是离家久了想回家看看的学生,趁着这个机会,打着抗议取缔的幌子堂而皇之以志士的形象返回祖国。所以说等于取缔问题间接给予这部分冒牌货以特别的利益。其他种种事件中,无不存在这种现象。)此外,凡是一项事业的操作运行,产生的直接或间接结果,往往可以击败一个人或一个党的事业,于是就有对某个人或某个党不满的人加入团体寻找机会公报私仇。(欧美各国谈政党得失,往往把这种情况列为禁例,因为把私人关系捆绑到公共问题上,最不可取。)团体中如果这样的现象发生一起,那么团体从表面看,即便规模很大很有凝聚力,但实际上它的“内容”含有种种不同性质的分子,分别向各自特别的目的行进,因此不管事业成功不成功,都会产生恶果。这些败类,无论何种团体都做不到完全避免他们渗入,而民德高尚的国家,败类少;民德污下的国家,败类多。如果一个团体中的败类占多数,那么弊端就层出不穷;即便不占全团体的多数,而在团体核心层中占多数,那么弊端也会层出不穷。这类人,必然是狡黠且强悍的人,所以众人聚到一起从事某项事业,他们往往能够挤进核心层,而这样导致的弊端自然也就层出不穷。

上面说的,都属于假公济私,以煽动民气作为满足私欲的手段,不能算作真民气,所以不必详细论述;就算属于真民气,也还必须要有各种德行作为纲领维系。一是坚忍的德行。抗争所要达到的目的,不可能一蹴而就,如果不具备坚忍的德行,那么一阵狂热,像是疾风暴雨,不能抗争到底。二是亲善的德行。团体规模越大,成员的情况就越复杂,虽然大家在大方向是一致的,但在小的方面,难免存在意见分歧,如果不具备亲善的德行,那么团体很容易分裂。三是服从的德行。一个团体必定有领导者和被领导者,如果不具备服从的德行,人人都想领导别人,不愿被人领导,那么谁也不服谁,团体肯定会解散。四是博爱的德行。民气高涨,接下来必定会出现破坏行为,破坏行为有时候固然是不可或缺的,然而应当有个限度,如果不具备博爱的德行,把不用破坏和不能破坏的事物也破坏了,那么全局就不可收拾了。

总的说来,前面提到的四种加入团体的动机不良者,他们完全站在道德的对立面;民气要是被他们利用,为害极深。而后面提到的那四种人,虽然并非站在道德的对立面,然而缺乏应当具备的德行;民气要是被这类人利用,为害也不浅。——中国的义和团运动和法国的大革命就是最好的例证。所以我主张:民气必须有民德支撑才可以运用,对内是这样,对外也是这样。

最后,总结民气的性质及运用原则如下:

(一)民气在性质上是补助的,不是绝对独立的,所以不能把它当成解决问题的唯一手段。

(二)民气如果频繁地运用,就容易趋向衰竭,而如果蓄压的时间越长,那么它的膨胀力就越大。所以民气适合偶尔运用,不适合经常运用。

(三)正确运用民气,可以收到非常大的良好效果;错误运用民气,便会收到非常大的恶劣效果。所以即便是偶尔运用民气也不能不慎重。

(四)民气的发生比较容易。所以时机不成熟,不要人为煽动。

上述四项原则,前三项通过前文的论述,已经足以证明了,针对第四项,我补充两句。说民气不需要刻意鼓动,自然而然就可以发生,并不是虚言。跟民力、民智、民德相比较,民气的发生的确很容易。

1.正当的民气,产生于自卫心,而自卫心人人都有,一提便醒。

2.民气的表现很简单,不需要做种种预备修养的功夫就能形成。

3.民力、民智、民德一旦向前发展了,那么国民自然能够主动认识到自己的责任,主动主张自己的权利,所以民气自然而然会形成。

出于以上的理由,我们今天不管是对内还是对外,都应当先判断当前是不是适合用民气的时代;如果不适合,与其发泄民气,不如蓄存民气。然后对于最难发生、最难养成的民力、民智、民德,大力提倡。等到适合运用民气的时候到来,只要由部分青年号召鼓动,由几家报馆宣传呼吁,用不了一个月全国就会响应。不相信我说的,不妨看看最近发生的东京罢学事件和上海罢市事件。总之在不适合运用民气的时候,一味地刻意煽动,不过是滥费时间和才力罢了。

有人或许会问:“那么你认为今天是不适合运用民气的时候了?”回答:“就全局来说,无论对内对外,我都认为不是适合运用民气的时候。就个别情况来说,根据具体事件的具体性质,我认为有适合运用民气的,有不适合运用民气的;即便我认为适合运用民气的事件,运用起来,也有度量分界。要是整天以牛刀割鸡,那我也是不敢苟同的。当然,这个问题不是一两句话就能说清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