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国学与领导智慧
1291700000014

第14章 为政:仕途藏机巧(4)

四十多年过去了,现在重温毛泽东同志总结的官僚主义的表现,对我们今天的领导干部仍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原则性问题没商量

◎“公罪不可无,私罪不可有”--范仲淹

【意译】在公事上不怕得罪上级而犯错,而在个人操守上则务求清白,决不能贪赃枉法。

原则是指一个人观察问题、处理问题的准则。每个人都有自己在一定范围内能够忍受的道德准则、行为规范和态度。有些问题是在这个范围之内的,但是有些事情却在这个范围之外。那些在范围之内的可以接受,但是在范围之外的却绝不可忍让。

做人要包容、大度,做官亦然,但也要分清问题的性质。凡是原则性问题,无论怎样都绝不能退让。明代的军事家、哲学家王守仁曾是朝廷的官员,朱宸濠发动叛乱时,王守仁接到任务,带兵镇压。

当时有一个名叫江彬的边将,为人狡诈机警,善于献媚,深得皇上欣赏,后被提升为左都督。朝廷命他带兵去支援王守仁,与其协同作战。可是,直到王守仁和战士们战胜叛贼取得胜利的时候,将兵才带领着人马姗姗来迟。江彬想与王守仁争功,于是便四处散布谣言,污蔑王守仁。王守仁对此毫不在意,不予理睬。外界的舆论对王守仁也没有太大的不利,江彬见此,岂肯甘心。于是,在一次宴会上,江彬等人在犄角旮旯一个不重要的位置安排了一个座位,打算让王守仁坐在那里,想以此来羞辱他。

可是没想到,王守仁来到宴会厅,径直坐到了上席的位置。江彬见王守仁坐到了上位,自己反而坐到了旁边的位置上,心中十分不满,立即破口大骂,王守仁丝毫也不忍让,义正言辞地与他讲了一番道理,直至江彬哑口无言。

其实,王守仁一进大厅就看到了那个犄角旮旯的位置,也知道那个位置是他故意留给自己的。但是他就是故意装作没看见,走到了上位。座位是小事,做人的原则是大事。王守仁争的不是座位,而是原则。虽然说忍一时风平浪静,退一步海阔天空,但当遇到原则性问题时,就不能一味忍让,否则就会受制于人,再也无法确立威信。

为官者常常能遇到这样的问题,不光在同事之间不能忍让,即使是在上司面前,也仍就不能让步。汉朝时,张释之被任命为廷尉,负责管理刑狱之事。有一次,文帝出行,途经中谓桥的时候,突然有个人从桥下跑过,使文帝的车马受到了惊吓。文帝立刻命令随从追捕,最终将其抓获送交廷尉处理。

过了几天,张释之报告文帝说,他罚了那个人一些钱,将其放回去了。

文帝十分生气,他说:“这个人吓到了皇帝的马,难道不该处死吗?怎么能仅仅罚点钱就算了呢?”

张释之说:“法律必须要天下人共同来遵守,我的职责是保证天下法律的公平公正,判刑一旦偏离法律就会使天下人觉得执法不公,人们怎么还能有存身之地!请陛下明察。”

文帝沉思了许久,说:“你的判决是对的。”

无独有偶,历史上像张释之一样,坚守原则,敢于与上司分庭抗礼的人还有战国时期的赵奢。赵奢是赵国的官吏,有一次他去征收租税,赵惠文王的弟弟平原君不肯缴纳,赵奢便处死了平原君家的管事。平原君大怒,打算杀了赵奢。

赵奢不慌也不忙,心平气和地对平原君说:“您是赵国的公子,如果您家随意逃税抗税,那么法律的权威性就会被大大削弱。权威被削弱了,国家就会衰落,国家力量衰弱必然会给其他诸侯国以可乘之机,他们就会来攻打我们,赵国就会走向灭亡。到了那时,您还有什么富贵可言呢?所以只有您奉公守法,国家的法律才能服众,上下才会祥和,国家才能富强,赵国才能稳固。”平原君听了心悦诚服,便缴纳了租税。赵奢不但没有受到惩罚,还因此而受到了人们的赞赏。

在上级面前,对原则性问题不含糊,是一种勇敢的表现,而在下级面前,对原则性问题没商量,则是一种智慧的体现。三国时期,马谡从荆州跟随刘备取蜀入川。他才气过人,好论军计,因此深受蜀汉丞相诸葛亮的器重。后来诸葛亮提拔他为参军,每次与其谈论军事,都夜以继日,通宵达旦。马谡也因此而越来越骄傲自大起来。

建兴六年(公元228年),诸葛亮为了实现统一大业,决定北伐出兵祁山,与曹魏大军展开殊死搏斗。他任命马谡为先锋,统领10万大军在前与魏军作战。出兵前诸葛亮曾再三嘱咐马谡:“街亭虽小,关系重大。它是通往汉中的咽喉。如果失掉街亭,我军必败。”并具体指示他“靠山近水安营扎寨,谨慎小心,不得有误。”一向自信的马谡当即立下军令状,自认为绝不会失败。

可是,当马谡到达街亭后,他没有按照诸葛亮的指示依山傍水部署兵力,而是自作主张地将大军部署在远离水源的街亭山上。当时的副将王平曾提醒他说:“街亭一无水源,二无粮道,若魏军围困街亭,切断水源,断绝粮道,蜀军则不战自溃。请主将尊令履法,依山傍水,巧布精兵。”骄傲自大的马谡不但没有听从王平的劝阻,反而自信地说:“马谡通晓兵法,世人皆知,连丞相有时也得请教于我,而你王平生长戎旅,手不能书,知何兵法?”马谡认为兵在山上,,居高临下,势如破竹,是制胜的秘诀。于是,便固执地在街亭山上安了营,扎了寨。魏军前来迎战的大将张邰得知马谡舍水上山,心中大喜,于是立即挥兵切断水源,断绝粮道,将马谡的大军尾款在山上,然后命人纵火烧山。蜀军饥渴难耐,军心涣散,以无力作战,这时,张邰命令乘势进攻,蜀军大败,街亭失守。

马谡丢掉了街亭,使战局发生了巨大变化,迫使诸葛亮退回汉中。街亭失守,诸葛亮痛心地说:“用马谡错矣。”尽管诸葛亮十分器重赏识马谡,但是为了严肃军纪,他只好将马谡革职入狱,暂首示众。斩了马谡,他心如刀绞,老泪纵横。但如果不这样做,免他一死,就违背了军纪,恐怕会失去众人之心。诸葛亮深知这是原则性问题,没有任何商量的余地,所以,他只能一狠心按军法处置了马谡。

做人也好,做官也好,对于非原则性问题,我们可以退让,容忍,但是对于原则性问题,我们绝不能轻易让步,妥协。无论是面对强悍的同事,还是高傲的领导,亦或者欣赏的下属,当遇到原则性问题时,必须要按原则办事,决不能心慈手软。

培养能上能下平常心

◎子谓颜渊曰:“用之则行,舍之则藏,唯我与尔有是夫!”--《论语·述而第七》

【意译】孔子对颜渊说:“如果用我的话,我就行动起来,如果不用我的话,我就隐藏起来,只有我和你能够做到这一点吧!”

平常心是一种从容淡定的心态,就像苏轼在《定风波》一词中写的:“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这不是一种超凡脱俗难以实现的仙人梦境,而是一种豁达开朗坦然面对的人生态度。

对于做人来说,为善不执、老死不惧、吃亏不计、逆境不烦,就是平常心,一种不骄不躁与世无争的平常心。生活中既然可以享受看庭前花开花落,玩天外云卷云舒的那份自在,又何必要斤斤计较庸人自扰呢?诸葛亮说:“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爱因斯坦用钞票当书签,居里夫人将诺贝尔奖牌给女儿当玩具,这些看起来似乎有些荒唐的行为,实际上正是他们淡泊名利的平常心的表现。

对于为官来说,当仕途顺利,平步青云时,不骄傲不自满;当骤起波澜,人生失意时,不气馁不伤感,就是平常心,一种宠辱不惊能上能下的平常心。拜伦说:“真有血性的人,决不乞求别人的重视,也不怕被别人忽视。”就像林肯的从政之路,充满了坎坷,但却一直持有一颗平常心。他从29岁争取成为州议员开始,不断经历失败的挫折,直到49岁竞选参议员时,再次落选。可是他始终没有放弃,一直怀着一颗平常心,继续参加竞选,终于在1860年当选为美国第十六届总统。他成为总统后,也没有因此而骄傲自大,即便是他已经预料到自己会被刺杀,也没有安排什么特殊的防卫,这就是淡定从容的平常心。

人之心胸,多欲则窄,寡欲则宽。欲望多了,烦恼的事情也会变多,为官者尤其如此。武则天本是平民百姓家的女儿,她天资聪颖,美貌过人,因此十四岁便成为了唐太宗的才人,受到了唐太宗的宠爱。可是没过多久,唐太宗就冷落了她。天性不甘人下的武则天开始与太子李治建立了恋爱关系。唐太宗死后,她被送入寺院做了尼姑。即使在寺院里她也仍旧不甘心,继续与已经当上了皇帝的唐高宗李治藕断丝连。

永徽二年,武则天被复召入宫,并迅速获得了高宗的宠爱,第二年便被升为昭仪。后来武则天生下了一个儿子,随着她地位的变化,她的欲望也越来越多。开始只是想要提高自己的待遇,得到高宗的专宠,后来就开始觊觎皇后的位置,最后竟然想自己当皇帝。

武则天就在欲望的驱使下,开始一步一步实现自己的计划,她在实现这个计划的过程中,谋害了许多人。在内宫争宠的时候害死了萧淑妃、王皇后。在朝廷夺权的时候,又害死了长孙无忌、褚遂良、韩瑗、来济等大臣。她的欲望越大,需要铲除的阻碍就越多,她因此而要操心的事也就越多。也许是她杀了太多的人,后来,她胆子越来越小,甚至开始迷信起来。这正应了那句话,不做亏心事,不怕鬼敲门。她正是亏心事做多了,所以才害怕别人的报复,害怕上天的惩罚。

萧淑妃临死前,曾咬牙切齿地说:“阿武妖滑,乃至于此。愿他世生我为猫,阿武为鼠,生生扼其喉。”武则天对此十分害怕,于是禁止宫中养猫。即便宫中没有一只猫,但她还是整日心神不宁,总能听见猫叫的声音。到她临死前,还总是隐约听见猫叫,因此而吓得心惊胆颤。

如果武则天的欲望不是太多,那么她会过得更幸福一些,更安宁一些。在官场中,如果不能保持一颗平常心,那么就会被各种琐事所累。整日除了要思考如何向上司献媚之外,还要提防着同事,戒备着下属。除此之外,任何关于职位上的风吹草动,都会搅得心神不宁,甚至疲惫不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