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总统们:民国总统的另一面
1293300000010

第10章 孙中山:中国第一位总统(10)

3月11日,孙中山即将走到生命的终点。他终于对守护在床边的众人说:“现在要分别你们了,拿前几日所预备的那两张字来呀,今日到了签名的时候了。”刚好在场的汪精卫连忙把遗嘱草稿和墨水笔递上。孙中山虚弱到了极点,双手不断颤抖,拿不住笔。宋庆龄含泪,扶着丈夫的右手腕,孙中山这才签名成功。遗嘱上的签名虽然软弱无力,但清晰可辨。孙中山签名后,妻子宋庆龄、儿子孙科和守护在侧的张静江、吴稚晖、汪精卫、宋子文、孔祥熙、戴恩赛、邵元衡、戴季陶、邹鲁、陈友仁、何香凝依次签字为证明人,汪精卫最后又署名为“笔记者”。16孙中山遗嘱就此完成。

政治委员会拟定的遗嘱共有两篇,第一篇是政治遗嘱。全文是:“余致力国民革命,凡四十年,其目的在求中国之自由平等。积四十年之经验,深知欲达到此目的,必须唤起民众,及联合世界上以平等待我之民族,共同奋斗。现在革命尚未成功。凡我同志,务须依照余所著《建国方略》、《建国大纲》、《三民主义》及《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继续努力,以求贯彻。最近主张召开国民会议及废除不平等条约,尤须于最短期间,促其实现。是所至嘱!”这份遗嘱被概括为响亮的“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须努力”的口号。

第二篇是家事遗嘱:“余国尽瘁国事,不治家产。其所遗之书籍、衣物、住宅等,一切均付吾妻宋庆龄,以为纪念。余之儿女,已长成,能自立、望各自爱,以继余志。此嘱!”孙中山的主要遗产是上海寓所(今上海孙中山故居),是在租界内的独门独院。当初有四位加拿大华侨来拜访孙中山,见革命领袖居无定所,就集体出资为他买下这座寓所。孙中山推托不掉,就收下作为住宅。两次护法运动失败后,孙中山和宋庆龄就居住于此。

11日下午,孙中山心力开始衰竭,脉搏细若游丝,用微弱的声音不断喃喃自语:“和平、奋斗、救中国。”(新中国建立后,何香凝据此将孙中山的遗嘱归纳为“和平奋斗救中国”。)次日(3月12日)上午9时30分,孙中山逝世,享年59岁。

12日当天,国民党要员紧急入京,开会讨论孙中山治丧事宜。留守广东的胡汉民在当日下午1点接到汪精卫电报,知道孙中山逝世。他随即饬令广东政府各地停止宴会、大小机关从12日起下半旗七天、各机关用蓝印一月、军队及各机关职员缠黑纱一月。

孙中山生前选定南京紫金山为安葬地,因为南北尚未统一、交谈隔绝,入葬紫金山很困难。国民党决定在北京先以平民礼给领袖入殓,日后再南葬紫金山。3月15日,孙中山遗体盛殓楠木玻璃盖棺,在协和医院举行大硷;19日自协和医院移灵至中央公园(今中山公园)社稷坛大殿安放;24日在中央公园开吊致祭,供民众来灵堂致哀瞻仰。4月2日,孙中山灵柩移往京西香山碧云寺。孙中山生前为人民奔走奋斗,北京百姓给予了他巨大的哀荣。灵柩西移途中,北京民众、京汉铁路总工会等工会组织、中小学校、士兵等30万人步行相送。三架飞机绕空飞行,鸣炮三十三响,各处皆下半旗。此后,孙中山安厝于北京西山碧云寺内石塔中。

以孙中山接班人自居的蒋介石北伐占领北京后,在1929年6月1日为孙中山举行了隆重的迁葬典礼,将灵柩迁往南京紫金山中山陵。碧云寺则留下了孙中山的衣冠墓。

孙中山遗体在协和医院作了防腐处理,肝脏被取出。灵柩迁葬南京后,肝脏仍存放在协和医院。抗战中,日本人接收了协和医院。大汉奸、汪伪政府“外交部长”褚民谊为了标榜自己是三民主义和孙中山的忠实信徒,要挖掘肝脏的政治价值。1942年3月底,褚民谊专程前往北京要来肝脏,护送到南京,交中山陵保管。一路上,褚民谊大事张扬,张罗了大小报纸的记者跟踪报道,拍摄了一组“国父灵脏奉安”,给自己脸上贴金。随后,褚民谊又从上海孙中山故居中把被日军封存的《孙文学说》原稿和《建国大纲》、《中国之革命》手迹以及孙中山生前的佩剑等物大张旗鼓移往南京保藏。抗战胜利后,褚民谊身陷牢笼,被判死罪。他想再一次挖掘孙中山肝脏的政治价值,将功赎罪,保全性命。上下运动后,江苏高等法院以褚民谊保护国父灵脏及遗著“不能谓无功”,决定重审褚民谊汉奸案。法院也学褚民谊当年的样子,在大小报纸上大肆介绍褚民谊当年如何与日本人交涉,如何接收肝脏及文献等文物,为褚民谊开罪。褚民谊很得意,在狱中晨练、打太极拳,得意洋洋。谁知,民众对法院和褚民谊利用孙中山肝脏牟利的行径极其愤慨,认为褚民谊罪该万死、高等法院袒护包庇汉奸,一致要求维持褚民谊的死刑原判。最终,褚民谊以汉奸罪在1946年8月23日被枪决。

说到孙中山的家室,在人们熟知的宋庆龄之前,孙中山有过两任妻子。

1884年,19岁的孙中山迎娶了18岁的卢慕贞为妻。卢慕贞是广东乡间的旧式妇女,性情温和而保守。二人婚后,生育有一男二女(孙科、孙延、孙琬)。孙中山一生只有这三个子女。年轻的孙中山常年在外学习和闯荡,与卢夫人聚少离多,感情平淡。更重要的是,孙中山和卢慕贞思想差异极大,虽然说不上貌合神离,但也丝毫没有共同话题可言。幸运的是,卢慕贞本人看得很开,也没什么野心,更不想当什么“第一夫人”,1915年主动与孙中山离婚。

孙中山1892年毕业于西医学院不久,认识了小自己七岁的陈粹芬。两人在香港坠入爱河,走到了一起。陈粹芬没有读过书,和清末的一般妇女看似无异,但性情刚强。在孙中山亡命海外之后,陈粹芬选择寄居在广州友人家长达十年之久。随着孙中山的处境越来越艰难,陈粹芬毅然前往日本陪伴在孙中山身边。此后,陈粹芬陪伴孙中山出现在日本、南洋等地,接待革命同志,照顾孙中山和同志们的生活,印刷宣传品、接船、洗袜子,任劳任怨。许多革命党人都受到过陈粹芬的接待。青年蒋介石就接受了陈粹芬精心的接待,感激地称她“四姑”,直到晚年还曾提起。难得的是,陈粹芬一介女流,还参加了孙中山策划的四次武装暴动。宣统年间,陈粹芬患上了严重的肺病,不得不回香港疗养。不久民国建立,为革命贡献良多的陈粹芬功成而退。她和孙中山没有正式结婚,关系逐渐淡化。之后,陈粹芬移居澳门,从不提及早年革命经历和与孙中山的关系。孙中山和陈粹芬的关系是国民党内高层公开的秘密。但出于为尊者避讳的考虑,陈粹芬成为了一个“消失的名人”。

孙中山的第三位妻子是宋庆龄女士。早年,孙中山和陆皓东两人寻找上书李鸿章的路子时,在上海遇到了从美国回来的传教士宋耀如。宋曜如有三女(宋霭龄、宋庆龄、宋美龄)一男(宋子文),四个子女在中国历史上都留下了深刻的印记。二女儿宋庆龄在小的时候见过孙中山这位“革命叔叔”。宋家大姐宋霭龄是孙中山在日本时的机要秘书,后来因为要与孔祥熙结婚而去职,就介绍刚从美国学成归来的二妹来代替自己。宋庆龄抵达日本不久,孙中山就向她求婚。孙中山身上的革命光环、成熟气质和总统历史,让年轻的宋庆龄对求婚难以抗拒。两人私订了终身。结婚要父母的同意和祝福,宋庆龄返回上海禀报父母后,宋耀如勃然大怒,坚决不同意二女儿嫁给年长26岁的孙中山。宋庆龄一咬牙,返回日本,1914年10月与孙中山结婚。孙宋两人的婚姻,掀起了轩然大波(丝毫不亚于日后蒋介石与宋美龄的婚姻)。日籍好友头山满得知孙中山婚讯后惊讶地说:“不是要同姐姐结婚吗?怎么换了个妹妹呢?”可见,这段婚姻几乎超出了所有人的意料。

宋庆龄陪伴孙中山走完了之后的岁月,此后以孙夫人的身份活跃在近代政坛上。

孙中山的三位妻子,卢、陈二人与宋庆龄没有任何接触。孙氏家族上下对三位都尊敬有加,孙辈统一称卢慕贞为“澳门婆”,陈粹芬为“南洋婆”,宋庆龄为“上海婆”。卢慕贞由女婿奉养,住在澳门;陈粹芬晚年由孙中山的侄子孙乾奉养,住在中山县的石歧;宋庆龄居住在上海的孙中山故居内。

孙中山的政治生涯没有以大胜利的辉煌收尾,主要因为他身处大动荡、大变革的乱世。武夫、政客,甚至流氓、土匪,最适合乱世。在乱世中崛起的也往往是这些人。而孙中山是西方环境下成长起来的知识分子。知识分子在乱世掌权崛起是很困难的,更何况是从西方归来的知识分子。(这两点相结合,能解释孙中山的许多言行。)孙中山不成功的另一大原因是,他身处的乱世不是一般的乱世,而是中国告别数千年君主专制统治、在民主共和道路上蹒跚试行的“千年未有之大变局”。在大变局中,不要说孙中山这个书生,就是袁世凯、曹锟那样的武夫,也无可适从。孙中山的探索和奋斗都是前所未有的,他一生想办许多事情,但绝大多数事情都失败了。可他办成了一件事情,推翻了中国的君主专制统治,草创了民主共和国的雏形。仅凭这一件事情,孙中山就足以名垂青史了。

1940年,国民政府通令全国,赞颂孙中山“倡导国民革命,手创中华民国,更新政体,永奠邦基,谋世界之大同,求国际之平等”,尊称他为“中华民国国父”。新中国成立后,孙中山先生被尊称为“革命先行者”,每年的3月12日(孙中山忌辰)被定为“植树节”——孙中山生前关心国家建设,号召绿化西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