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为政干事做人:向杨善洲学什么
1294400000007

第7章 做人篇

“共产党的干部,就是不能搞特殊。”——学习杨善洲始终保持劳动人民的朴素本色

(一)公私分明,严格自律不褪色

一把锄头、一顶草帽、一双草鞋,这就是杨善洲同志的标准装束,杨善洲同志的一生是清贫的,但同样又是无比富裕的,住过漏风的石头房子、吃过包谷饭,但他却没有觉得这很苦,或者说他始终以苦为乐、以苦为荣,始终为人民和自己心中崇高的事业无怨无悔地奋斗,用自己的一言一行和人格力量鼓舞和激励着广大干部群众,感召和引领着人们为建设美好家园而不懈奋斗,这就是精神上的“富人”,充分体现了一个优秀共产党员忠于使命的优秀品质。学习杨善洲,就要学习他检以养德,知行一致的革命精神,自觉地把个人理想与祖国和人民的利益紧紧联系在一起,守得住清贫,耐得住寂寞,坚持以德立身、以公处事、以廉树威,永葆共产党人的浩然正气。

(一)公私分明,严格自律不褪色

“公就是公,私就是私,没有中间道路,这就是老书记的原则。”无论任何时候,杨善洲都坚守一个信念——公私分明。

1986年的夏天,一位工作人员随杨善洲去龙陵县出差,下乡归来后在县委食堂吃了一顿饭,菜谱很简单:一碗白菜、一碗蒜苗、一碗酸腌菜炒肉、一碗萝卜汤。去结账时,一位陪同的县领导说:“我用我的伙食费去冲抵就行。这位工作人员一想,也就是8.5元钱,便答应了县领导。吃完饭后,一行人随杨善洲驱车回保山,出去100多公里下车休息时,杨善洲突然问他:“伙食费结了没有?”得到答复后,他当即叫人拦一辆车回龙陵去结账。“我在龙陵住了一晚,住宿费加上车费,一共花了30多元。”回来后,这位工作人员跟杨善洲开玩笑说,对比下来实在不划算,而杨善洲只说了一句话:“账不能这样算!”

时隔多年,这位工作人员仍记得当年的这8.5元。他说,这是老书记对下属的一种无形的影响,曾在杨善洲手下干过秘书的几人至今也还保持着吃饭自己结账的习惯。

公私分明,是领导干部的一道坎。这道坎是衡量干部道德修养、职业操守、精神境界的一块试金石。没有一心为公的道德修养、缺乏忠于职守的精神、不具备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境界,就迈不过去这道坎。

做到像杨善洲那样清正廉洁,忠于职守,关键要把准公与私、是与非的界限,严于律己关口前移,公私分明洁身自好,防止迷失利益取向、淡薄宗旨意识、疏远干群关系。

把准“公”与“私”之间的尺度至关重要。领导干部的身份具有一定的特殊性,既有管理者的“公有”性质,也有具体个人的“私有”性质,如何把握好“公”与“私”之间的尺度至关重要。领导干部是人民的公仆,不能利用职权谋取私利;领导干部是公务人员,不能热衷私交;领导干部是公众人物,不能放纵私欲。因此,领导干部要切实摆正公仆位置,在行使权力的各个环节,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坚持“公字”当头,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理念落实在具体行动上。从领导干部的角度讲,要把个性魅力与生活情趣区分开来,解决好双重人格的问题,坚持用制度规范言行,用党性陶冶情操,用觉悟克制欲念,用风格纠正偏向,少一点自我,多一点胸怀和雅量,少一点傲慢,多一点接受批评监督的诚意和勇气,善于听取不同声音,敢于把私人情趣置于公众监督之下。

除此之外,还应该把准权力的公有性,规范从政行为。要不断强化权力公有的观念、权责一致的观念、合法用权的观念,切勿滋生私念以权谋私。要主动承担履职责任,防止公权私用。要适度弱化权力,防止绝对权力滋生绝对腐败。要自觉接受各方面的监督,坚持公开透明行使权力,敢于把权力“放在阳光下”。自觉廉洁从政,做到克己奉公。要建立和落实防止利益冲突的机制制度,防止资源流失,防止发生损公肥私的行为。

廉洁自律是我党一贯倡导的优良传统和作风,是党员干部必须具备的优良品格,也是我们党强化自身建设,克服消极因素的重要举措。各级党组织都应采取得力措施,着力解决党性党风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不断促进党员干部带头廉洁自律。每个共产党员,都要从自己做起,坚持清正廉洁,一身正气,经得起改革开放和执政的考验。我们要旗帜鲜明地反对腐败,以进一步增强党的凝聚力、感召力和号召力,树立党和政府的崇高威望。

从严治党,反腐倡廉,只要党员干部做好了,党风和社会风气的根本好转就有了希望。这是因为党员干部廉洁自律是由其所处的地位决定的,我们的党是执政党,党员干部是一支特殊的社会力量,在整个社会生活中居于支配地位,对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发挥巨大的影响。党员干部的腐败,所影响的是各行各业和整个社会生活。党员干部是否廉洁,直接关系到党和政府的形象和威望。因此,从党员干部抓起,就抓住了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行之以躬,不言而信”,在惩治腐败和加强党风廉政建设中,各级党员领导干部要像杨善洲同志那样,要起表率作用。

人脑是思维的机器,是思想的阵地。如果“廉洁自律”不去占领它,那么“腐败堕落”就会去占领它。因此,我们的党员领导干部务必要认清“驻脑”的“得与失”。所以,无论在何时,无论在何处,我们的党员领导干部都要始终牢记“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要求,对自身“廉洁自律”的要求更不能放松。党员领导干部还应经常回忆党的教诲,行动上做到“每日三省吾身”,思想上要经常呈现“要想人不知,除非已莫为”这一警示。如果我们的党员领导干部都能如此这样的克己奉公,那么“廉洁自律”就会在大脑中有了自己的营地,就会在大脑中入驻,腐败堕落也就远离而去了。

人民赋予的权力是姓“公”还是姓“私”,这是衡量权力观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权力“私”姓导致部分领导干部在权力行使过程中出现权力腐败:由于不能正确对待自己手中拥有的权力,有的把权力当作以权谋私、巧取豪夺、中饱私囊的工具,贪污受贿,腐化堕落;有的把权力当作个人飞黄腾达、光宗耀祖的途径,拉关系、找靠山,跑官要官;有的把权力当儿戏,敷衍塞责,失职渎职,得过且过;有的利用手中的权力专断独行,专横跋扈,为所欲为;有的利用职权比地位、讲享受、讲排场。这些权力“错位”现象的发生,在很大程度上由权力观错误所致。预防腐败需要多种措施,而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则是预防腐败的一道牢固防线。只要正确的权力观真正树立起来了,能够在广大干部中蔚然成风,能够成为行使权力的行为准则,就一定能够减少腐败现象的发生。

杨善洲能够做到公私分明、严格自律,关键是他树立了正确的权力观。在杨善洲的观念里,领导干部不论在什么岗位,都应该时刻牢记为人民服务的宗旨,都应当把人民群众的利益放在第一位。他常常说:“我手中是有权,但它是党和人民的,它只能老老实实用来办公事,不能用来办私事。”

要做到公私分明、严格自律,加强思想学习是一条必不可少的途径。作为共产党人,如果放松了学习,思想就会落后于形势,就会丧失先进性,就会使精神世界陷于低级趣味,就难以抵挡物欲的诱惑,政治上也就不可能成熟。加强理论学习,加强思想政治修养,提高精神境界,保持高尚的道德情操;重点要加强对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学习,真正懂得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和社会的主人。树立正确的权力观,要加强干部队伍的教育。教育是干部队伍建设的基础,无论是提高干部队伍的素质,还是防范腐败问题、防止和纠正用人上的不正之风,都要坚持教育在先,标本兼治。加强教育是防止和反对腐败的一个最基础的方法。中央纪委七次全会把对干部的理想信念、思想政治、纪律作风、道德法制、科学文化等各方面的教育作为党风廉政宣传教育的重点。只有通过全面的经常的教育,才能将个人的名誉、地位、利益等问题看清看透,才能筑牢拒腐防变的思想道德防线。

(二)甘于清贫,无私奉献不索取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我国经济社会生活的各个层面都发生了深刻变化,社会经济成分、组织形式、就业方式、利益关系和分配方式的“五个多样化”,各种社会意识和社会价值观及各种文化的交汇、冲撞,使我们所身在的社会成为一个眼花缭乱、五彩缤纷的世界,个人的人性可以得到自由张扬、发展的天空也日益广阔,各种诱惑也迫使我们“常在河边走”。生活在现实中的党员干部,都不是生活在孤岛上、真空里,不可能不食人间烟火,怎样才能把握住自己呢?有四个字非常有效:甘于清贫。“壁立千仞,无欲则刚”,唯有甘于清贫、克制自己物欲之追求,方能守好自己的心灵净土,才能守好底线把好关、常在河边不湿鞋。而做到甘于清贫,关键还是要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坚持讲党性,净化自己的心灵,从而保持政治上的坚定性。事实也告诉我们:凡是动了不正当的欲念,它会像潘多拉盒子里的魔鬼一样,让党员干部深陷泥潭而不能自拔。所以,甘于清贫、耐得寂寞,多想公欲、节制私欲是守住自己的一道闸门。甘于清贫才能防微杜渐;耐得住寂寞,才能抵得住诱惑;多想公欲,才能多关心人民的利益;节制私欲才能少考虑个人得失,不为名利所缚、不为物欲所惑、不为私情所扰、不为浮华所动。

无私奉献才能廉洁奉公。人生的价值在于奉献,不是索取。一个领导干部,如果有了无私奉献的精神,就可以廉洁自律,严格要求自己,勤政爱民,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当好人民的公仆。杨善洲就是这样脚踏实地、兢兢业业地工作,表现出对党和党的教育事业的无限忠诚,为国家作出了自己的贡献。而如果没有一颗无私的心,没有一种奉献的精神,那么,一个领导干部就很容易被灯红酒绿、纸醉金迷所诱惑,利令智昏,迷失了人生的方向,拜倒在孔方兄前,拜倒在石榴裙下。在金钱女色的浸蚀和毒害下,落马为囚,走上了犯罪的深渊。

共产党员应当具有的先进性,既是一种品质,又是一种能力,还是一种行为,是品质、能力、行为三者的统一。而甘于清贫作为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它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价值取向,注重内心充实和人格完美,在思想境界、精神风貌、道德修养等人生哲学上生动地体现了党的先进性。

当前,我国正由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这是一场影响极为广泛和深刻的社会变革,对机关广大党员思想观念、价值取向及生活方式产生了极大的冲击,也给我们进行党员先进性教育带来了许多新情况新问题。一些党员聚在一起,喜欢谈论票子、房子,喜欢与工作环境好、工资待遇高的单位比,心理不平衡。极少数机关党员不能有效抵制“酒绿灯红”的不良风气影响,羡慕社会上“大款”一掷千金、夸豪竞富的生活方式,觉得机关工作紧张,生活清苦,不够潇洒,从而热衷进舞厅、上发廊、吃馆子、赌票子等。因此在当今社会环境下,更要学习杨善洲的清贫观,保持高尚情操和革命气节,进一步提升党员先进性。

杨善洲的事迹充分说明,清贫是一种品质,而品质是共产党员保持先进性的基础。品质上的先进性,主要是指思想境界高、精神风貌好、道德修养优。我党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宗旨,这一宗旨它充分体现共产党人的品质,那就是为人民利益甘于清贫、艰苦奋斗。因此我一直把是否关心群众利益作为衡量自己的尺度,通过学习加强思想道德修养,进一步改造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正确认识了我们面临的严峻形势和艰巨任务,充分认识到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必须经过全党和全国人民长期的艰苦努力,从而使吃苦在前、享受在后,使党的清贫思想在自己的思想上和作风上扎下了根;在工作上,要密切联系群众,认真吸取群众的意见和建议,经常深入群众和基层了解情况,增强了弘扬清贫思想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在作风上,要严格要求自己,时时处处做到自重、自警、自省、自励,同时严格要求自己的亲属和身边的工作人员,生活上低标准,工作上高标准。做到洁身自好、严于律己。

清贫是一种能力,而能力是共产党员保持先进性的核心。有人认为清贫思想仅仅是一种作风、一种品质,这就没能从根本上把握清贫思想的实质。我党之所以甘于清贫,不仅仅是锻炼自身的修养情操,而是从改善国弱民苦的状态和维护发展人民利益出发的。因此共产党人甘于清贫,就必须有改变贫穷落后,发展社会主义的能力。可以说能力是高是低,直接影响到共产党人清贫思想及先进性的保持和发挥,是构成共产人清贫思想及先进性的基本要件。

清贫是一种行为,而行为是共产党员保持先进性的关键。在品质、能力的基础上,行为是共产党员先进性的外在展示,是品质、能力的现实实现。我们说共产党员要发挥模范带头作用,说到底主要是靠共产党员的行为,行为最直接、最直观、最现实,因而最为人瞩目、最具有说服力、最具有号召力和影响力。行为上的榜样作用和模范带动,是共产党员保持先进性的最好说明。

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过程中,党员干部做到守住清贫、廉洁自律尤为重要。只有自制力增强了,把为官意识纳入“有权不谋私,用权为人民”的轨道,才能以身作责,自重、自省、自警、自励,清清白白做官,堂堂正正做人,始终保持高尚的人格追求和浩然正气。

杨善洲的事迹告诉我们,甘守清贫和无私奉献不是抽象的概念,而是具体的行为,它有多种多样的形式、内容和方法。不能一讲奉献就只是牺牲个人的一切。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讲无私奉献,在很大程度上必须与个人的实际情况结合起来,做好本职工作,为人民建功立业。党的各级领导干部要着力解决所在部门的经济发展问题,为官一任,造福一方,促进经济发展,增加社会财富,把人民群众的利益放在第一位,做真正的人民公仆。比如,工商企业或生产经营部门中的共产党员,要为企业的生存、发展、盈利贡献力量,使企业经营在满足人民群众生活需要的前提下实现盈利,在企业利益与社会利益一致的情况下,通过为企业谋利,进而实现对社会谋利,同时得到社会和企业的回报。在各自岗位上工作的党员,均应本着先公后私、大公小私以至无私的原则去做。

中国共产党的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它要求每一个党员在个人利益与人民群众的利益、集体利益、国家整体利益发生冲突时,而仅用市场经济原则指导不足以解决三者利益关系矛盾时,党员的自觉意识就是必须坚持党和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就应当是“舍得吃亏”,一切以人民群众的利益为重,发扬无私奉献的精神,必要时勇于牺牲自己或小团体的利益。也就是说,共产党人的无私奉献精神必须化作实实在在的无私奉献行动。

奉献是每个共产党员应有的胸怀和品德。这不仅是中国共产党先进性的体现,也是社会主义制度的本质要求,更是落实“为人民服务”的一条途径。改革开放呼唤奉献精神,现代化建设呼唤奉献精神,以德治国需要奉献精神,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更不能舍弃奉献精神。

无私奉献始终是共产党员的崇高目标,选择共产主义就是选择了无私奉献。

新时代的共产党员面临着比革命战争年代更严峻的考验。改革时代英雄辈出,同时也有沉渣泛起。市场经济带来的负面效应渗透到党内,等价交换这个经济规则也侵入党内生活,使一些党员和干部群众在功利面前忘记了党的宗旨,为人民服务变成有偿服务,一旦个人私欲得不到满足,便牢骚满腹,更有甚者,利令智昏,利益面前铤而走险,违法乱纪,败坏了党风,以身试法者注定要身败名裂。

无私奉献是共产党人的第一选择,是我们面对党旗举起右手之时所作的庄严承诺,也是我们对党和人民多年培养教育的一个回报。我们党的好干部孔繁森、李润五同志就是用自己的一生高唱了一曲奉献之歌。作为一个普通人,他们完成了自己平凡人生的升华;作为一名党员和党的干部,他们实践了自己对党和人民的承诺。奉献是人生的最高境界,是高尚者的一种欲望,是无私者的一种享受,尽管选择了奉献,也许就意味着选择了艰苦、平凡、寂寞、贫穷甚至危险。

共产党员的奉献,就是要对人民重情用情。情是立身之本,情是百善之源。领导干部的情就是对事业的一腔热情,就是对民族的满怀深情,就是对人民的无限温情。重情、用情,才能得到人民群众真心实意的拥护和爱戴。领导干部要时刻关心群众的疾苦,把群众的冷暖放在心上,最忌高高在上,做官当老爷,“官气十足”,对群众冷若冰霜,对他们的疾苦视而不见,充耳不闻。

共产党员的奉献,就是要用好手中的权力。如何永葆公仆本色,如何正确认识和对待手中的权力,这对每一个领导干部来说,都是一个永恒的主题,干部是人民的公仆,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给予的权力必须不折不扣地还给人民,为人民谋利益;离开了为人民服务这个宗旨,权力就会变异,党的干部就会变质,党将不党,国将不国。

共产党员的奉献,就是要时时、处处、事事牢记自己是共产党员,是人民的公仆,用自己的言行维护党的形象。人民群众对党的形象的评价,最直接的依据,就是他身边的党员和干部日常的、具体的、自觉的行动。我们共产党员、领导干部必须坚持严以律己、清正廉洁、艰苦奋斗、勇于吃苦、乐于吃苦。真正做到守身如玉,为官者清廉,能带出一代廉正的社会风气。

共产党员的奉献,就是要保持本色,想人民群众之所想,为人民群众办实事。一个领导干部,其可亲、可信、可敬之处,便在于身居要位,仍能保持一种平民生活,平民心态,平民语言,实实在在地为人民办实事,全心全意地与人民共忧乐。遇利要讲先后,处事要有节度,大话、空话不说,高调、陈调不唱。“德在人先,利居人后”。

杨善洲的事迹告诉我们,“但得苍生俱饱暖,不辞赢病卧斜阳。”从政并不是一种特权和享受,而是一种奉献和牺牲。

(三)表里如一,坚持原则不动摇

讲原则是对共产党员的根本要求,是衡量一名领导干部是否称职的重要标准,是党员干部应具备的基本素质,是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的重要内容。只有广大党员干部能够像杨善洲同志那样,把自己置身原则之下,不说违背原则的话,不做违背原则的事,不当丧失原则的官,党和人民的事业才能够经久不衰,蒸蒸日上。在杨善洲同志的心目中,原则就是铁律,原则就是党性。他的老伴坐过4次林场的吉普车,为此向出纳交了370元的汽油钱。具体到他本人,要是私事回家,总是自己买长途客车票。他从没用公权为亲属办过一件私事,妻子和女儿至今还是农民。一生坚持原则,秉公用权,公私分明,不徇私情,这就是杨善洲的原则观。

时下,原则上一词在一些单位部门比较常见常听。很多人对“原则上……”并不陌生,原则上要……原则上不准……原则上禁止……原则上必须……等等。也有一些人热衷于“原则上……”,强调工作纪律时原则上要求这样,实际上可以那样;一些人讲交情不讲原则,对事对人原则上必须严格要求,碍于情面,姑息迁就,实际上可以“宽宏大量”;一项工作原则上必须一抓到底,实际上半途而废;群众来办事的时候原则上必须热情、高效办理,不准这样不准那样,实际上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吃拿卡要屡教不改,屡禁不止。原则上在一些人眼睛里面变了味,分了家,原则上变成了浮在原则上面,游离于原则之外,原则归原则,说一套做一套。原则上害人不浅,让人生厌。

原则是人们观察问题、处理问题的准则。遵章守纪,秉公办事,坚持原则是每一个合格的领导干部必须要做到的。做官做事做人都必须说一不二,坚持原则,在原则之内行使职权,在原则之下处理问题,不能够当老好人,泥瓦匠出身-――专门和稀泥。但总有一些人善于见风使舵、趋炎附势,视原则为儿戏,拿原则作交易,以利己为准则,以自己为原则,把原则当做橡皮泥,想怎么捏就怎么捏;把原则当做蹦蹦床,在上面想怎么跳就怎么跳。

英国著名的道德家斯迈尔斯斯有一句至理名言:“一个没有原则和没有意志的人就像一艘没有舵和罗盘的船一般,他会随着风的变化而随时改变自己的方向” 。细读杨善洲的先进事迹,让人感动的地方很多,其中一条就是杨善洲的原则性很强,一生坚持在原则之下从政做事,秉公办事不会变通,坚持原则不徇私情。他从不让妻子儿女沾他这个地委书记的光,即便是女儿要跟他搭一下顺路车,他也说:“我是公家的人,办公家的事,坐公家的车。你是杨善洲的囡,凭啥坐车?”斩钉截铁,掷地有声,坚持原则从小事做起,从身边做起,一个共产党员的原则性几乎到了不近人情的地步,让人敬佩。杨善洲的原则观为领导干部坚持原则树立了榜样,作出了表率。与他相比,那些喜欢浮在原则上面作威作福,游离于原则之外为非作歹的人自当汗颜,需要警醒。

胡锦涛总书记在中央纪委第七次全会上强调,要大力倡导生活正派、情趣健康的良好风气。特别指出,各级领导干部要时刻检点自己生活的方方面面,做到台上台下一个样,工作时间和业余时间一个样,有监督和没有监督一个样,始终保持共产党员的政治本色。

思想和行为的统一,言行一致,表里如一,是我们党的一贯主张,也是对党员干部的基本要求。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党员干部面临着各种诱惑和考验。一些意志薄弱的领导干部经受不住权力、金钱、美色的诱惑,在糖衣炮弹面前缴械投降。他们的共同特点就是思想腐化变质,言行不一,口是心非,成了典型的“两副面孔”。“想到广西还有700万人没有脱贫,我这个当主席的是觉也睡不好呀!”全国人大常委会原副委员长成克杰时任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副书记、区人民政府主席时曾这样说过。然而人们哪里会想到,如此“忧国忧民”的领导干部竟然贪污受贿4000多万元。像成克杰这样表里不一,说一套做一套,最终不仅个人身陷囹圄,落得个身败名裂,还会毒化社会风气,损害党的形象,给党的事业带来重大损失。

一些党员干部之所以善于伪装,表里不一,主要原因是改造世界观的意识不强,理想信念发生动摇,腐朽落后的思想在头脑中占了上风;慎独、慎微、慎欲的意识不强,以为业余时间的吃喝玩乐等行为是小节问题,反正组织上也看不到,无碍大局,因而忘乎所以,不加节制。有的党组织和领导干部对党员“八小时以外”的生活关注不够、监督不力,也是一个重要原因。

做表里如一的党员干部,既是为人处事的基本道德要求,更是为官从政的基本准则。每个党员干部都应当像杨善洲学习,坚定理想信念,内外兼修,讲操守、重品行,时时牢记党员身份,事事维护党的形象,始终把自己的思想控制在道德修养准则之内,把自己的言行规范在法律法规的约束之中,把自己的用权、生活、交往置于组织和群众的监督之下。特别是党员领导干部,更应带头做言必信、行必果,言行一致的表率,坚守共产党员的精神家园,越是面对新的形势任务考验,越要筑牢拒腐防变的思想道德防线;越是年龄到杠,越要慎终如初地“站好最后一班岗”。作为党的各级组织,也要切实负起党管党员、党管干部的责任,全面了解掌握干部的真实情况,特别要加强对党员干部业余时间的监督管理,建立以组织管理监督为重点、以家庭和社会监督为补充的机制,管住管好党员干部的工作圈、生活圈、社交圈。

杨善洲同志担任地委书记十几年,始终保持平民本色,保持一颗淡泊的心。他为一方发展殚精竭虑,为群众利益鞠躬尽瘁,办了无数好事实事,但心里唯独没有自己。当前,面对物欲横流的挑战,如何做人、做事、做官,杨善洲为我们作出了生动的示范,提供了值得永远学习的珍贵教材。弘扬杨善洲精神,就要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的群众观点,时刻摆正自己和人民群众的位置,做到与人民群众同呼吸共命运的立场永远不变,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永远不忘,“人民群众是真正英雄”的历史唯物主义观点永远不丢。要把人民群众的愿望和要求作为决策的根本依据,使各项决策既体现人民群众的现实利益又代表人民群众的长远利益。我们要把解决民生问题放在各项工作的首位,解决好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多办顺应民意、化解民忧、为民谋利的实事,让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

杨善洲同志满怀对党的深情,对党无限忠诚,尽心尽力把党的要求溶化到自己的血液里,落实到一言一行中。他每做一件事,首先考虑的是是否符合党的原则、要求;他毕生执着追求的,是党和人民的事业;他时时刻刻维护和塑造的,是党在人民群众中的光辉形象。他的思想,他的模范事迹,无处不闪耀着忠诚于我们党的光芒。弘扬杨善洲精神,我们要按照“个人形象一面旗、工作热情一团火、谋事布局一盘棋”的要求,不断加强党性修养,把牢固树立共产主义理想作为自己的终生目标,坚持不懈地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头脑,做到理想不灭、信念永存,始终保持昂扬向上、开拓进取的良好精神状态,始终保持勤于干事、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努力创先争优,切实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