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中华国学经典读本:战国策
1319500000035

第35章 齐策六(3)

田单打算攻打狄城,他前去拜访鲁仲连。鲁仲连说:“将军攻打狄城,不会赢的。”田单说:“我曾凭借内城五里、外城七里的小地方,重振残余的军队,打败拥有万辆战车的燕国,收复齐国的故土,你却说我不会攻下狄城,这是什么原因呢?”话音刚落,就掉头登车,不辞而别,前去攻打狄城,连攻三个月,不能攻下。

齐国流传的歌谣唱道:“高大帽子像簸箕,长长的宝剑齐下巴,攻打狄城不能下,地上坟垒空悲伤。”田单这才感到担忧,于是询问鲁仲连说:“先生说我不能攻下狄地,请让我听听您的观点。”鲁仲连说:“将军在即墨的时候,坐下去就编织草筐,站起来就用臿挖土,身先士卒,对士兵鼓动说:‘到何处去呢!国家要灭亡了!魂魄飞了!家在何处啊!’正当这个时候,将军有誓死为国的决心,士兵没有贪生的念头,听到了这样的话,没有一个不挥泪振臂去决一死战的,这就是打败燕国的缘故。现在,将军您东面有夜邑封地的租税,西面有淄水上游观之乐,金光闪闪的宝剑横跨腰间,骑马、驾车驰骋在淄水、渑水之间,有生活的欢乐,没有赴死的心境,这就是不能取胜的原因。”田单说:“我是有决死的心境,先生您就看着吧。”第二天,他就去勉励士气,巡视城防,站在弓箭和雷石都能打到的地方。亲自操起鼓槌击鼓,狄城才被攻下。

濮上之事

[原文]

濮上之事①,赘子②死,章子③走。盼子④谓齐王曰:“不如易⑤余粮于宋,宋王必说,梁氏不敢过宋伐齐。齐国弱,是以余粮收宋也。齐国复强,虽复责之宋,可;不偿,因以为辞而攻之,亦可。”

[注释]

①濮上之事:记秦助魏击齐时事。②赘子:疑为声子,齐将。③章子:即匡章,齐将。④盼子:即田盼,齐将。⑤易:移。

[译文]

在濮水之上的那次交战中,赘子战死,章子落荒而逃。之后,田盼对齐王说:“我们为何不把我们的余粮给宋国,宋王一定很高兴,魏国就不敢联合宋国来攻打齐国。齐国确实太弱了,这是用送余粮的办法来亲近宋国。将来如果齐国逐渐强大了,即使再去向宋国讨还这笔债务,也没有什么不可以的;如果他们不还债,我们就以此为借口去攻打他们,也不为过。”

齐闵王之遇杀

[原文]

齐闵王之遇杀,其子法章①变姓名,为莒太史家庸夫。太史敫女奇法章之状貌②,以为非常人,怜而常窃衣食之,与私焉。莒中及齐亡臣相聚,求闵王子,欲立之。法章乃自言于莒。共立法章为襄王。襄王立,以太史氏女为王后,生子建。太史敫曰:“女无媒而嫁者,非吾种也。污吾世矣。”终身不睹。君王后贤,不以不睹之故,失人子之礼也。

襄王卒,子建立为齐王。君王后事秦谨,与诸侯信,以故建立四十有馀年不受兵。

秦始皇尝使使者遗君王后玉连环曰:“齐多知③,而解此环不④?”君王后以示群臣,群臣不知解。君王后引⑤椎椎破之,谢秦使曰:“谨以解矣。”及君王后病且卒,诫建曰:“群臣之可用者某。”建曰:“请书之。”君王后曰:“善。”取笔牍受言。君王后曰:“老妇已亡矣。”君王后死后,后胜相齐,多受秦间⑥金、玉,使宾客入秦,皆为变辞⑦,劝王朝秦,不修⑧攻战之备。

[注释]

①法章:齐闵王的儿子,即后来的齐襄王。②奇法章之状貌:对法章的相貌感到奇怪。③知:通“智”,聪明。④不:通“否”。⑤引:拿起。⑥间:离间,这里指的是君臣关系的人。⑦变辞:迎合之辞。⑧修:准备。

[译文]

齐闵王被杀害之后,他的儿子法章隐姓埋名,做了莒地太史的家仆。太史敫的女儿,见法章的相貌奇异,认为他不是普通人,也就很可怜他,并且经常偷偷地送他衣服和食物,最后与他私通。莒地的人以及逃亡莒地的大臣们聚在一起,商议要找回齐闵王的儿子,打算立他为王。法章这时才从莒地出来宣布了自己的太子身份。于是大臣们立他为襄王。襄王即位,便把太史敫的女儿立为王后,后来她生了一个儿子名叫建。王后的父亲太史敫说:“女儿没有通过媒人就出嫁,不是我们家的后代,实在玷污了我家族的名声。”于是就终身不再见他的女儿。王后贤惠,并没有因父亲不再见她的缘故就失去作为女儿对父亲应有的礼节。

齐襄王死后,他的儿子建继承王位,立为齐王。王后对待齐国很谨慎,对待诸侯也很恭敬,因此在王后活着的时候,齐王建在位四十多年,从没有遇到战祸。秦始皇曾派使臣送给王后一副玉连环,说:“我听说齐国的人都很睿智,您能将这个玉连环拆开吗?”王后便把这个玉连环拿给群臣看,群臣中没有一个能解开这个玉环。王后便拿起一把锤子,一下子将它敲碎,然后对秦王的使臣说:“现在解开了。”后来王后病危,即将离世,她告诫齐王建说:“群臣中某某人可值得重用。”齐王建说:“请让我将他们的名字写下来。”王后说:“好的。”于是,齐王便去取笔和木简用来记录她的遗言。这时,王后却说:“我现在却已经忘记了。”王后死了以后,后胜担任齐国的相国,他接受了秦国间谍的很多金、玉,派往秦国去的宾客,全都说一些符合恭维秦国的言辞,他们劝说齐王建前去秦国,却丝毫不考虑战备的问题。

齐王建入朝于秦

[原文]

齐王建入朝于秦,雍门司马前曰①:“所为立王者,为社稷耶?为王立王耶?”王曰:“为社稷。”司马曰:“为社稷立王,王何以去社稷而入秦?”齐王还车而反。

即墨大夫以雍门司马谏而听之,则以②为可与为谋,即入见齐王曰:“齐地方数千里,带甲数百万。夫三晋大夫,皆不便秦,而在阿、鄄之间者百数,王收而与之百万之众,使收三晋之故地,即临晋之关可以入矣③;鄢、郢大夫,不欲为秦,而在城南下者百数④,王收而与之百万之师,使收楚故地,即武关可以入矣。如此,则齐威可立,秦国可亡。夫舍南面之称制⑤,乃西面而事秦,为大王不取也。”齐王不听。

齐王不听。秦使陈驰诱齐王内之⑥,约与五百里之地。齐王不听即墨大夫而听陈驰,遂入秦,处之共松柏之间,饿而死。先是齐为之歌曰:“松邪!柏邪!住建共者,客耶!”

[注释]

①雍门司马:雍门,齐城门名。司马,武官,位在将军之下。②以:认为。③阿:齐国邑名,在今山东阳谷县东北五十里。鄄(Juàn绢):齐国邑名,在今山东鄄城县北二十里。临晋之关;指蒲津关,在今山西永济县西。④城南下;即南城下。南城,齐威王派檀子所守卫的城市。⑤称制:犹言称王。⑥陈驰:齐国入仕秦国的人。

[译文]

齐王建去秦国朝见秦王,齐都临淄城门的司马横戟挡住齐王,对他说:“请问,我们是为社稷立王,还是为大王您个人立王?”齐王答道:“当然是为了国家社稷。”司马说:“既然是为国家社稷立王,大王为什么抛弃社稷到秦国去呢?”齐王听后,掉转马头,折回王宫去了。

即墨大夫听说齐王采纳了雍门司马的劝谏,就认为可以与他商量计谋,即刻前去拜见齐王说:“齐国土地方圆数千里,带甲的士兵数百万。那些赵、魏、韩(三晋)的大夫,都不愿意与秦国有所接触,而在阿地、鄄地之间的就聚集了几百人,大王如果收罗他们,并给他们数百万军队,让他们去收复赵、魏、韩(三晋)原来的土地,还可以攻下秦国东边的临晋关;鄢地、郢地的大夫,并不想为秦国卖命,在我们南城下的就聚集了几百人,大王如果收罗他们,并给他们百万军队,让他们去收复楚国原来的土地,还可以攻进秦国南边的武关。如果能这样,那么齐国的威信就可以树立起来,秦国就会覆亡。如果您抛弃南向称王的念头,却要向西去顺从秦国,这是大王不应该采取的办法。”齐王没有听从他的意见。

秦国派宾客陈驰诱使齐王到了秦国,假装答应给齐王方圆五百里土地,齐王没有听信即墨大夫的话却信任陈驰的哄骗,到了秦国之后,秦王把齐王流放到共邑,居住在偏僻荒凉的松柏林中,最终因为饥饿而死。在这之前,齐国有人作了一首歌谣:“松树啊!柏树啊!让齐王死在共邑的,就是那些能言善辩的说客啊!”

齐以淖君之乱

[原文]

齐以淖君之乱仇楚①。其后秦欲取齐,故使苏涓之楚,令任固之齐②。齐明谓楚王曰③:“秦王欲楚,不若其欲齐之甚也。其使涓来,以示齐之有楚,以资固于齐④。齐见楚⑤,必受固。是王之听涓也,适为固驱以合齐、秦也⑥。齐、秦合,非楚之利也。且夫涓来之辞,必非固之所以之齐之辞也⑦。王不如令人以涓来之辞漫固于齐⑧,齐、秦必不合。齐、秦不合,则王重矣。王欲收齐以攻秦,汉中可得也。王即欲以秦攻齐,淮、泗之间亦可得也。

[注释]

①淖君:即淖齿。仇楚:仇恨楚国。②取:此指联合。苏涓、任固:两人都是秦国人。③齐明:楚国大臣。④以示齐之有楚:以秦国有楚国的亲近给齐国看,犹言向齐国表示秦国有楚国的亲近。⑤齐见楚:犹言齐国看到楚国和秦国亲近。⑥驱:逼迫。⑦涓来之辞,必非固之所以之齐之辞:苏涓来楚国的言辞,一定不是任固到齐国的言辞。⑧谩:欺骗。

[译文]

齐国因为淖齿造成的混乱而对楚国心存怨恨。后来,秦国打算联合齐国,因此派苏涓出使楚国,派任固出使齐国。齐明对楚王说:“秦昭王打算联合楚国的愿望,不如他打算联合齐国来的迫切。他派苏涓出使楚国,是向齐国表明秦国有意与楚国示好,这是帮助任固在齐国游说所采用的计谋。齐国看到楚国和秦国之间关系密切,一定会接受任固的游说。这是大王听信苏涓的话,无意中帮助任固迫使齐国和秦国联合。如果齐、秦两国联合,对楚国百害而无一利。再说苏涓对我国说的言辞,一定和任固到齐国所说的言辞不一致。大王为什么不把苏涓来我国说的言辞通通告诉齐国,使齐国明白任固是在诓骗他们,齐、秦两国一定不能联合成功。齐、秦两国联合的意愿失败,那么大王的地位就很重要了。大王如果想联合齐国攻打秦国,那么汉水中游的土地就唾手可得。大王如果想亲近秦国而攻打齐国,那么淮水、泗水之间的土地也唾手可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