僖公元年
[原文]
〔经〕元年春,王正月。齐师、宋师、曹师次于聂北,救邢。
夏六月,邢迁于夷仪。齐师、宋师、曹师城邢。
秋七月戊辰,夫人姜氏薨于夷,齐人以归。楚人伐郑。八月,公会齐侯、宋公、郑伯、曹伯、邾人于柽。九月,公败邾师于偃。
冬十月壬午,公子友帅师败莒师于郦,获莒。十有二月丁巳,夫人氏之丧至自齐。
[原文]
〔传〕元年春,不称即位,公出故也。公出复入,不书,讳之也。讳国恶①,礼也。
诸侯救邢,邢人溃,出奔师。师遂逐狄人,具邢器用而迁之,师无私焉。
夏,邢迁于夷仪,诸侯城之,救患也。凡侯伯,救患、分灾、讨罪,礼也。
秋,楚人伐郑,郑即②齐故也。盟于荦,谋救郑也。
九月,公败邾师于偃,虚丘之戍将归者也。
冬,莒人来求赂。公子友败诸郦,获莒子之弟。非卿也。嘉获之也。公赐季友汶阳之田及费。
夫人氏之丧③至自齐。君子以齐人之杀哀姜也为已甚矣。女子,从人者也。
[注释]
①国恶:国家动乱。②即:亲附。③丧(sānɡ):尸体。
[译文]
元年春天,《春秋》没有记录僖公即位,是由于僖公出奔在外的缘故。僖公出奔而又归来,《春秋》不予记录,这是为了避讳。避讳国家的坏事,这是合于礼的。
诸侯联军救助邢国,那时邢军已经溃不成军,纷纷逃到各诸侯的军队中。诸侯军赶跑了狄人,整理好邢国的器物财宝让他们迁走,军队没有自己拿取任何东西。
夏季,邢国被迫把都城迁到夷仪,诸侯帮助它筑城,这是为了救助患难。但凡诸侯领袖,救助患难,赈救自然灾害,讨伐罪人,这是合于礼的。
秋天,楚国讨伐郑国,是因郑国亲近齐国的原因。鲁僖公跟齐桓公、宋桓公、郑文公、曹昭公、邾人在荦地会盟,共同策划救助郑国。
九月,僖公在偃地击败邾国的军队,这支军队是驻防在虚丘将要回去的军队。
冬天,莒国人来求取财宝,公子友在郦地击败了他们,俘虏了莒子的弟弟公子。公子不是卿,本来不必记录。《春秋》这样记载,是为了称叹公子友抓捕的功劳。僖公把汶阳的土地跟费邑赏赐给季友。
鲁庄公夫人姜氏的灵柩从齐国运回来。君子觉得齐国杀死哀姜未免做得太过分了,由于女子出嫁之后是要顺从夫家的。
僖公二年
[原文]
〔经〕二年春,王正月,城楚丘。夏五月辛巳,葬我小君哀姜。虞师、晋师灭下阳。秋九月,齐侯、宋公、江人、黄人盟于贯。冬十月,不雨。楚人侵郑。
[原文]
〔传〕二年春,诸侯城楚丘而封卫焉。不书所会,后也①。晋荀息请以屈产之乘与垂棘之璧,假道于虞以伐虢。公曰:“是吾宝也。”对曰:“若得道于虞,犹外府也。”公曰:“宫之奇存焉。”对曰:“宫之奇之为人也,懦而不能强谏,且少长于君,君昵之,虽谏,将不听。”乃使荀息假道于虞,曰:“冀为不道,入自颠,伐三门。冀之既病②,则亦唯君故。今虢为不道,保于逆旅,以侵敝邑之南鄙。敢请假道以请罪于虢。”虞公许之,且请先伐虢。宫之奇谏,不听,遂起师。
夏,晋里克、荀息帅师会虞师伐虢,灭下阳。先书虞,贿故也。
秋,盟于贯,服江、黄也。齐寺人貂始漏师于多鱼。虢公败戎于桑田。晋卜偃曰:“虢必亡矣。亡下阳不惧,而又有功,是天夺之鉴,而益其疾也。必易晋而不抚其民矣,不可以五稔。
冬,楚人伐郑,斗章囚郑聃伯。
[注释]
①后:指鲁国后到,工程已完。②病:衰弱。
[译文]
鲁僖公二年春季,诸侯在楚丘修建城墙,把卫国封在那里。《春秋》不记录诸侯相会,因僖公到迟了。晋国的荀息请示以屈地的马匹跟垂棘出产的玉璧向虞国借道去进攻虢国。晋献公讲:“这是我的宝贝啊!”荀息答复说:“要是向虞国借得道路,便好像得一座外库。”晋献公说:“宫之奇在那儿。”荀息答复说:“宫之奇的为人懦弱而不能力谏,且从小在虞君身边长大,虞君亲昵他,就算进谏,虞君也不会听从。”于是派荀息跟虞国借道,讲:“冀国做不仁道的事情,从颠入侵,进攻虞国邑三面城门。我们进攻冀国,冀国已经受到损害,那也是为了君侯您的缘故。现虢国做不仁道的事情,在客舍修建堡垒,来侵略我国南部边境。冒昧向贵国借道,以便到虢国去问他们罪。”虞公同意了,并且请求先去攻打虢国。宫之奇进谏,虞君不听,便起兵去进攻虢国。
夏天,晋国的里克、荀息领兵会合虞国的军队,进攻虢国,灭亡了下阳。《春秋》把虞国写在前头,这是虞国接受了贿赂的原因。
秋,在贯地会盟,这是臣服了江国、黄国啊。齐国的寺人貂开始在多鱼泄漏了军事机密。虢公在桑田击败戎。晋国的卜偃讲:“虢国必定要灭亡了。灭了下阳还不恐惧,而又建立武功,这是上天故意夺走了它的镜子,而增加它的罪恶啊!它必定轻视晋国而不安抚它的民众,它过不了五年。”
冬季,楚国人进攻郑国,斗章囚禁了郑国的聃伯。
僖公三年
[原文]
〔经〕三年春,王正月,不雨。夏四月,不雨。徐人取舒。六月,雨。秋,齐侯、宋公、江人、黄人会于阳谷。冬,公子友如齐莅盟。楚人伐郑。
[原文]
〔传〕三年春,不雨。夏六月,雨。自十月不雨至于五月,不曰旱,不为灾也。
秋,会于阳,谋伐楚也。
齐侯为阳之会,来寻盟。冬,公子友如齐莅盟。
楚人伐郑,郑伯欲成,孔叔不可,曰:“齐方勤我,弃德不祥①。”
齐侯与蔡姬乘舟于囿,荡公。公惧变色,禁之不可。公怒,归之,未之绝也。蔡人嫁之。
[注释]
①勤我:为我国勤劳,一说怜恤郑国的困难。祥:善,即好结果。
[译文]
鲁僖公三年春季,不下雨。夏天六月,下雨了。从十月不下雨一直到五月,《春秋》没有记录干旱,由于没有成灾。
秋天,齐侯、宋公、江人、黄人在阳穀见面,是由于谋划攻打楚国。
齐侯为了阳穀的见面,来鲁国重温盟好。冬季,公子友到齐国参加盟会。
楚军进攻郑国,郑伯想要求和,孔叔不答应,说:“齐国正为我国勤劳,抛弃他们的恩德不会有好结果。”
齐侯跟蔡姬在园囿里乘船游玩,蔡姬有意摇动船吓唬齐侯。齐侯害怕变了脸色,让她停止摇摆,她不听。齐侯大怒,把她送回娘家,不过还没有断绝交往。蔡国人把她改嫁给别国了。
僖公四年
[原文]
〔经〕四年春,王正月,公会齐侯、宋公、陈侯、卫侯、郑伯、许男、曹伯侵蔡。蔡溃。遂伐楚,次于陉。夏,许男新臣卒。楚屈完来盟于师,盟于召陵。齐人执陈辕涛涂。秋,及江人、黄人伐陈。八月,公至自伐楚。葬许穆公。冬十有二月,公孙兹帅师会齐人、宋人、卫人、郑人、许人、曹人侵陈。
[原文]
〔传〕四年春,齐侯以①诸侯之师侵蔡。蔡溃,遂伐楚。楚子使与师言曰:“君处北海,寡人处南海,唯是风马牛不相及也。不虞君之涉吾地也,何故?”管仲对曰:“昔召康公命我先君大公曰:‘五侯九伯,女实征之,以夹辅周室。’赐我先君履,东至于海,西至于河,南至于穆陵,北至于无棣。尔贡包茅不入,王祭不共,无以缩酒,寡人是征。昭王南征而不复,寡人是问。”对曰:“贡之不入,寡君之罪也,敢不共给,昭王之不复,君其问诸水滨。”师进,次于陉。
夏,楚子使屈完如师。师退,次于召陵。
齐侯陈诸侯之师,与屈完乘而观之。齐侯曰:“岂不是为?先君之好是继。与不同好,如何?”对曰:“君惠徼福于敝邑之社稷,辱收寡君,寡君之愿也。”齐侯曰:“以此众战,谁能御之?以此攻城,何城不克?”对曰:“君若以德绥诸侯,谁敢不服?君若以力,楚国方城以为城,汉水以为池,虽众,无所用之。”屈完及诸侯盟。
陈辕涛涂谓郑申侯曰:“师出于陈、郑之间,国必甚病。若出于东方,观兵于东夷,循海而归,其可也。”申侯曰:“善。”涛涂以告,齐侯许之。申侯见,曰:“师老矣,若出于东方而遇敌,惧不可用也。若出于陈、郑之间,共其资粮屦,其可也。”齐侯说,与之虎牢。执辕涛涂。
秋,伐陈,讨不忠也。许穆公卒于师,葬之以侯,礼也。凡诸侯薨于朝会,加一等;死王事,加二等。于是有以衮敛。
冬,叔孙戴伯帅师,会诸侯之师侵陈。陈成。归辕涛涂。
初,晋献公欲以骊姬为夫人,卜之,不吉;筮之,吉。公曰:“从筮。”卜人曰:“筮短龟长,不如从长。且其繇曰:‘专之渝,攘公之。一薰一莸,十年尚犹有臭。’必不可”。弗听。立之,生奚齐。其娣生卓子。
及将立奚齐,既与中大夫成谋,姬谓大子曰:“君楚齐姜,必速祭之。”大子祭于曲沃,归胙于公。公田②,姬置诸宫六日。公至,毒而献之。公祭之地,地坟;与犬,犬毙;与小臣,小臣亦毙。姬泣曰:“贼由大子。”大子奔新城。公杀其傅杜原款。
或谓大子:“子辞,君必辩焉。”大子曰:“君非姬氏,居不安,食不饱。我辞,姬必有罪,君老矣,吾又不乐。”曰:“子其行乎!”大子曰:“君实不察其罪,被此名也以出,人谁纳我?”
十二月戊申,缢于新城。
姬遂谮二公子曰:“皆知之。”重耳奔蒲,夷吾奔屈。
[注释]
①以:率领。②田:打猎。
[译文]
四年春天,齐桓公领着诸侯军队侵入蔡国。蔡军溃败,随后诸侯又进攻楚国。楚成王派使臣到诸侯的军队中讲:“国君住在北海,寡人住在南海,距离甚远,就算任凭发情的牛马奔跑,也不会相遇。没有料到国君竟来到我们的土地上,是什么缘故呢?”管仲答复说:“从前召康公曾命令我们的先君太公讲:‘五等诸侯,九州之长,如有罪过,你都能够讨伐,以辅佐周室。’他还赐予我们先君征讨的范围,东到大海,西至黄河,南到穆陵,北至无棣。你们应当进贡的包茅不按时送来,致使周室祭奠的物品供应不上,无法用来滤酒。为此,特来向贵国质问。当年昭王南征楚国没有可以回去,这也要请贵国解释。”楚国使者答复说:“贡品没能及时进献,这是寡君的罪过,如何敢不供给呢?至于昭王南巡未归的缘由,您还是到水边上去问问吧!”诸侯的军队向前进发,驻扎在陉地。
夏天,楚成王派屈完前往诸侯军中。诸侯军队向后撤走,驻扎在召陵。
齐桓公让诸侯的军队摆成战阵,此后和屈完同乘一辆车检阅了一番。桓公讲:“起兵难道是为了我个人吗?不过是为了继承我们先君建立的友好关系而已。贵国也跟我们建立友好关系,如何?”屈完答复说:“承蒙国君惠临为敝国的社稷求福,使敝国能够保全。您又这样不顾蒙受耻辱收容我们,与敝国建立友好关系,这也是寡君的愿望!”桓公讲:“用这么多的军队去作战,有谁可以抵抗得住呢?用这么多的军队去攻城,哪个城攻克不了呢?”屈完答复说:“国君要是用恩德来安抚诸侯,谁敢不服从呢?不过要是依仗武力,那么楚国将以方城山作为城墙,以汉水作为护城河,您的军队即使众多,只怕也没有用处。”屈完跟诸侯结盟。
陈国的辕涛涂对郑国的大夫申侯讲:“军队在陈国跟郑国之间取道行军,两国要供给粮草,一定十分困乏。要是让军队朝东走,向东夷炫耀一下武力,此后沿海边回国,也是行的。”申侯讲:“好。”辕涛涂把这一想法告诉了齐桓公,桓公答应。不过申侯进见桓公时却讲:“军队在外滞留时间太长了,要是往东走遇到敌人,恐怕很难取胜。如果取道陈国跟郑国之间,由两国负责提供所用粮食和军鞋,就比较好。”桓公十分高兴,把虎牢一地赏给了他,此后把辕涛涂抓了起来。
秋季,齐国跟江、黄二国攻打陈国,以征讨陈国辕涛涂对齐国的不忠。许穆公在军中逝世,以侯的规格被安葬,这是合于礼的。但凡诸侯在朝会期间去世,葬礼提高一等;为天子征讨而死,提高两等。在这种情形下能够用天子、三公的礼服敛尸入棺。
冬天,叔孙戴伯领兵会同诸侯军队进攻陈国。陈国请求讲和。齐国便把辕涛涂放回了陈国。
先前,晋献公打算立骊姬为夫人,占卜的结果是不吉利,而占筮的结果却是吉利。献公讲:“就依占筮的结果办。”卜人说:“普通情况下占筮不如占卜灵验,不如依照灵验的办。而且占卜的繇辞讲:‘专宠一人会使其产生邪念,将来会偷走您的公羊。香草杂草混放一块,十年之后臭气也难消除。’必定不能这么办。”献公不听,立了骊姬,后来骊姬生了奚齐,她的妹妹生了卓子。
等到预备立奚齐为太子的时候,骊姬已经跟中大夫定下了圈套。骊姬对太子申生讲:“国君曾梦到你母亲齐姜,你务必尽快去祭奠她。”申生赶到曲沃祭奠,把祭酒祭肉带回献给献公。这时献公正好外出打猎,骊姬便把酒肉放在宫中。六天后,献公回来了,骊姬在酒肉里下了毒药后献上去。献公把酒洒在地上,地上的土马上鼓起一个小包,把肉给狗吃,狗马上便死掉了,给左右近臣吃,近臣也死去了。骊姬哭着讲:“这是太子要谋害您啊。”于是太子申生逃往曲沃。献公杀死他的保傅杜原款。
有人对太子讲:“要是您为自己辩解,国君必定能搞清楚的。”太子说:“国君要是没有了骊姬,就坐不能安,食不能饱。要是我辩解清楚,骊姬必定会获罪,国君年纪已老,失去了骊姬,一定不高兴,他不高兴,我也不会高兴。”别人又劝他:“那么你逃走不逃走呢?”太子讲:“如今国君还没有查清我的罪过,要是背着杀父的恶名出逃,有谁会接受我呢?”
十二月二十七日,太子在曲沃自杀而死。
骊姬又诬陷另外两个儿子:“这件事他们都晓得。”于是重耳逃往蒲城,夷吾逃往屈地。
僖公五年
[原文]
〔经〕五年春,晋侯杀其世子申生。杞伯姬来朝其子。
夏,公孙兹如牟。公及齐侯、宋公、陈侯、卫侯、郑伯、许男、曹伯会王世子于首止。
秋八月,诸侯盟于首止。郑伯逃归不盟。楚子灭弦,弦子奔黄。九月戊申朔,日有食之。
冬,晋人执虞公。
[原文]
〔传〕五年春,王正月辛亥朔,日南至。公既视朔,遂登观①台以望。而书,礼也。凡分、至、启、闭,必书云物,为备故也。
晋侯使以杀大子申生之故来告。
初,晋侯使士为二公子筑蒲与屈,不慎,薪焉。夷吾诉之,公使让之,士稽首而对曰:“臣闻之,无丧而戚,忧必雠焉。无戎而城,雠必保焉。寇雠之保,又保慎焉?守官废命,不敬;固雠之保,不忠。失忠与敬,何以事君?诗云:‘怀德惟宁,宗子惟城。’君其修德而固宗子,何城如之?三年将寻师焉,焉用慎?”退而赋曰:“狐裘茸,一国三公,吾谁适从?”
及难,公使寺人披伐蒲。重耳曰:“君父之命不校。乃徇曰:“校者,吾雠也。”
逾垣而走。披斩其。遂出奔翟。
夏,公孙兹如牟,娶焉。
会于首止,会王大子郑,谋宁周也。
陈辕宣仲怨郑申侯之反己于召陵,故劝之城其赐邑,曰:“美城之,大名也,子孙不忘。吾助子请。”乃为之请于诸侯而城之,美。遂谮诸郑伯,曰:“美城其赐邑,将以叛也。”申侯由是得罪。
秋,诸侯盟。王使周公召郑伯,曰:“吾抚女以从楚,辅之以晋,可以少安。”郑伯喜于王命,而惧其不朝于齐也,故逃归不盟。孔叔止之曰:“国君不可以轻,轻则失亲。失亲患必至,病而乞盟,所丧多矣,君必悔之。”弗听,逃其师而归。
楚斗於菟灭弦,弦子奔黄。于是江、黄、道、柏方睦于齐,皆弦姻也。弦子恃之而不事楚,又不设备,故亡。
晋侯复假道于虞以伐虢。宫之奇谏曰:“虢,虞之表也。虢亡,虞必从之。晋不可启,寇不可玩②。一之谓甚,其可再乎?谚所谓‘辅车相依,唇亡齿寒’者,其虞、虢之谓也。”
公曰:“晋,吾宗也,岂害我哉?”对曰:“大伯、虞仲,大王之昭也。大伯不从,是以不嗣。虢仲、虢叔,王季之穆也;为文王卿士,勋在王室,藏于盟府。将虢是灭,何爱于虞?且虞能亲于桓、庄乎,其爱之也?桓、庄之族何罪,而以为戮,不唯乎?亲以宠,犹尚害之,况以国乎?”
公曰:“吾享祀丰絜,神必据我。”对曰:“臣闻之:鬼神非人实亲,惟德是依。故《周书》曰:‘皇天无亲,惟德是辅。’又曰:‘黍稷非馨,明德惟馨。’又曰:‘民不易物,惟德繄物。’如是,则非德民不和,神不享矣。神所冯依,将在德矣。若晋取虞,而明德以荐馨香,神其吐之乎?”
弗听,许晋使。宫之奇以其旅行,曰:“虞不腊矣。在此行也,晋不更举矣。”
八月甲午,晋侯围上阳。问于卜偃曰:“吾其济乎?”对曰:“克之。”公曰:“何时?”对曰:“童谣云:‘丙之晨,龙尾伏辰,均服振振,取虢之。鹑之贲贲,天策,火中成军,虢公其奔。’其九月、十月之交乎!丙子旦,日在尾,月在策,鹑火中,必是时也。”